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山地震7.6级死亡25万人,汶川地震8.0级相对于唐山地震死亡人数为相对较低的6.9万人?

地震 灾害
关注者
156
被浏览
1,040,407

37 个回答

站在一个非专业的角度,我认为造成两者人员伤亡差别如此巨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在于地震发生的时间,唐山大地震发生的时间为1976年7月28号3时42分53.8秒,要知道在那个时代是没有什么夜生活的,人们辛苦了一天晚上听了广播就睡觉,最多晚上起来行个方便然后继续睡了,凌晨三四点许多人还在睡梦中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几乎没有机会逃离,加之当时医疗水平不够发达,没有及时的治疗,许多人被挖出来在送医途中……而汶川地震发生在下午两点28分,这个时间就不用多说了,还有就是现在的科学足够先进,人们在第一时间知道地震的发生,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迅速响应,还有无数白衣天使……最后向遇难者表示哀悼,向解放军武警白衣天使还有全国人民致以崇高敬意,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本文只讨论汶川地震。

1 受灾状况

1.1 烈度和震级

地震的烈度不等于震级,烈度是对地震破坏力的宏观反映,受地震波传播方向、震源深度、岩层土质、地形等诸多因素影响。例如日本2011年的311大地震虽然震级为9级,但由于震中在海底深处,陆地上的高烈度区范围和救援难度都小于极重灾区分布在山间谷地的汶川地震,主要伤亡来源于海啸。

1.2 伤亡概况

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其中,受灾最严重、烈度最强烈的是汶川县东南部的映秀镇和北川县老县城曲山镇,这两地直接被映秀-北川主断裂带穿过,烈度均为11度,两地均有半数左右的居民身亡。除这两县外,根据纪录片的资料,断裂带或副断裂带附近的绵竹、青川、都江堰等县市亦损失惨重。远离断裂带的成都主城区烈度仅有6-7,震感约等于5级地震的震中

1.3 汶川和北川

3.根据地方统计资料,汶川县全县遇难15941人,失踪7295人,初期救援力量过多集中在了实际受灾较轻的县城而靠近震中的东南部救援力量不够;北川县遇难15645人,失踪4311人,王家岩滑坡掩埋了半个老县城,且当地岩土松软加剧了地震烈度,而由于远离震中,救援主力部队到达的时间也较晚。总体来看,北川县城是损失最严重的县城,汶川则是县域层面损失最惨重的县。北川新县城(从安县划来的永昌镇)与汶川县城威州镇不在断裂带上,而相对于映秀和老北川(曲山)受灾较轻。

1.4 失踪

"失踪人数"可能反映了"最惨烈的遇难者的集合",可能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
①被滑坡/建筑物废墟/破裂又合上的地表掩埋,以救援期间的能力无法挖到。
②虽然找到了被挤压严重的遗体,但无法辨认遇难者身份。
③有不少家庭集体遇难,以至于遗体无人认领。
因此,汶川、北川两县在统计到的遇难人数不到一半的情况下,占了失踪人数的大部分,而四川之外数百人遇难却无人失踪。

1.5 灾区范围

灾区范围广,四川近20个县及陕甘南部受灾区,按照受灾程度和当年经济状况接受了全国各地的援建。广东(除深圳)-汶川;山东-北川;浙江-青川;江苏-绵竹;北京-什邡;上海-都江堰;河北-平武;辽宁-安县;河南-江油;福建-彭州;山西-茂县;湖南-理县;吉林-黑水;安徽-松潘;江西-小金;湖北-汉源;重庆-崇州;黑龙江-剑阁;深圳-甘肃灾区;天津-陕西灾区。此外,2008年四川高考对重灾区延考。

1.6 茂县空降

余震和震后雷雨天气带来的滑坡、堰塞湖阻挡了山区的道路和水路,茂县成为了重灾区最后一个未能到达的县城。最后,十五名空降兵在雨中的云缝跳下,打通了这座"孤岛",传出了当地的受灾画面。

2 救灾条件

2.1 时间层面

发生时间为14:28(东经103度地方时13:20),接近于当地上班上学开始时间14:30,即使在午休中惊醒,那也比夜间容易逃生。当天汶川日落时间为19:52,也就是从发生地震到天黑还有5个小时,当地人能一定程度自救。

