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1降價後值得入手嗎?告訴你10個蘋果沒說的細節|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iPhone 11降價後值得入手嗎?告訴你10個蘋果沒說的細節
iPhone 11降價後值得入手嗎?告訴你10個蘋果沒說的細節

「相機鏡頭在各方面都變得更好了,這些改進你可能永遠感受不到,但它又真實存在……」在洋蔥新聞發布了這條吐槽 iPhone 11 的推特後,不嫌事大的 Elon Musk 跑來點了個讚,還不忘 @提姆・庫克。

02-2019蘋果發佈會-elon.pn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儘管這句話同樣適用於 OTA 對於 AutoPilot(自動駕駛) 的優化,但這種想法的確代表了網絡上相當一部分人的心聲。

當「暗夜綠」、和「iPhone 降價」已經成為今夜熱門關鍵字,「沒驚喜、沒改變」的批鬥聲再一次甚囂塵上,我想告訴你一些關於 iPhone 11/ Pro 一眼看不到的東西。畢竟,成年人只看利弊,不分對錯。

1. iPhone 11 背後的玻璃

04-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35sweet.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iPhone 11 系列最直觀的變化全在機身背部 —— 一顆碩大的鏡頭模組,鑲嵌的鏡頭,猶如暗夜中深邃的眼珠子。

或許蘋果意識到這樣的設計過於突兀,於是在加工工藝上下了大功夫:鏡頭凸起是由整塊玻璃一體塑形而成,而非在玻璃上切割後加入鏡頭模組。

05-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23.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這個細節僅管只在發布會上一筆帶過,但加工流程卻極為複雜。它的好處不僅僅在於提升了手機工業設計與製造水準,對實際使用中防塵防水性能提升也大有裨益 —— iPhone 11 Pro 的防水級別達到 IP68,在 4 米水深下可熬過 30 分鐘,上一代的數據是 2 米 30 分鐘。

作為 iPhone XS / Max 的繼任者,iPhone 11 Pro / Max 還對玻璃進行了霧面蝕刻,iPhone 11 則沒有變化。霧面玻璃的好處是摸起來更有指甲廝磨的快感,不易打滑,同時抗指紋能力更好。

06-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1.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蘋果 logo 在 iPhone 11 三機的位置都下移了一些,一定程度上規避了碩大的鏡頭模組,視覺上更加和諧。

2. 3 款新配色

07-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19.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紫色和綠色取代了去年 iPhone XR 的藍色和橙色,成為繼任者 iPhone 11 的新配色。就現場實際觀感,iPhone 11 的綠色稍稍偏藍,比較接近 Tiffany 藍,紫色的飽和度也非常低。

08-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30.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相比 iPhone 11 處處散發出的青春氣息,iPhone 11 Pro / Max 新增的「暗夜綠」則顯得內斂而沉穩,有望成為 90 後佛系中年的心頭之好。

09-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25sweet.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至於綠色為啥謂之「暗夜」,可能是綠油油的事情,常常發生在夜色漸暗之時?
 

3. 超亮的螢幕

10-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4.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iPhone 11 系列正面無變化,壓箱底的 XS 貼膜可以繼續用下去。提升都集中在 iPhone 11 Pro / Max 這塊螢幕上,蘋果把這塊螢幕稱為「超視網膜 XDR 顯示屏」。

11-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36.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除了 458ppi、2000000:1 對比度這些指標,它還具備兩個峰值亮度 —— 800 和 1200 尼特,並根據實際狀況進行切換,這個數字直逼三星 Galaxy Note 10,即便加州的陽光也擋不住這塊 OLED 的光輝。

用蘋果自己的話說:

這感覺,就像是你的 iPhone 裝備了一塊 Pro Display XDR 螢幕

值得注意的是,這塊 OLED 螢幕的能效提升 15%,有助於增強電池續航。

現場員工告訴我們,蘋果改進了顯示螢幕與其驅動之間的信號傳輸,採用了效能更高的 OLED 材質,並優化了面板設計,從而使陽光下的顯示亮度,以及觀看 HDR 照片和視頻時的顯示亮度達到最佳。

4. 多焦段切換順暢,多鏡頭同時工作

12-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21.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iPhone 11也不免俗地跟進了Android手機上廣為應用的多鏡頭。

除了傳統等效 26mm(廣角)和 52mm(標準)鏡頭,iPhone 11 Pro / Max 增加的這顆 1200 萬像素 f2.4 的超廣角鏡頭等效焦距可達 13mm,視角可達 120 度,堪稱手機中最廣。

iPhone 11 則採用了雙攝方案,另一顆鏡頭是相同規格的超廣角鏡頭。

13-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Quikt.gif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更廣的鏡頭可以實現更大範圍的取景,在不後退的情況下拍攝出更壯麗宏偉的山巒,更美輪美奐的建築,還可以利用透視把人拍得更瘦更有張力,不過相應的,畸變效應也會更加明顯。

