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美国(尤其是纽约)的金融从业人员还想回国吗,还能回国吗?

无论buyside/sellside,无论Trader/PM, IB Banker, Researcher/Quant, Financial Advi…
关注者
1,801
被浏览
701,576

64 个回答

能回是能回,但是不想回。毕竟我的中国公民身份还是有效的,那些喷“高华别回来“的国内网友,也没法真的把我拦在海关外。

前些年国内经济形势好,职场还没那么卷的时候,我是认真考虑过回国的。我那些没有在美国过多逗留,一毕业立马就回去建设祖国的朋友,赶上了改革开放最后的几年好光景,搭上了不卷的末班车,很多已经上岸做到了管理层,基本不再需要996,实现了财务自由。

但是稍微墨迹一点的,在美国工作了几年再回去的,都赶上了内卷大军。很多人都遭遇了对国内职场的水土不服,不仅钱少,职位级别低,还不被尊重,悔得肠子都青了。这几年,国内积压了大量应届毕业生和职场新人,并没有足够的初级职位给这些人,然后中高层职位已经被30+的职场老鸟们牢牢把控了,所以就造成了金融行业疯狂的内卷。

举个最简单直观的例子。很多国内的银行柜员都是名校研究生在做;但在美国,只有高中文凭的人才会去考虑做柜员。在美国你只需要有个不错的本科学历,就有机会进世界级金融公司的核心部门。而且在美国,绝对没有什么试用期/实习期之类耍流氓的做法,一进去就是正式全职员工,轻易不能炒鱿鱼的。

目前美国这边的情况,经历了疫情初期短暂的不稳定,职场环境稳步向好。凡是疫情期间跳过槽的,工资水平基本都有个大跃进,空缺的职位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然后很多工作还允许永久性在家工作了。所以说美国的整体职场环境现在是远优于国内的。只要你扛住了疫情初期比较吓人的那一波裁员,后面的日子其实还挺滋润的。很多人疫情期间都不需要跟原公司请假,偷着视频面个试,就跳槽成功了,至今没见过新公司同事;还有人在家用两个电脑同时打两份工,只要开会时间不冲突,操作手速够快就不会被发现。

当初那些没有扛住疫情初期短暂失业的,或者对美国经济没有信心,急着回国跟亲人团聚的朋友,现在又都开始想着跑回北美了。因为美国身份不好搞,很多人回国了就回不来,所以退而求其次去了加拿大。从长期来看,美国金融行业的体量和质量是国内没法比的。你在美国能进的公司,能做的产品和业务,能接触到的客户,都比国内高几个层级。中美金融行业的差距,就像是一个做技术分析自己炒股的散户vs一个有很多quant和码农建模的对冲基金。你同样是熬夜秃头做一份ppt,在美国投行可能能帮公司拿下几个亿的大客户,立下汗马功劳;在国内券商做同样的努力,可能就只是给领导汇报个工作,哄他开心而已。人均GDP的差距主要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以有条件的话,一定要尽量留在美国做金融。如果迟早要回国的话,晚回不如早回。你在美国获得的工作经验和人脉,无法抵消国内职场变卷的速度。你回去晚了,坑就都被比你回去早的人占住了。

补充两点:

关于美食:你赢了,回国吃中餐吧。我觉得无所谓。
关于父母:等35岁生个娃估计一声喊二老就自愿过来了 目前父母生体硬朗

对于一个国内出生非一线城市土著的我来说,不回是目前的最优解。作为一个上海/香港/纽约都生活过的略微说一点自己的见解。和一线城市的土著们没什么可比性,你们家一百平米可能自己还嫌小的平层够我健康奋斗三十年。

(由于金融体系区别显著,以下讨论国内主要特指中国大陆,讨论中国香港会单独注明)

  1. 纽约对非土著友好。家里没背景,在纽约奋斗相对公平。三中一华一半是关系户,不是说美国不讲关系不玩手腕,但在纽约能被父母塞进高盛的华人屈指可数。在北京被塞进中金的可见一个是一个了。比较的时候更多还是在自己华人的小群体里,自然平衡许多。我呆在纽约香港上海反正都是自己干家里帮不到什么,为啥不找一个让自己心里相对舒服的地方。
  2. 房价与收入平衡好。纽约和上海,房子都是两千万人民币,上海应届生起薪也给一百万吗?购买力在两边几乎拉平,可省下来的都是美刀。不知道为什么,在纽约就是有一种奇怪的感觉自己努力奋斗几年可以在隔壁jersey买个房。
  3. 金融市场问题是政策问题,大环境没有要改变的迹象。就拿trader来说,大陆几乎没有Headcount。我记得花旗大陆的hc和泰国差不多。金融系统的“落后”又不是造芯片真的造不出来或者什么技术落后,压根不是你读个什么经济学PhD就能回来填补什么空缺的。Black-Scholes Model提出来五十多年, 大部分大二大三学FE的同学都能看懂。可大环境不开放个股期权,回去就是不怎么有用武之地。
  4. 想回中国香港倒是真的,税低钱不少还有房补。美银香港Trader月薪6.4万+1.6万房补,光底薪给你干到96万,bonus第一年拿个40万,税率就12左右,乘完汇率还是轻轻松松税后百万。纽约税率差不多三分之一,第一年底薪11万+饭补+房补+bonus撑破天18-19万,交个税给你裤头子都交出来。税后很可能到不了12万刀(约80万人民币)
  5. 通勤时间成本较低。上下班通勤基本在半小时内。中城工作(Barclays/Morgan Stanley/UBS)很多住lic,下城工作(Citi/Goldman Sachs)很多住Jersey。北京上海通勤很容易一小时起步。可能也是因为之前在上海做实习太穷,住不起市里的房子。国内城市由于人口基数过大,居住太过于分散,通勤成本就会大很多。纽约香港这两个城市人口只有七八百万,通勤压力相对小很多。
  6. 纽约生活环境真没比上海差到哪儿去…那些对纽约怨念大到爆炸的很多是北京上海土著。没有banker一年拿二十万还住上城楼龄六七十年的爷爷楼吧。再说,又没谁住Bronx....真以为大家每天顶着枪口穿着防弹衣上班呢?环球时报看多了吧...比如下图的Jackson Park,自带健身房游泳池public lounge。这种公寓在纽约很多而且对于金融人来说完全是affordable的。
  7. 纽约是全宇宙美食中心。上海中餐占到七成半,法意日韩另占两成,剩下一点被巴西越南这种小菜系瓜分。纽约可以和上海以一样的价格(购买力平价前,平价后上是便宜了)吃到西餐,和几乎一样的价格(购买力平价后)吃到中餐。此外还有很多非常精华的非洲菜中东菜可以选。我在上海真的挑不出一家好吃的约旦菜埃塞俄比亚菜,但是在纽约我就有很多去处。纽约完全可以满足你的中国胃和猎奇心。
长岛市Jackson Park

