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mrna疫苗复必泰在内地还没有被批准上市?致死率方面降下来了吗?

复必泰也就是辉瑞的疫苗在国外已经广泛使用,WHO也高度认可,目前的研究也显示两针灭活后用mrna疫苗作为加强针效果比三针灭活更好,为什么到现在还没在内…
关注者
1,028
被浏览
3,516,411

329 个回答

2023年10月2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正式揭晓,两位科学家因在mRNA疫苗修饰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获奖。他们是匈牙利裔科学家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Karikó) 与美国科学家德鲁.韦斯曼( Drew Weissman)。

预计mRNA技术将对人类社会带来深远影响,下面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mRNA疫苗与中国的故事。

诺贝尔得主曾两次来到中国

2023年8月4日,香港中文大学将荣誉理学博士学位颁发给了塔林.卡里科教授,奖励她在开发疫苗及治疗人类疾病的贡献。卡里科教授还以「开发用于治疗的信使核糖核酸」为题,主持了一场讲座,分享她在研究路上的一点一滴。

在香港期间,她指出,整个中国大陆科研水平一直在进步,目前不少高质量的论文都在中国发表,确信中国及香港科技发展会有好的未来。


左一为德鲁.韦斯曼,左二为卡塔林.卡里科

2023年8月1日,两位诺贝奖得主曾一同来到中国台湾,期间参加了多项活动,并获得了唐奖颁发的生技医药奖。此时台湾官方正在大力布局mRNA产业链,期间邀请了奖得主德鲁· 魏斯曼(Drew Weissman) 担任mRNA 药物研发顾问。

mRNA疫苗与中国的故事

2020年底,德国BioNTech公司主导研发的mRNA疫苗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紧急上市的新冠疫苗产品,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有效率最高的新冠疫苗产品,同时也是全球使用量最多的mRNA产品,目前已在超过80个国家使用了30亿剂次。

本届诺贝尔得主奖卡塔林.卡里科(Katalin Karikó) 教授,从2013年起一直在BioNTech公司担任研发副总裁,2022年后担任外部顾问。另一诺贝尔奖得主德鲁.韦斯曼则在BioNTech的合作伙伴公司任职。

德国BioNTech公司是世界上最顶尖的mRNA研发公司,数千名员工几乎全是科研人员,致力于癌症免疫疗法的开发,目前旗下有6款肿瘤疫苗,以及4款传染病疫苗正在研发。

中国药企曾巨资拿下mRNA疫苗销售权

2020年3月15日,此时新冠疫情刚刚开始,来自中国的复星医药宣布向BioNTech投资1.35亿美元(约10亿人民币),负责BioNTech旗下新冠疫苗的临床试验并获得在中国的独家销售权。两天后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宣布投资 BioNTech公司7.48亿美元,负责临床实验并取得全球大部分地区的销售权。

中国复星和美国辉瑞是平级关系,作为BioNTech公司的合作方,复星和辉瑞都帮助其进行了疫苗的临床测试,美国辉瑞于2020年5月在美国和德国启动了临床试验,中国复星则在2020年7月下旬在中国江苏进行了临床实验。

中国的mRNA疫苗临床实验

至关重要的是,辉瑞和复星测试的是的两个不同版本的候选疫苗,事后证明在中国之外测试的候选疫苗版本表现略好,这是辉瑞超越复星的原因之一。


中国的mRNA疫疫临床实验开始于2020年7月

另一个原因是当时国内不具备临床环境,当时中国的病例极少,不具备进行大规模的III期临床试验的环境,而志愿者需要接触病毒才能确定疫苗是否有效。另一方面美国和欧洲由于疫情的广泛爆发,辉瑞的 III 期临床试验得以迅速结束。

这也导致了后来全世界都习惯叫它“辉瑞疫苗”,而忽略了他的真正缔造者BioNTech公司,而在中国这款疫苗正式名字应叫做——复必泰疫苗。

在确定了最终疫苗版本后,中国药企于2021年11月在大陆联合启动了一项新的 II 期试验,这次选用的是最终在全球大范围上市的版本。

据悉这是一项2期临床桥接实验,主要目的为了证实疫苗在人体上的安全性,当时3期临床实验已经在国外完成,理论上很快复必泰疫苗就能上市。

当时的新闻报道是这样的:在全球联合研发过程中,复星医药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完成了多个mRNA候选疫苗的动物试验,并在临床研究、药理数据、药物警戒等多个方面与德方进行了深度合作,mRNA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包含了中国科研团队的智慧,也是中德科研合作的典范项目之一。

中国药企曾订购1亿剂mRNA疫苗

时间来到2021年9月,中国复星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将与国药控股合作,在中国建立其冷链配送网络。

