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的现状及排名?

今年 6 月在香港一家外资投行开始工作,希望了解在香港 buyside 的现状,尤其是本土基金(比如 PAG、春华)对比相对国际化的基金(KKR、黑石…
关注者
383
被浏览
131,264

5 个回答

更新2:

关于各位提出的几个子问题:

1. 本身香港本土成立的如PAG,Gaw这些算内资还是外资?

PAG/Baring/Affinity属于Asia Buy-Out Funds,也就是跟国际5大PE拥有相同逼格但只活跃于亚洲的PE基金。这些机构的AUM都在几十亿美元以上,但背景都不大相同,比如PAG是HF起家,后来单伟建离开TPG后加入PAG才开始进军PE领域;Baring 97年起家,创始团队是最早AIG和Prudential这类险资财团的直投部门;Affinity在2004年以前是UBS Asia的直投部。

Gaw是地产基金,属于Blackstone RE的comp,跟这些其他的基金不太一样。地产基金分为投资产的和投公司的,也就是买楼和买股的区别,像WP的地产基金主要投公司,BX主要投资产。


2. 国内的那些国家级产业投资基金怎么样?理论上,他们也是PE?

只要是有限合伙公司,有GP+LP的“理论上”都是PE,因为广义的PE是“私募股权基金”,所以投没上市的公司的股权的都属于PE。

我没在国资背景的产业基金待过,但我可以用我的经验分析一下。PE的顺利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GP和LP的关系,说白了就是LP信任GP的程度。愿意将几亿甚至十亿美元给你管理十年,这种信任绝对没几个人能够做得到,基本上也都是有成功的track record的人才有资格出去融自己的基金。

那么在近几年成立的国家资本产业基金里,GP是谁?LP是谁?如果LP是国资背景,而GP又是一些产业资深人士(不是PE投资资深人士)则投资起来会很慢。毕竟PE投资的核心竞争力是对项目和市场的风险评估能力(好吧,有人可能会说主要靠关系,但那时在躺着赚钱的Pre-IPO年代,是个基金投了上市就能几十倍回报,但已经结束了。真正的PE拿项目主要靠认真跟标的公司沟通,找到战略契合点,互相达成意向)。

说回产业基金,我看到的大部分都会招募几个拥有PE行业背景的人来看项目,但如果PE背景的人看好但产业背景老大不看好就会很尴尬;同样产业背景的人看好但PE背景的人不看好也会很难推进。无数PE看的无数项目就是在这种严谨却又繁琐的IC过程中一个个黄掉的。


3. 你觉得和mega fund/老牌PE相比BB工作1-2年跳去行业大佬出来创的PE前景如何?例如CMC华人文化这类

不对任何单一PE做评价。就像我之前说过的,PE第一看基金规模:融了多少钱,投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这里加上第二项,看投资频率,也就是衡量自己去这几年会不会投出项目,在投行/PE/VC行当里,没有拿得出手的项目经验等于白干。同时也需要衡量他们的IC体系,当然看投资频率其实就知道这个IC体系是不是好的。

第三是去哪个组,行业是不是你感兴趣的(除了房地产比较特殊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还是投EBITDA business为主)。第四才是其他,比如公司目前的人都是哪些公司出来的(PE基本上不从应届生招人,所以很少有人会是这家公司自己养出来的),团队架构(会不会很多老大把你榨干),薪资待遇等。很多人会把薪资放在第一位看待,我当时也是这么想,但如果要在PE好好干下去的话1-3会比这个重要得多。


更新:

我说的“内资”指的是题主会看得上的,基金规模起码10亿美元以上的PE。为什么基金规模那么重要?PE行规是2&20,意思就是2%的管理费+20%的投资carry(赚100元基金得到20元,投资人LP得到80元)。PE的平均投资年限5-10年,具体几年看投资风格、行业、时机、运气。所以前5年基本上吃不到carry,只能靠2%活着。

一个10亿美金的PE,前五年收入就是:

