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佳EMBA排行榜|天下雜誌

台灣最佳EMBA排行榜

念一個EMBA至少要花三、四十萬台幣,但為何企業經理人還是前仆後繼? 《天下雜誌》一千大企業經理人最想念那些學校的EMBA?為什麼? 在學學生與校友的滿意度又是如何?EMBA如何為你的職場表現加分?

    其他

念一個EMBA至少要花三、四十萬台幣,但為何企業經理人還是前仆後繼?

《天下雜誌》一千大企業經理人最想念那些學校的EMBA?為什麼?

在學學生與校友的滿意度又是如何?EMBA如何為你的職場表現加分?

「你是EMBA哪一屆的?」除了生意經和小白球,這幾年來,台灣各大企業的高階主管見面時,又多了個掛在嘴邊的共同話題:EMBA。

即使被消遣為Expensive MBA或是Easy MBA,一個學位動輒至少三、四十萬的花費,但它所掀起的進修潮依然高燒不退。為了吸引這群來自各大企業的菁英經理人青睞,從北到南,各大學無不強力宣傳,但到底哪所學校才是企業人心中的「最佳EMBA」?

《天下雜誌》與《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在今年共同舉辦這項全國首見的調查,結果台灣大學、政治大學與清華大學榮登前三名寶座。(表一)

這項調查以兩大項指標來檢視二十二所大學EMBA課程的辦學績效,分別由一千大企業經理人以「就讀意願」及各校在學生與畢業校友以「學習滿意度」進行評價,兩者分數經標準化處理後得出排名。

廣告

在這塊競爭激烈的市場裡,台大與政大一直不相上下,在「就讀意願」上僅差二十三票,整體獲得的評價也僅有○.四分的些微差距。但兩者的市場區隔卻愈來愈清楚。

台大鎖定金字塔最頂端的高階經理人與公部門十一職等(約處長級)以上的主管;政大招收的學生背景相對比較多元、資格較寬,招生領域的選擇性以九組傲視所有學校。

「我們是buffet(自助餐︶,台大是套餐,選擇性不一樣,」政大EMBA執行長樓永堅比喻兩校的路線差異。

台大還是領先群倫

對於外界覺得台大學生「頭銜比政大響亮」,樓永堅認為這正是市場區隔。「高階主管的成功,學校幫助其實有限,我們反倒希望對現在的學生幫助大一點,這樣以後他們的認同感才會高,」他解釋。

廣告

尤其目前政大EMBA學生數是所有學校中最多的(五八○人),為了服務這群背景多元的經理人,政大每學期以龐大的師資陣容開出一百三十門左右的課,滿足學生需求。

而嚴格「淘金」、過濾學生背景的台灣大學,除了「就讀意願」以一五○票獲得最高票外,「學習環境滿意度」得分,也位居所有學校之冠(九分),從「學生篩選」、「考核制度」、「彼此交流互動」到「取得學位具光榮感」的評價,都獲得學生接近滿分的肯定。

排名第三名的清華大學,雖然在擄獲一千大經理人的「就讀意願」上(五十四票),略遜於鄰近的交通大學(六十七票),但在由學生與畢業校友評價的「學習滿意度」上,卻是二十二所學校中表現最亮眼的,甚至領先台大、政大等校。(見表三~表六)

廣告

關鍵在於清大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我不跟台大、政大爭『管理』,我們強調『科技』二個字,有八成都是理工科技背景的學生,」清大EMBA執行長黎正中說。

異業交流,是不少學校宣傳EMBA的賣點,但是清大卻逆向操作,強調同業交流。現就讀清大EMBA、曾被聯電送往英國念MBA的科統科技副總經理唐迎華對此就高度肯定︰「我不要異業,我要同業,擴大交流的人脈,」他說。

