射箭如何瞄准?

最近突然发现电视电影里的人物射箭的时候都是把拉弦的手抵在脸上,而不是箭身和眼睛在同一条水平线上,这样可以瞄的准吗?如果可以那是用的什么标准确定有没有瞄…
关注者
423
被浏览
387,695

18 个回答

2014.12.28更新

犯了一个错误,因为之前只熟悉复合弓射法,对传统弓比较陌生。

一个姿势比较罕见会有很多种原因,原来只是提到靠位和瞄准方式,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射法

常见的射法有地中海射法和蒙古射法,如图下所示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射法里箭都是在手里的,如何能让箭靠在与眼平行的位置呢?

前不久我在国际射箭联合会的初学者教材里发现了一张图(FITA BEGINNERS MANUAL)

壮哉我大反曲居然可以使用箭与视线平行的玩法!而且还有助于新手掌握靠位。。。也是醉了

不过这种射法只适合练习

------------------------------------------------------------------------------------------------------------------------------------------

我们可以试验一下,如果箭身和眼睛在一条水平上,会带来两个问题,1、姿势很别扭,拉弦臂不是直的,手腕和肩膀用力,容易伤到肩膀和手腕。2、箭的飞行轨迹是一条抛物线,这么瞄准不仅不好瞄准,还有戳到眼睛的危险,而且很难做到完全水平。

姿势的问题牵扯到一个射箭的基本概念,叫做直线用力。直线用力,是指持弓臂向靶心方向前撑和拉弦臂依靠后背肌群(主要是菱形肌和斜方肌中部)的积极牵引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从而形成了两个力量相等、方向相反,并作用于一条直线上的力。

上两张图就明白了

从侧面看,持弓臂、拉弦臂、两肩连线应当与箭平行,身体轴线应当与箭垂直。

从上面看,最理想的状态是拉弦臂与箭连线和两肩连线平行。

直线用力的好处在于保证射箭动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进而保证射箭的精准度,我们常说三个和尚没水喝,肌肉也是一样,整个射箭动作中参与的肌肉越少,肌肉颤动对射箭的影响越小,所以射箭主要靠背部用力完成射箭动作,背部用力有助于保持用力时的骨骼支撑,而不是肌肉拉力支撑,这样箭手开工轻松、持弓容易、撒放平稳,精度Up。最直观的表现是箭落点密集

既然要直线用力,那么箭的位置一定是低于视线的,于是人们发明了一个瞄准方法。叫延长线瞄准法。从箭的设想的一条延长线上,瞄准目标。可以先保证左右不偏,用推弓臂调节上下落箭点。在右眼的视线上,箭和弦重合在延长线上,比较容易掌握和找到瞄准点。没找到传统弓延长线法的好照片,这个凑合着看,领会精神!

延长线法比较依赖基于稳定动作的良好直觉,没有玩过传统弓的人不太容易理解这种方法,这个方法我们生活中能见到。其实就是!

只不过延长线法还要考虑高低而已。

延长线法比较依赖固定的姿势和直觉,直觉的养成需要大量练习积累的经验,不够方便快捷,于是乎人们又折腾了另一种射箭方法,就是差距瞄准法。

眼睛连接箭头的连线在目标立面的投影,叫瞄点,利用瞄点和目标的差距进行瞄准的方法,就是差距法。瞄点也可以和目标重合,即差距为零,可以定义此点为归零点。在归零点上,瞄准的箭头,就是目标。归零点在不同的弓和箭配备中不同,一般来说磅数高的归零点的距离远,磅数低的弓归零点近。长的箭归零点近,而短的箭归零点远。

差距瞄准法与延长线瞄准法普遍用于没有瞄准器的裸弓(也叫秃弓)上,一般来说延长线法适合10到20米距离上的瞄准,差距法适合20米以上。电影中为了造型美观,一般不采用严格的后手靠位,因为手贴脸,弦靠唇会遮住脸,楼上凯尼斯·伊夫狄恩和鹰眼的照片都是如此,貌似在指环王和霍比特人里也是。

结论是,手抵在脸上有助于固定拉锯(这点对于非复合弓非常重要),形成直线用力,保持射箭动作一致性和稳定性,而基于此发展而来的瞄准方法可以满足对精度的需要。

带瞄准器的现代反曲的瞄准方法只不过是差距法的升级版,不再是瞄点,箭头,眼睛三点一线,而是瞄点,准星,眼睛三点一线。

复合弓比较特殊,因为复合弓有固定拉锯,对靠位要求不是很严格,弦不需要抵脸,为了保持瞄准的精度(复合弓是所有弓中精度最高的),在弦上加上窥孔,从窥孔瞄准类似步枪的觇孔式。