1,000,000,000*2% = $20mm

假设公司10个人,人均$2mm。听起来很多,但对于业内十几年经验的到老来说可能才刚刚够。

那如果基金规模只有1亿人民币?前五年收入每年200万人民币。分到10个人身上薪资待遇自己想象吧。

作为参考,可以看看Private Equity International在2015年对全球各大PE过去2010-2015年募资总额的排名:

前十没有中国PE,很正常,毕竟前十的基金基本上都是全球投资,而且欧美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式更多更灵活,更适合PE生(zhuan)存(qian)。

后50出现三家中国PE:鼎晖、中信、弘毅(求不问“中信不是券商吗?”)。

所以“内资”基本上最值得考虑的就是这几家,以及可以媲美的其他实力派PE。也只有这些机构,才有足够的银行存款从外资投行挖人。

--

谢邀。

这种得罪人的问题可能也只有我这种人来答了。

首先没法只看香港,因为大部分都是Greater China一起投,所以也得算北京、上海offices。香港还存在是因为那里税低,而且大佬们比较喜欢那里的生活环境。

看中国的外资私募这几年主要两个theme,一就是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新常态,growth equity不赚钱,加上外资喜欢control buy-out,也没那么多公司愿意卖control,毕竟中国民营企业家还是比较喜欢子女接班这种模式。

另外就是从分众开始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开始意淫在A股上市。A股上市意味着不好拿美元基金的钱然后去设置VIE架构,万一要A股了还得拆VIE,美元投资人如果没有人民币基金替上肯定不干。

所以越来越多PE开始融人民币基金。但外资PE的尴尬点就在于有了人民币基金,决策权还在大IC手里,怎么投、怎么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这就是为什么我都推荐学生去内资,逼格低一点,但项目肯定多一些。

还有就是基本上能看互联网的PE都看互联网了,包括KKR、TPG等。TPG专门成立了投TMT的VC基金Evolution Media Capital。

要我说外资PE这几年做的最好的当属WP,很早开始布局互联网和电商物流,这两年还投了滴滴和摩拜这种大deal。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一点:敢投。

互联网投资跟上个世纪的私募股权不一样,尤其在中国这几年,什么东西风口一来根本来不及你IC来IC去,所以外资PE这一点吃了大亏。

这是基本现状,天快亮了改天有空再更。

--

微信公众号:zyndavid

在行页面:朱英楠David

实际投资IRR,一个是数据较难得到,一个是即使知道了也不太方便透露,我就不展开细说,这里主要从投资活跃度和投资项目的质量来稍微对比一下吧。就目前来说,本土基金拿项目的能力,投资项目的速度,投后的管理等各个方面来说,还是稍优于国际化基金,理由无非就是:

  1. 本土PE在中国的人脉、企业资源相比外资PE更丰富,举个例子,春华基本和阿里巴巴长期捆绑一起投资,这是其他外资PE所没有的优势
  2. 本土PE的投资委员会都在亚洲,不用像外资PE一样需要去过美国、欧洲的投资委员会。过外国的投资委员会的弊端在于,那些外国大佬们对中国的市场的了解没有本土委员会的深刻,也就是不够接地气,而且他们看的更多的是美国、欧洲甚至全球的项目,如果拿那些项目跟中国的项目比,中国的项目一个是会显得比较贵/估值较高,一个是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没有美国、欧洲企业做的好(想想最近的瑞幸咖啡)
  3. 此外,杠杆应用的成本、成熟度、可得性,中国市场相比美国市场还是逊色,所以外资PE最擅长的LBO模式在中国地区也显得束手束脚


上面是一个high-level的概括,那么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的PE,主要有以下:


