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 「後50」有意留職場 培訓新技能助轉型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個人增值 - D200517

高學歷 「後50」有意留職場 培訓新技能助轉型

個人增值

發布時間: 2020/05/17 15:00

分享:

分享:

高學歷 「後50」有意留職場 培訓新技能助轉型 -

近大半年本港經濟轉差,大量打工仔包括一眾中高齡人士飯碗不保,香港長遠卻仍要面對高齡化和生育率低造成的勞動人口短缺。無論是為目前保就業或是為長遠計,協助50歲或以上年長人士(下稱「後50」)提升個人競爭力,都是社會的挑戰。

智經整理於1998至2018年間的勞動人口參與率(下稱「勞動參與率」)數據,並按年齡及教育程度等人口特徵進行分析,冀助社會重新規劃就業策略。

【延伸閱讀】【失業搵工】旅遊博客失業 寄80份CV僅獲5次面試 應徵譚仔時薪 50 元不覺屈就

「後50」學歷愈高 愈有意留職場

在此20年間,本港整體勞動參與率微降一個百分點至59.2%,「後50」勞動參與率卻由31.8%升至43.1%,勞動人口亦增長79.7萬人,成為本港人力主要增長來源。「後50」之中,2018年50至54歲、55至59歲、60至64歲和65歲及以上的勞動參與率,依次為78.3%、67.6%、47%和11.7%。其中60至64歲人士的勞動參與率,更較1998年高17.1個百分點,升幅為各年齡群組之冠。

在2016年,本港不同教育程度的整體勞動參與率,較2011年跌0.6至1.4個百分點。然而,同期不同學歷的「後50」參與率均逆勢上升。具專上教育、中學和小學以下學歷的「後50」,勞動參與率分別增加3.7、1.9和0.1個百分點,反映「後50」學歷愈高,投入職場的意向較以往愈為強烈,就業機會也愈多。

【延伸閱讀】【轉行搵工攻略】疫情改寫求職規則 成功搵工要靠呢4點

切合市場需求 學新技能助轉型

年長人士勞動參與率上升,可歸因於一系列的因素,例如健康狀況改善和教育水平提升,以及長者對退休金不足的擔憂。惟無論是有意退而不休,還是為了生計,不是每名求職「後50」也能獲聘,其中一個原因,涉及香港人力需求的轉變。

隨着香港轉型為知識型高增值經濟體,本港需要更多掌握新技術和具較高學歷的人才。要發揮「後50」的職場潛力,幫助他們獲取切合市場需求的專業技能,至為重要。當局在保就業同時,也應持續投放教育及培訓資源,同時增加「後50」進修的誘因,助他們裝備自己。

金錢誘因成效有限 須跟進支援

港府亦推行了多項鼓勵長者重投勞工市場措施,例如中高齡就業計劃,僱主每聘用一名60歲或以上失業年長求職人士,便可獲取每月最高達4,000元的津貼。惟審計報告指出,在2014至2018年間,計劃申請數字偏低,而就業個案留任率亦有下跌趨勢。

觀乎政府網站所介紹,計劃對僱主的誘因只限金錢資助,但未有更多介入,例如就業配對和聘用後幫助長者融入職場的支援。政府或可考慮針對「後50」人士,提供更多非物質而且持續的支援。勞工處各就業中心均有提供就業諮詢服務,在中高齡就業計劃之中,就業主任可以主動介入提供建議,助「後50」面試一擊即中。

撰文機構 : 智經研究中心

(節錄)

【原文:抗疫保飯碗 貼身培訓助「後50」轉型

=======

免費下載 hket App,關注「全球疫情實時動態」

一APP在手洞悉天下 立即訂閱送高達$480訂閱禮品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欄名 : 職場百科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