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日本视觉系摇滚乐队X Japan?

X-Japan是 日本 著名的重金属 乐队,视觉系摇滚乐队,成立于1982年1月,1989年成为日本最红的乐队,以独立厂牌 的出身获得主流音乐的认同和…
关注者
70
被浏览
100,222

17 个回答

ball ball各位叉子饭点个三连再走吧!



队长林佳树(Yoshiki)说过这样一句话:


痛みがあるほど、より美しい音楽を生み出すことができる


意思是,你经受的痛苦越多,所创作出来的音乐越美妙。

我想这不仅仅是指他个人的遭遇,也是对乐队的总结。


We are X


X Japan可以说是VK乐队的开山鼻祖,VK,即视觉系(visual kei,ヴィジュアル系,“kei”是“系”的日语发音),也可称作V系、VR(即visual rock)等。在经历了华丽摇滚等浪潮的洗礼后,视觉系在日本开始萌发。正如X所言,“Psychedelic Violence Crime of Visual shock”,视觉系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奇特,更重要的是运用视觉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冲击。这一概念由hide率先提出,用于形容地下时期的X。日本早期的视觉系看上去造型非常另类(其实现在也是23333) ,而且相当浮夸,后来逐渐变得精致,开始追求细节的华美,他们通过服装妆发、舞台布景、表演动作等夸张的方式传达自己的音乐理念。在乐队还叫作“X”的大魔神时期(taiji在队时期),成员们都是金发高耸,看上去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视觉系的源头追溯到欧美,X Japan当年在造型上也是深受KISS乐队影响(其实我感觉差距很大,还是圣饥魔II更像),不过后来他们逐渐摸索出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造型,夸张、华丽、妖冶,但也流露出庄严。

这几个乐队的图我都放在这吧,大家可以自行比较,另外也附上稍晚一些时候的秀爷和老林照片。

“大魔神”时期的X


KISS乐队


圣饥魔II乐队


hide这张写真的宗教意味浓重


yoshiki

下面说一说乐队的发展历程。

“青梅竹马”(众所周知,林佳树是公主殿下,“青梅”没毛病)从幼儿园一起长大的yoshiki和toshi在年少时期便相约并结成了乐队,这个时候toshi担任的是吉他手(每一个主唱都有一个吉他手的梦?),而主唱则是外校生,但因为成员升学等原因,toshi成为了主唱。1982年,随着其他成员的加入,正式确立了X的建立,后来toshi与yoshiki二人前往东京闯荡,也是在这之后,他们发行了第一支单曲《I'll kill you》。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林佳树的出身很好,家中做生意,资产丰厚,他的母亲直接出资帮儿子创建了厂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X便已经拥有一批稳定乐迷。

当时年少气盛的乐队成员们做出过很多离经叛道的事情,和“暴走族”们如出一辙,打架、损毁设备……都是司空见惯。于是他们受到了很多持主流思想者的嘲笑,但与此同时,这些乖戾的举止借助电视节目的宣传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乐队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也是在这个时期,乐队成员的阵容渐渐确定下来,具体变动比较复杂,知友们可以自行查找相关资料。总之基本阵容为:toshi,yoshiki,taiji,hide、pata。

1988年四月,当时尚是一支地下乐队的X自主制作的大碟《Vanishing Vision》发售,销量惊人,仅仅一周便售出万张,这对于日本的地下音乐界是极大的冲击。当年夏天,在与多家探讨磋商后,X签约了Sony。

这里顺便补充一下,X的一些代表作,如《红(kurenai)》、《X》,都是在地下时期就已经创作出来的,这也说明他们的确实力不俗。

X就是这样一支敢于与主流争锋的乐队,这一点也同样体现在签约公司这件大事上,据说当时一些公司被拒绝的理由就是因为企图改变他们特立独行的外表与举止,并开出了俗不可耐的签约条件。

1989年4月,X发行了《blue blood》,这也标志着他们正式主流出道,这张大碟当年便收获了60万销量,这个数字无疑震惊了——或者说是震撼了日本乐坛。这张专辑收录了太多经典,请允许我写出每一首歌的名字。

《Prologue (~ World Anthem)》

《Blue Blood》

《Week End》

《Easy Fight Rambling》

《X》

《Endless Rain》

《红》

《XClamation》

《Orgasm》

《Celebration》

《Rose of Pain》

《Unfinished》

这些歌曲有相当一部分的词曲由队长Yoshiki操刀,他也是X当之无愧的第一核心人物。这里也说明一下,X的第二核心起初应该是贝斯手Taiji,他擅长欧美重金属风格,这一点可以从《Vanishing Vision》这张其包揽了三分之一创作的唱片中感受到。而后X的第二核心转变为hide(后面我可能单独写一下秀秀)。另外X地下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在《blue blood》中得到重制。

