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苹果搭载 M2 芯片的全新 Macbook Air,有哪些亮点和槽点,值得购买吗?

新的MacBook Air将搭载M2芯片,体积减少25%,厚度只有11.3毫米,重量为2.7磅,包括银色、星光色、午夜色和金色。MagSafe充电、有…
关注者
1,272
被浏览
3,920,212

397 个回答

仍希望当年那个0.92kg重量的MacBook,那个真正的极致轻薄本,能在苹果芯片的时代回归。

0.92kg的MacBook,已停产

0.92kg,远小于11寸iPad Pro加键盘的重量(1069克),甚至远小于当时11寸的MacBook Air (1.08kg)。更别说12.9寸iPad Pro加键盘都到了1.34kg。

我买过一个,毫不夸张的说,可以一只手拿着,另一只手在键盘上打字而且不感觉坠手。能装现在iPad Pro的包基本上能装下这款,各种男士的单肩包、女士的手提包都毫无压力。续航也能达到10小时的样子,充电器要么可以不带,要么支持PD协议的type-c口的手机充电器就行了(原配充电器功率29w)。屏幕素质在当时其实还很不错的,12寸2304*1440的Retina屏幕,要知道当时的Air的显示是糟糕的。

当时主要的遗憾是,只有个5Gps的USB type-c(3.1),没有雷电。


2022年的这代MacBook Air,跟本代M1 Pro/Max的MacBook Pro 14/16寸设计上趋近,都是从前缘薄屁股厚的设计变成方正的均厚,视觉上是非常粗壮的。几个月前的M1 Pro的16寸,我买到的时候都震惊了。不出意外的话实机效果看起来应该和前一代的13寸MacBook Pro视觉上薄不了太多。

1.24kg也就那样了,比14寸的ThinkPad Carbon X1 (1.13kg)重的,会很明显。其实算不上极致轻薄。

不要小看那100-300g的重量差异,极致轻薄这个范畴下真就存在明显感知的差别。


虽然希望12寸、窄边框、M1/M2芯片、带雷电4的1kg以下的MacBook能重出江湖,但也就想想。苹果砍掉真正极值便携的MacBook,不过是要给iPad Pro系列让位。这就非常的遗憾了,技术上早已实现的东西,却因为刀法而死。

别吹生产力,iPad Pro我也有。电脑才有生产力,iPad有个毛的生产力。别说纯写东西了,总得有个参考文献管理(例如Endnote导入文献)、多文档之间的比对和复制粘贴、边写边用微信收发东西等需求吧?iPad Pro要么做不到,要么极为难用,根本替代不了最简单的文字办公笔记本。

其它人做得到么——简评新 MacBook Air

轻若鸿毛,薄如蝉翼,这就是全新发布的 M2 MacBook Air。

先来简单过一下这台 MacBook Air 的更新内容。

总结

  • 全新的 M2 芯片赋能
    • CPU 维持 4+4 大小核大架构,由 A14 更新到 A15 的 Avalanche 和 Blizzard
    • GPU 规模从 8 扩大到 10 核,基础版从 7 核升级到 8 核
    • 内存仍然是 8GB 起步,最高 24GB
    • 加入了 8K 视频解码
    • 加入了 ProRes 编解码能力,和 M1 Pro/Max 齐平
  • 刘海屏
    • 刘海里面是 1080p FHD 摄像头
    • 亮度由 400nits 升级为 500nits
    • 8bit 升级为 10bit
  • 机身重量小幅降低,厚度大幅降低到 11.3mm,整机体积减小 20%,保持无风扇设计
  • 机身 C 面两侧扬声器条消失,改为屏轴处的四扬声器单元系统,支持空间音频
  • 续航不变
  • 接口仍然是 2x TB 4(Type-C) + 3.5mm 接口,加入了 MagSafe 充电
  • 67W 快充的时候可以 30 分钟充 50%
  • 黑灰银金四种颜色

需要注意的是,默认最低配配的 30W 的充电器、可以升级到 35W 的双 C 口充电器和 67W 的快充充电器。

既然它可以支持 67W 的快充,也可以考虑直接购入一个桌充给它充电,同时拓展额外的电源接口。

设计

新的 MacBook Air 不再采用楔形设计,而是转向了 MacBook Pro 的设计语言,更加方正,纤薄。

在原有 2C(TB4)+ 3.5mm 基础上加入了 MagSafe 接口,好评。

屏幕边框更窄,扩大到对角线 13.6 寸,顶部刘海放置了一个 FHD 摄像头。

屏幕从 8bit 升级到 10bit,亮度小幅提升到 500nits。

其实此前 MacBook Air 使用的和 MacBook Pro 13 是同一个级别的面板,理论上都能达到 500nits,但是亮度限制在了 400nits,可能是出于功耗考虑。

