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中國家庭網──與傳統中國家庭網的比較@給自己的耳語|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1-10 21:43:59| 人氣22,0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現代中國家庭網──與傳統中國家庭網的比較

推薦 4 收藏 1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傳統倫理道德建基於三綱五倫之上,所謂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而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是為五倫,其中家庭關係佔了重要的地位。家庭是傳統社會的本位,家庭除了為人提供物資外,更重要的是為人提供了感情和精神的依托,因此人無法脫離家庭而自立,家是人的根本。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經濟起飛,家庭觀念改變,現代家庭的規模也越來越小,形成了特殊的現代家庭網(family network),有別於中國傳統家庭。本文通過現代中國家庭網與傳統家庭網的比較,以找出現代家庭網的特點,並探討家庭網轉變的原因及未來中國家庭網的發展。

首先,我們先要弄清家庭網絡的意思。家庭網絡是「親屬關係的家庭之間所組成的社會網絡,就多數情況而言,它是由可能組成聯合家庭的幾個獨立核心家庭之間所組織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組織,具有特殊的結構和功能。」 家庭網絡是由幾個核心家庭所組成,它們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有的是血緣關係如父子、兄弟,也有其他親屬及姻親關係,他們互有交往及聯繫,形成一個特別的社會組織,並有一定的功能。

現代中國家庭與傳統家庭的結構有很大的分別,中國傳統家庭結構以聯合家庭為主,即是由年老父母與兩個或以上已婚子女、配偶及他們的孩子同住,規模是相當寵大的,古代的傳統家庭動輒有十多人,小說《紅樓夢》中的賈家就是中國傳統家庭的寫照。賈家是一個大家族,分別由兩個聯合家庭所組成,分別是寧國府和榮國府,兩家都是三代甚至是四代同堂的,家庭的人口眾多。(見附件一)現代中國家庭的結構則以核心家庭和主幹家庭為主,核心家庭是指父母與未婚子女同住,而主幹家庭是指一個家庭有兩代或以上的夫婦同住。根據1990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1%數據帶所示, 核心家庭佔中國家庭戶類67.31%,而二代或以上聯合家庭只佔1.15%,可見現代中國家庭結構是以小規模為主的。而家庭結構影響了家庭網的組織,傳統的家庭網與現代家庭網組織如下:

現代家庭(網絡圖從略)

傳統家庭網(以紅樓夢為例,圖二)(網絡圖從略)

由於受到傳統家庭觀念的規限,古代「分家」的情況較少出現,子女即使結婚後仍與父母居住,所以傳統中國家庭網絡的結構不是以父母與子女的聯繫為主要,而是以家族間的交往為重,尤以父輩家庭之間聯繫為主,如圖二所示榮國府、寧國府與薜、王、史三府的聯繫,形成特殊的姻親關係網,這就是家族間交往形成家庭網的例證。而家族內部的聯繫,則以父輩家庭之間的交往為主,如榮、寧二府的聯繫。從而可見中國傳統家庭網是以家族為中心,由不同的聯合家庭所組成。至於現代中國家庭網,則如圖一所示由核心或主幹家庭所組成,並以母家庭即是父母的家庭為中心,不單包含縱向的與子家庭聯繫,子家庭是指子女的家庭,也包括橫向的兄弟姊妹間聯繫,甚至與姻親之間的交往。由此可見傳統和現代家庭網組成的原素並不相同,傳統的是聯合家庭,現代的則是核心家庭和主幹家庭。而網絡成員的關係,現代家庭網是以父子關係為重,而傳統家庭網則較複雜,但仍以有親密血緣關係為主。

在規模方面,現代與傳統的家庭網也有不同。根據1982年中國五城市家庭研究,上海雙陽里的統計,城市家庭網的規模大致在三戶左右, 而1991年全國廿七省市家庭抽樣調查,家庭網的規模在6-7戶左右。 在農村方面,根據1988年全國十四省市農村家庭調查,家庭網的規模在本村中同父輩家庭數為2.42戶,同曾祖父輩為戶均5.35戶,同高祖父輩戶為戶均5.33戶,同子侄輩為戶均2.15戶。 觀乎現代中國城市與農村家庭網,也不算是大規模。傳統的家庭網絡,由於家庭人口較現代為多,親屬數量也較現代人為多,關係也較現代的家庭複雜,形成的家庭網規模也較現代的大。