同年的12月,这家中国药企宣布为中国预定了1亿剂疫苗,这表明两家公司对2021年在中国上市疫苗持乐观态度,当时有媒体报道称,复星准备最早于本月在中国分发mRNA疫苗。

BioNTech也在10月份表示,首批疫苗将在德国生产,从第二批开始,BioNTech将把疫苗原料送到复星在上海的工厂,然后以灌装小瓶并包装疫苗以进行分装,两家公司表示,最终会完全实现中国本土生产疫苗。

遗憾的是,mRNA疫苗迟迟未能在内地获批,这些疫苗也因为保质期问题流落到了其他国家,一些网友发现,新加坡、法国、德国、芬兰等多个国家出现了简体中文包装的疫苗,此时BioNTech已经生产上千万剂简体中文标签的疫苗。

中国曾计划建立mRNA合资公司

《财新》一篇报道称,BioNTech和中国复星正计划在中国建立一家年产能数亿剂疫苗制造工厂。2021年5月,中国复星一份公告中写道,计划与BioNTech(拜恩泰科)在中国上海设立一家合资公司,年产能高达10亿剂。

当时正值新冠在全球肆虐,此时两家公司对上市仍抱有希望,BioNTech向媒体表示,其仍在致力于中国的上市,并承诺将全力支持,仍很难预测审查的结果。中国也表示复必泰已通过专业审核,正在行政审批,并感谢相关部门的日以继夜的努力。

复星创始人郭广昌对他的股东说:复星在疫苗上的所有投入,是以国家大义为先,而不是股东利益为先,总有一些事情是超越利益之外的。

结语:看向未来

时间回到现在,截止本文发布,中德合作的复必泰mRNA疫苗产品仍未在中国内地获批,俨然成为新冠疫情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尽管复必泰在内地的临床实验早已完成,计划中的生产设施和冷库可能已经长草。

笔者感到遗憾,要知道新冠疫苗仅仅是mRNA技术的开始,目前已有多癌症治疗疫苗,以及多种预防传染病疫苗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同时mRNA技术有望运用在再生医学、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疾病等领域。

抢占先机才能赢得未来,一步慢则步步慢,假设未来爆发了另一场新冠疫情,第一个被生产出来的疫苗一定还是mRNA技术,研发和生产速度快是mRNA主要特点。

往近了说,新冠疫情仍在持续变异,XBB系列变种仍在威胁人类健康,联合国官网显示,每周仍有数千人病亡于新冠感染,如今针对XBB的新版mRNA疫苗已研发成功,周边国家和欧美都在积极准备秋季大范围接种XBB疫苗。

mRNA疫苗至今未能上市的原因,有人说是新技术有安全风险,首先mRNA并不是新技术,mRNA技术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详细请翻看我们之前的文章,其次全球范围内mRNA疫苗已经使用了超过50亿剂次,港澳台地区也使用了3000万剂次,安全性早已在真实世界得到证实。

还有人说是因为mRNA技术太过优秀,会对传统药企降维打击,遭到了传统药企的联合抵制,这点无法证实,但可能性并不大。

笔者认同最合理的原因是,mRNA疫苗定价要高于传统疫苗,国内人口基数大,医保的承受能力有限,mRNA疫苗的全面批准,可能要等到新冠疫苗自费的那天。

mRNA疫苗本身的生产成本并不高,现在价格贵在于技术专利与冷链运输,这些将来都可以通过本土化生产解决,但本土化生产需要合资公司的建立。

2021年,复必泰mRNA疫苗在港澳台地区上市

欣慰的是,我们看到mRNA技术仍在国内发展,没有什么能阻挡科技创新的步伐。

今年3月,由石药集团研发的国产mRNA新冠疫苗紧急获批,从一期到序贯接种实验仅用时一年,目前已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应用。

此外,中国生物康希诺沃森生物等中国企业也在mRNA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序的尝试,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如曾经靠mRNA融资14亿的斯微生物,如今已无力偿还债务。

今年5月,另一家mRNA巨头——美国莫德纳(Moderna)尝试进入中国,于5月在上海成立了注册资本为1亿元公司,并计划投资10亿美元在中国发展。

最后希望国内对mRNA产业态度更加开放,引入先进的mRNA疫苗和技术,不仅可以减轻医院负担,更是可以带动整个mRNA产业链的发展。

当年引入斯拉这条"鲶鱼",不仅没有把中国小电动车制造商吃掉,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活力,迅速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迭代,同时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中国电动车产业得到了质的飞跃。

本文只为mRNA技术科普,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致死率降不下来是因为老年人不肯打疫苗!真是喊破喉咙都没用,但凡老年人百分百接种三针灭活,都不会死那么多人

怎么到今天还有纠结mrna这个话题的知乎人?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