自此开辟X的王朝。

这里简单说一说《blue blood》这个名字,字面意思“蓝血”,有一些朋友可能摸不着头脑,但它的另一个译名是《贵族》。这源自于欧洲中世纪时期,人们认为贵族的血液是蓝色的,因此“blue blood”也就成了贵族的代名词(我才不会说我第一次知道这个词是小时候看郭敬明的青春伤痛散文时看到的……)。提到贵族,总是让人联想到“高傲”、“孤独”、“华丽”、“凄美”这些字眼,这也与专辑的风格相合,也许在当时被很多人看作另类的X,骨子里是认定自己与众不同、高如贵族的吧。

是的,不管唱片销量多么可怕,新闻多么轰动,在当时很多很多人——那些思想审美比较老派(无贬义)的眼里,视觉系就是另类,是哗众取宠的,是滑稽可笑的,而当时方兴未艾的年轻乐队们也许还未料到,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日本的视觉系摇滚界将迎来巨大的动荡。

现在回想起,《红》这首歌的歌词,一语成谶。

这里再补充一些猜想,《blue blood》这个名字应该还有一层意思,yoshiki认为人血是蓝色的(某种艺术的说法,并不是真的说科学意义上),因为他看到自己生父尸体的时候,形容其“十分苍白”、“呈现出蓝色”。

(更新)

1989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这是X正式走入大众视野的第一年,这一年他们不仅发行了《blue blood》这张大卖的专辑,还参演了各种电视节目,包括朝日电视台的经典招牌音乐节目《music station》。电视节目不同于唱片或是地下live,它的传播能力更强,受众范围更广,最重要的是,电视这种音画并行的传播方式,恰好契合了视觉系乐队所追求的视觉效果,尽管屏幕无法全方位地展示X的魅力,但他们特立独行的造型以及激烈的表演,足以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1989年还有一层更加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一年,日本泡沫经济到达顶峰,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人们疯狂地消费,再赚钱,再消费,陷入纸醉金迷的循环,今朝有酒今朝醉。

X的出现,刚好卡在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节点,年轻人从X身上看到了狂放、不羁、暴力、迷茫、孤独……大起大伏的情绪,如同狂潮席卷了年轻人们。

这只是我个人的联想罢了,但我总觉得,当时年轻人们对X的追逐,也是如同日本的社会状况一样疯狂。

回归正题。

空前的热度使得无数目光聚焦于X,他们惊世骇俗的视觉效果与不同凡响的音乐功底一并冲击着大众,两种论调开始流行,支持的奉若神明,反对的不屑一顾——你看,就连对他们评价都如此两极分化剑走偏锋。

X势如破竹。

很多事情的祸根都是早早埋下的,比如yoshiki的身体状况,当时才二十多岁的年轻队长,头部、颈椎、手部都已落下毛病,并且这些伤疾将伴随他终身,同时,也成了困扰乐队运作的不定时炸弹。普遍的说法都认为这与他激烈的打鼓动作有关,如果你见过他的表演视频,你会惊叹于他打鼓是如此疯狂,他并不是技术最好的鼓手,但我可以说,他是打鼓最不要命的鼓手。就像发泄一样,他的每一次表演都几乎是带着全部的情绪去演奏。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我后面再单独写出。

敢于突破传统的X如同一颗炸弹迅速引爆了日本,不仅仅收获了大批追随者,还揽获了日本有线大赏最佳新人奖和日本音乐大奖的多个综合大奖。当年他们究竟有多火呢?90年代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举办了一系列FILM GIG——也就是提前录制好视频进行公映,live上本人并不在,即便如此,依旧人满为患,足以想见当时的粉丝多么狂热。当然,这种极具创造性的演出方式并不是说他们敷衍,相反,他们是一支对粉丝相当守信的乐队。有一则新闻想必很多摇滚乐迷听说过,去年由于台风取消了演唱会,乐队不仅让粉丝把票全额退回,还照旧面对无人的观众席进行演出,并免费直播给粉丝。

再回到上世纪初,1991年6月1日,X发行《jealousy》,当周即获得Oricon第一,当年发行超过82.8万。这张专辑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一位成员都参与了创作,这也使得它的风格颇为复杂。同年8月23日,X初登巨蛋,12月31日,首战红白,媒体的关注度也在这时到达最高峰,可以说,此时的X已经是日本的代表性乐队了。

1992年1月,X再次于东京巨蛋开演,并且一连三天,这在日本艺能界还是闻所未闻的盛事。

但你知道的,月盈则亏,水满则溢,泰极生否,盛极而衰。

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会是怎样一副光景?