我們通過計算家庭之間的來往次數的頻密道,以量度其關係密切的程度。1993年有關廣州家庭的調查, 非共同生活子女與家庭聯繫的情況,每天有聯絡的有21.6%,每周至少聯絡一次的41.41%,每月至少聯絡一次的有16.84%,每季至少一次的有4.47%,在節日會有聯繫的有3.61%,每年聯繫幾次(包括幾年聯繫一次)12.03%,沒有被訪者是從不與家庭聯繫。由上述的統計數字可見,現代社會子女即使不與父母居住,也會繼續與父母保持緊密的聯繫的。至於兄弟姊姊間的聯繫,一個家庭每周至少有一次聯繫和每月至少有一次與兄弟姊妹聯繫的,佔了大多數,妻子方面合共約46%,而丈夫方面合共約50%。因為接觸頻繁,大家的關係密切,因此現代家庭網的關係是十分牢固的,無論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或者兄弟姊妹間的關係,均是十分密切的。反之與其他親屬的關係,由於接觸較少,關係則較弱,接觸的機會多是因節日或特別的慶祝活動才聚首,如此各個家庭的關係並不強。但隨著科技發達,可利用先進的溝通工具,如電話及互聯網等,家庭間的關係也密切起來。傳統家庭網絡,父輩家庭之間的聯繫比較多,關係比較親密的,然而因為舊社會科技不發達和交通不便利,如果家庭之間距離很遠,則聯繫減少,所形成的網絡會較脆弱。

家庭網絡的交流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經濟上的交流、生活的交流及情感的交流。現代家庭網絡經濟上的交往,是不等量的交流。在傳統孝道觀念下,不少的子女仍然樂於供養父母,但同時不少的子女即使不與父母同住,仍然接受父母財政上的資助。根據天津統計局對181戶子家庭的調查, 有84%的子家庭會贍養母家庭,同時也有91%的家庭表示得到母家庭的資助,他們接受資助的方式包括日常生活的資助、節日的資助及購買大件商品時接受資助等。是項調查中,有44%的戶在和父母家庭的交往中收大於支,當中包括只收不支的,有27%的戶支大於收,包括只支不收,有26%的戶收支基本相抵,只有3%的戶完全沒有經濟往來,沒有得到父母的資助,也沒有贍養父母。子女接受的資助往往較反饋的多,所以我們說這是不等量的交流。至於傳統家庭網絡,經濟上的交流不及現代的多,特別是家族之間的聯繫,因為聯繫密切的程度遠不及現代家庭網絡,經濟上的交流通常基於一些特殊的情況,如紅白二事,多是緊急的援助,而不是直接的生活資助。至於父輩家庭之間的聯繫,雖然較家族之間的聯繫為多,但經濟上的交流也是不及於母家庭與子家庭的交流。

生活的交流上,由於現代社會家庭夫婦皆出外工作,所以母家庭經常幫助子家庭照管小孩和料理家務,以減輕子女在生活上的負擔。子女方面,平常也會幫助母家庭完成一些繁重的家務工作。子家庭與母家庭的交流是相向的,成為相互之間的支援,但子家庭與母家庭必須距離近,否則難以達到這種效果。傳統中國家庭網方面,生活上的交流則比較少,家庭之間的交往多在特殊事件上,日常難以成為彼此的支援。倘若如《紅樓夢》故事中,榮國府與寧國府兩家距離很近,而且兩家關係又那麼密切,日常生活的交流勢必增加,也可以做到互相支援。無論是現代家庭網,還是傳統家庭網,也受到家庭距離的限制。

情感交流方面,現代家庭網絡所提供的情感支持較多,而傳統家庭網絡較少。因為現代家庭的交往較傳統家庭多,關係也較密切,所以在現代家庭網絡中得到的情感支持也較多。傳統家庭網絡,家庭間的聯繫較少,日常的接觸不及現代家庭多,所以情感交往少。

