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中的各种岗位职能、级别是什么?

关注者
3,922
被浏览
1,928,059

40 个回答

简单聊聊国内券商的情况,至于国外的投行,希望后面有真正做这行的来解答。好好的问题,大多数回复来自于cfa培训机构,还是希望你们多在考场外发发铅笔橡皮,就不要在网络上当搬运工了。

国内券商的投行部,所设的岗位主要包括四种:承揽承做岗位发行岗位质控岗位销售交易岗位。如果是大券商的话,会在一级投行部门之下,根据不同岗位分设单独的二级部门,比如发行岗位,会单独成立二级部门,称为资本市场部等;如果是小券商或者团队制的投行部门,往往会在大团队里,仅仅设置相应的岗位,甚至因团队人员不足,会出现一人身兼承做发行等多岗位的情况。

因对本职工作的情况最为了解,所以下面就主要以投行中的债券业务为例,为大家具体介绍下各个岗位的职责。

承揽承做岗位

在国内券商的投行部里,该岗位为核心岗位,也是一个投行部门成立的基础。

投行业务,从广义上来讲,不仅仅包括IPO、并购等股权融资业务,也包括债权融资,比如公司债、企业债等承销业务,有的券商把新三板业务也归为大投行的范畴内。

目前市场上,有些小券商,虽然也设立了投行部,但因缺乏专业人才,或为了在短期内冲业绩,整个部门全是做债券业务和新三板业务的团队。

这种情况,在市场上并不少见,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各位,对于国内中小券商的投行部门,针对其业务的开展情况,来之前一定要做好尽调。

简单来说,该岗位的主要工作是协调审计、评级、律师等中介机构,一起帮发行人(客户)把自身的情况,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整理成规范材料进行申报,以拿到监管机构的批文为目标。

其中,级别基本上是参考国外同行的设置,按照MD职级进行划分。但各家在细微处都会有些不同,比如部分券商,把最低的职级称之为分析员(analyst),有的券商则称之为项目经理,更有甚者如莲花山下史丹利,听说直接将岗位设置为投资银行家,也是很迷人。

为了不让大家觉得迷糊,下面按照承揽和承做的不同阶段来做介绍:

承揽岗位的职级,根据个人资历和能力的高低,一般依次可以取得:董事总经理(MD)、执行董事或执行总经理(ED)、业务董事或业务总监或董事(D)这三个职级。如果资历和能力非常深厚的话,进入公司高管行列也不是不可能的,比如担当分管副总裁或者总裁助理,在业内特别是中小券商里,已经屡见不鲜了。

承做岗位的职级,根据专业能力和资历的高低,一般依次可以取得:业务董事或业务总监或董事(D)、高级经理(VP)、项目经理或者分析员(analyst)这三个职级。一般承做岗位的技术上升路线,从基础从业人员(项目经理或者分析员),到业务熟手(高级经理或者VP),逐渐升级为现场负责人(业务总监或D),再进一步便是项目负责人(业务总监或D)。如果项目负责人的经验丰富,可以升到ED的级别,但也基本上到达承做职级的天花板了。再继续往上走的话,业务承揽能力或对高层领导拍马屁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至于有的职级,如总经理助理、助理总裁等等,与上面所列的不一致,一般属于公司出于管理而需要另外设置的称谓,或者自己印的名片title,大部分不是正式职级。

最后说一句,上面所描述的是一般情况,如果遇到特殊情况的存在,不要较真。


质控岗位

质控岗位的朋友们,虽然出差不如承揽承做岗位的频繁,但加班的时间一点也不少。特别是对于级别低的质控员工,活多钱少责任大,应该是比较恰当的描述。

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审核部门内部的项目,以判定是否可以立项或者申报。对于申报后未完结的项目,质控需要审核项目组对监管机构反馈问题的回复,以决定是否可以提交。另外,该岗位还需要根据监管政策的变化,来更新部门内部业务规范和审核要求。