疯狂绽放,簌簌散落,触目惊心的红色。

在巨蛋公演后,taiji退队,在1月31日的music station中,由toshi宣布这一消息,并用“音乐方向性不同”来解释,然而在taiji所著的《X的生与死》一书中,矛盾却是他与yoshiki在版税问题上的意见不合,他希望成员平分版税,但yoshiki对此并不认同,不过在书中,他也暗示了队长有可能受到来自公司或其他外部势力的压力,具体真相如何,不得而知,之后不久X解约Sony,使得这一事件更加扑朔迷离,事实上,的确存在说法称Sony曾干预乐队成员内部问题,但这个问题是什么,这件事又是否真实,都尚待考证。然而无论过程如何,都无法改变taiji退队的事实,X的崩离解析也就此开始。

另外,关于解约Sony还有其他一些说法,yoshiki的身体状况延误工作,还增加了录音成本,而且乐队想要向世界进发,那更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若非X的人气居高不下,Sony早就忍无可忍。

解约后的X经历了一段没有录音公司也没有经纪公司的时期,当然,除了寻找新的栖身之地,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就是招揽新的贝斯手填补taiji的空缺。

1992年夏天,X与Warner签订合约,贝斯手Heath加入乐队,X整装待发,准备进军世界。

山重水复疑无路,本以为终于柳暗花明,却不想,前方依然有黑暗在等待。

在重新开启征战时,X改名为X Japan,意思也就是X from Japan,这是为了与美国一支同名乐队区别开来。不过现在看来,他们的的确确是足够把自己国家的名字嵌入乐队的名字,在音乐的领域,他们可以代表日本,他们是日本的传奇。

(以下为了陈述的方便,依旧使用“X”来称呼)

想要征服世界是困难的,第一步是打破语言的桎梏,很多艺人为了增加海外知名度,都会选择使用英语来诠释作品。然而toshi的英语总是让yoshiki不满意,录音的时间延长,动用电脑修正,这样一来录制成本大大提高。事实上,不仅仅是英语的问题,古典音乐出身的yoshiki很多理念都超乎寻常,就以《art of life》为例,我想很难有主唱可以接受这首长达29分钟的单曲。后来,yoshiki回忆说这首歌的人声轨前前后后录制了一年,而且全英文的歌词我想对于toshi亦是巨大的挑战。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不知道还有多少音乐人可以比肩。

除此之外,各成员的solo也开始启动,这本是各成员展示个人音乐理念提高个人知名度的好途径,但也影响了乐队工作的进行,成员之间开始产生隔阂。

公司方面依旧压力巨大,专辑制作进程非常缓慢,且花费大幅超标,为例平衡收支,乐队只好不断发表单曲,此外,yoshiki的伤疾也妨碍了录制,乐队与公司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恶劣。

即使在这样艰涩的时期,X依然保持着年末东京巨蛋演出的惯例,连年出演红白歌战,发售各类周边,足以想见日本的乐迷有多热情。

1995年,原计划的全英专辑《DAHLIA》仍然未能完成,乐队开始举办全国巡演,考虑到yoshiki的健康,行程安排并不密集,即便如此,由于队长的旧疾复发,巡演多场中止,巡演计划也几乎流产。

1996年,《DAHLIA》终于发行,然而前面提到过,为了维持专辑制作的资金,乐队通过不断推出单曲赚钱,这也导致了这张专辑里数首歌曲都是先前发行过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精选”罢了。话虽如此,但《DAHLIA》这张专辑,却依然足以让听者落泪。

有一位乐评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最动人的情歌都出自摇滚歌手。”这话看似绝对了些,于我而言却是说到心坎里。就像谈恋爱一样,倘若对方一直都是缱绻万千无微不至,反倒叫人心安理得地享受他的温柔体贴,但如果是那个一直在你面前冷酷得仿佛无坚不摧的坏小子有一天突然对你表现出柔软的一面,也许你会受宠若惊,以至于心甘情愿沉溺。

所以啊,rocker温柔起来,真是要人命。

而《DAHLIA》这张专辑正是这样的存在。

除了《Scars》、《Rusty Nails》几首还保持着早期风格,其他很多曲目都是非常动人的抒情歌。

先说说我个人比较偏爱的几首吧,《crucify my love》是我感觉X最绝望的情歌没有之一,全英文的一首歌,钢琴的旋律流丽却悲伤,宗教性的字眼似乎总是带着非同寻常的决绝与深刻,而歌词里“把爱钉上十字”的句子也仿佛流露着以身殉情的悲壮。关于这首歌的解读其实也有着不同说法,我是简单地理解为一首情歌的,对感情的追求迷茫却孤注一掷,至死方休。不过也有人认为这首歌和种族平等有关,具体的话我也不是很能get到……所以正在问。

《Tears》,同样是yoshiki操刀词曲的一首歌,写给自己的亡父,这段历史我之后单独写yoshiki的时候会详细说明。这首歌全曲长达十分钟,浓重的古典意味,抒情、缠绵、恢弘。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后半部分有一段感情深切的独白,文字如下:

If you could have told me everything
You would have found what love is
If you could have told me what was on your mind
I would have shown you the way
Someday I'm gonna be older than you
I've never thought beyond that time
I've never imagined the pictures of that life
For now I will try to love for you and for me
I will try to live with love, with dreams,
and forever with tears

