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学英语的人反对看中国日报?

最近看了知乎上一些关于英语阅读的回答,普遍性地不建议看China Daily。我是个英文菜鸟,不太明白China Daily上的文章问题出在哪里,难道…
关注者
241
被浏览
398,602

55 个回答

China Daily上的英文水平,要说超出100%知乎英语名师的水平,那是假的。但要说超出99%知乎英语名师的水平,绝对不会冤枉。

听其言,观其行。

我2003年南京大学英语系毕业时,班上水平和我差不多的,或者水平稍微高一点的,去国家部委、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的有七八个吧。

而且新华社、中国日报社的编辑组,都是有外籍审核和校对的。

看不起他们写的英文?我只能说,不是蠢就是坏。不批判China Daily,怎么显得自己逼格高?怎么忽悠学生?这些人要是去China Daily面试,笔试第一关全部都刷下来都没问题。


前两天收到的私信


实名怼,就是这么霸气。

利益相关:语言学研究生在读

人们普遍认为,英语表达的标准应由母语者决定,也就是说,母语者的表达方式必定是最标准的、值得效仿的。事实上,这种观念是欧美殖民主义的遗留。

应用语言学家Kumaravadivelu(2012)揭示了这样的历史事实:殖民者创造了一套话语体系,并将这套体系强加给殖民地人民,以便维护统治,而语言就是这套体系的载体。这种做法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在非英语国家,如果一位非英语母语的英语教育专业博士生和一位仅拥有社区大学学历的英语母语者应聘某中学的英语教师,人们对前者的认可度未必高于后者。因此,Kumaravadivelu讽刺地将非英语母语的英语学者称为Subaltern(“副官”)。

从本质上讲看,在符合语法的情况下,并不是只有母语者有资格决定一种表达的权威性。“中国特色的英语”并不是由于撰稿人的英文不好,而是因为报道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的。至于一个东西应该用中国人造的词表达,还是在英语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涉及到文化元素的同化和异化策略,在此不赘述。但是,很多情况下,非要在英语中寻找“地道”的对应语是不实际的,因为很多中国特色的东西在英文里没有,这样做可能曲解原意;同时也没有必要,因为一旦一种表达被大部分人接受,就不存在地道之说了。比如,当年翻译“毛选”时,译者们对“纸老虎”的翻译发生了争执,到底用paper tiger还是在英语中寻找对应表达?最后选用了paper tiger,忠实地传达了“纸老虎”的意思,且事实证明被国际社会认可。

对英语学习者而言,读中国日报的最大好处是学会用英语说中国的事。英美国家有自己的一套新闻用语,不一定适于用来表达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就像你不能接受用“党八股”报道美国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