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會說日語,到贏得日本雇主頒發「最有價值奬」 ──專訪 Deloitte 資深戰略顧問 Melody Lin|讀者太太/英國職場放大鏡|換日線

從不會說日語,到贏得日本雇主頒發「最有價值奬」 ──專訪 Deloitte 資深戰略顧問 Melody Lin

從不會說日語,到贏得日本雇主頒發「最有價值奬」 ──專訪 Deloitte 資深戰略顧問 Melody Lin

Photo Credit:Melody Lin 提供

Melody 認為,既然要在日本工作,就要先認清日本社會「很習慣幫人貼標籤」的本質,與其被標籤制約,不如順水推舟,從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專長中,幫自己貼上「對自己有利」的標籤。

研究發現,懂得兩種以上語言的人,明顯地比只懂一種語言的同齡人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problem solving skill)」,尤其在需要站在客戶的文化或思維角度,幫助他們找到解決方案的顧問業,這種能力更是備受重視。

顧問專家每天都需要過濾客戶提供的資訊,處理這些資訊,然後提供一個清晰、高效和快速的解決方案,而會兩種以上語言的顧問,因為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會顯得更加遊刃有餘。

此外,另一項研究也顯示,人們在透過母語以外的語言做出決策時,將比使用母語做決策時減少天生所具有的偏見,從而做出更正確的決策。而在商業環境下和同事或客戶進行討論時,如果發言者使用的是母語以外的語言,人們會把注意重點放在訊息本身,而不是發言者的情緒上。

從雇主的角度來看,來自不同文化的員工也能增加公司的競爭力,因為他們較能成功駕馭來自多元文化的客戶的期待。例如我所服務的公司,是間老字號的英國行銷顧問公司,但我們的客戶來自世界各地,也包括許多亞洲國家,在這種情況下,公司裏有我這位來自臺灣的員工,不但能爲亞洲客戶提供接近他們文化的支持與服務;還能以西方習慣的管理方式和公司匯報,對我的雇主們來說,是最理想的安排。

這次我訪問的對象 Melody Lin,不但是位優秀的戰略顧問,更是懂得三國語言的「三語人才」。這篇專訪就是要和大家分享,Melody 是如何靠流利的英文在東京找到第一份工作,後來又如何在短時間內學會日文,不但融入日本職場,還得到日本雇主頒發的「最有價值奬(Most Value Award)」。

錄取 IBM:部門裡唯一不會日文的外籍顧問

台中出生的 Melody,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畢業後,原本計劃繼續在英國申請研究所,卻因為當時的指導教授沒有在截止日前寄出推薦信,導致 Melody 申請研究所的計劃沒有完成——這個意外的挫折,卻開啟了 Melody 的日本職涯之路。原來她從英國回到臺灣後,家族裡受日本教育的長輩們建議她,不妨到日本找機會,於是 Melody 在 2012 年來到東京,更幸運的是,當時有幾間日本的知名大學開始擴充英語授課的研究所,於是成績優異的 Melody 順利拿到獎學金,進入慶應義塾大學的研究所,就讀都市政策以及城市永續規劃。

圖/Melody Lin 提供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研究所畢業後,Melody 在 2015 年以「新卒」的身份進入 IBM,在顧問部門擔任擔任數位戰略顧問(iX Marketing Solution consultant),除了開始她在日本的職涯,也開啟了她學習日文、成為「三語人才」的黃金職涯。

這裡簡單介紹一下日本新卒制度,是指日本企業每年會有專門的名額給應屆畢業生,而這個招聘流程其實在畢業的前一年就會開始,換句話說,大概在研究所一年級的下學期,Melody 就開始了找工作的過程。從去聽各個企業的說明會,到申請理想公司的職缺,如果通過第一階段的線上申請書面篩選(約刷掉一半以上的申請者),該公司就會通知進入第二階段的線上考試,而線上考試的結果在前 20% 的人,則有機會進入第三階段的面試,當然,面試的次數也會根據各公司的規定而不同,從兩次到五次都有可能。

以 Melody 的例子來說,當初她自己應徵 IBM 時,是經歷線上申請、線上考試、團體面試、Case Study 面試、語文程度筆試,再到最後的個人面試,總共大概經歷了半年的時間,才得到 IBM 的工作 offer,成為 Marketing Solution 部門裡唯一不會說日文的非日本籍顧問。

Up or Out:「三語人才」打造黃金職涯

IBM 在決定聘用 Melody 時,並沒有要求她要會說日文,但基於一股想要融入日本職場的決心,Melody 每天下班後主動去進修日文,在短短半年內,順利拿到商務日語 J2 級的資格(約日本語資格 N2),正式成為中、英、日語的全方位三語人才,不但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也強化了她在日本職場的不可取代性。

而她對自我要求的高標準,動力來源正是顧問業裡的一句名言:「Up or Out!」意味如果沒有升遷,就離開這產業,所以 Melody 時時刻刻都有一種必須要超越別人的壓力,加上日本文化裡傳統上對於女性的歧視,以及 Melody 本身的外國人身份,讓她的在職場的壓力又比部門裡的其他日本同事更爲沉重。

圖/Alexander Smagin@Unsplash

還好在日本的這些年,Melody 不但已經因爲全力以赴,達到自己設立的職涯目標,更已找到和這些壓力共存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她把這些心路歷程當成讓自己茁壯的土壤跟養分,從中去理解、調整自己,並找到平衡繼續前進。