相較於清大聚焦,位於高雄的中山大學,反而以能提供充分的異業交流感到自豪。

管理學院副院長徐守德認為,因為靠海以及鄰近南科的地緣關係,中山招收的學生從遠洋漁業到高科技業、南部中小企業老闆到專業經理人都有,「真正達到異業交流的效果。」

EMBA市場供過於求

廣告

事實上,經營路線差異化,是台灣EMBA課程一定要走的出路,因為市場供過於求的氾濫問題已經浮現,即便穩座龍頭地位的台大,也不免受到撼動。 從民國八十六年開始招生,台大錄取名額僅有四十四人,逐年成長到去年的一五七人,報名人數在八十七年達到最高峰的一千三百多人之後逐年下降,去年僅有七七八人報考,而錄取率則從第一年的四.五%一路成長到去年的二○%。

市場被過度切割分散,為了搶到學生,不少學校一再放寬年資標準,甚至碩士畢業兩年就可報名。

「事實上,台灣並沒有那麼多『Executive』,」交通大學EMBA執行長楊千指出,近幾年的EMBA教育都是在清過去的庫存,初期很熱絡,但實際市場並不足以容下二十幾所學校的競爭規模,許多打著EMBA名號,實際上卻與一般碩士在職進修班沒兩樣,他甚至大膽預測:「五年內,將有一半以上的EMBA課程會降級而專班化。」

廣告

樓永堅也認為,如果台灣企業逐漸往大陸聚集,碰上大陸重點大學直接與美國哈佛、芝加哥大學商學院合作招生的趨勢發酵,台灣的學生來源勢必受到衝擊,「眼前榮景頂多還可持續五年,」他分析。

面對這個充滿挑戰的市場,台大EMBA執行長曹承礎就感嘆︰「太多學校沒有看清自己的定位與市場區隔。」

這個好比服務業的市場,戰戰兢兢是各校目前唯一的出路,未來前景或許難斷,但如何以滿意度維繫競爭力,無疑是眼前最迫切的課題。

國立大學未必壓力就比較輕。例如成功大學,培育的畢業生一直是《天下雜誌》一千大企業人資主管評選時最受歡迎的人才,但在競爭激烈的EMBA市場裡,成大並沒有延續既有的優勢,反而意外跌落榜單之外。

「在選擇得罪老師或得罪學生之間,我會選擇得罪老師,」楊千說明如果學生反映不滿意時,他的立即處理模式。「每個EMBA學生都代表很大的力量,如果他現在對我們師資、課程不滿意,搞不好他以後用人時,連交大畢業生都不敢用!」楊千認為EMBA滿意度的影響值得更嚴肅看待。

交大EMBA更設有諮詢委員會,邀請校外委員如旺宏電子董事長胡定華、聯發科技董事長蔡明介等,以及學生代表,定期討論課程方向。

甚至對落榜學生,交大都顧及這群「有頭有臉」的學生感受,在放榜時會給予「備取」資格。

另一方面,校際之間的資源整合、互補不足,也被當做是強化市場競爭力的使力點。

去年暑假開始,政大便與清華合作,開放EMBA學生互相選課、學分共同承認。

對台灣各大學EMBA的負責人而言,這五年的市場變化,就好像是還來不及守護幼苗長大,就要開始面對各種來自內外的嚴峻挑戰,但是產業要創新,教導企業經理人如何競爭的EMBA,這回自己也要有接球的本領!︵本文摘錄自元月號《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調查方法︰

1.「一千大企業經理人就讀意願調查」於十二月七日至十二月二十日進行,針對《天下雜誌》一千大企業發出問卷一千二百份,邀請年資五年以上、有意願就讀EMBA之中高階經理人回答,回收問卷一九二份,回收率為一六%。

2.「二十二所EMBA在學生與畢業校友滿意度調查」於十二月十日至十二月二十一日進行。由各系發電子郵件通知學生與校友上網填寫,或至課堂發放問卷,每校至少完訪份數三十份以上。為避免作假之人為因素干擾,問卷採具名填寫,並由《天下雜誌》調查中心抽樣與填答人確認,共回收有效問卷九九九份。

3.由於兩大指標分數的分布狀況並不相同,若是簡單將兩個分數相加,將造成偏差效應,因此表一將「就讀意願」與「滿意度」依照相同原則予以標準化後,再將標準化分數加總予以平均計算出排名。表一僅公布總得分最高之前十名大學。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紐約市公共空間長劉雅婷:公共空間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2024 第五屆天下SDGs雙日國際論壇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