2010年的live上,yoshiki重新演奏了这首歌,但这个时候,这段独白里那句话却已经变成了“Now I'm older than you”。

看到这段,突然心里一沉,压抑得紧,眼泪就这么下来。

“我会努力活下去,伴随着爱与梦想,以及永恒的泪水。”

你知道的,伤痕也许可以淡去,但是它永远不可能消失,它始终在提醒着难以忘却的痛苦。

(抱歉,这里草稿的时候想写2017纽约音乐会上《La Venus》的屏幕字幕,但是我打开视频想整理文本的时候真的没忍住,一直哭根本办法停下来,我看到那些文字还有背景hide葬礼画面的时候我真的很难受很难受,我现在手都是抖的我真的写不下去,不管看多少次我都没有办法……我想把这段放在之后再写应该更合适吧。)

尤其是,生命的逝去。

生命啊,一旦离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所以,那道伤口,也永远不可能抚平,不管经过多少年,不管身边又多了哪些人,空缺始终是空缺,它永远都填不平了。

我很难想象yoshiki十岁那年亲眼看见自杀的父亲那对他是一种怎样的冲击,但我知道,这种痛苦会纠缠他一生,就和他以后将要面临的那些灾难一样。

这首歌就只写这么多吧,去听,就能感受到其中的无限哀伤。

还有一首,《Longing ~迹切れたmelody》,同样是林佳树式的古典味道,歌词并不复杂,反反复复的“sing without you”,现在听来也是扎心的flag……现在的toshi,要怎样才能再唱得出口。

再说另一首吧,经典中的经典,《forever love》,曾作为动画《X战记》的主题曲而为人熟知,是X抒情歌的代表。

当然,它也曾是一首哀乐,或者说,安魂曲。

因为想把乐队介绍这一部分按时间来写,所以我暂时还不想说之后的故事,那先谈点题外话吧。我有一个表哥,十几岁那会也是不太符合主流的存在,后来去了日本念书。他说他回国下飞机的时候,在听的歌就是《forever love》,于是我问他,在日本,X相当于什么呢?素来嬉皮笑脸吊儿郎当的男孩子,突然一本正经起来,认真地回答道:“是日本一代人的梦想。”

是的吧,一代人的梦想。听上去让人向往又绝望。

也许正因如此,它才成为传奇——每一个被称作传奇的故事,往往都是用血泪堆积出来的悲壮吧。

先写到这里吧,后面的故事需要好好平复情绪才敢动笔。

另外谈一谈专辑的名字以及同名主打歌,《DAHLIA》,也就是大丽花,也叫东洋菊。大丽花本身外观就十分华贵,花色艳丽,富丽堂皇,而且传说拿破仑的皇后约瑟芬十分爱这种花以至于不允许他人种植,于是使得有贵族买通皇后的园丁窃取球根,也因此,大丽花的花语多了“背叛”这一层含义。

不过我想这并非乐队想表达的“DAHLIA”,结合歌词来看的话我个人认为这里的大丽花应该是指那起震惊全美国的悬案“黑色大丽花惨案”,有兴趣的知友可以自行搜索案件,可能含有暴力血腥图片。简单来说,“黑色大丽花”是一名美貌的年轻女子伊丽莎白·安·肖特,她的家庭关系极不和谐,本人的感情生活与事业也相当波折,而她的死亡之所以造成如此大的轰动,不仅是因为她是个名副其实的美女,还因为其死相过于猎奇。腰斩分尸、造型扭曲、小丑脸、脏器摘除……具体尸检过于凶残,这里不再赘述。

在我的理解里,X使用这样一个名字,一方面依然是沿袭“贵族”这个含义(见上文《blue blood》分析),另一方面也是用肖特的事件来表达自身的失落、迷茫、痛苦。对自己的理想怀抱追求,心向明月,但是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受到摧残与折磨。这里可以注意一下专辑封面(上图),人物(老林吧这是……)瘫坐在地面上,身旁散落着大丽花,有一些应该是被车辆碾压过,呈现出干瘪枯萎的状态,而背景是一片熙熙攘攘的街道,钢筋水泥,车水马龙,这也是暗喻理想被现实冲撞。

这张专辑就只分析这么多。

(之后的部分我可能会写得很艰难……心情很沉重)

前面说到过taiji的退队,作为乐队早年的第二核心,他的退队已经是对X的巨大考验,但谁也没想到,下一个会是toshi——那个从少不更事起就陪在yoshiki身边和他一起疯一起闯的人。

在《DAHLIA》发行后不久,toshi说了这样一句话:“X令人窒息。”

