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25(四)古典派弦樂四重奏@古典啟示錄【On Air】|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1-22 18:17:19| 人氣61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125(四)古典派弦樂四重奏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中古典音樂台FM97.7【古典啟示錄】線上收聽

http://www.family977.com.tw/Reprogress_00.asp?strDay=20101125

 

第一段節目(長度26分鐘)

音樂0@@曲名:「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20/I, H.III.31」第二樂章小步舞曲/ -4'05"CD-TK2

**作曲家:海頓

**演奏者:摩賽克四重奏Quatuor Mosaiques

**唱片公司:Astree

**CD編號:E 8784

**專輯名稱: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20

 

OS1(各位愛樂的朋友晚安,這裡是FM97.7古典音樂台,我是您的愛樂老友歐頭,歡迎您收聽1125的「古典啟示錄」,今天的壽星名人是TANEYEV,剛才您聽的就是他的作品。接下來我們再來聽一首他的曲子。

25, 1856  TANEYEV, Sergei Ivanovich

今晚我們進行新單元「主題與變奏」,今天歐頭挑的主題是古典派弦樂四重奏,主題意義為;接下來我們就來聽第一段變奏。

基本篇
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的絃樂四重奏是四重奏中最重要的基石,三個人加起來超過百首的作品中,那幾首是值得珍藏一世的真正珠玉?

我們先來看看海頓,海頓經常以六闕絃樂四重奏為一組,編給同一作品編號(當時室內樂的創作習慣)。以絃樂四重奏的發展來說,作品九、十七、三十三等三組各代表重要里程碑,作品九海頓確立了絃樂四重奏的形式,作品十七大提琴不再扮演配角的位置,作品三十三則是真正以奏鳴曲形式寫成的現代絃樂四重奏鼻祖。

音樂1@@曲名:「降E大調弦樂四重奏,作品20/I, H.III.31」第三樂章/ -7'16"CD-TK3

**作曲家:海頓

**演奏者:摩賽克四重奏Quatuor Mosaiques

**唱片公司:Astree

**CD編號:E 8784

**專輯名稱: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20

 

OS2有深度與內涵的音樂家,才能寫好弦樂四重奏。古典時期三位大師,當然不會放棄這種可以突出自己功力的樂曲形式,海頓寫了約70多首弦樂四重奏,莫札特交了23首弦樂四重奏作業,再到貝多芬創作17首弦樂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的世界

 

如果您對歷史發展不感興趣,只想聽好聽的音樂,那麼幾闕有標題海頓四重奏應該認識一下。作品二十這組的六首,因為大提琴表現特別傑出,音樂綻放無比熱情,因此被稱為《太陽》四重奏。之前提到的作品三十三這六首,因為是獻給俄國公爵保羅,因此被稱為《俄羅斯》四重奏,其中的第三首正是知名的《雀鳥 Vogel)》,此曲因為第一樂章第二主題以及第二樂章中段都有鳥的感覺,因而得名。作品五十號獻給普魯士王威廉二世,其中第四首f小調被譽為最棒的四重奏曲之一;而第六首D大調則因為第一小提琴不斷在不同弦上演奏同一音,聽起來像青蛙叫而被稱為《蛙鳴》四重奏。從作品六十四號起,海頓的絃樂四重奏進入成熟階段,其中第五首的《雲雀》因為第一樂章第一主題彷佛雲雀飛翔,因此相當受到聽眾喜愛。作品七十三號一共有三首,此三首都相當傑出,尤其以第三首昵稱《騎士》,因為其第四樂章音樂宛如馬匹般賓士而受到歡迎。作品七十六不僅是海頓自己最顛峰的四重奏作品,同時也是絃樂四重奏中無法超越之作。其中第二首是知名的《五度》,因為一開始下降的五度音程而得名;第三首是「皇帝」,此曲第二樂章是奧地利國歌;第四首因為精神抖擻而被稱為「日出」。最後別忘了,海頓較早期的《小夜曲》絃樂四重奏,作品35。其中第二樂章優美的旋律配上輕盈的撥旋伴奏,這大概是海頓最受歡迎的一首小品。

音樂2@@曲名:「降f小調弦樂四重奏,作品20/I, H.III.35」第三樂章慢板/ -5'50"CD-TK7

**作曲家:海頓

**演奏者:摩賽克四重奏Quatuor Mosaiques

**唱片公司:Astree

**CD編號:E 8784

**專輯名稱:海頓「弦樂四重奏,作品20

 

OS3

莫劄特所留下的絃樂四重奏數量大約是交響曲的一半,創作時間都集中在一七七○到一七九○這二十年間,而且中間還有十年的時間莫劄特他完全沒有寫此類作品。這二十三首作品音樂學家會依創作地點與背景給它們概稱,在此也條列如下讓您一目了然:

《羅迪》四重奏:第一號,一七七○年二月於米蘭附近的羅迪所創作。
《米蘭》四重奏:第二至七號,一七七二年十月到一七七三年三月在米蘭所創作。
《維也納》四重奏:第八到十三號,一七七三年八、九月間在維也納所創作。之後莫劄特中斷絃樂四重奏的創作約十年,直到受到海頓作品三十三感動(又是作品三十三!!,可見其重要性。)心想再創絃樂四重奏高峰,而寫下「海頓」四重奏六闕。