綜合以上所述,現代中國家庭網絡的特點有下列幾項:網絡主要由核心家庭或主幹家庭所組成,包括母家庭和子家庭的聯繫,子家庭間的聯繫,還有與姻親的聯繫。規模方面,現代家庭網絡的規模較傳統的小,是因為家庭人口不多導致。現代家庭網絡關係堅固,家庭之間的接觸多,因此在生活交流和情感交流上,也較傳統家庭網絡為多,獲得的支援也更多。然而這些交流是受到距離的限制的,特別是生活交流,家庭距離遠,實難以進行生活的交流。在經濟交流上,現代家庭網是不等量的交流,即母家庭對子家庭的經濟支援較多,子家庭對母家庭的經濟資助則較少。

依據上述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傳統中國家庭網與現代中國家庭網有很多的差別,家庭網的演變是受到甚麼因素的影響?我們會從不同方面加以分析,以探討中國家庭網轉變的原因。

中國傳統道德觀念的改變,使傳統中國家庭網崩潰。傳統中國人特別看重家庭,尤其提倡孝道。受到傳統思想的規範,父母子女的關係並不是單向的,而是相向的,如下圖:(網絡圖從略)
    
父母必須供養子女外,子女為報父母養育之恩,長大成人後必須要反饋父母,這才算合於孝道。孝道不主張子女獨立自主,間接把子女束縛於家庭中,不易造成「分家」的情況。李翊駿(1999)提出:「在傳統的中國家庭內,無論是出自個人本心還是出自社會法定責任,上一代差不多無條件地照顧下一代;下一代在義務和反哺心情的催使下,也以一種近乎毫無保留的方式來照顧上一代。週而復始,中國社會的家庭關係便在這種孝道規範夾雜著本心和義務的情況下延續下來。」 但隨著時代的轉變,西方思潮的影響,個人主義思想的傳入,子女不再單單是父母的依存者,中國傳統道德觀念開始改變,「分家」是常事,而不是異數。在新觀念下,子女與父母的關係雖然仍然是相向的,但限制少了,子女變得自由,這促使了家庭網的變化,形成了現代中國家庭網的結構特色,網絡主要由母家庭與子家庭所組成。1991年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和廣州《家庭》雜誌社在中國二十七個省, 進行了關於家庭問題的抽樣調查,提問被調查者「您的子女成家后,如果條件允許,您打算和誰住在一起?」,只25.1%的人表示願意和子女住在一起,餘下的都願意分開居住。而子女方面,問到「您願意和父母同住嗎?」,有76.4%的被調查者不願意與父母同住,希望自己單獨居住。從是次調查可見,現代中國人包括長者和年青人,再不看重是否與父母共同居住,反而樂於不與子女或父母同住。

社會環境的轉變,家庭網也隨之改變。傳統中國為農業社會,為確保一定的生產量,必須依靠大量的人力資源,於是形成大家庭的觀念,多子多福的思想,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廣泛流傳。然而隨著經濟的轉型,傳統的農業社會瓦解,發展成為工業社會,農田變為工廠,不再需要大量人手進行農耕的工作,再加上政府實行一孩政策,在社會和政府的推動下,聯合家庭的模式已經再不適用於現代社會,反之核心家庭成為了潮流所趨。家庭結構的簡化,影響了中國家庭網的組成,導致現代中國家庭網與傳統的有所不同。

中國經濟發展一日千里,城市不斷擴張,大量居於農村的人民由鄉村遷徙至城市,有些為尋找工作,有些更會定居在城市,所以城市的人口不斷增加。隨著人口增加,居住的地方不勝使用,居住的地方已不如以往般寬闊,代之而起的是居住環境較狹窄的高樓大廈,這種環境不便於幾代同堂的生活模式,所以子女便被迫遷離,不再與父母居住。1993年在天津、上海進行有關於住房的調查, 發現城市住屋問題頗嚴重。上海有15%被調查者,人均住面積是四平方米以下的,而天津則有16.5%。上海有35.5%被調查者表示,他們居住的地方人均面積是四至六平方米的,天津有23.8%。至於人均住房面積為六至八平方米的,上海被調查者有22.6%,天津的被調查者有18.9%。在如此不寬鬆的居住環境下,怎可以與父母或子女同住?小家庭或核心家庭因此應運而生,形成獨特的現代家庭網。

