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事你理 | 健康動力

2024年4月號

過往雜誌

網上訂閱《健康動力》雜誌

肺事你理

期數: 
2013年08月號
醫生: 
陳真光醫生(呼吸系統科專科) 及 羅振基醫生(香港港安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

撰文:陳秀清

 

肺癌為本港頭號癌症。主要可分為小細胞及非小細胞兩類,各有不同的治療手段。非小細胞肺癌主要透過手術處理,小細胞肺癌因生長快速,手術多不能徹底清除,所以主要用傳統化療及放射治療。

長期吸煙為引發肺癌的主要成因,以往八至九成肺癌患者均為吸煙人士。其他高危因素包括:二手煙,含輻射物品(氡)、石棉、空氣污染等。但近年,非吸煙人士患肺癌的病例卻有增加趨勢,百分比更增至兩成。

 

持續咳嗽或肺癌先兆

肺癌發病初期可以全無徵狀,到出現徵狀時往往已屆晚期。肺癌可能出現的徵狀包括:持續咳嗽、咳血、胸痛、體重下降。呼吸系統科專科陳真光醫生指出,徵狀不明顯,往往令患者錯過及早求診的機會。「曾有一位35歲男士,由於工作繁忙,回家又要照顧兒子,即使咳嗽半年也不求診,結果驗出時已屆四期肺癌,實在非常可惜。其實早期肺癌很多時候都不是在出現徵狀時,而是在一般身體檢查時發現的。因為一旦出現如淋巴腺腫脹、聲音變沙啞、骨痛、上身腫脹等,肺癌大有可能已屆晚期,屆時才求診,治癒成效可能已大大降低。」

 

檢查有助診斷肺癌。香港港安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羅振基醫生解釋,病人一般需先接受肺部X光檢查,有懷疑的話,會安排胸及上腹部電腦掃描檢查(CT)。「中央型肺癌,即腫瘤生長位置較接近肺部中央,會使用纖維支氣管鏡抽取組織;周圍型肺癌,即腫瘤長於肺部周圍的,則會使用經皮肺穿刺活檢取組織。及後會以正電子掃描(PET-CT))觀察腫瘤有否擴散。」

 

僅20%可手術切除

治療肺癌,方法離不開手術、化療、放療及標靶治療。羅醫生指出,肺癌確診個案中,只有約15至20%可作外科切除,手術成功者,五年生存率逾半。餘下一半或會出現局部復發、例如一期的復發率為兩成,三期則超過五成,當中有一至三成更會出現轉移。故即使是早期肺癌,除IA期外,IB、II及IIIA期患者術後仍須輔以化療。而早期(I及II)肺癌拒絕手術或因內科疾病不能施行手術者則須使用立體定位消融放射治療,較後期則給予同步放化療或術後放療(N2分組),遠處轉移者則採用紓緩性放療。

 

抑制ALK藥物反應理想

所有遠端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則需確定組織分類及分辨腫瘤的基因類型,不同基因均有相應的標靶藥物可應付。羅醫生舉例:「ALK基因於2007年首次被發現,非小細胞肺癌個案中約有3至5%帶有此類基因,而EML4-ALK.融合基因被確定為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腫瘤發生的關鍵因素,適合使用抑制ALK的藥物。數據顯示,約八成ALK陽性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對Crizotinib均有良好反應,其中一宗使用Crizotinib的案例,患者用藥兩星期後,電子掃描結果顯示,腫瘤亦幾乎消失,其徵狀逐漸舒緩。Crizotinib的反應率可說是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