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新增至MSCI全球標準成分股,可望吸引買盤,鄭貞茂稱樂觀其成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MSCI(明晟)今(12)日公布最新半年度調整結果,MSCI全球標準指數台灣成分股新增一檔陽明(2609),最新半年度調整結果將於5月27日收盤後生效。而此次MSCI台灣指數成份股方面,本次成分股新增1檔,刪除2檔,指數成分股將減少至86檔,並有13檔成分股調整在外流通股數,此次權重調升最多為新增成分股陽明(2609),其變動權重為0.26%,針對陽明新增為MSCI全球標準指數台灣成分股,陽明董事長鄭貞茂表示,樂觀其成。 隨著此次MSCI全球小型股台灣成分股中萬海(2615)遭剔除後,MSCI全球標準指數台灣成分股在貨櫃三雄中僅剩長榮(2603)及新增的陽明,而目前外資持有陽明股權約7%,先前鄭貞茂擔任陽明董事長後曾表示,將先整頓好財務數字再積極尋求法人認同,吸引法人買盤進駐。隨著此次MSCI新增陽明為全球標準指數台灣成分股,未來可望吸引外資被動型基金買盤進駐。

此外,根據貨櫃三雄已出爐的第一季財報,其中長榮每股盈餘(EPS)7.04元,萬海每股盈餘6.62元;至於陽明第一季獲利尚未公布,市場預估有機會每股盈餘挑戰逾7元。

此外,針對貨櫃海運市場現況,鄭貞茂認為,就基本面觀察,貨櫃海運還沒泡沫,今年海運市場看好可延續到第四季。

而陽明去年累計虧損打掉後,鄭貞茂表示,陽明財務體質以非常好,負債比從之前九成,降到目前八成,預計到今年底會再進一步降到七成。

鄭貞茂強調,隨著財務好轉下,考量到長期布局,如整體造船計畫、航線規劃等,而陽明因為去年賺錢了,可以用現金、借貸方式造船,壓低成本,維持長期穩定獲利,不是採取售後租回方式,而這些將會逆轉陽明在成本結構輸長榮的情況。

此外,陽明總經理杜書勤也表示,今年貨櫃海運除缺船、缺櫃、缺人外,碼頭作業能力不足也是塞港的原因,由於近年來萬TEU(20呎櫃)大船陸續投入營運,全球多數碼頭作業設施來不及升級,加上腹地不大,碼頭作業效率不彰,導致船隻塞港,短時間不易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