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租這麼貴,為什麼 NET 在同時面對 uniqlo、GU、H&M、lativ、GAP 卻仍然屹立不搖?

有網友就在 PTT 上問卦,10 年前平價服飾的選擇沒這麼多的時候,NET 能生存完全合理,但現在競爭對手這麼多,NET 的衣服不潮、也沒有設計感,「質感廉價廉價的,CP 值也不高,沒特別吸引人之處,怎麼活下來的?」

原來上班族很愛穿!

沒想到網友普遍對 NET 的評價都不差:「買來上班穿還不錯」、「面試套裝小資首選店啊!」、「u 很薄欸,最近又開始買 NET 了」、「便宜啊,很多的又貴又難穿」、「不覺得比其他牌差」、「NET 換季清倉特價時價格超低的好嗎?CP 值超高!」

主要是客群主打上班族是正確決策!以及價格實惠和不差的質料讓 NET 存活下來,除此之外,還有網友推另個原因:

每年封館給弱勢孩童挑「新衣服」

這是昨天熱門新聞之一!據《Ettoday》報導,NET 多年向南投家扶中心提供「愛心提貨券」。弱勢家庭的小孩在面對溼冷天氣時可能會沒有保暖的衣服穿,即便有機會拿到二手衣也不一定合身,而 NET 今年就提供 250 張,每名 2000 元的提貨券。昨天(25 日),NET 草屯店提早 1 小時開門,封館讓南投家扶一起買新衣,準備過年。

這件事起碼有四年了,NET 董事長黃文貞是雲林人,2014 年他為了回饋家鄉,捐了 50 萬元提貨券給雲林家扶中心,讓 NET 斗六店封館 2 小時,給家扶孩童挑衣服。在這之後,NET 每年都會讓各地的分店,提供愛心提貨券給家扶中心,屏東店和東港店也曾封館過。

NET 到底是打哪來的?跟主婦有關!

NET (主富服裝)是在 1991 年問世的台灣本土品牌,他的誕生跟台灣 6、70 年代成衣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維基百科的資料,那個成衣業蓬勃發展的年代,許多服飾皆在臺灣加工生產;但隨著成衣量增加,有些成衣不合外國原廠的要求,或者成衣有些瑕疵或交通延誤而遭外國原廠退貨,使得台灣代工廠商不得不面臨存貨堆積的庫存壓力。

主婦商場——也就是 NET 的前身,以經營庫存外銷成衣為主,為了解決貨源不足問題,之後開始投入以「自行開發產品和設計服飾」為重心的經營模式,並在 1996 年正式改名為「NET」,化危機為轉機,讓主婦商場擺脫掉「傳統、不具特色」的刻板形象,是企業轉型的成功案例之一。

當時沒有人喊「平價服飾」的口號,但他們正是在做這件事

就品牌定位來說,NET 以歐美休閒風格為基調,推出各個年齡層顧客都需要的商品,期待讓一家人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服飾,用「全家人的品牌」做為訴求以與一般平價服飾品牌產生市場區隔。

而在變成品牌服飾後,NET 投入大筆資源在電視廣告上,銷售據點從原本的主婦商場轉變成中小規模的連鎖專賣店,據《股感知識庫》報導,NET 初期幾乎已每個月開設 1.7 家店面的速度快速拓展。據 維基百科的資料,現在 NET 在全台有 145 間門市,也成功跨足上海、新加坡等海外據點。

但 NET 不像其他平價服飾一樣擅長說故事、創造熱門議題,甚至會給人「質感廉價廉價的」感覺,似乎在現在平價服飾競爭中略顯弱勢,他的下一步會怎麼走、如何再創下一個全盛時期?相信這是不少台灣人都關注的事件。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NET 臉書粉絲團。)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平價服飾的故事

曾風靡一時的 Baleno 已倒數百家,是什麼讓它成為沒落的貴族?
為何服飾巨頭 GAP 越賣越差?——跟不上時代、還惹怒 35 歲以上客人!
姊妹買包不要買到次級精品喔:落魄奢侈品,美國 Coach 崩盤

也許從產業面切入可以找到你要的答案

紐約時報評台灣:走不出過往成功光環,台灣老齡科技產業變慘業
物流、全通路服務不會做!從電器行倍適得倒閉事件分析實體零售商的轉型痛點
高階經理人搶學的經營秘訣:為啥大創商品賣 39 元卻不會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