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BT」經濟學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文章 - City - D141031

「LGBT」經濟學

City 11:48 2014/10/31

分享:

分享:

同性戀在香港仍是一個忌諱,但如果大家再戴有色眼鏡看他們,隨時損失一個推動經濟的好機會。

「LGBT」在外國越來越受到重視,被視為可拓商機的高消費族群,更成為商界中的新興市場,包括女同性戀(Lesbian)、男同性戀(Gay)、雙性戀者(Bisexual)、變性或跨性別者(Transgender)。現時,全球LGBT人口估計逾4億,LGBT GDP更高達3萬億美元,與德國3.6萬億美元相若。

LGBT大多沒有撫養子女負擔,屬於DINK(Double Income No Kid),即有兩份收入,但沒有撫養子女的開支,因此他們空閒錢會較多,消費力亦會較強。有研究指,他們對品牌的忠誠度亦較高。

有美國市場公司曾估計,單在美國的LGBT市場已達1,800萬人,每年可消費收入(即空閒錢)高達7,900億美元,平均每人約4.4萬美元,遠高於全國的平均數2.6萬美元。

紐約州2011年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後,紐約審計辦公室亦預計3年內,可帶動婚宴及蜜月旅遊的消費力,涉及1.42億美元。

如此龐大商機,有企業甚至開展專攻LGBT的服務,例如美林銀行成立專門服務LGBT的理財顧問團隊,有尼泊爾國會同志議員也創立以同志為顧客對象的旅遊公司「粉紅山脈」,讓同志在聖母峰舉辦婚禮,幾乎是獨市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