一、中国及亚洲本土PE

  • 高瓴资本:从AUM来讲,现在是亚洲AUM最大的PE。一级和二级市场都看,一级市场以成长型为主,但是也会做并购型,各个行业基本都覆盖,最出名的应该是他们的TMT组和消费组,投过京东、格力、百丽、喜茶等大家熟知的公司。
  • 中信资本:钱多,资源多,并购型为主,各个行业基本都覆盖。在大陆地区投资非常活跃,属于国内做得比较好的本土PE。最近投过的项目包括顺丰、麦当劳等。
  • PAG:专注于亚洲,并购型和成长型都做,并购型稍微做得多一些,各个行业也基本覆盖了。最近做的项目包括乐信、珍爱网、盈德气体等。
  • Baring Private Equity Asia:成立于香港,专注于亚洲市场,主要做并购型,看的行业也是除了纯互联网之外基本都覆盖。如果你去看下公司官网,公司声称过去23年的平均IRR大概在15%左右,以他们每期基金USD2 Bn左右的量级,这个回报还是非常可观的。
  • 春华资本:本土美元基金,创始人胡祖六博士,应该很多人听过这个名字。他们也是投互联网行业比较多,和阿里巴巴关系极好,经常一起做项目,和阿里一起投过的项目比如哈啰单车、大搜车、百胜中国等,春华资本也投资了蚂蚁金服。
  • 方源资本:本土美元基金,创始人唐葵也是私募界的出名的大佬之一,做并购型和成长型项目,项目包括分众传媒、360金融、猫眼、老百姓、房多多等。
  • MBK:韩国起家PE,如上面提到的,之前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中国区老大走了,自己去开了fund,叫做Nexus Point。目前应该是韩国项目多一些,当然中国也会看。主要做并购型,大部分行业都看,但是由于是并购导向,互联网之类的企业不太看。
  • 厚朴投资:中国本土PE,创始人方风雷也是中国投行界的元老之一。主要以成长型项目为主,各个行业基本覆盖,科技、消费、地产等行业关注较多。出手非常大,之前投过蒙牛、中国银行等大项目,前段时间还跟上面提到的高瓴资本在抢格力。他们的主要办公室是在国内,香港的基金其实是叫做Hopu Arm Innovation Fund,应该是投半导体、高科技等较多的一个新基金。
  • Nexus Point Capital:之前MBK的中国区联合创始人出来开的一个Fund,在香港和上海都有办公室,只做并购型项目,专注于mid-market,最近做过的项目包括台湾的汉堡王和几家医疗领域的公司。


二、外资PE

  • Blackstone:全球排名第一的PE,在全球市场非常活跃,但是过去几年在中国活跃度一般。以并购型为主,投的行业偏传统一些,过去2-3年在中国应该是收购了一家包装公司和一家物流仓储公司。
  • KKR:全球前5 PE。青岛海尔、现代牧业等经典案例就是私募大佬刘海峰之前在KKR时期投的,后来刘大佬自己去开fund了。类型上并购型和成长型都做,并购型做得多一些,各个行业也基本覆盖了。
  • Bain Capital:全球前20 PE,基本制作并购型项目,各个行业基本都覆盖,比较出名的是他们的医疗行业组,投过的项目包括亚太医疗集团、秦淮数据等。
  • CVC Capital Partners:全球前10 PE,在亚太区域主要做并购型项目,各个行业基本覆盖,投过的项目包括俏江南、大娘水饺等。
  • Silver Lake:全球前20 PE,在亚洲貌似做东南亚项目和印度项目比较多,近几年没太听说他们做了什么中国地区的项目,曾投资过阿里巴巴的Pre-IPO。
  • Goldman Sachs PIA:国际大投行旗下的私募业务,做的项目以成长型为主,各个行业也基本覆盖,投过的项目包括聚水潭、口子窖等。
  • Morgan Stanley Private Equity:也是国际大投行旗下的私募业务,刘海峰大佬在加入KKR之前,曾在这里待过。主要做成长型项目为主,行业上除了互联网之外,基本都覆盖,比较出名的项目是飞鹤。
  • EQT:欧洲起源PE,做并购型项目为主,但是在中国不太活跃,比较出名的项目是老百姓。

如果觉得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同支持一下,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