幸亏不是唐山大地震那样发生在凌晨。

2.2 天气

灾区当时日均温在20℃左右,不冷不热。如果发生在1月或者7月,容易着凉、中暑。

但另一个问题是,灾区从13日开始下雨,13日云量为100%,以附近的绵阳观测站看,12日14时还有太阳,17时已经乌云密布。天气条件不利让恢复通信和交通要道的工作很难开展,后来空降兵抓住了空窗期,在重灾区质疑的茂县空降,打通了信号。

2.3 交通

当时,当地的交通线路还不够发达,例如成都到汶川仅有的213国道上到处是滑坡和碎石,结合降雨天气,导致救援队去往汶川、映秀只能徒步、部分区域走水路。

2.4 地形

高烈度带对应的地区是山区,人却不算太少,集中在山谷乡镇,受地震影响远大于平原。根据网上的资料,北川老县城一半已经被崩塌山体压盖,近两万人不幸遇难。映秀镇的漩口中学也只是恰好在开阔地带,遗址才得以保留。2022年,雅安发生6级地震,都有人被落石砸中伤亡的。泸定地震伤亡人数也超过同期的多数同级地震,也有地形崎岖滑坡的因素。

2.5 建筑

当地位于川西高原东坡而非盆地内,经济并不发达,建筑防震标准不够。震后,就改观了许多。

由于建筑设防差,以至于包括救援人员在内的一部分人因为余震导致的建筑体坍塌不幸遇难。

2.6 语言

好在,川西高原东部的汉人以及大部分少数民族人,也会说流利的四川话(西南官话),和说普通话的人对话不像六南方言区那么困难。像玉树地震,当地老人不懂普通话,后来还请了藏区学生做藏语翻译,就很麻烦。

2.7 周边

100多公里外有大城市成都作为物质、医疗的支撑,而成都市中心不在龙门山地震带上。这也说明中西部建设中心城市的必要性,能够提供区域性的保障中心,事实上从08年到现在也是这么做的。

2.8 条带状震区

这种条带状断裂地震并不多见,高烈度区内部的长半径更大、周长更长,意味着需要出动更多的力量救援,而不是从一个点往四周扩散。

当年贴吧还是一个热门平台,20:52才有第一个人在北川吧发帖,说明北川由于远离起震点定义的震中远,得到重视以及传出灾情、得到救援的时间也晚。

根据北川网民的回忆,当时的医疗、消防等重要部门都已经被压垮,因此自救力量明显不足,以至于这座山谷中的城镇一度沦为孤岛,许多废墟中尚有机会幸存的人们得到救援的时间迟了不少。

而汶川在县城威州镇受灾不重的情况下,仍然是死亡失踪比例最大的县,超过了全县两成的人口(估计当时常住人口10万人左右、死亡失踪接近2.3万),可能是临近断裂带的部分乡镇农村的受灾极其严重。2008年,汶川县全县GDP直接折半,2011年恢复到震前水平。

3 经验教训

汶川地震的救灾中,我们能吸取的教训如下。

3.1 建筑抗震标准

汶川地震,或者2024年1月1日的日本能登半岛地震,都是震区烈度超过了建筑设防标准。其中的经验教训就是,建筑设防标准有所提高。

当然,也不是说当地可能发生烈度11的地震,就要修建抗性11的房屋,考虑经济成本,严重地震带选择抗性9的房屋是比较妥当的,至少不至于倒塌。

3.2 重灾区的判定

映秀等汶川东南部乡镇和北川县老县城附近,是受灾最严重的两处,烈度达到11,但救援力量都相对不足。

之所以这个地震叫汶川地震,是由于当时的地震命名规范是以县为单位的,而地表破裂的起始点在汶川境内,以致于早期的资源都过多集中在了受灾相对较轻的汶川县城。也有人建议命名为指出主断裂带的"映秀-北川大地震"。

如果当时能早点通过资料分析出,"地震波始于汶川县东南部、并向东北方向传播",也比现在好得多了,至少能初步预估地震损失的范围大多在震中以东以北的范围内。可惜,过去学界并不重视带状地震的存在,因此对如何投放救灾力量也缺乏经验。

3.3 地震预警的重要性

有人会问"距离震中越远,逃生时间越多,但震得也轻,有意义吗"?

