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的藥物治療 作者:臺大醫院藥劑部陳建豪藥師  專題報導 2017年03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專題報導

 慢性咽喉炎
 淺談打鼾及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
 眩暈的藥物治療
   
   
 前期專題報導



 

 

:::
眩暈的藥物治療
內容下載 :
 

眩暈是病人出現天旋地轉、或感到世界傾斜、不平衡。眩暈可能肇因於中樞神經疾病或周邊的末梢神經問題,要達到良好的治療有賴正確的診斷,有了診斷後才能對症下藥。常見的眩暈症及成因包括以下幾種:

治療眩暈症狀的藥品主要可分為抗組織胺類、抗膽鹼類、止吐藥與鎮靜劑。

抗組織胺類藥品可以抑制組織胺釋放,減少末端神經的敏感性,故有助於治療眩暈;尤其是第一代的抗組織胺由於同時有抗膽鹼作用,對於眩暈的治療效果較佳,例如meclizine、diphenhydramine、buclizine (Lonzumin®,普治敏)、cinnarizine(Cinnarin®, 腦安能)、betahistine (Merislon®, 敏使朗)等。惟第一代抗組織胺效果較短,每日需服用多次,且嗜睡、口乾舌燥等副作用明顯。鎮靜劑苯二氮平類(benzodiazepines)藥物可激化腦內抑制神經反應的物質GABA,達到抑制中樞神經的效果,減緩眩暈感。常用藥物包括diazepam(Dupin®, 樂平)、lorazepam(Ativan®, 安定文)、alprazolam(Alpraline®, 安柏寧)、oxazolam(Secorin®, 益可寧)等。這類藥品作用快,但也有較強的嗜睡副作用,通常做為抗組織胺無效之二線藥品。 止吐劑例如metoclopramide(Prometin®, 補樂美淨)、Prochlorperazine(Novamin®, 諾安命)等藥品可藉由阻斷多巴胺的傳遞(anti-dopaminergic effect)以抑制中腦邊緣系統的活化、進而降低網狀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活化後伴隨的噁心嘔吐反應。這類藥品適合用於伴隨嚴重噁心嘔吐反應的眩暈病人,惟用於腎功能不佳與高齡病友時,可能出現類似帕金森氏症的錐體外症候群(extrapyramidal syndromes),病人易有手抖、肌肉僵硬等症狀,但發生率不高。抗膽鹼類藥品可抑制前庭到腦部的神經傳導,故能有效減少眩暈感。常用藥品例如scopolamine (Buscopan®, 補斯可伴)。由於抗膽鹼類藥品見效較慢且往往伴隨許多副作用,例如口乾舌燥、難以排尿、視力模糊等,較不適合高齡病友使用。

要達到有效的眩暈症治療仍有賴正確的診斷,配合適當的治療藥物與物理復健,才能早日走出天旋地轉的迷宮、重新正視世界。

藥劑部藥師 陳建豪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