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ale F-5E Fighter Pilot at Taiwan Air Force (ROCAF): 1st Lt Kao Tzu-yu (高慈妤 女飛行員)

源自諾斯洛普公司內部設計案,目標是提供一款低成本且維護簡單的戰鬥機,正好遇上甘迺迪(John F. Kennedy)政府的「軍事支援計畫」(Military Assistance Program),在眾多競爭者中被選上,讓F-5戰機成為美國援助開發中盟邦的新款戰機。1959年首度試飛成功、首名海外客戶是挪威皇家空軍,於1964年向美軍採購多架F-5A型戰機。美國空軍不僅讓F-5A戰機投入越南戰場,更將多架F-5系列戰機轉贈南越空軍使用。諷刺的是,這批戰機不僅在西貢解放後被越共擄獲,多數更成為後來統一後的越南,與大陸和柬埔寨發生戰爭時的重要戰力之一。

諾普於1970年代獲得「國際戰鬥機」(IFA)計畫,將原有的F-5A戰機改良為後來E型。升級後的F-5E戰機,不僅機身加長加寬、引擎推力與油箱容量也增加不少,雙座版的F型則是保留機鼻區域一架機砲。諾普一共為美國空軍,生產了792架F-5E、140架F-5F和12架RF-5E型,大多數在軍事援助計畫(MAP)中轉交給盟國;並對瑞士、馬來西亞、南韓與台灣授權生產製造,而新加坡與智利空軍則有一批由以色列支援升級版的F-5戰機,擁有新型的以色列製系統與設備,亦可搭載該國生產的多種飛彈。

隨著機齡老化與新戰機進入,目前我國空軍的F-5E/F戰機雖仍在役,但已退居二線成為飛官們的訓練機型。本來漢翔欲改良現役戰機為Tiger 2000型,但最終在多方考量下,該方案無疾而終,而現役的F-5E/F也將於十年內陸續退役。而F-5E/F戰機也曾多次登上大銀幕,著名飛行員電影《捍衛戰士》(Top Gun)中,美軍將部份F-5E/F機身塗黑,作為虛構的蘇聯(USSR)米格28戰鬥機(MiG-28),與美國海軍的F-14戰機(F-14 "Tomcat")交戰。電影殺青後,這批「模擬機」移交海軍,繼續擔任戰鬥飛行訓練的敵機角色。

台灣在取得F-16戰機以前,諾斯洛普飛機公司曾有意在現有F-5戰機基礎上,推出升級版本的F-20「虎鯊」戰機(F-20 Tigershark),但最終因為美方不支持、中美台三方關係變化等多個因素影響下,造成F-20計畫被迫中途夭折,而我方則轉向,自行研發經國號戰機(AIDC F-CK-1 Ching-kuo)取代之。

#美國 #空軍 #戰機 #F-5E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