质控团队,与项目承做团队之间,经常上演相爱相杀的戏码。特别是在申报前的内核环节上,同一个公司的两方人马,常常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厮杀的昏天暗地。

在我看来,真正优秀的质控人员,是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的。虽然质控的工作,也是审核材料,但并不会扮演监管机构的角色,或者秉着多报多错的态度,一味的挑刺阻拦申报。而是,站在帮助项目团队的角度,去发现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引导团队完善材料,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其职级特别是技术职级,通常会按照资历和能力的大小,参考MD的职级序列进行设置。该岗位在风控上的重要性,决定了质控负责人在行政级别上,一般也不会太低。比如在大券商,一般会在投行部门内部设置质控部,负责人就是该二级部门的总经理;即使是中小券商,一般质控负责人,也通常为部门的副总。



发行岗位

国内券商的发行岗位,可以说是真正的,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因此在各券商之间,该岗位的设置差异是最大的。

大型券商,因其发行项目较多,会直接设置一个二级部门,称为资本市场部。项目拿到批文后,后续的所有发行工作,由该部门从承揽承做岗位处接手,包括同监管机构各种发行材料的交接、对投资者路演的安排、债券发行的簿记和上市安排等等。另外,有些券商,也会把债券项目发行后,每年的受托管理和兑付提醒事宜,交由该部门负责。

一般的中小券商,因其项目不多,发行相关的工作量很小,没必要单独设置该岗位。因此大多会将发行岗位的工作,分配给其他岗位的人员。比如与监管机构各种发行材料的对接、上市安排等工作,会由该项目的承做人员负责;而对投资者的路演、以及发行簿记等工作,大多由销售交易岗位的同事接手。

个人观点,受限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无论是股权还是债权融资,目前在发行阶段,对技术的要求都不太高。但该岗位因发行需要,常常跟监管机构对接,方方面面的琐事较多,一旦出现错误,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特别需要员工的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

该岗位的职级设置,大多按照个人资历和能力,参考MD的职级序列。在投行部门的内部,此岗位更偏向于中后台,特别业外人士来看,相对于质控或者其他前台岗位,重要性往往没有那么明显。因此,在同等资历的情况下,可能职级会比其他岗位稍低一些。



销售交易岗位

该岗位的主要职责,针对投行领域中的债券业务,在近几年有不小的变化,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重点的说一说。

早几年,国内债券的一级市场,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虽有也有大小年之称,但即使在大年,一家中上等规模的券商,全年也发不了几支债券项目,而且几乎全是不愁卖的企业债项目。因此,对于该岗位,销售方面的工作不仅很少,而且丝毫没有压力。该岗位的工作重心,主要放在了撮合交易上。彼时,撮合业务正是发展迅猛的阶段,买卖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很常见,撮合起来非常容易。而对于公司来说,该业务并不占用自身的资金,因此券商大力支持发展该业务;对于员工来说,搓成一笔,就可以增加一笔自身收入,因此整个行业的积极性都非常高。

到了这两年,随着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加剧,导致撮合业务的收入逐步下降,特别是一批专业中介公司的崛起,促进了撮合业务向薄利走量方向的发展;另外,2015年下半年,公司债新政策的颁布,大大降低了发行人的门槛,促进了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各家券商的公司债业务突飞猛进,随着业务的增长,需要销售的项目越来越多,市场上更是出现了一些资质较差的项目,从而对各家券商的销售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该岗位的工作重点,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销售的工作越来越重要。

对券商销售能力的要求,也是资本市场更加成熟的体现。目前,一个好的销售团队,对大多数券商的吸引力,已经不亚于一级市场的项目团队,优秀的销售仅靠分销带来的收入,就足以媲美项目团队的承销收入。据我了解,国内市场上,更是有一些优秀的销售团队,早已开始吸纳承做人员的加入,以资金或销售优势来承揽一级项目,展开了对一级市场业务的兼并。

