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尺度模特兒兼詩人靡靡(Tiny):度過精神囚禁般的空白童年,用本能寫詩過活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專訪大尺度模特兒兼詩人靡靡(Tiny):度過精神囚禁般的空白童年,用本能寫詩過活

專訪大尺度模特兒兼詩人靡靡(Tiny):度過精神囚禁般的空白童年,用本能寫詩過活
攝影:石見三也、胡信子|靡靡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對靡靡來說,童年生活就只是吃飯睡覺上學,然後腦中一片空白的活著。她的生活,就如機器人被關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倉庫裡。上大學後,隨著更多的人際互動,她察覺到自己狀態頗為特殊,進而認知到童年經歷是地獄般的痛苦,到後來就整個發作。

靡靡是詩人,她另一個較為人知的身分是「大尺度模特兒」Tiny(胎尼)。Tiny在外拍圈經營多年,享有一定名氣。她的臉書粉專曾高達十幾萬讚,後來被人檢舉而消失。有二十多萬追蹤數的Instagram帳號也被停權,難以一窺她受歡迎之盛況。但Tiny的個人臉書也還有十萬追蹤數。

看她的臉書,上面不少她以童顏巨乳的身材,呈現各種尺度的照片。她外型走日系可愛風格,在台灣算是受大眾歡迎的類型,有此追蹤數也不意外。

但一個經營外拍、在JVID上販售寫真照片的大尺模特,卻於2019年,在時報出版第一本詩集《愛之病》,2020年出版第二本詩集《我們走上的全是歧途》。均是在大出版社出詩集,其待遇可說罕見。即使是大型文學出版社,在產業蕭條的現狀下,也不敢隨便出詩集,怕沒人買。這時代,社群軟體追蹤數就象徵著銷量。出版社是基於商業考量,看上高追蹤數,才找靡靡出書嗎?

靡靡說:「不是耶。我之前在社群軟體上PO跟精神病相關的內容,主編看到後就寄了他當時負責出版的《精神病手記》給我看,又看到我有寫詩,內容是他平常喜歡出版的外遇、背德的主題,就問我要不要出書。」

如果有想要表達的事,不一定要寫詩,散文、雜文,甚至小說都可以。雖然這個時代只要會打字分行,在網路都可稱自己在寫詩。但既然出版社挑了這形式,必然跟「詩」有關,就是她的詩特別有價值才會出。對此靡靡完全沒想法,她說編輯只要她交東西,她寫最多就是詩,就拿詩出去。

我試著從詩學的角度,問靡靡對於詩的看法。從喜不喜歡詩的形式,到詩歌結構的想法,或如何發想之類的,靡靡全都沒有答案。

「你跟我討論詩,我不知道要怎麼回答。我不懂文學。我的文學能力只有國中程度。」靡靡坦白道。

在「時報出版」接連出了兩本詩集,講這種話,不知道讓多少詩人難以自處。靡靡略顯苦惱,因為這很容易被人說在裝傻。她從自己的成長經驗講起,試著讓人知道為何她這麼認為。

2
攝影:石見三也、信子|靡靡提供

精神囚禁般的空白童年

靡靡在台中的鄉下出生長大,父母皆為公教人員,家境中等。由於故鄉是個純樸貧瘠的地方,所以沒有可供描述的特徵。靡靡說:「即使我生在台中市區或台北,有五光十色的社區環境,我一樣會說不出什麼。因為我的成長跟別人不太一樣。」

作為長女,靡靡從小就被父親嚴格管教。她從小學開始就必須補習,而且補的不是才藝,而是國民教育底下的功課。她從懂事以來,身邊唯一的事物就只有課本。父母不准她看電視,更不給電腦用,她沒有任何娛樂,跟班上同學沒有共同話題,因此連朋友都交不到。從小放學就得立刻回家補習,如果成績表現良好,父母才會准她在週末看一下電視。對於童年,她一切的記憶只有空白。

我回道,雖是如此,這樣最多只會被國家機器洗腦到頭腦僵化而已,會有多慘?

靡靡面無表情地說:「問題是,課本內的東西我全都吸收不了。我一直到大學才知道自己有嚴重的ADHD,也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必須吃藥控制。從小我就專注力很差,課本看不下去,上課無法專心,學過什麼都不記得,所以成績很差,常被父母責罵。但因為我一直都這樣過,就以為所有人都這樣,長大之後才知道這是一種折磨。」

對她來說,童年生活就只是吃飯睡覺上學,然後腦中一片空白的活著。她的生活,就如機器人被關在一個什麼都沒有的倉庫裡。其他同樣症狀的孩童可以吸收外界資訊,透過遊戲玩樂,來養成人格。但靡靡只有從家裡去上課,下課補習,回家睡覺,沒有朋友,沒有資訊,除了呼吸進食,什麼都沒有。

「你問我對童年有什麼回憶,我連同世代流行的事物都說不出來。唯一有印象的是偶像劇《雪天使》。」靡靡回憶道。那是她某次期中考意外取得高分後,父母給她的獎勵,讓她可以在週末看這個節目,此外就只有懲罰。而她平淡的語氣,顯示這個偶像劇也沒給她帶來什麼救贖。

那是一種怎樣的狀態?靡靡當時沒有感覺。因為除了空白與等待外,沒有其他情緒可以對照。她不知道快樂是什麼,也沒人告訴她這樣是痛苦。那就只是出生以來過日子的方式。她不舒服,但以為世界就是這樣,不知道自己活在地獄般的精神囚禁中。

到了國中,情況開始有了變化。靡靡有著漂亮的容貌,自然廣受男同學歡迎。當時只要有人追,她就會跟對方在一起。因為只要有人對她好,直接就是跟原生家庭最大的對比,是一種被拯救的感覺。從這時候開始,她以男友為中心,慢慢地吸收身邊資訊,開始有了人格養成。

「但你要說我啟蒙得比較晚,好像也不是。那很像從一開始就壞掉。我沒有價值觀,沒有是非對錯的觀念。男友對我好,我就需要他們的愛。國高中家人一樣管得緊,一知道我交男友就把我轉學,也從來沒教過我兩性關係是什麼,性在我家是禁忌話題。」靡靡說。

1
Photo Credit: 靡靡

高中時期,靡靡有了性的初體驗。這應該是青春期的一大衝擊,甚至是可以左右世界觀與人際關係的大事,但靡靡講起來卻沒有任何感覺。男友想要就給,於是發生了。性對她來說並非什麼衝擊,她只能區別出跟男友的關係、這所謂的愛,是相對家庭來說更「好」的事。

真正讓靡靡有所改變的,是大學時期。靡靡功課一直不好,大學念的是私立大學中文系。她的父母秉持著公教人員的嚴謹,認為女兒念大學可以略為放鬆,只規定她週末兩天得由父親接回家,如果平日有什麼異常,父親就會立刻花一小時從台中開車過去監視。但也因為一週有五天的空檔,靡靡一樣交了男友,然後可以自由上網吸收資訊,慢慢地知道世界有多廣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