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懶人包|大規模接種計畫將展開!疫苗施打費用、流程?自費、公費差在哪裡|經理人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編輯部 張寬渝

疫苗如何預約、費用、流程 QA 一次看!自費、公費差在哪裡,你能自費接種新冠疫苗嗎?

2021-05-27 經理人編輯部 張寬渝

2021.06.03 更新:指揮中心 6/2 宣布疫苗「大規模接種計畫」將展開,其中包含 3 大面向:納入基層診所接種服務、推動疫苗接種站及建立疫苗預約平台。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提到,若疫苗數量足夠,將於 6 月到 8 月間啟動全面接種作業,希望每周完成至少 100 萬劑接種。(本文已更新接種規劃詳細內容)

2021.05.27 更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在 25 日的記者會上提到,第三批 41 萬劑 AZ 疫苗今日(27日)起開始配發,目前先發送 15 萬劑至各地,最快明日(28日)就能開始施打。在此階段,以「雙北地區、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為優先對象,其他縣市則先以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類人員為優先,暫不包括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同住者,以及自費民眾接種。(公費接種資格,與優先接種人員分類請見下圖)

2021.05.19 更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9)日表示,我國透過 COVAX 獲配的第二批 AZ 疫苗 41.04 萬劑將於今日下午運達桃園國際機場。本批疫苗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 COVID-19 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進行接種。

2021.05.16更新:中央疫情指揮中心 15 日晚間緊急公布,為優先提供疫苗給公費對象施打,目前暫停民眾預約自費新冠疫苗接種,原預約接種的人,仍可依預約時間前往醫院接種自費疫苗。

延伸閱讀:本土暴增 29 例、創單日新高!過半與萬華茶藝館、宜蘭遊藝場群聚相關,活動足跡更新

公費、自費疫苗該怎麼分,我在優先名單嗎?如果可以打疫苗,那要去哪裡打、費用是多少?可以選擇廠牌嗎?施打疫苗流程又是什麼、該如何預約?「大規模接種計畫」確定上路後,疫苗怎麼預約?要去哪裡打?

本文整理出常見的疫苗 Q&A,讓你快速掌握相關注意事項,評估自己是否需要施打疫苗。

Q. 新冠疫苗開放接種,公費施打對象有誰?誰可以自費施打?

目前台灣疫苗施打方式分為兩種,分別是「公費」與「自費」兩種。

新冠疫苗公費接種對象?

2021.05.27 更新:由於疫情嚴峻,在此階段,以「雙北地區、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為優先接種對象,其他縣市則先以尚未接種疫苗的第一類人員為優先,暫不包括第一類至第三類人員同住者,以及自費民眾接種。

衛福部將「公費接種對象」分為十類、依序開放施打,目前已經開放到第八類。自 5 月 3 日起,開放第一類至第三類的同住者公費接種 COVID-19 疫苗資格。另外,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包括藥局、捐血機構、病理機構、醫事檢驗所等)等人員及其同住者,也納入公費施打對象。

公費疫苗優先順序
經理人編輯部 張寬渝

已開放公費施打對象:

一、 醫事人員(醫療院所之執業醫事人員)
二、 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海關、海巡、防疫人員)
三、 高接觸風險工作者(航空人員、船員、防疫車隊駕駛)
四、 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因外交或公務奉派出國人員、國際賽事運動員)
五、 維持治安必要人員(警察、憲兵)
六、 社福照顧系統人員及受照顧者(社福人員及受照顧者)
七、 維持國家安全必要人員(軍人、軍事機關及國安單位之文職人員)
八、 65 歲以上長者

尚未開放公費施打對象:

九、 19-64 歲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高風險族群
十、 50-64 歲成人

「公費」疫苗免付疫苗及接種診察費,掛號費及其他醫療費用,依各縣市所訂之收費標準或協調減免或不收費。

新冠疫苗自費接種資格?

2021.06.03 更新:指揮中心規劃展開大規模接種計畫,根據目前規畫,若疫苗數量足夠,將於 6 月到 8 月間啟動全面接種作業。

2021.05.27 更新:目前暫不開放自費接種疫苗。陳時中表示,前陣子因公費疫苗接種狀況不理想,因此開放自費接種,但現階段將先以高風險對象為主,自費疫苗重新開放得再等等。

Q. 自費接種新冠疫苗所需費用?

  1. 自費接種者需自付醫院收取之掛號費、診察費、注射費等;免收疫苗費用。
  2. 指揮中心協調各級醫院收費上限,醫學中心 600 元,區域醫院 550 元,地區醫院 500 元。實際費用請洽詢各醫院。

Q. 目前有哪些新冠疫苗的廠牌?自費接種新冠疫苗,可以選擇疫苗廠牌嗎?

疫苗皆由指揮中心統⼀調度,安排符合接種條件的對象依序施打,⺠眾不得挑選廠牌。但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 6/1 表示,目前正在研擬開放給民眾自選疫苗廠牌。

