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新聞 - 咖啡小店示範全面走塑 給業界看減廢可能性 環團籲禁絕即棄文化 眾新聞 Logo
眾新聞 CitizenNews
眾聞

咖啡小店示範全面走塑 給業界看減廢可能性 環團籲禁絕即棄文化


環保署於7月9日發表諮詢文件,建議推行「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禁止餐飲業場所於堂食及外賣提供9大類膠餐具,首階段管制料於2025年實施。

管制計劃引業界擔心成本及替代品問題,位於元朗就有一間咖啡店已全面走塑,老闆Eisen坦言成本上升,但「sustain得到」,香港亦有環保餐具代理商,望政府投放資源,增加選擇。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Marco又提出,政府鼓勵使用替代品並不可取,可重用餐具普及化才是真正的源頭減廢,「今日禁即棄膠,唔係叫你用第二樣即棄木、即棄紙,而係禁即棄文化,鼓勵一切可重用。」

One Third咖啡店老闆黎達信Eisen(左)、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張建業Marco(右)。張樂樂攝

管制計劃禁9類餐具 分兩階段實施

根據環保署2019年的統計數字,每日棄置塑膠餐具約有200公噸,當中大部分為即棄膠餐具,相當於全年棄置了146億件膠刀叉,人均約1,940件,對堆填區造成沉重負擔,意外地流入海洋,亦持續威脅海洋生態。政府於今年2月公布《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提出要邁向「無廢海洋」、源頭「走塑」,減低環境污染及相應碳排放,當局就相關建議提出「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於7月9日開始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公眾諮詢,諮詢期至9月8日結束。

「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涵蓋9類餐具:發泡膠餐具、飲管、攪拌棒、進食用具(如叉、刀、匙)、碟、杯、杯蓋、食物容器(如碗和盒)及食物容器蓋。計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將全面管制即棄發泡膠餐具、堂食禁止提供即棄膠餐具、外賣禁止提供即棄膠飲管、攪拌棒、叉、刀、匙、碟等;第二階段建議外賣與堂食看齊,全面禁止堂食和外賣提供各類即棄膠餐具,包括於第一階段被豁免的外賣杯、杯蓋、食物容器及食物容器蓋。

當業界中人紛紛擔憂計劃影響成本及生意之時,一間元朗小店兩年前已實行全面走塑。

店主:我們都能夠sustain到

「走塑」咖啡店One Third位於元朗鳳攸南街,主打咖啡飲品及意粉、全日早餐等西式食品。34歲的老闆黎達信(Eisen)從事咖啡行業多年,5年前曾在澳洲主理Cafe。熱愛大自然的Eisen坦言咖啡行業於全球而言相當龐大,造成的垃圾量同樣龐大,單論咖啡外賣杯的棄置量每年可達過百萬至過億,他舉例指香港生意較好的咖啡店單日能賣出約50至100杯咖啡,而澳洲同規模咖啡店可賣過千杯,當中七成更為外賣。

然而,外國的棄置量雖大,但配套更充足,客人的環保概念亦相對成熟,Eisen當年在澳洲為咖啡店採購可生物降解即棄飲品杯,採用印尼新創公司Evoware不含化學原料的海藻紙杯(杯身連PLA膠蓋單個成本約為港幣$2),放置於50℃或以上的暖水中逾90分鐘即可降解。在澳洲的經歷為Eisen提供了在港發展環保咖啡店的方向。

回港後,Eisen與其他伙伴合作營運咖啡店,後來更自己開店經營。One Third於2019年8月尾正式開張,餐廳全面走塑,堂食餐具、容器皆為不銹鋼或陶瓷材質,飲管亦只採用即棄天然蒲草管(單支成本約$0.3)及可重用不銹鋼管(單支成本約$100),前者來自越南,可堆肥分解;後者則為香港環保品牌BUCKET生產的不銹鋼管,採用日本標準精鋼SUS316L,堅硬、抗酸、抗菌,達醫療設備級別,相比現時市面上較常見的304不銹鋼管,比較不容易生銹及滋生細菌,據稱能使用逾幾個世代。

One Third的飲管現時只採用可重用不銹鋼管(左)及即棄蒲草管(右)。張樂樂攝

外賣餐具方面,One Third提供的即棄刀叉等皆為木製;即棄飲品杯身採用混合物料的Eco Cup(單個成本約$0.65至0.8),杯內壁由粟米膠製成,外圍則為水溶性環保紙,處於65℃的環境中逾24小時即可堆肥分解;飲品杯蓋(單個成本約$0.3)是One Third店內唯一一樣塑膠產品,採用被認為是最環保的塑膠PLA,屬第七類可回收塑膠,可被生物分解。

雖然餐廳有環保即棄餐具提供,但One Third一律建議客人可免則免,主動要求才會提供,Eisen指:「本身好理所當然會有嘅嘢,提出問題問多兩句,客人其實就會諗、會思考。」他分享指兩年前開張時,購入100個單個飲品杯外賣手抽,兩年過去,現時只使用了約50個,「而家擺晒喺到好掗埞,但我好開心。」

