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MacBook Air 2022?

带M2芯片,全新外观设计,值得购买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者
45
被浏览
213,125

22 个回答

哇,黄俊伟兄(也许得叫叔)的问题呀,尝试回答一下。

如果作为办公电脑而言,我认为Macbook Air的唯一问题,需要我们忍着恶心的有且只有那个刘海屏。虽然说确实极大程度改善了苹果的边框问题,但是Seriously,就一定有那个必要来做刘海吗?我看未必,苹果只是为了增加自己产品的标志性,对于实用性不见得有啥用,特别是这个东西也没有给人脸识别。

好了,除了这一点以外,我们来看这货作为办公电脑的7大优势:

  1. 续航:苹果标称的18小时视频播放,那么实际情况可能会更长,在日常办公中我认为可以达到15个小时的实用续航,而15小时即使在最繁重的工作里面也是足够使用的,真全天候笔记本,这点可以把所有主流品牌的在售款拿来捶打,也可以目测1/3程度领先小众的(比如松下,LG的机器)的续航,毕竟他们再怎么优化,也是普通的Intel CPU,强不了哪里去,15小时意味着能和主流机器+Zendure持平。至于主流的ThinkPad系列,提鞋都不配。
  2. 性能:M2号称比M1最多快了40%,这个东西怎么算出来的或者说也许是剪辑算出来的。我觉得不重要,我印象中的M1 MBA款的速度大概是i7-1185/1195G7的水平,而比这两个快40%,那么绝对性能而言也就是i5-1240P/i7-1270P的水平,没有那么夸张。但是稳定有这个输出的话,对于办公用途我实在是想不到任何不够的场景,大概是热刀切黄油(为了实测M1的性能,我上个月专门买了一台,就已经得出了一般办公用不完的结论,续航更是变态,对X30+ZD100都是五五开)
  3. 效能:默秒全,1195G7X140%的性能,然后阿童木级别的日常功耗,intel的12代P看起来如同电老虎一样滑稽。
  4. 键盘:1mm的键程肯定不如ThinkPad的手感,但是耐用度+耐打度,老兄可以说随便折腾(我知道你是ThinkFans)稳定度也是一流
  5. AV效果:500nit的P3色域的2K屏幕,对标万元的Windows系本子没啥压力+果子的色彩控制大概率是要赢的(WinPC这边今年还在普及400nit sRGB 2K/FHD中)sRGB的色彩比较P3还是有差距。苹果的扬声器大概能挡100块钱的桌面USB音响,尽管Think系号称有4个扬声器喇叭,我依然认为X1C10会被虐,Win的4扬声器也就是4个喇叭,随便加个认证音效就可以拿出来了。苹果只论功率都可以让WPC们全家洗洗睡(同级对比)
  6. 稳定性:早上看到天启发的更新,关于ThinkPad X1C10更新BIOS 1.24后开机时间从50s缩小到25s,我觉得非常滑稽的是联想到底如何过的EVO(毕竟即使初代SNB的(2011年)超极本也被要求要20s开机,然后经过了换硅脂的大手术(可能会影响保修那么严重)后才勉强能用,因为12代P系的高热量。果子M1给我的印象就已经是虐菜,然后M2大概率规模变了一点,苹果硬件除开16-17年,18年高配i9款外没有出现过明显的翻车。然后果子在消费者报告中是长期的第一名。其他公司要么缺乏数据,要么缺乏数量(比如日经的可靠性排名松下是一骑绝尘,但是松下加上TB系一年也就是80万左右销量,和苹果上千万的出货量没法比)。稳定性也是拉满
  7. 价位非常给力,中国区发售价才9499元,美国区发售价不过$1199,给了这么满的配置,算是非常良心了。苹果因为优秀的Swap能力,普通人并不需要像WPC一样在内存上暴血(WPC上我认为得24GB起步)256GB的存储空间也因为高度整合的iCloud而不显得捉襟见肘。即使非要算到和现在WPC起步的标配M2+16G+512GB,也就13000块钱。或者顶配M2+24G+2T(也就是$2499,加上税到手20K以内就解决了)对于一款各方面都拉满的Premium级笔记本,苹果的良心依然是在的。(能在各方面要和苹果打平的同级对手要么更贵,要么X方面不如)

至于缺点,我能想到的也就4个:

  1. 已经说了的奇丑无比的刘海屏+没有人脸识别(你用过IR识别后就再也不想碰指纹识别了,效率差太多)
  2. 大量使用回收铝合金作为机壳材料,刚性肯定不够,容易出现一摔一个坑的情况。
  3. 重量控制相当一般,这么大周折和2011年后首次大改的模具竟然还有1.22kg。。。乐色就一句话。
  4. 微软的Office存在一定的兼容性问题,在重度党眼里不够看。当然以老兄的能力,应该有其他办法,我这里就不细说了(我不是Office重度党)

综上所述,我是热力推荐的,等到正式上市后我应该会考虑买一台MBP13来验证我的想法(对不起我实在不能接受刘海屏)关于配置性能等方面。老兄直接买吧,没啥后悔的,苹果也好出二手

以上

苹果对于 MacBook Air 系列的定位一直在变。


MacBook Air 的名场面


在诞生之初,以轻薄的设计著称,而随着 Retina 屏幕的普及,MacBook Pro 的崛起,Air 也成为了苹果电脑的「入门」基本款。

即使在 2018 年,苹果再次重新设计 MacBook Air,并配备了 Retina 屏幕,但定位并没有改动。




Air 依然是「平价」的 Mac。

一直到今年(2022),MacBook Air 再次更换设计,舍弃经典的「楔形」设计,转向了与 MacBook Pro 相近似的设计。

从理论上来说,新的 MacBook Air 依然足够 Air,其配置也稍低于新 MacBook Pro,但其定位却不再以「入门」款自居。



普及 M 芯片的重任就交棒于旧模具的 MacBook,新 MacBook Air 则与 Pro 组成了苹果新的 MacBook 产品线。

倘若说 MacBook Pro 着重于实用和专业级,不再平价的 MacBook Air 则开始偏向「时尚」,或者说是「外观」。

最大的变化是设计,不是 M2

与 iPad Air 类似,新 MacBook Air 在配色上新加入了「星光色」与「午夜色」。虽不及 iMac 的五彩配色,但依然能与 Pro 系列拉开辨识度。



在不同产品系列使用不同的配色,是苹果一贯的做法。

比如在 Pro 序列里,通常会用灰黑这种有科技属性的配色,在面向大众的产品中,则偏向于多彩,以展现产品的活力。

很多人在看到 MacBook Air 的新设计后,认为没有延续「楔形」的设计让 Air 没有了原本的灵魂。



实则不然,在全面转向 M 芯片之后,MacBook 系列的设计语言不再激进,而趋向于实用,新 Air 也是如此。

「均一」的设计风格,让 MacBook Air 有了更大的内部空间,由此电池也不必为了楔形设计而采用阶梯状。

0.7MB


如此,新 MacBook Air 的电池容量要比前作更高,并且其内部结构也变得更为整洁和简单。

与 M1 Pro/Max MacBook Pro 不同,M1 MacBook Air 仍旧是新芯片与旧模具的组合,而 M2 MacBook Air 才是新芯片和新设计的结合。


左:Intel 版 MBA,右:M1 MBA 图片来自:ifixit


在 M1 MacBook Air 内部,苹果把原本预留给风扇的位置更换为一个散热块,另一侧通过硅脂连接到 M1 SoC 上,散热效率有限,但依旧算是个较为合理的散热配置。


M1 MacBook Air 的散热块 图片来自:ifixit


尤其是在 M1 的能效比远超彼时对 PC 芯片的理解,以及原本 Intel 芯片表现属实羸弱。

到了 M2 MacBook Air 这里,理论上说更游刃有余的空间,会有着更严谨的布局和设计。

2.4MB

很像 iPad 图片来自:MaxTech


而在 YouTube 博主 Max Tech 拆解下,M2 MacBook Air 内部的组装方式和散热配置与 iPad 颇为相似。

SoC、内存和硬盘组成的主板只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绝大部分的空间被电池占据。