這樣的經驗也讓 Melody 領悟到一個道理,就是與其強迫自己融入日本的社會,不如先問問自己到底夠不夠理解自己、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同時學著放下主觀,用自己的感受去理解日本這個和台灣很不同的社會。因爲一個社會的文化結構其實有很多面向,每個人所接觸的經驗可以很不一樣,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也沒有什麼是「一定要這樣」,只有自己合不合適,適不適應的問題。

兩間跨國公司,學習不同文化與能力

進入 IBM 工作的 3 年多,Melody 主要擔任 Marketing Solution 部門的顧問,職務爲分析客戶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以支援、優化客戶的商業模式,或是協助客戶做整個 IT 系統的優化。

Melody 回憶,在 IBM 服務期間,業務內容涉獵很廣,從 IBM 一直在推廣的 Watson 案件,以及 IoT、Blockchain 的新市場開拓,或是 IT 開發現場的 Agile Development 的案件管理,再到偏用戶經驗面向的 design thinking 等,她全都經手過,也從這些專案管理的過程中學到很多,因此累積了紮實豐富的經驗,並在 2018 年 7 月被挖角到 Monitor Deloitte,擔任資深經營策略顧問一職,主要負責以 Agile Scrum 的方式管理專案,提供客戶新商品的整體上市策略,以及企業內的數位組織轉型改革等專案。

待過 IBM 跟 Deloitte 這兩間組織文化非常不同的跨國公司,Melody 分析自己從 IBM 學到的最寶貴的價值就是彈性(flexibility),因為 IMB 的兩大核心價值——分享與挑戰(Sharing and Challenge)不但反映在組織的平面化架構中,也體現於賦予員工盡情發揮的自由,而不是像一般的日式企業,可能會因為員工是女性或是比較資淺,就給員工比較多框架或限制。

圖/glassdoor

而 Melody 在 Deloitte 學到的,則是用更嚴謹的態度來看待組織架構,以及對各種企業內部工作流程的制定與管理,因為這樣的訓練,現在 Melody 無論在接觸來自任何產業的客戶時,基本上都能很快地分析其組織內部的工作模式,與整體管理體系的結構。

這兩間公司帶給 Melody 不同面向的能力培養,而她也在兩間公司都取得不錯的成就,譬如在 IBM 時,她以外國人之姿得到擔任日本 IBM iX 的大使(Ambassador)的殊榮,現在則是得到 Deloitte 頒發給優秀員工的「最有價值奬(Most Value Award)」——這些來自日本雇主的嘉獎,固然對 Melody 的工作表現是很具體的肯定,更是她融入日本職場的證據,但其實對 Melody 個人而言,她心中自己認為的最大成就,是用自己的經驗跟能力,確實地幫助到客戶,因為對她來說,顧問的功能就是協助客戶解決問題,讓客戶的業務得到更好的發展。

給有志赴日的台灣人:三個衷心建議

圖/Melody Lin 提供

最後,作為一位外籍女性,在日本這種傳統框架比其他地方還要更多的職場生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Melody 特別從自身的經驗歸納以下三點建議,分享給有心去日本工作的臺灣人:

一、花時間理解自己,尋找屬於自己的標籤

Melody 認為,既然要在日本工作,就要先認清日本社會「很習慣幫人貼標籤」的本質,與其被標籤制約,不如順水推舟,從理解自己、找出自己的專長中,幫自己貼上「對自己有利」的標籤。這裏說的「標籤」,指的是工作上的特殊専才、技能、知識等,譬如會使用那些軟體、懂得哪些語言、是哪個領域方面的專家等,至於那些外人硬要貼上的標籤,譬如女性身份、外國人、年紀等,Melody 覺得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糾結在那些自己不能控制的事上,只要夠了解自己,釐清自己的目標,並專心朝目標前進就好。

二、大膽嘗試,不要預設立場

既然已經走出臺灣,來到日本,Melody 認為就應該在工作上大膽挑戰自己,真正地踏出職場舒適圈,嘗試以前可能沒有想過的職務。在工作時無論對人對事也不要預設立場,因為很多寶貴的經驗,都是必須透過親身體驗才能學習到,如果給自己很多包袱,什麽不敢嘗試,那最後很可能導致自己在職涯上永遠停滯不前。

三、相信自己,不要小看自己

初到國外,徬徨或不知所措都是很正常的,但請不要就此失去自信,一定要記得我們是自己人生的主人,只要相信自己,並透過這樣的信念幫自己做決定,我們就可以創造、改變自己的人生;而這些決定與選擇,不是由別人主導,而是我們自己可以掌握。Melody 建議大家,不論在工作上或生活中,都不要害怕去做決定,因為你其實比自己想得更厲害,能做得更多、更好。

我在幾年前因爲去日本出差,在東京認識了 Melody,她的故事給了我很多啟發,包括打造國際職涯不一定要走傳統路線、當下的挫折可能是未來的契機,還有語言的力量真的無遠弗屆等,如果你現在也在職涯的十字路口仿徨猶豫,或許 Melody 的故事也能帶給你一點靈感。

執行編輯:吳玲臻
核稿編輯:林欣蘋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廣編企劃|品牌 20 周年傾力貢獻!傳繼蠟雕工藝,巨型創作羅浮宮盛大展出,Cindy Chao 榮登法國百年珠寶學府,首位受邀亞洲藝術家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