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直播╱全世界都在瘋開直播 台灣的10大直播平台 | 娛樂 | NOWnews今日新聞

夯直播╱全世界都在瘋開直播 台灣的10大直播平台

▲現在直播平台超多,你是選擇哪一個呢?(合成圖,2018.05.28)
▲現在直播平台超多,你是選擇哪一個呢?(合成圖,2018.05.28)

娛樂中心╱台北報導

現今直播浪潮崛起,無論是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社群網站的直播功能,或者其他各式直播平台,都宣告全民直播時代的來臨,也導致現在即時直播平台越來越多,類型更是大不相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直播的節目類型多為「休閒生活」,如烹飪、美食、閒聊等,其次為「綜藝娛樂」,第三則是「音樂播放或表演」。 從不同的族群輪廓來看,男性會收看新聞、體育、遊戲直播節目,而女性則對於休閒生活(如烹飪、美食、閒聊等)、專業資訊(如星座命理、保養美妝等)的喜好度較高,至於近期競爭白熱化的「消費/拍賣」直播節目,也崛起的非常快,而在臺灣百百款的直播APP中,又有哪些直播平台最引人注目呢。

1. 浪Live,是台灣最大的即時視訊直播社交平台,專注於才藝型主播的開發與培養,直播內容涵蓋歌唱才藝、樂器演奏、魔術表演、遊戲實況、料理製作、命理解說等。2018年3月統計,「浪 Live」應用程式累計下載量超過200萬次,流量為台灣第一。

2. Uplive擁有強大的國際化資源,致力於全球直播平台發展,嚴格杜絕色情、低級內容,並落實綠色直播的理念,全球已擁有超過5000萬的用户,讓用戶隨時開啟直播和全世界立即互動、交友,戮力於打造亞洲、甚至全球的泛娛樂。

3.號稱明星、網紅、高顏值都在玩的映客直播,匯集千萬粉絲,有超過1000個明星藝人,5000個網路紅人,10000個大學生,百萬個帥哥和美女,來自全球的華人和留學生、許多頂級美女主播全天24小時不間斷視頻直播,還可以讓你與偶像面對面互動。

4. Live.me於2016年在美上線,短短一百天就竄到 Google Play、App Store 社交類排行前五名,至今全球下載數已破千萬。Live.me擁有豐富的美國經驗,相對於其他源自台灣或中國的直播,經營策略上有更豐富的國際經驗,像是邪神洛基演員Tom Hiddleston、《超級名模生死鬥》主持人Tyra Banks,以及知名 YouTuber Roman Atwood 都是 Live.me 的愛用者;不僅如此,與美國的品牌合作經驗,也讓 Live.me比起其他對手,在商業模式上更加熟練,譬如由官方發起,規劃諸如OGC 旗艦大型節目等多元內容企劃製作。

5. MeMe直播獲中國最大的移動直播平台-映客直播,挹注資金7億進軍台灣,還與唱片公司攜手合作,開創在地化內容、同時發掘更多菁英人才,深耕台灣市場。該直播平台也主打高顏值直播,鎖定年輕人喜歡的娛樂活動,有超過200位直播主提供唱歌、舞蹈、星座、占卜、Cosplay 或聊天內容。

6. 台灣最早的直播平台LiveHouse,為台灣最大的B2B直播平台,也比較接台灣地氣,偏向的是內容團隊。市面上很多直播平台和電商平台,他們背後的直播技術、語音技術和視頻的技術,都是用LiveHouse。已經辦過千餘場直播的他們,更強調內容都是自己原創設計的。

7. 花椒直播號稱是具有最強明星屬性的社交平台,已有眾多當紅明星入駐直播,包括柳岩、王祖藍、華晨宇、胡軍、沈夢辰、溫兆倫、泰國當紅明星李海娜、本山傳媒家族等,還曾全程直播宋仲基台灣粉絲見面會、2016 AKB48總選舉等活動,讓花椒成為明星與粉絲溝通的新管道。

8. 陌陌直播算是一家比較神奇的互聯網公司,從最初被打上「約砲神器」的標籤,到現在不斷洗白,再到轉戰直播,陌陌一直在求變,從砸大錢找來職業歌手助陣「陌陌現場」,到有才藝才能加入的紅人直播,最後不再設限開放所有人都能成為直播主,都讓許多人眼睛一亮。

9. 從東南亞出發然後進軍台灣的BIGO LIVE,背後投資者正是2012年在那斯達克上市的中國直播平台YY歡聚時代,來頭不可謂不小。BIGO LIVE和其他直播平台不同之處,在於全球化和多元性,在其中可以看到的不只是中國文化,也可以看到新加坡文化、美國文化、日本文化,其他平台多半為垂直性,可能主打的是美麗或是才藝,但是BIGO LIVE是多元包容的平台,所有東西都可以在這裡存在,並且可以找到自己的圈子。

10. 17直播由藝人黃立成創辦,最初靠著明星名人加持以及美女直播主,打下雄厚根基,致力於直播平台的內容製作與互動。這裡的一切都很像IG,最大的差別是多了直播功能,在這裡任何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觀眾,而且能夠顯示「該場直播最高觀看人數」、「現在觀看人數」,許多人下載17嚐鮮,希望因此可以分紅賺錢,但領取分紅的制度也有人嫌麻煩,但這都無傷17直播越來越高的名氣,以及儼然是台灣直播平台霸主的氣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