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電動車「1換1」計劃將於2024年終止?  以經濟學解釋到底會唔會延續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理財智慧 - D211124

【理財智慧】電動車「1換1」計劃將於2024年終止?  以經濟學解釋到底會唔會延續

理財智慧

發布時間: 2021/11/24 17:21

最後更新: 2021/11/24 17:25

分享:

分享:

根據香港運輸署最新公佈的車輛登記數據顯示,2020年8月份 Tesla 登記數目為912輛,成為香港最受歡迎的汽車品牌。同時不少傳統車廠也陸續在香港引入電動車款,例如Benz, Volvo, Audi 等。但根據政府在今年2月經修訂的現有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安排,考慮將計劃只順延至2024年3月31日。但到底「一換一計劃」最終會不會在2024年「壽終正寢」呢?本文會以經濟學和各國的政策去解釋這個政策會不會延續下去。

【電動汽車】英國全力推動電動汽車 2022年起所有新住宅均需配備電動車充電器 【下一頁

電動車一換一計劃

為鼓勵在香港推動電動車發展,政府推行了「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計劃,車主只需要將一輛在港最少登記6年、車主連續持有18個月、取消登記前的12個月期間內須有最少10個月 (即304天或以上),連續或不連續皆可領有有效車輛牌的「舊私家車」,使可以安排拆毀及取消其名下的一輛「舊私家車」的登記,再以其名義買入一輪「替代電動私家車」,提供最高28.75萬元的首次登記稅寬減。

一換一背後的精神

政府推行相關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吸引車主轉用電動車,甚至網上拍賣網頁也有人炒賣電動車配額。根據政府在今年推出的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目標在2050年前達到全港車輛零排放,並達成碳中和目標。因此如果政府決定在2024年終止「電動車一換一計劃」,是與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背道而馳的。

製造需要 

這個也是政府常用的技倆,是製造緊逼性 (Create Urgency),是銷售行業中其中一個常用的銷售手法,主要是吸引客人購買,製造他們的需要,例如「優惠只做到月底」、「倒閉大減價,最後三日」 ,甚至之前百貨公司推出的現金券,主要鼓勵消費者在限期前進行消費,務求令消費者在未經鈿心思考時作出決定。

政府在催谷疫苗的時候也用過類似的手法,例如在年初為了鼓勵打針,曾經傳言不再引入復必泰的疫苗或者疫苗不再是德國製造,以致當時不少人都考慮及早注射疫苗,甚至一度出現「爆滿」的情況,政府也未有澄清相關的傳言。後來證實並非如網上傳言一樣,復必泰疫苗在今年七月和十一月也相繼抵港,可見疫苗供應充足。

【理財智慧】一文看清A股、B股、H股 B股有咩值得投資【下一頁

國外的政策

在11月舉行的全球氣候峰會,各國已經訂立「碳中和」的目標,環保和減排也是各國在無爭議下的共識。正如前面提及,香港也已經訂下在2050年達到「碳中和」的目標;中國作為全球的碳排放最高國家,也力爭在2060年訂下了碳中和的目標。甚至在剛結束的六中全會中,有一個篇章主要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同時,各國除了也已經訂下禁止出售燃油車的目標,同時也加大對於電動車的投資和補貼。去年德國將電動車購車補助從 3,000 歐元增至 6,000 歐元、法國提供 7,000 歐元補助、日本也加大補貼至最高80萬日圓,各國也倡議淘汰舊有和高排放的汽車。由於本身「一換一」的政策並不會加重交通的壓力 (因為需要先取消名下的一輪車),所以預期政策會廷續。

綜合以上的觀點,由於政府早已訂下了減排和限制燃油車發售的目標,相信仍會透過利誘的方式鼓勵車主轉用電動車。同時,在「一換一」的政策下,是一項既不會增加路上車輛數目的情況下,淘汰汽油車的手法,也不會加重交通的壓力。但電動車最大的問題是政府配套不足,在電動車增加的同時,政府也要增加充電的設備,以解決現時充電位不足的情況。

 

【《iMoney》最具國際視野的資理財創富頻道 -- 融滙國際最好、最新的投資理財智慧及方法,讓讀者盡快踏上「財務自由」之路】

#免費下載《香港經濟日報》App: http://onelink.to/8svabv

#國際視野 精明理財 盡在iMoney網站【 imoneymag.com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https://bit.ly/2zJY7DJ

#即Like iMoney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責任編輯:陳佳恩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