录音任务非常繁重,yoshiki的要求永远苛刻无比,从前他说“我全听yoshiki,他是队长”,但现在toshi不止一次地说“我已经跟不上他的节奏了”,早在1991年与1993年,身为主唱的toshi就已经分别接受两次声带手术,然而这并非最痛苦的,成名所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甚至连他的亲生哥哥——也是他当时的经纪人出山英二,都企图从他身上分得一杯羹:敲诈勒索、安装窃听器监控、伪造其签名、强迫进行solo演出……诸多迫害,就这样压在自己亲弟弟身上。

早年的toshi头发是高高立起的,怒发冲冠不可一世的样子,1993年在巨蛋的Countdown X JAPAN Returns上,《WEEKEND》的中途,他换上一袭白衣,曲终之时用中枪倒下的表演结尾,而在此之后,他的头发便一直垂下,不再像他那高亢激昂的嗓音一样挺立。

怒发冲冠的toshi

而在1995年末,他剪去了他已经放下的金色长发,柔顺的黑发温和又冷漠。

我想他那时一定很委屈,很失落,甚至已经没有力气去愤怒了,只剩下麻木。

在1996年的一次演唱会上,yoshiki照旧疯狂地打鼓,而toshi砸掉了手里的麦克风。

在他们刚刚征战东京的时候啊,就和谁人乐队风华正茂的时候一样,用砸坏设备来宣泄来传达自己的激情,可是啊,这一次,是他第一次砸掉麦克风。

toshi真的累了。

他说:“现在世界都是yoshiki的,他只是把我当成了一台主唱机器。”

连歌唱都成为了负担。

如果不是手里这支麦克风,也许就不会被童年挚友严逼苦训,也许就不会被自己的亲哥哥巧取豪夺,也许就不会有这许多许多的烦恼痛楚。

只是简单陈述那段经历,我都无比同情那时的toshi,他真的,没有力气了。

就像杜鹃喋血,他会唱死自己。

也许正是如此崩溃的心态,使得他之后会那样轻信邪佞。你知道的,有时候,谎言就像酒一样,喝醉了,找不到路了,就以为安栖下来了,追逐比挨打累得多。

也是从这时开始,X真正开始崩塌。人心散了,再维系着一个貌合神离的表面也无济于事。

可恨,这还未到最最惨烈的时候。

在1996年的最后一天,东京巨蛋,DAHLIA TOUR FINAL进行中,一曲《crucify my love》终了,toshi已泣不成声,yoshiki走下来,静静地抱住了他。

那一刻,我想他们彼此都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回不去了。

1997年情人节,toshi与演员守谷香结婚,这次闪婚他没有提前告知任何朋友,只是次日在节目上对外宣布。他只想快点解脱,好逃避这一切纷纷扰扰。

只可惜这竟是饮鸩止渴。

身心俱疲的toshi渴望得到救赎,几乎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受到妻子的蛊惑,加入所谓潜能开发团体“HOME of HEART”,其实就是一个邪教。这个邪教主张人要放弃世俗、去除自我,以达到返璞归真,而他们传教的手段也相当激烈,不仅仅是言语上的批评,还会使用暴力,而教民们也相信这样的“鞭笞”可以帮助自己回归本真,得到拯救。

听上去很荒诞很可笑吧,可是toshi他信了,他真的是病急乱投医,他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了。

“ 我要退出X。我已经跟不上Yoshiki的脚步了。”toshi走进LA Yoshiki录音室,却说出这样一句话。

1997年4月20日,toshi以音乐方向性不合为由向yoshiki提出退队。其实toshi的心态并非常人以为的纯粹愤怒,从某个角度来说,他更多的是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总是达不到要求,拖了乐队后腿。

而后他展开了很多个人活动,也涉足了一些音乐之外的领域,但也是这段时间,他的负面新闻开始满天飞,可他还携着妻子一同上节目澄清邪教的事情,虽然那都是为了给邪教集资。

yoshiki不敢相信toshi真的会走,亲自去劝说过,可是他怎么听得进去呢?他已经被洗脑,何况他也已经和yoshiki决裂了。

很久很久以后,toshi用自传的形式描述了他被邪教控制长达十二年的经历,在这期间,他被软禁,他的妻子和教主Masaya背着他同居,不仅如此,而且二人还每日辱骂殴打toshi,更令人发指的是,二人联手转移走了toshi辛辛苦苦赚取的所有资产,把toshi榨干。

(所以说,珍爱生命远离邪教唉)

再回到1997年,toshi退队之后,举国一片哗然,为了表示对乐迷的负责,乐队决定在举办告别演出,当然,这其中亦是一波三折。hide游说yoshiki邀请toshi参演,这才有了《The Last Live最後の夜》,演出后以最后一次参加红白歌战作为谢幕。

1997年12月,东京巨蛋有两场特别的演唱会,一场是23日,彩虹乐队(L'Arc~en~Ciel)的复活演唱会,一场就是31日,X Japan的解散演唱会。

一个在圣诞节前新生,一个元旦前死亡,多么嘲讽。

你们……也会复活吧。

约定了,2000年再结成……真的,可以等到吗?