不同的是复合弓的瞄针与步枪的准星不一样,狩猎复合弓为了在不同距离上快速瞄准多使用多瞄针结构。

射准复合弓对精度的要求更高,所以射准复合弓的瞄具更加独特。除了跟射准反曲瞄具一样长长的以延长瞄准基线外,还使用4倍到8倍的放大镜片,同时在窥孔里插入凹透镜,形成伽利略望远镜结构,观靶相对更清晰 。








箭弯的话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箭平常就是弯的,这样肯定对箭的飞行姿态有影响,箭的落点与瞄点偏差会很大。

另一种是箭在发射时是弯的,箭杆在被弓弦推出去的时候, 由于前部有重量, 箭杆本身是会弯曲的。另外, 用手撒放的时候, 弓弦在手指上滚动, 也会带动箭杆横摆而造成更大的弯曲。

这种弯曲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弯曲度适当的时候, 箭杆虽然弯曲, 弯曲的中轴线还是跟弓的推力线吻合的。箭飞的直而且能量效率高。

以传统弓举例,无弓窗的传统弓弦箭的中心线与弓把弓弦构成的平面不一致,对应的问题是箭受力方向跟箭的指向会不一致,理论上说箭会偏离指向,这会给瞄准带来麻烦。虽然有人可以利用差距法打准,但是歪打正着总不是办法,如何让传统弓的箭指向即走向呢?幸运的是,箭是可以弯的,即有挠度,箭在发射的瞬间是弯曲的,箭杆刚刚好绕过搭箭点的弓把。

射准反曲会在弓把上加上箭侧垫,跟传统弓一样,由于侧垫的介入,加大了箭的质量,降低了箭的摆动频率。并且通过软硬调整,在一定范围内调节频率,使得在箭尾到达箭台时远离箭台。

贴脸不是瞄准。

那个动作叫靠位,是瞄准的“前置动作”。

是为了保证让箭以相同的条件射出去。

注意看下图。图片来源百度贴吧“黄石弓箭”

有“40# @ 28” “的字样。这表示在28吋的拉距下,弓的拉力为40磅(具体拉距什么意思这里不做解释)

28吋有40磅,根据弓片不同,30吋拉距时可能是42磅可能是44磅等等。

而“贴脸”这个靠位动作,在动作做到位的情况下,就是保证了同样的拉距,从而保证同样的箭速。

实际上,不同的射箭姿势有不同的靠位方法。

比如蒙古式的“耳听弦,口衔羽”(大意),就是说正确的拉距时弦拉到耳后,箭羽要到达嘴边。

日式的(引自维基百科)

“完成「拉開」的動作後,開始將箭瞄準標靶的狀態。右頰輕碰箭枝(「頬付け」),人中及雙唇緊攏(「口割り」)。全身靜止,保持力度,眼睛瞄準標靶。這個狀態緊接下一個步驟「分離」

但都在强调“拉距的一致性”。

置于瞄准,不同的弓有不同的瞄准方法。

使用窥孔+准星的瞄准方法,常见于复合弓。

窥孔安装在主弦上,根据使用的瞄具种类,可能安装有澄清器,可能没有。

瞄具安装在弓把上,整体上讲分为两个类型。

现场调节型和不可调节型。

现场调节型,比如HOGG的Father那款。是根据测距结果,拧动旋钮,调节准星高度。

不可调节型。

由射手平时在靶场根据自己使用习惯和目标猎物种类,将不同的瞄准针定位在不同距离,比如第一根针是20米,往后每根针增加10米距离。根据现场测距结果,选择对应的瞄准点。



靠位-准星瞄准法,常见于射准反曲(就是奥运会比赛那种)。

弓把上安装的瞄具基本上形制类似于下图。


但是反曲射准不在弦上安装窥孔一类设备,依靠射手的姿势达到瞄准点。

上图为例,箭尾在弓弦上有个固定的搭箭点,按照正确的姿势开弓,拉弦手贴到下巴,弓弦分别接触鼻尖、嘴唇以及下颚。此时,如果这张弓按照自己的身体尺寸调整过,那么此时的射手眼睛通过瞄具准星瞄准的目标就是之前调节好的在想定距离上箭矢达到的位置。

秃弓(含各种形制的纯传统弓、美式反曲/长弓,以及拆了瞄准具的反曲弓和复合弓等)

应该说,秃弓是瞄准动作限制最少的方法,“先开弓”还是“先举弓”,开弓时箭杆指天还是指低还是平指,开弓过程瞄准靠位立刻放箭还是靠位之后进行调节然后放箭……都根据射手的个人习惯而有所区别。



但仍然是整体是建立在多次练习,对自己使用的弓箭组合的飞行轨迹有相当深入的了解的基础上,射箭时测量射手到目标的距离,根据经验调整点位,微调瞄准点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