随着券商越来越重视销售,该岗位在部门内部中,其地位包括职级上,这两年都有很大的提升。以往,销售交易岗位的负责人,可能最高只担任到一级部门的副总,或者二级部门的负责人。这两年的情况,优秀的销售团队负责人,有不少都担任一级部门负责人的职位。

目前国内对“投行”这个概念的认定存在一定混淆,主流认同应该是国内“券商”=国外“投行”(Securities Company),国内券商“投行”对应国外投行“IBD”(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的概念。所以一般我们我们在中国提到投行,指的是证券公司下属的负责股权融资(IPO、并购、再融资等)业务的投资银行事业部,有的券商会把债券融资业务也归入投行部,有的大券商则是把投行发债、承销与二级市场的债券交易拿出来作为固定收益部,这种区别对投行的概念没有本质影响,在此也就不一而表。


而非投行业内人士对投行的岗位职能认识则更加混乱,一会儿A、VP、MD,一会儿保代、准保、部门负责人,一会儿承揽、承做、承销,一会儿前台、中后台,我接触过很多审计、私募等金融界人士,虽然天天和投行员工打交道,但对投行岗位的认识却完全是一头雾水,因为投行工作的性质对大部分非从业人员来说确实不太好理解。一些答主提到了国际投行的职级体系,但不太准确, @王大力 则基本解释清了岗位职能分类。我在主流认识的基础上按自己的理解整理下对投行岗位职能与级别等不同分类,希望能尽量简单明了地说明投行工作的结构:


【1】职级分类:A,SA,VP,D,ED,MD

外人对投行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无比fancy的职级系统,这套华尔街投行琢磨出来的眼花缭乱的头衔也逐渐成为了国内投行乃至金融行业其他领域的职级分类标准,除了A(Analyst,“分析师”)外,SA(Associate,“合伙人”),VP(Vice President,“副总裁”),D(Director,“董事”),ED(Executive Director,“执行董事”),MD(Managing Director,“常务董事/总经理”)的英文直译都是非常吓人的职衔,这主要是出于投行初级员工就要出去和企业高层打交道、为了表示尊重一般要用比较高的头衔的考虑。实际上这些头衔和阿里的P1-P12或公务员系统的科员、科长、处长一样,仅仅是一个职级系统,与头衔本身的名称没什么关系。这些英文名的本意在国内也显得有些不接地气,券商投行一般翻译为【经理】、【高级经理】、【副总监】、【总监】、【执行总经理】、【董事总经理】六个更贴合实际的名称。


不同券商会对职级进行不同对细分,比如分成A1/A2、VP1/VP2/VP3,或者加上过渡性职级EVP、SVP等等,以适应实际需要。通常而言,从A入行,平均每2-3年会有大职级的提升,而从D开始一般认为是承做与承揽职能的界限(当然现实中没那么简单),往往会有一定标准而非简单的年资积累。举个比较常见的例子,一个应届生进入投行,本科生是A1,硕士是A2,博士或者准保(有的券商有相关制度)是SA1,而注册保代后可能就会调整至D,最高的MD职级一般与部门总经理对应。中间的职级总的来说和资历相关,但升迁速度也受绩效影响,业绩突出或者跨级跳槽可能职级就会长得很快,前段时间因为YCM重大资产重组进去的某合资券商负责人升任MD时才31岁——许多其他行业从业人员通过社招转入投行从A开始干也才这个年龄,不得不说这个行业真的有能力还是能发展得很快的。


但职级毕竟只是级别序列,和地位、薪酬高低没有直接联系,很多大牛部门的负责人还是ED,而老资历员工职级是MD却不负责部门事务的也不少。进一步,不同券商间的职级也没什么可比性,比如某大平台的部门负责ED实际掌握的资源远超小券商MD,VP升D也是独木桥而不像许多事业部券商原则上注册保代直接调D,早几年外面券商跳进大平台还有要降一级职级的…… 相比而言小券商的职级含金量可能就没那么高了,当然不同行业间职级更没可比性,比如别问我私募的VP大概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答案的方差比问学校老师是什么水平还大……