最后的夜,就像一场华丽且盛大的葬礼,每个人都疯了,是快乐,亦或是痛苦?我不知道,只是疯狂。现场场面一度失控,乐手们在台上打滚,怪叫,或者冲进观众席,谁也拦不住谁。yoshiki反反复复大喊着:“用尽全力啊!这是最后一次了!”

在《红》这首歌的时候,toshi走到了安静弹着吉他的hide身旁坐下,hide抬起头,给了他一个笑,这一幕,后来经常被用到X演唱会的屏幕上,hide,他即使那么难过,可他依然在笑。鼓励也好,安慰也罢,或者只是无可奈何的苦笑,他都在笑着,他想要一个完美的结尾,可每一次看到这一幕的我,都会按耐不住地哭。

我真的很恨。

kurenai,最可恨的命运。

还有一个场景,toshi想张开双臂想拥抱yoshiki,可是yoshiki并没有接受他的拥抱,而是背对着走开。


两个人的心里都是有恨的吧,连对视都难以做到。

那一次,yoshiki伸手抱住了toshi,这一次,yoshiki拒绝了toshi的拥抱,回不去了,真的回不去了,一切都结束了。

作为队长,亲手创办,亲手埋葬,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就像很久以后你回顾这些过往,你问自己,“我究竟,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摧毁一切吧!”成员们高喊着。

一切,就这样被摧毁了。


关于这场演唱会,提一些细节,在X的纪录片里yoshiki说到过,当时hide觉得toshi的精神状态很不对,他们甚至避开toshi和工作人员沟通过,必要的时候对toshi的麦克风降音,防止他说出一些奇怪的话。现在回看,其实toshi的一些言论的确很不对劲,比如他强调什么“保持纯真”,是不是和上面说的邪教教义一样?

另外,你们可以注意一下,hide他哭了。

这就不发图了……我实在没有那个承受力再去截图了。


乐队解散后的第二天,也就是1998年1月1日,hide与曾经合作过的几位乐手成立了他的正式乐队hide with spread beaver,并担任吉他手和主唱。他非常活跃,新团单曲Rocket Dive一举打入ORICON单曲排行第四位,此后他去美国录制新专辑,《pink spider》、《ever free》的发行也提上日程。电台、杂志、电视……他努力让自己的身影出现在每个人的视野,乐迷们也很支持他的工作。

就这样下去,也是不错的结局吧……

hide,或是HIDE,不管怎样,在做着自己喜欢的音乐,就已经很好……

他向阳而生,他鲜艳无比。


深夜碎碎念:

md我好难受我都不想写后面了……

我很喜欢hide……

他能够把悲伤、迷茫、失落……这些负面消极的情绪,写成让人感到力量想要大步向前走的音乐。就像我曾经看到有人评价他,“一个看似偏激的治愈系”,他真的是天使啊。

即使过去几十年,他的音乐依然是极具价值的,无论是他那非同寻常的前瞻性,还是意味深长的内涵。

我至今还能坚定地感觉到他在用他的音乐所传达的想法——他一定是想让大家都快乐的,听到他的歌会振奋起来,会忘记不好的经历而专注于眼下与未来,尽管当我想起他的时候总是无可避免地难过。

我不曾经历过他在的那个年代,可我依然想说,我很想念你。

我们每个人都终会在天国重逢,但在这之前,我要按照你的意愿努力前行。

因为我相信这就是你所希望看到的。

一定是这样的。


现在开始写我最不愿意面对的那段历史。

hide。

前面说到过,“视觉系”这个概念由hide最早提出,所以毫无疑问他是视觉系狂潮的先驱,是这场革命的领导者,乐迷们对他的追逐用信仰来形容也不为过。

在X解散后,除了hide with Spread Beaver之外,他也继续了前几年在美国组建的乐队zilch的活动,也就是我上面说过的,在X解散后他依然非常活跃地做音乐。yoshiki说过,hide也很热衷于进军世界这件事,事实上,他的solo作品中包括大量英文歌,风格也受到美国工业摇滚与电子乐的影响。现在听来,X之外的hide,作品是极具玩味的,用我和朋友的谈论来说就是“完全想象不到是几十年前的作品”,或者说,让人感觉不到年代的分界,很耳目一新不同凡响的感觉,几十年前没有,现在可能依旧没有,是独一无二的hide风格。

hide是个天才,他的大脑也许和普通人的构造不一样吧?不然怎么会写出那么奇妙的音乐呢?他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猜不到下一刻他开出怎样奇妙的苦涩与甜蜜。