汶川地震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地震波带状传播,让北川有半分钟、青川有一分钟的预警时间,能让更多的人逃生,不是说距离震中远就一定烈度更低。反而震中以西南的几十公里内,烈度迅速衰减。

3.4 城镇的选址

老北川(曲山镇)的选址有问题,未能在地震发生前及时搬离。因此震后在安县划了一块相对平坦的地盘给北川重建。

汶川县城(威州镇)虽然在08年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没有北川和映秀那么多,但即使到了2023年,县城附近依然发生过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这可能是由于当地处在大山中,河流汇集、以及曾经的地震导致岩土松软所致。个人认为,其地质条件也不太好,建成区范围不宜大范围扩张。如果汶川能有一块平地的话,估计也早就搬迁了……

4 遇难人数质疑

4.1 统计资料对比

四川统计年鉴中,08年死亡58.5万人,与07和09年的平均数对比,超额死亡约7万,与统计到的死亡失踪人数相匹配。

4.2 遇难人口结构

2020年左右,有一位网友在一个地震视频评论区说"四川2015-2020年大学的学生群里,找不到汶川、北川、青川的学生"。

一查,这三个县常住人口合计只有40万左右,人口只占四川省全部的0.5%,而这三个县大部分人口不也活了下来吗?

但细思恐极的是,这位网友说的内容可能反映了一部分惨烈的现实——即青少年儿童学生群体损失的比例可能比青壮年更惨重。

人们能看到漩口中学、北川中学遗址,但是看不到那些在地下永别的生命。

所以,重灾区是真的有一部分中小学教学楼垮塌,导致了某个城镇持续数年的人口断层。曾经我以为,只有战争才会导致年龄断层,没想到自然灾害也会。

4.3 土叙地震

2023年2月,在土耳其-叙利亚边境发生的两次7.8地震(8.0级地震的能量是7.8级的2-3倍,但烈度还与震源深度、岩层条件等有关),统计的遇难人数在5万多,但当地官员承认实际人数可能远超这一数字——当地的救援工作真能比得上东大?

根据视频资料,在土耳其一侧的极震区烈度明显不如汶川地震中的映秀和北川——但是仍有不少不坚固的建筑倒塌,而且地形也不如映秀、北川附近崎岖。

土叙地震也有不利因素影响,包括土耳其在地震后下了一夜的雪、叙利亚更是常年战乱。

如果2023年的我国存在这样受灾情况的地震,遇难人数应该可以进一步降低。

4.4 日本地震

日本地震,仅仅按震级来看,伤亡人数是要低于中国、东南亚、拉丁美洲的同级别地震,除了经济发达和建筑抗震普及较早之外(当然不是所有地区的建筑都满足抗震条件),还有以下因素影响:

大多震中在近海或者海底,震源大多也较深,高烈度区对应的陆地面积较小,像1995年阪神震灾、1923年关东大震灾这样的直下型地震并不多,而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断裂带穿过了映秀、汉旺、北川等城镇中心,按日本标准都可以算"市"了)都可以看作直下型地震。
②日本虽然平均人口密度高,但大多集中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近7000万),其余地区人口稀疏,高层建筑比例不高。
③环海,理论上更有利于直升机救援和物资通过海路运输,至少比川西高原的内陆山谷救援更容易。
④日本人口密集的太平洋一侧,降水多为阵性降水,下完大雨几小时就放晴的概率,远大于连下三天的概率,很难出现与我国西南地区类似的持续连阴雨(地形阻滞、气流移动缓慢),对救援是有利条件。
⑤日本更早开始地震预警,我国则是2017年之后才普及。

当然日本应对地震也有很多做的不好的地方,例如福岛灾民至今没有得到较好的待遇;2024年1月1日的能登半岛地震受灾相对于日本其他地震较重,主要原因是当地的建筑年久失修,也不抗震,且位于日本海一侧,不是日本的核心经济区,而没有得到重视。

5 结语

我的专业和地理有关,但不是地质方向,如有不准确的描述请多多谅解。

本来,我对地震并没有这么高的关注度,但曾经看到过太多反智的谣言,于是决定用我所了解的知识和查到的统计资料辟谣。

最后,向地震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希望未来发达的科技水平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资料:

  1. 汶川统计资料wenchuan.gov.cn/wcxrmzf
  2. 一个途径映秀的骑行队摄影师,亲历受灾现场的图文 zhihu.com/question/2824
  3. 北川统计资料 beichuan.gov.cn/yzxxi/z
  4. 地震时北川的视频资料space.bilibili.com/5852
  5. 北川选址问题 zhihu.com/question/5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