選用較環保的即棄餐具,Eisen坦言只要主動尋找,香港都有一些代理商,故採購過程不難,單件價格普遍亦不太高,都是以毫子為單位,但數量多,整體成本就必然較貴,開店初期的成本比起採用膠餐具高出一倍,單是30支不銹鋼管就一下子花費約$3000,但他又笑說:「我可以用到幾個generation喎!」他希望堅持讓更多同行看到環保的可能性,「塑膠一定係平啲,但其實成本都唔係真係佔好多。做到就做,畀人見到如果我哋咁樣都sustain到,其他人可以參考。」

除了PLA膠杯蓋外,One Third的外賣即棄餐具皆為非塑膠替代品。張樂樂攝

第二階段全面走塑 「寧願唔做外賣」

「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第二階段中,將全面禁止堂食及外賣使用九大類塑膠餐具。One Third店中的外賣飲品杯身與杯蓋分別使用的複合物料及PLA膠皆被列入禁用物料中,Eisen指還有純紙或海藻的選項,不過,他坦言紙餐具的使用經驗差,遇水逾30分鐘就會變得「溶溶爛爛」,而印尼公司提供的海藻餐具供應量小,價錢不菲,難以全面採用。

Eisen續指他在採購環保餐具上尚算頗有經驗,當他都需要再另覓飲品杯身、杯蓋貨源時,其他沒有太多環保經驗的同行將會在採購、控制成本、營運生意上遇到困難。外賣現時佔One Third生意率約兩成,放棄外賣將帶來收入損失,但他仍直言「唔用膠,轉用紙,轉用木,其實都係造成更深層次嘅浪費與環境污染,寧願直接唔做外賣,係比較好嘅option」。Eisen亦建議政府應推出更多撥款與資助,推動更多類型環保餐具公司在港發展,令餐飲業界有更多選擇。

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張建業(Marco)則對計劃分兩階段推行表示不滿,並稱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的規管,只相差外賣食物容器與飲品杯兩大項目,分別不大,因此敦促政府於2025年「一次過」堂食與外賣全面禁膠餐具。他認為計劃目標應為提醒市民養成餐具走膠習慣,而習慣是愈早養成愈好。

「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將分兩階段推行,分別禁止餐飲業處所於堂食及外賣提供膠餐具。政府圖片

替代品致廢物轉移 鼓勵推可重用餐具

面對市民擔心的食物加價問題,Marco承認計劃實施後,在可預見的將來,業界定會把成本轉嫁予消費者,在市場上難以避免,但希望增加的成本價格轉化為減少使用即棄餐具的誘因。他又指轉用其他物料的即棄餐具都只是「廢物轉移」,使用可重用餐具才是真正的減廢環保,「今日禁即棄膠,唔係叫你用第二樣即棄木、即棄紙,而係禁即棄文化,鼓勵一切可重用」。

Eisen同意,指出培養市民的環保意識更為重要:「就算講緊嗰隻紙有幾環保、可回收,啲人係咪真係攞去回收呢?好多人都係直接丟去垃圾桶,佢入到堆填區變成肥料都無用,政府唔會喺堆填區種樹,到頭來我哋做幾多effort都無咩意思。」

Eisen身體力行推動環保,期望將來政府能投入資源支持可重用餐具租借。張樂樂攝

借鑑海外 政府推動回收計劃

他和Marco一致強調推動使用可重用餐具才是政府該做的關鍵工作。Marco提出外地的例子,如台灣環保署與Foodpanda合作於臺南市推行環保外送活動,客人點餐時可選擇使用可重用餐具,清洗後歸還到回收點,經專業洗淨及消毒再重新使用。在歐洲,就有reCIRCLE計劃在不同地方提供可重用盒、杯等餐具,只須繳付押金,即可取用餐具,再在任何時候自行交還或直接取走,計劃範圍覆蓋荷蘭、德國、瑞士等地。

Eisen透露自己都曾經有同類型想法,希望實行可重用杯抵押,但諮詢不少熟客意見後,受限於其方便性及市民接受度而無奈放棄:「當$30至$50一杯咖啡,個杯嘅按金$50,加埋即係$100先拎得走一杯咖啡,心理關口好大;而且有衛生問題,雖然堂食都係咁用啲餐具,但拎走又好唔同,而且好多人唔鍾意攞住隻杯行街。」One Third現時設有外賣自備餐具減$5優惠,但Eisen無奈稱只有若1%至3%的客人這樣做,「我哋好願意咁做,爭在市民接唔接受。」

Eisen期望政府可以投入更多資源令可重用餐具租借變得可行,他指出很多老闆主要只是擔憂成本問題,且租借餐具服務沒可能只由一間店鋪單打獨鬥推行,流動性低,若由政府牽頭,設立一個中央處理的機構或計劃,有不同咖啡店或餐廳參與,覆蓋點增至便利店、港鐵站等,可行性就大大提高,「政府唔單只要教育,同時要令市民做呢個動作係方便。」

Marco重申,源頭減廢不能一步登天,可重用餐具租借亦不是一勞永逸,期望政府投入資源去探討與試驗,並提供更多教育,他又以膠袋徵費為例,「10年前,無咩人有意識要帶環保袋,今時今日多咗人用環保袋,意識係慢慢改變,而家無人帶餐具、帶杯,難講之後係點。」

One Third是綠領行動推出「絕膠地圖」的合作商戶之一。該組織現時亦推行「絕膠經濟圈」第二階段活動,市民自攜餐具買外賣即獲印花一個,儲滿20個印花可獲$20現金券。張樂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