只可惜天妒英才。

1998年5月2日,这个时间,就像刀一样,给每一个喜爱他的人,划下一道永远永远,也无法痊愈的伤痕。

前一夜,hide与久违的spread beaver成员聚会,兴致勃勃地大谈之后的乐队工作,喝得烂醉如泥的hide被经纪人也是他的弟弟开车送回家,而后他独自上楼。

次日清晨,在电台主持完节目的同居女友(也说是未婚妻)回到家,发现hide脖子挂在浴室门把上,已经不省人事。

紧急送医,宣告不治。

1998.5.2,8:52。

嗯……

是的……

他,

走了。

噩耗传来,举国陷入悲怆。

5月6日白昼期间,献花式进行,乐迷彻夜相守,上千人排成公里长队。

我记得有一位被采访的女孩,一边瘫倒蜷缩在地上,一边哭着说“我倾注一生喜欢上的人啊,喜欢到无以复加。”

5月7日,筑地本愿寺举行hide告别式,现场极度混乱,疯狂的乐迷们甚至想追随hide而去,多人相继自杀,说是十里长街一片哀嚎也不足以形容,据统计当时的现场有约五万名乐迷,成为公众人物历史最高的记录。当日气温上升,不少乐迷因为在寺外长时间守候而倒下,其中数十人被送救护车。

在告别式现场,hide的遗照下方,他的吉他整齐地排列,X的成员们难得地相聚,《forever love》,这首他们代表的抒情曲,唱响在灵堂。

hide,你也一定听到了吧。

下午15时四十分,出棺,灵车开出的那一刻,人潮阻挡不住地扑来,声嘶力竭的乐迷冲破安保围线,企图追随灵车与hide一起踏上最后的旅途。

一张张年轻的脸,扭曲着悲鸣、嚎叫,到最后连眼泪都快哭竭,只好无力地瘫倒在道路两旁。

就像泡沫经济的破碎,hide的逝去,击溃了这一代疯狂的年轻人。一切都完了。

“forever love,forever dream。”

永恒的爱,永恒的梦。

永恒的爱,终究只是永恒的梦。

5月19日,太平洋散骨。

《公告牌Billboard》杂志曾称:他的死亡,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hide,他在他最美的时刻凋零,那头鲜艳的红发,风华绝代。


关于hide的死因。

首先,他绝对绝对不可能是蓄意自杀。

在队员们后来的陈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其实hide虽然表面像个疯孩子,但是内心默默承受了许多痛苦,他自残过,弄伤自己以至于骨折,他写的歌词包含着暴力美学。但是他绝不是会寻死的那种人——这是yoshiki亲口说的,我也相信事实也是如此,因为他有足够的追求维持自己不能倒下。

现在最为广泛的说法是他死于意外,就像yoshiki说的,也许他只是在自己做拉伸,但是醉酒的他没能把控好尺度,于是酿成悲剧。

yoshiki曾自责:“是我改变了Hide的人生。如果不是我当时邀请他,或许他现在还活着。”

同样是乐队成员的pata说:“啊,这家伙就这样离开了,如果哪一天我去到秀爷身边,还是想组乐队啊,我还是希望做hide的吉他手。”(这里真的泪目)

没有人可以取代hide。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告别式上,除了原X的成员,还有一个人,他叫sugizo。

那是将承载着hide的梦继续前行的人。


从乐队解散开始,toshi和yoshiki的关系降到冰点,一个迷醉于虚假的婚姻与信仰,一个远离了日本这块伤心地。

“紫罗兰组”空白的十年。(P.S.紫罗兰是二人幼儿园的名字)

你相信吗,十年来他们都没有联系过彼此。

原定的2000年,在新世纪复活,成了不可能的奢望,毕竟,hide都已经不在了,就算toshi肯回头,也不会再有当初的X了。

X的几次重创以及解散,最伤心的莫过于yoshiki,他是队长,是一手创建乐队的人,而现在的他不仅没有了自己用尽青春去打磨的乐队,还与发小toshi决裂,开除曾经同住一个屋檐的乐队朋友taiji,甚至失去了对自己宽容体贴如亲人的hide——他想他现在什么也没有了,X就像一场声势浩大的烟花表演,燃烧得那么绚丽那么耀眼那么不顾一切孤注一掷的美,然后转瞬只剩冰冷的余烬,没有光亮,没有色彩,没有灼热。

表演结束了。

帷幕落下,也许还会有人津津乐道他们放肆狂野的姿态,也许还会有人恋恋不舍反复回想那些旋律,也许还会有人执着地等待他们从废墟里爬起来站起来——只是最美好的那些都已成过去式,一边回味,一边感伤。

前面不止一次地说过,X是一支反叛主流的乐队,可万万没想到,在这个时候把几乎已经放弃的yoshiki从泥沼中拉出来的人,居然是主流中地位最无可撼动的一个人。

是当时的日本天皇。

现在很多人都说,日本社会是很压抑的,于是你会发现,日本的美学很有意思,枯寂、冷淡、缄默,但它也隐藏着狂热与绮丽,就像面白如纸的花魁穿着着颜色饱和的华裳,就像表面风平浪静的海实则暗流汹涌。