目前 AZ 疫苗、莫德納已到貨、開放施打。輝瑞 BNT 疫苗尚無進一步消息。

疫苗廠牌
經理人編輯部 張寬渝

Q. 新冠疫苗可以去哪裡打?哪些醫院有負責?

接種疫苗已經開放到「300 多家醫療院所」施打;衛生所布點 200 家、診所 6 月起有 800 家,8 月目標 2000 家,皆可提供疫苗接種服務。

接種站和外展服務部分,計畫將分為 3 類:
1. 社區接種站根據不同縣市規模估計,於社區設點,例如:過去曾設立於全聯或里辦公室。
2. 外展服務則是在職場機關、企業、軍營設點,1000 人以上就可媒合醫療院所接種。
3. 大型接種站則利用假日期間,於棒球場或體育館設點施打疫苗。

110a3463347ff369d4ea35fd9c2fcbef0b7f9f79
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目前設置新冠疫苗接種地圖「COVID-19防治一網通」,提供疫苗地圖全台接種點,透過地圖,可以尋找離自己最近的醫療院所進行預約,接種新冠疫苗。

Q. 孕婦、兒童、過敏體質可以施打新冠疫苗嗎?

過敏體質者:

接種 COVID-19 疫苗前,皆需先經醫師評估身體狀況,若為過敏體質,應於接種前告知醫師,由醫師評估是否接種疫苗。對於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反應史,或對於先前接種之疫苗劑次發生立即過敏反應者不予接種。

孕婦:

目前缺乏孕婦接種 COVID-19 疫苗之臨床試驗及安全性資料,而臨床觀察性研究顯示孕婦感染 SARS-CoV-2 病毒可能較一般人容易併發重症。孕婦若為 COVID-19 之高職業暴露風險者或具慢性疾病而易導致重症者,可與醫師討論接種疫苗之效益與風險後,評估是否接種。現階段國內未將孕婦列入優先接種對象。

延伸閱讀:誰先施打?指揮中心:3 種人不可接種 AZ 疫苗

兒童及青少年:

未滿 18 歲的兒童及青少年不建議施打。COVID-19 疫苗針對兒童的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目前資料有限,因此暫時不建議兒童接種 COVID-19 疫苗。未來可能因為新的實證,而增加適用年齡層。

Q. 施打新冠疫苗的流程是什麼?

一、預約施打

2021.06.03 更新:政委唐鳳正規畫「疫苗預約平台」,各個疫苗接種點將於開設/開打一周前提供民眾預約,民眾可使用手機、電腦於「健保快易通APP」、或 4 大超商及藥局進行預約、並施打疫苗。

417cf4a5c177e5ecbcfb60584f7442eb5d88b8c5-2
指揮中心提供

目前預約方式及收費等訊息,由各醫院公布於醫院官網。民眾可以透過指揮中心設置新冠疫苗接種地圖「COVID-19 防治一網通」,找到最近的醫療院所,進行網路或是電話預約。

二、準備相關文件

預約完成後,如果是公費接種者,一定要準備健保卡及可以證明身份的相關證件,例如醫療院所職員證、軍人證、警察證。如果是重大傷病患,需要罕見疾病的診斷證明書。

三、正式施打

施打疫苗前,最重要的是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如有發燒或其他疾病(如:過敏史、慢性病等)者,一定要確實告知,與醫師進行討論以利診斷,避免疾病本身的症狀與疫苗產生不良反應。醫師若評估後沒有問題就可以打疫苗。

四、接種後需注意

疫苗施打完成,每個人都需要在現場休息 30 分鐘,這段期間若身體有任何不適,請馬上告知,讓醫護人員即時處理接種後出現的症狀。

完成疫苗接種後,會領到接種記錄卡,並於健保卡貼上貼紙,相關資料也會自動上傳系統,民眾可透過手機查到接種時間。

若無大礙即可以回家休息,回家後有任何不舒服,可以利用疾管家建置「Taiwan V-Watch」健康回報系統,定期紀錄自身健康狀況。

五、疫苗兩劑可以在不同醫院打嗎?兩劑疫苗的接種間隔時間要多久?

莫德納疫苗兩劑接種須間隔 28 天;而 AZ 疫苗兩劑接種間隔則須至少 8 週以上。

民眾可依需求,選定不同醫療院所辦理,接種前後兩劑之 COVID-19 疫苗。

Q. 施打後不舒服,可以請假嗎?

5 月 5 日起「不支薪疫苗接種假」上路。勞工與公務人員接種後,若發生不良反應,從接種當日到隔日 24 時,提出「新冠疫苗接種紀錄卡」,就能申請疫苗接種假。

疫苗接種假說明.png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Q. 國產疫苗何時有?

目前國內有 3 大研發疫苗廠,分別是高端疫苗、聯亞生技、國光生技,因採用技術方式不同、程序較耗時,因此研發進度相對落後國外廠商。不過,目前高端、聯亞已經進入二期收尾工作,預計 7 月底可供應第一波國產疫苗。

本篇不提供合作夥伴轉載使用

繼續閱讀 疫情動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