值得肯定的是,与 iPad Air 5 和 iPad mini 6 类似,电池采用了方便维修更换的易拉胶配置。

主板部分则只用了薄薄的一层金属做屏蔽和被动散热,SoC 也是通过硅脂与其间接接触。

倘若说对于 iPad 来说,这种散热设计算是常规配置的话,那把它放在 PC 上,则就有些「简陋」了。

4.4MB


甚至可以说,相对于 M1 MacBook Air 的散热块,M2 MacBook Air 在散热配置上已经退步了。

不可否认,M 芯片相比于传统的 x86 芯片,有着绝佳的能效比。在中轻度工况下,有着更低的发热,也完成了苹果放弃「风扇」的想法。

只是,在 M2 MacBook Air 上,简陋的散热配置,让 M2 的性能提升变得不再明显。

有些逆向升级的意思了

与 M2 MacBook Pro 的对比之中,M2 MacBook Air 的温度有着更大的波动,有着明显的积热、降频再积热的循环。

长时间进行较重的任务时,MacBook Air 的运行速度会持续下降。


图片来自:GregsGadgets


即使与自己相比,仍然有着明显的差距。

新的 MacBook Air 共有两种 M2 SoC,基础版是 8 核心 CPU 配合 8 核心 GPU,而高配的 GPU 则提升到 10 核心。

在 GregsGadgets 的测试中,同样的《古墓丽影》游戏中,8 核心 GPU 的基础版成绩略胜于 10 核心 GPU 的高配版,究其原因便是散热不佳,使得 10 核心 GPU 有着更大的积热,进而快速进入降频阶段。



另外,在 MaxTech 连续使用 CineBench R23 进行跑分的极端工况下,M2 MacBook Air 的 CPU 从 3.2GHz 的主频降至 2.65GHz,核心温度也飙升到 94℃。

同样地,在多次的 3D Mark 中,GPU 也有着如此的经历,最低频率来到 900MHz,与初始的 1398MHz 基础频率有着不小的差距。

不止是这些高强度的跑分测试,在很多外媒和我们自己的测试和使用中,新 MacBook Air 同样也遇到了散热不佳而降频的状况。



与 M2 MacBook Pro 相同,仍旧是单 NAND 颗粒 图片来自:MaxTech

除此之外,存在于 M2 MacBook Pro 基础版的 SSD 降速,同样也出现在新 MacBook Air 256GB 版本之中。

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新 MacBook Air 的轻薄特性是舍弃了持续稳定的性能释放。它更适用于轻办公的状况,甚至直白点,新 MacBook Air 更像是个上网本。

MacBook Air 的定位开始偏向于「时尚」,也是基于它在性能上的表现。

偏向时尚让新 MacBook Air 的受众更窄

纵观苹果产品,打上时尚标签的应该就是初代的 Apple Watch。


2014 苹果秋季发布会场地 图片来自:CBS


在发布之时,不同于传统的科技产品,Jony Ive 邀请了时尚界的名流一同参与,并花费重金在 Flint Center 建造了一座纯白的建筑,来为 Apple Watch 造势。

随后,Apple Watch 也频繁出现在时尚杂志中,并与各大奢侈品牌联名推出表带。

彼时来说,Apple Watch 更像是一款腕上的潮流配饰,而 Jony Ive 也希望 Apple Watch 能够对瑞士传统手表行业造成冲击。



并且随后,苹果也开始在法国、英国等地的高端百货公司设立 Apple Watch 专柜,以求自己逐步打入精品市场。

只是,初代 Apple Watch 在功能性上与市面上其他产品相差不大,而且所谓的「精品」策略也无法说服大众用户消费。

在一年之后的 Apple Watch Series 2 中,苹果也开始以运动、健康监测等实用导向来定位 Apple Watch,一直延续到现在。

3.2MB


如今,Apple Watch 的定位仍旧是健康导向,从初代的心率,发展到现在的血氧、心电图、睡眠坚持等一系列的个人健康助手。

Apple Watch 也成为当下许多人日常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而 Apple Watch 定位的转变,也是如今 Apple Watch 取得如此成就的一个转折。

在 Mac 全面转向自研 M 芯片后(尤其是 M1 MacBook Air 的表现),似乎苹果终于找到了轻薄与性能之间的平衡,不会因为过分的轻薄而损失大部分性能。



但在 M2 MacBook Air 中,由于散热配备的羸弱,似乎又回到了老路,追求轻薄的背后,总要舍弃不少的性能,纵使 M2 有着远超 intel 芯片的能效比。

如此来说,M2 MacBook Air 更像是外观设计上的一大改变,而非是借由 M 芯片的高能效,带来的双向升级。

M2 MacBook Air 的定位也与初代 Apple Watch 有了几分相似,它们更偏向于时尚潮流的外观,而非是功能取向,如此的定位可能会一直伴随着 M 芯片的 MacBook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