Android 手機多攝的體驗大多都存在兩個問題:
- 不同焦段切換卡頓
- 3 顆鏡頭成像風格不一致

14-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32.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儘管姍姍來遲,但 iPhone 11 Pro 確實做到了人有我優。在拍照界面,無論你是從 0.5 倍切換到 1 倍,還是從 1 倍切換到 2 倍,都如同絲般順滑,沒有任何卡頓和遲滯。

其實蘋果很取巧,流暢的感覺完全來自於你按下按鈕的瞬間——取景框會呈現一個放大或縮小的動態過渡。

15-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Zoom2.gif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另一方面令人驚訝的是,這 3 顆鏡頭無論是曝光、色溫、白平衡還是色彩風格,都出奇的一致,完全看不出是來各自獨立的鏡頭,默契地如同一顆鏡頭。

之所以令人咋舌,是因為即便手機採用了相同的色彩系統,不同鏡頭模塊的色彩和靈敏度也難以一致。

這就源於 iPhone 11 上那顆 A13 仿生晶片的威力,強大的運算能力使得你在拍照的過程中,3 顆攝像頭可以協同工作,並在瞬間完成圖像的調教和處理。

關於多攝同時工作的作用,我在體驗中發現了一個「隱藏功能」——「拍攝畫幅之外的畫面」。

16-2019蘋果發佈會-yincang.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比如當你使用 26mm 主攝按下快門的同時,廣角鏡頭會同時啟動並拍攝一張照片,當你需要裁剪的時候,這張納入更多畫面的照片才會顯山露水。至於那張隱藏的超廣角照片,會在 iPhone 上保留 30 天。在發布會上的演示中,第三方 app 中甚至已經實現了包括前置鏡頭在內的 4 顆鏡頭同時工作。

另一大更新是在 Android 手機上標配已久的「夜間模式」,當你按下快門時,三個攝像頭會瞬時捕捉了 9 張照片 —— 包括長曝光和短曝光等不同狀態的樣張,然後再將其進行融合,但該功能會在後續才更新至 iPhone 11 Pro 中。由於現場不具備條件,請關注後續的評測。

此外,還有一些亮點,這裡不做詳述:
- 52mm 鏡頭進光量增加 40%,暗光拍攝效果更好
- 前置鏡頭提升為 1200 萬像素,支持 120 幀慢動作視頻
- 人像模式效果更好,新增「高調單色」的人效光效模式,藝術感和影棚感很強
- 得益於超廣角鏡頭,全景照片的高度是過去的 2 倍
- 長按快門鍵向右滑動,可快速拍攝視頻
 

5. 3D Touch 從 iPhone 消失了,利大於弊

17-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14.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在過去 10 年,iPhone 始終是一個進化體,無論新一代產品如何更迭,之前主打的賣點都會延續與保留。而 3D Touch 終結了這個傳統。

這個發端於 iPhone 6s 維持了 4 代的技術,從 3 台新 iPhone 中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長按的方式實現類似效果的 Haptic Touch。

簡單地說,3D Touch 可以通過壓感的方式,配合 Haptic Engine 的震動反饋,可以實現快捷目錄、快速預覽等操作。Haptic Touch 的體驗顯然不及硬體集成的 3D Touch,因為長按需要時間,體驗中,我會本能地覺得 iPhone 11 有點遲滯。

不過由於 Haptic Engine 的震感實在太出色了,我並不會覺得體驗上有太大落差,想必內置的振動馬達也得到了升級。

儘管 3D Touch 給多點觸控和螢幕帶來了一些交互上的閃光點,但就實現功能而言,它沒能脫離「右鍵」的本質,也沒能引發開發者創意的潮流。

對於 3D Touch 的評價,也可以用兩極分化來形容:推崇者不乏「人機交互的革命」的溢美之詞,而揶揄者毫不在意,甚至不少人對此聞所未聞。

18-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27.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3D Touch 的退役,與其說是這項技術的失敗,倒不如說這是工業設計的一次權衡,一次面對機身厚度、電池容量甚至造價成本的取捨。

從此前 iPhone 的拆解看,為了讓手機支持不同程度的按壓力度並給出不同的反饋,蘋果在顯示螢幕下方另外放了一層傳感器。不出意外,這部分寸土寸金的空間應該留給了電池。從官方數據看,iPhone 11 Pro 和 Pro Max 的續航分別增加了 4 小時和 5 小時,堪稱跨越式的進步。