几点反驳:

  1. 谁说纽约不好找女朋友的????????我真的满脸问号。不好找个想结婚的可能是真的。纽约男女比都快1:4了!女4!男生一般不太date非东亚裔女(就基本只date中日韩),女生很多还会date白男,算起来基本比较平衡。反而是纽约很多女生在25-30之间会因为认真考虑婚姻问题回国。而且在纽约dating culture盛行,换男女朋友就和换人吃饭一样自然。对于一个new grad来说,享受生活是第一位的。
  2. 谁告诉你纽约不996的?敢这么说真是对金融一无所知。高盛大摩每周工作时间七八十小时都是基本操作。对于工作时间不够了解的建议补一补Industry这部剧。不想996该去西岸写代码。这点和国内基本持平,至少金融行业是这样。WSO或者ig上wallstreet confession天天吐槽hours问题。什么一个trader早上六点来上班发现楼上的banker蹲在厕所里睡着了还忘了关厕所门。
  3. 谁告诉你VP空降回国会很吃香的...除非是公司内部平调,回去可能不会有什么问题。不然一个高盛VP空降去中金,且不说什么文化逆向冲击,就光人脉这一条线就能掐死你,前期在美国的积累完全清零。你的价值明显不如一个毕业就进中金勤勤恳恳干了五年快要升到VP的3rd year associate。这点不仅仅是回中国的问题,rotate去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这些经验很多英国rotate来美国的senior banker特别喜欢津津乐道他们这些“旧大陆来的拓荒者”来到美国之后的遭遇)

此外,一些在纽约形成的三观绝对和国内不太适配,举一点例子,不代表我自己,也不要对号入座

  1. 消费观: 虽然的确量入为出基本不会超前消费,花得爽就完事了。(“LV怎么了,我工资一个月够买三个。”某同学的名言)
  2. 婚姻观:基本上不会被催婚,大家处于一种还年轻,再玩会儿,不着急。有人认真谈恋爱,大家会羡慕一下,然后接着玩自己的。
  3. 距离感:人与人的界限划得足够清楚,大隐隐于市。想问的可以问,不该问的绝对不问。如果你明天突然飞去了LA度假不会有人惊讶,如果你明天卷铺盖回国也不会有人惊讶。
  4. 自X感:不太希望被一些什么管着什么话一定不该说。有些人视他为粪土,有些人却认为他足够重要。

所以,不能先入为主的认为纽约金融人想结婚,不能先入为主的认为纽约金融人想攒钱,不能先入为主的认为纽约金融人想回归集体。



正好看评论提到房子,我们可以比比看上海和纽约的房子。的确两千万人民币在纽约能买到顶好的了。比如One Manhattan Square,东村最新最奢华的大楼,紧靠Financial District。纽约几乎没有国内那种“小区”的概念,基本一栋楼就是一个“小区”,然后买房租房都是直接和大楼交流的。下面的图都是实拍啊不是国内那种概念图。

图中这栋最高的
图中央这栋,夜景更绝,远处是Fidi

按汇率算,三百四十六万美元差不多是2200万人民币,约合138平米(1487sqft)。纽约房子都是装修过的,不和国内一样卖毛胚房,外加纽约没有公摊面积这种东西。大概一平米十六万,还比上海便宜一些。如果一切顺利,一个前台金融人30岁干到VP税前收入就在40-50万刀。就算到三十岁开始从零攒钱,如果真的要结婚两个人税前80,税后50万刀,35岁之前还清贷款感觉毫无压力。

不是打广告啊我就随便找的

更:感谢评论区提醒,去掉了随便找的上海的房子,由于对上海楼市不够了解,我找的那个好像的确显得有些过于对比明显了,有点刻意贬低上海的意思(虽然不是我的本意)。


附:IB 薪资by level,21年薪资调整后[1]

30岁干不干的到VP和第一份实习在不在白宫没什么关系,如果是本科毕业22岁入行,30岁干到VP还真算是比较平均的速度。很多行卡title是卡在VP升D这里,毕竟投行50%员工是VP。Analyst干3年Associate干5年8年也干上VP了。8年干到VP真不需要特别优秀,能熬得下来年头基本就可以的。

VP拿400k看上去还是挺promising的

如果是中后台VP拿不到这么多很正常。中后bonus基本就15-30%,IB可是100%bonus。trader会低一点,50-80% bonus。银行码农的中后期肯定不如大厂码农,但是前台总包真不一定谁拿的多。

参考

  1. ^IB Career Path https://www.mergersandinquisitions.com/investment-banking-career-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