傳統中國家庭網歷經轉變,發展至現代中國家庭網的特色,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未來中國家庭網將會怎樣?它發展的趨勢如何?本文會就中國社會發展的情況,預估中國家庭網發展的趨勢。

中國社會福利事業日趨發達,家庭網的功能改變。中國社會福利條件,對比西方社會,一直都比較遜色,中國人民習慣「自己照顧自己」,而不是「政府照顧人民」。在這種情況下,家庭在社會中擔當重要的任務,肩負起支援家庭成員的責任,在家庭網中各成員必須互相支持,不但在情感上,更重要是在金錢上的支持,所以關係密切的家庭網在沒有福利基制的中國,實是非常重要。然而中國社會福利事業,逐漸受到中國政府的關注,對外開放貿易,外資的流入,使中國的經濟條件大大改善,使中國有充足的財政基礎發展社會福利。有了社會福利,中國人民再不用「自己照顧自己」,反之可以依靠政府的幫助,家庭網經濟支援的重要性相對減弱,但生活上和情感上的支持,並非政府或外人所能代替,所以未來中國家庭網的功能,主要表現在情感上和生活上。

因人口減少,中國家庭網越來越小。如上述所言,傳統中國人大家庭的觀念特重,所以兒女的數目眾多,推而廣之親屬關係複雜,形成的家庭網也較複雜,規模也不小。時代的轉移,中國家庭觀念的改變,使家庭的規模漸次變小,以核心家庭為主,再加上政府推行政策的影響,一般夫婦生養的兒女的數量,多只是一個。假如該名獨生子女結婚,將不會與兄弟姊妹有橫向的聯繫,繼續發展下去,形成以下的簡單的家庭網:(網絡圖略去)

雖然仍然以母家庭和子家庭的交往為主,但由於家庭人口變少,親屬關係漸趨簡單化,沒有兄弟姊妹,進而父輩和母輩的親屬減少,影響所及,家庭網的建立也就日漸簡單。

現代通訊科技成為主要溝通工具,人口的遷移,家庭網的區位距離擴大。中國人思想保守,多喜「生於斯,長於斯」,遷移的慾望很低,有所謂「父母在不遠遊」的觀念,即使與父母「分家」,也會選擇與父母相距不遠的地方居住,所以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仍然密切,架構而成的家庭網區位距離不大。在中國農村社會中,不難發現同一村落居住的人,他們大多是同姓的,又或是有親屬關係,由於大家居住地點接近,所以接觸的機會多,聯繫也很緊密,家庭網成員的區位距離近,形成鞏固的家庭網絡。但因為城市經濟日益發展,不少農民進城打工,遷居至省市居住,留下父母或妻兒在家鄉,有些更會移民至外地居住,而父母則留在中國內地,如此家庭網跨越的距離比以前遠,可以是跨城鎮的,更可以是跨國的。再者,現代通訊科技不斷發展,人們可透過各式各樣的通訊工具與家人聯絡,所以即使相隔萬里的家人仍然可以保持緊密的聯繫,這有助維持家庭網,也促使了家庭網的區位距離擴大。

通過傳統家庭網與現代中國家庭網的比較,我們可以見到現代中國家庭網的各種特點,以核心家庭的聯繫為中心,家庭網的規模雖然小,但由於聯繫緊密,所以現代中國家庭網是一個聯繫強的網絡。人們在網絡中,可以得到生活、經濟及情感上的支援。隨著社會的發展,家庭網將會有不少的變化,規模的縮小,家庭網區位距離擴大,功能以情感及生活的支援為重,而經濟的援助則是變成次要。我們研究家庭網的變化,有助我們了解中國社會的基本結構,對一個政府來說是重要的,可以方便設立體制方針,對一個國家人民來說是重要的,可以從中窺探國家社會文化的變更。

台長: 藍塚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2,082)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1)|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