算下來,即便中度使用,一天的續航應該也綽綽有餘了。

6-10個其他容易被忽略的細節

19-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20.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重量: iPhone 11 和 iPhone XR 機身尺寸重量均維持不變;iPhone 11 Pro 變厚 0.4mm,變重 11g,達 188g;iPhone 11 Pro Max 變厚 0.4mm,變重 18g,達到 226g。

雙卡雙待: 3 款機型均支持雙卡雙待,包括 iPhone 11 Pro。

快速充電: 3 款新 iPhone 都保留了 Lightning 接口,支持快速充電,其中 iPhone 11 Pro 系列都標配了 18w 的 USB-C 快速充電頭和 USB-C 轉 Lightning 數據線,可惜 iPhone 11 還是老樣子,標配 5V1A 充電器。

不支援 5G: 3 款新 iPhone 均不支援 5G,大概率依然集成的是英特爾的基帶晶片。

超寬帶技術: iPhone 11 內置了一顆全新的 U1 晶片,主要是帶來名為 UWB 的超寬帶技術(Ultra-Wide Band)。和傳統的窄波信號不同,UWB 採用的頻譜範圍很寬,不容易被干擾,所以能提供比 Wi-Fi、藍牙更精準的導航定位。目前實際的意義在於隔空傳送更快,只需用你的 iPhone 對準他們的 iPhone,對方就會出現在列表最上方。

20-2019蘋果發佈會-iPhone-11-Handon-28.jpg
圖/ 圖片提供/ifanr 愛范兒

 

至此,給諸位答疑解惑就告一段落了,然而此刻的我卻萌生了 2 個困惑:
- 時間究竟能不能改變對美醜的判斷,究竟能不能改變一顆種草的心?
- 我究竟缺的是錢,還是一個理由?

本文授權轉自 愛范兒

關鍵字: #Apple #iPhone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生成式AI可以怎麼用?cacaFly現身說法,助企業應用GCP服務智慧轉型
生成式AI可以怎麼用?cacaFly現身說法,助企業應用GCP服務智慧轉型

生成式AI的橫空出世,將AI產業推向了另一波發展高峰,根據市調機構Grand View Research最新報告,全球生成式AI在2023年至2030年間的複合年成長率為36.4%,預估203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198億美元。

迎合這股生成式AI浪潮,許多科技大廠紛紛推出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各產業也積極思考在內容生成或客服機器人外,還能發展出哪些生成式A I應用,例如:整合知識管理系統,加快資料檢索速度、整合機台操作手冊,指引工程師維修或處理異常事件等、整合電商商品資料庫、根據消費者喜好與需求推薦相應商品等、整理與歸納網路評論、加快消費者決策流程等,都是目前較常被企業討論的應用。

cacaFly(聖洋科技)雲端智能中心技術副總吳振和指出,生成式AI具有閱讀、理解及生成非結構化資料的能力,因此不只可以用來自動生成內容,任何需要推薦、檢索或搜尋資料的應用,都很適合導入生成式AI。

3000px_Z8A3532.jpg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GCP 4大能力,縮減生成式AI導入時程

無論企業導入何種生成式AI應用,硬體運算、LLM判讀、資料搜尋與處理能力,是決定生成式AI應用能否發揮成效的幾大關鍵,而這四大能力恰巧也是Goolge Cloud的優勢所在。

一是硬體運算能力。 Google很早就在雲端資料中心大量部署TPU晶片,加速AI模型的訓練和推論部署,相當適合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模型訓練及AI應用。

二是LLM判讀能力。 目前LLM模型大多以Transformer 架構為主,Transformer架構則是 Google 團隊提出,因此可以得知 Google 在生成式 AI 的歷史定位。與其他LLM模型相較,Google 所推出的多模態模型 Gemini 在資料上有更強大的基礎,可以處理更複雜的任務。

三是資料搜尋能力。 Google由搜尋引擎起家,已累積非常多年的經驗,可以協助企業從眾多資料中,快速找出適合提供給LLM學習的資料。

四為資料處理能力。 Google整合既有資料倉儲工具BigQuery與Gemini,讓BigQuery可透過Vertex AI呼叫Gemini,企業便能直接運用BigQuery資料發展生成式AI應用,解決數據在資料倉儲與LLM模型間流動不易的問題。

吳振和進一步說明,過去在導生成式AI應用時,必須由IT人員先到資料倉儲撈數據,再提供給資料科學家餵入LLM,作為LLM的學習資料。如今,當資料倉儲串接了LLM模,企業在資料源頭就就可以直接應用這些已經封存或歸納好的資料,進而讓原本需要2批人來處理的事,改由資料科學家就能獨力完成,可以大幅簡化繁瑣作業流程、加速生成式AI的導入腳步。

cacaFly助攻,4大協助順隧企業AI導入之路

在GCP既有4大優勢能力外,cacaFly雲端智能中心亦站在技術與導入顧問角度提供4大協助,包括收斂需求、選擇適合的GCP產品與服務、提高導入效率和成效及概念性驗證(POC),希望順隧企業的AI導入之路。