音樂3@@曲名:「G大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K.387」第一樂章快板/ -7'41"CD-TK1

**作曲家:莫札特

**演奏者:福爾摩沙弦樂四重奏團

**唱片公司:EMI

**CD編號:3 66657 2

**專輯名稱:福爾摩沙四重奏「莫札特、舒伯特、德布西、渥爾夫弦樂四重奏」

【廣告1

 

第二段節目(長度26分鐘)

OS4這裡是FM97.7古典音樂台 歡迎回到【古典啟示錄】禮拜四「主題與變奏」下半段的時間,我是OTTO…,繼續進行今天的主題與變奏古典派弦樂四重奏《海頓》四重奏:第十四到十九號,一七八二年十二月到一七八五年一月,在維也納所創作,曾親自請到海頓來欣賞。被譽為最具莫劄特個人特色的音樂,為絃樂四重奏的巔峰作之一。
《霍夫麥斯特》四重奏:第二十號,一七八六年八月為出版界好友霍夫麥斯特所做,寫於維也納。
《普魯士王》四重奏:第二十一到二十三號,一七八九年六月到一七九○年六月於維也納所作,獻給普魯士王威廉二世(與海頓作品五十提獻者相同)。莫劄特二十七首絃樂四重奏中的最後十首是一定要聽的,其中有兩首被後世取有標題,分別是《海頓四重奏》這組中降B大調第十七號的《狩獵》以及《普魯士四重奏》這組中C大調第十九號的《不協和音》。

音樂4@@曲名:「G大調第十四號弦樂四重奏,K.387」第三樂章如歌的行板/ -7'45"CD-TK3

**作曲家:莫札特

**演奏者:福爾摩沙弦樂四重奏團

**唱片公司:EMI

**CD編號:3 66657 2

**專輯名稱:福爾摩沙四重奏「莫札特、舒伯特、德布西、渥爾夫弦樂四重奏」

 

OS5

貝多芬的十七首絃樂四重奏,跟他的交響曲一樣的重要,在他生命的三個時期各有經典。它們分別是早期的作品十八,此套共有六首(第一號到第六號)。中期:作品五十九有三首(七、八、九號),作品七十四(第十號),作品九十五(十一號)。晚期:作品一二七(第十二號),作品一三○(第十三號),作品一三一(第十四號),作品一三二(第十五號)、作品一三五(第十六號)。另外還有一首沒有納入編號,屬於第二時期的《拉茲莫夫斯基》四重奏。其中作品十八是第一時期的傑作,清新脫俗、曲調感人,其中第一號F大調可說是絃樂四重奏的「標準」作品,因為通常決定一首四重奏是難或易,是與此曲作比較而得。作品五十九的三首因為都採用俄羅斯民謠,因此也被稱為《俄羅斯四重奏》。作品七十四的第十號被稱為《豎琴》,並非因為納入豎琴這項樂器,而是第一樂章運用許多琶音所致。作品九十五的第十一號別名「莊嚴」,是其第二時期最成熟顛峰的作品。晚期的五首闕闕經典,絕對音樂的表現下,貝多芬超脫了形式與技術的限制,通暢無礙地展現樂念,把絃樂四重奏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崇高境地。

音樂5@@曲名:「F大調弦樂四重奏,俄羅斯,作品59-1」第一樂章快板/ -11'40"CD4-TK1

**作曲家:貝多芬

**演奏者:義大利弦樂四重奏團

**唱片公司:Philips

**CD編號:454 062-2

**專輯名稱: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

 

OS6整體來說,貝多芬晚期的絃樂四重奏遠遠的超過他那個時代的藝術水準,在貝多芬之後絃樂四重奏的藝術性就一直沒有巨大的突破,一直到巴爾托克的六首問世才再次擎起大旗,成就稍稍可與貝多芬匹敵。而在貝多芬與巴爾托克兩人之間,則由舒伯特、舒曼、史麥塔納、布拉姆斯、德弗劄克、柴可夫斯基等人浪漫派、國民樂派手法的絃樂四重奏來填補。

音樂6@@曲名:「F大調弦樂四重奏,俄羅斯,作品59-1」第四樂章快板/ -6'38"CD4-TK4

**作曲家:貝多芬

**演奏者:義大利弦樂四重奏團

**唱片公司:Philips

**CD編號:454 062-2

**專輯名稱: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全集」

 

OS7今晚節目接近尾聲,最後再來聽一段「主題與變奏」OTTO就要跟您說再會,【聆聽古典、啟示人生】明晚「古典啟示錄」我們再一起分享音樂,晚安、掰掰。

【廣告2

台中古典音樂台FM97.7【古典啟示錄】線上收聽

http://www.family977.com.tw/Reprogress_00.asp?strDay=20101125

 

台長: 歐頭
人氣(61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週四@主題與變奏(New !) |
此分類下一篇:2010-1202(四)主題與變奏048法國六人組
此分類上一篇:2010-1118(四)巴洛克法國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