【2】职务分类:业务人员,保荐代表人,部门负责人

券商投行从业人员明面上的分类除了职级就是职务类型了,因为职级仅仅通过资历反映基础工资水平,而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投行员工的薪酬与责任很难用一套系统衡量。2004年保荐代表人制度开始施行后,保代一时成为宝贵资源,拥有签字权的保代被券商投行争抢,而保代的数量也直接决定了投行能进行业务的数量,天价转会费屡见不鲜,因而保代的价值衡量标准和一般从业人员也是不同的,大部分券商都给保荐代表人设立了专门的职务分类,与一般业务人员区别。


如今保代数量已经超过了3000人,而每年需要保代签字的项目数量一般只有几百个,即使是16、17这样的IPO大年,需要的签字保代人数也不多1000多点,加上双签的存在,实际上保代不再是稀缺资源,好项目才是稀缺资源,因此超高溢价基本已不再存在。但由于保代身份的特殊性,还是保有不同于一般业务人员(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的福利,一般会享有固定的保代津贴以及与项目相关的签字津贴,考核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而作为负责整个部门的部门总经理,实际上相当于一个相对独立的老板,收入会和部门总收入挂钩,除了自己参与项目的奖金,也要对部门的所有业务负责,又属于一个不同的阶层。


【3】职能分类:承揽,承做,承销

揽、做、销基本概括了投行工作的内容,也是投行实际工作中最常提到的职能概念。简单说就是承揽人员负责扩展资源、揽到业务,差不多就是“拉生意”;承做人员负责实际完成尽职调查、规范与辅导、材料制造乃至持续督导等一系列投行工作,是实际干活儿的人;承销人员则是负责发行工作,包括IPO——企业首发上市的发行工作,以及包括增发、配股、可转债、配套融资等等再融资的发行,当然可能也会直接和客户对接负责二级市场业务。


实际工作中,承揽和承做职能都是投行前台业务部门所承担,只不过一般而言相对资深、有资源的高级员工会负责承揽居多,而低级员工、新员工以承做为主。承销工作一般是投行的资本市场部(ECM)承担,属于中后台部门。而内核、质控、风控等投行质控部门也属于中后台,相当于内部的审核部门,一般由比较有经验的员工或者交易所、审计、法律等背景的人员担任。


因此投行职能也可以按部门分为前台业务部门、资本市场部、内核质控部门几个方面,这基本就是 @王大力 所说的岗位分类,不再赘述。


【4】项目组成员分类:项目负责人,签字保代,现场负责人,核心成员,其他项目组成员

在实际业务中,前台业务部门人员最常接触的单位还是项目组。每个项目组从3-4人到5-6人不等,本身没什么限制,1-2人或者10+人的项目组也是可能有的,这部分人员构成的项目组具体负责一个项目的工作,由一个项目负责人总负责(通常也掌握有最终奖金的分配权)。由于项目负责人一般是承揽人,不具体负责现场工作,因此还会有一个现场负责人,负责组织在项目现场的工作以及与企业、各中介机构的协调。项目组核心成员一般是有一定经验的业务人员,主要参与现场的工作,并配备若干项目组成员,一般是新员工或者实习生,辅助完成各项工作。而涉及到需要保荐签字的项目,还要配备两名签字保代/财务负责人以及一名项目协办人(可有),这几名成员一般不会在前期就确定,保代是项目风险的直接负责人,而项目协办人是注册保代的必要先决条件,且协办一经确定不得再更换,因此这三名签字人员的确定一般会比较慎重,券商也会有具体的规程来决定谁去签字。


这几个概念的分类相互之间存在一定联系,但也没有绝对的影响,投行工作总的来说还是实质重于形式,完成项目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贡献,才是获取回报最直接的衡量。因此职级、职务更多只是个参考,不同体量与系统的券商可能对岗位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想要详细了解还需要亲身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