一是協助企業收斂需求。 企業對AI普遍抱持相當高的期待,但AI並非萬能,這些期待不一定都能成真,因此在導入初期,cacaFly雲端智能中心會與企業一同討論,根據企業目前遇到的營運挑戰、對AI的需求和想像,一起討論適合的AI應用,並訂定階段性任務與目標,提高AI應用成功落地的機會。

二是協助選擇適合的GCP產品與服務。 在Gemini之外,GCP還有很多已經平台化的AI模型,而雲端智能中心相當熟悉GCP的各項產品與服務,可以根據企業需求、AI應用類型與目標、目前人力配置等因素,建議適合的AI模型與GCP產品。

三是協助提高導入效率和成效。 吳振和強調,雲端智能中心已經成功協助許多不同產業的客戶導入AI應用,不只建立了一套方法論,亦能分享自身經驗,提高企業導入AI應用的效率和成效。舉例來說,在導入LLM過程中,雲端智能中心可以運用類似生成對抗網路的做法來提高LLM判讀能力。又如,在LLM調教階段,雲端智能中心可以提供操作範例,讓企業清楚需要整理哪些資料,才能讓模型調整的效果更好。

四是協助進行AI應用的POC。 AI應用往往橫跨IT、資料科學、業務等不同部門或團隊,高層支持與否顯得相當重要,因此,雲端智能中心可以協助企業應用其所提供的範例資料進行POC,讓企業相關人員能夠憑借POC結果爭取高階決策者的認同和支持。

前進海外市場,助力更多產業實踐轉型目標

cacaFly 雲端智能中心總監古梅其表示,自兩年前 cacaFly 攜手Google Cloud成立雲端智能中心後,cacaFly便致力於推動台灣企業進行數位與綠能的雙軌轉型,在產品面、客戶面與市場面都展現亮眼成績。

4000px_Z8A3527.jpg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在產品面,雲端智能中心積極深化與Google Cloud的合作,協助台灣企業應用雲端、數據與AI提高營運效率及降低成本,例如:2023年推動Google Startup Program,協助台灣新創運用GCP資源發展產品與服務,2024年正式代理Looker 商業智慧平台嵌入式數據分析,協助企業運用Looker串聯與匯整數據,並將數據轉換為更直覺人性化的報表。

在客戶面,雲端智能中心服務的客戶產業別益發多元化,在2023年,專注於零售、流通和電商等領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知名電商品牌 - LINE購物成功地利用 GCP 處理演算大量來源不同的商品資料,提供搜尋應用。同時,內容電商平台 Content x Creater創利市集(CxC)也利用GCP工具,根據客戶需求打造了更完善的推薦系統,進而增加了觀看量。在 2024年則將觸角伸向製造、Web3、金融科技等產業。

在市場面,雲端智能中心已成功跨足海外市場,目前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皆成立GCP服務團隊,希望將台灣經驗複製到海外,展現台灣科技實力。

未來,雲端智能中心將朝產品、客戶與市場3個方向持續努力,並擴大招聘優質人力以強化服務量能,希望助力更多台灣企業運用更多GCP工具與服務,打造足以迎戰未來的智慧競爭力。

4000px_Z8A3667-1.jpg
從左至右為 cacaFly 共同創辦人 楊志偉、董事長 邱繼弘、雲端智能中心副總 吳振和、執行長 黃逸甫、雲端智能中心總監 古梅其 
圖/ 數位時代 拍攝

cacaFly徵才計劃

因應未來高速成長,cacaFly雲端智能中心啟動擴大徵才計劃,大量招聘業務與AI架構師,歡迎想要接觸多元產業、累積實作經驗、與科技原廠密切互動或是至海外歷練的人才,把握機會與cacaFly一起搭上這波AI浪潮。

cacaFly 雲端能中心 榮獲 Google Cloud Partner All-stars 殊榮

cacaFly 雲端智能中心2023年榮獲 Google Cloud Partner All-stars 殊榮,這是對我們在銷售、行銷、解決方案和顧問技術服務等領域過去一年表現的高度肯定。象徵著我們致力於為客戶打造合適應用場景的承諾,以及對卓越客戶體驗的持續追求。我們由衷感謝 Google Cloud 團隊對我們的認可,並期待著與他們攜手合作,為客戶提供協助企業實現數位轉型的優質體驗和解決方案,持續發展成為亞太地區的 AI 專家。

Partner All-star 合照.jpg
圖/ cacaFly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