新的 M2 芯片能耗比更强,所以机身更纤薄的情况下也能做到更加亮的屏幕,同时保证 18 小时的续航目标达成。

10bit 除了对图像处理色彩精度很有用处外,还对 EDR 技术的应用更加合适,对于展示更延展的 HDR 高光和细腻过渡有益。

C 面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侧的扬声器开孔消失了,一体性更好。

键盘功能区改为全高,设计上向新 MacBook Pro 靠拢。

新的麦克风和 4 扬声器阵列。

30 分钟充电 50%,需要搭配 67W 充电头。

轻薄本的极限

要知道,即使减少了 20% 的厚度,新的 MacBook Air 并没有减少多少重量——其实也就轻了 50g 不到。

这说明什么——其实在这个尺寸的笔记本里,无论如何去削减厚度,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重量已经不能获得革命性地减轻。13 寸笔记本冲击 1kg 大关,至少在苹果看来,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于是我们有了这代大幅度减薄,但并没有减重多少的 MacBook Air。

隔壁 LG Gram:喂,有事?

在抛弃了主动散热后,MacBook Air 的这条产品线,就定死了一个散热空间,比如说 10-15W 这样子,相当于把自己的性能提升,完全交给了自家的芯片部门——芯片部门的能耗比能提高多少,整机性能就能提高多少。

所以,我们来看看 M2。

M2:其实,我并不是 M2,我是 M1.5

尽管 M2 号称对比 M1 有着各种两位数的性能提升,但作为一位关心性能——尤其是轻薄本性能的用户来说,说实话并没有感到非常乐观。

但仔细想想,这也不无道理。

因为苹果现在卡在一个颇为尴尬的位置,一方面,A14 到 A15 的架构提升并不大,而 GPU 的性能提升更多的是靠两个核心的规模和进一步加强的内存带宽,在 TSMC 3nm 暂时还摆不上台面的情况下,M2 注定只能继续沿用 N5P 工艺,是一个相对小的迭代。

Pro/Max/Ultra 以及将来 Mac Pro 用的芯片,很有可能是基于 A16 架构的,新工艺的,所谓 M3 系列。

M2 的规模达到了 200 亿晶体管,较 M1 规模提升 25%。

内存带宽也提升 50% 来到了 100GB/s。

使用 LPDDR5 128bit 界面,内存最多支持来到 24GB。

CPU 和 GPU 都采用了更新的架构,主要的加强是在 NPU(40%)和硬件加速的编解码器上。

可以支持 8K 和 ProRes——不难想到基于 A15 的 iPhone 支持 ProRes 录制和回放,升级到 A15 架构的 M2 也支持,很合理。

这个 3.6 Tflops 的性能,达到一些入门独显的水平(

同功耗 CPU 性能提升 18%,GPU 提升 25%。

GPU 极限性能提升 35%。

但这可是 10C 版本——如果你选购的是 8C 的基础版本,那其实比 M1 也就提升了……8%?

苹果自己也欣然承认,在面对竞品处理器时,自己的绝对性能已经不是长板,但是能耗比仍然领先业界。

这里对比的是一台 i7-1260P 的 MSI 笔记本,苹果的性能大概是竞品峰值的 87%,但是仅用 1/4 的功耗实现了竞品约 35W 的的性能表现。

所以 M2 其实杀手锏还是极高的能耗比——以及随之带来的设计自由。

MacBook Air 可以专注无风扇设计,而隔壁的 Windows 轻薄本则需要研究怎么在类似的空间里塞进去一个 30W 级别的散热系统,热管和风扇怎么放……

而空出来的这些空间,MacBook 可以塞更大的电池,更好听的扬声器,以及更多别的功能。

MacBook Air 仍然是优秀的轻薄本标杆。

但 M2——或者说 M1.5,只是一道前菜。

那个 A16 架构的真 M2 系列,或者 M3 系列,才是我们需要等待的重磅炸弹。

不然,基于 A15 架构去做 M2 Pro/Max/Ultra 的话,对上 MDL 和 Zen 4 的轻薄本,场面可能不是一般地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