说是X打破了这个看似平静的表面也好,当一片茫茫白雪中突然开出一朵妖冶艳丽的花,你很难不去注意它,很难忽略它那样恣意的美。

事实就是,即使备受一些持传统旧观念者的批评,但很多名人政客,都不由自主地被X吸引,他们就是一股激流,鼓舞人心,这是X的魔力。

1999年,yoshiki受邀为同天皇继位十周年献曲,也许天皇的本意也不乏取悦年轻人,但经历了泡沫经济陷入大萧条的日本,是在太需要得到振奋了,如果那些颓唐迷茫的年轻人看到yoshiki重新站出来,也许会重拾信心吧。

那是hide死后,yoshiki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复出,在天皇陛下御即位10周年国民祭典上,他演奏了自己亲自创作的乐曲《Anniversary》,字面意思是纪念日,我想这不仅仅是指天皇继位十周年,也是代表了X的平成十年,而对于yoshiki个人而言,则是一次重生,他不能就此止步,旧的时代过去了,可是未来不是不能拯救。

激荡的主音钢琴,缠绵的提琴,英气的打击乐,全曲荡气回肠,磅礴之势就如凤凰浴火重生。

yoshiki的琴声在代替他说话,代替他娓娓道来,代替他痛哭流涕,代替他歇斯底里,代替他向世人宣誓他绝不言弃。

在日本的文化里,他们视自己的国家为日出之国,日本这个国名,亦包含着这样的含义。

即使身陷痛苦的深海,也仰望日出霞光万丈。

这就是yoshiki。

这就是X Japan。

他们足够用国家的名字代表自己,也足够用自己的实力与精神代表国家。

将帅未卸甲,卷土终将归。

X,一定会回来。


在2002年,yoshiki在NHK的一档节目中谈到toshi,他承认当时的自己“把Toshi的声音作为道具一般使用”,这也对应了toshi昔日的抱怨。

也不是为yoshiki辩解,只是在我看来,他这样做不是没有道理。每个摇滚入门的听众应该都知道这样一个观点——人声也是一种乐器。在我们听这类音乐的时候,不是单纯去听人唱歌,听器乐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想yoshiki所追求的是一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只是他真的忽略了toshi作为伙伴作为发小作为一个人的感受吧。

在X解散之后,其他的成员也有了各自的活动,起初pata参加了hide的工作,hide死后又和hide的团队伙伴们以及Heath一起组建乐队,分分合合起起落落,都一言难尽。哦,对了,taiji也出席了hide的告别式,他站在灵坛前,为hide深切悼念。

真的有很多人在想念你呢,hide。

而此时的toshi还处于被邪教控制的状态,事实上,他被邪教的阴影笼罩了长达十二年。

如果问toshi是什么开始醒悟的话,也许是在他看到邪教凶相毕露的那一刻吧。

起初,邪教告诉他,X是邪恶的,作为主唱的toshi也是有罪的,因此,toshi接受他们的“净化”,心甘情愿被鞭笞辱骂,也许他退出X也不无这样的心理,但是啊,音乐是toshi赖以为生的手段,他的收入也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乐队的工作。欲求不满的邪教意识到这一点后,又开始怂恿toshi重建、回归乐队,这前后自相矛盾的做法让toshi对自己的信仰突然产生了怀疑,他逐渐意识到,组织根本只是想要他的钱,这从头到尾根本只是个骗局。

2007年的一天,yoshiki接到来自阔别十年的昔日好友toshi的电话,他说,“你在洛杉矶吗,能不能见一面?”

他们见面了,不谈那些沉重的过往,只聊儿时共处无忧无虑的时光,toshi感到一种身心的轻松——这是他十多年来都未曾有过的感觉。

X的重组工作初见曙光。

2007年2月,toshi在社交平台上称“和yoshiki谈了再结成的话题”,同时,音乐人小室哲哉(也就是globe的创始人成员,顺便,yoshiki在2002年加入了globe),但随即被yoshiki否认,相关言论toshi也删除了。之后,yoshiki又在采访中称“我的意志很坚定。作为相当于乐迷人生的乐队,一边慎重的听取各方面意见一边为复活做着准备”,一切又似乎峰回路转。

猜一猜又是谁将二人重新关联起来了呢?

是hide啊,还是hide,那个被称作在乐队里扮演“妈妈”角色的hide。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提到你,每个人的心都会为之一颤。

在2004年的春末,yoshiki前往横须贺参加hide的七回祭,在会场上,他演奏了一首动人至深的抒情曲,《without you》。他说,“我是为了见HIDE而回来的。已经是7回祭了啊。时间过得真快。在我的记忆中这仿佛还是昨天发生的事一般。献给HIDE的曲子已经完成了。是一首20分钟的作品。”

在hide的遗像前,他起誓自己一定会以艺术家的身份复出。

“因为自己将来也会一直努力下去,所以过去才会显得辉煌。相反,所有的过去都会失去光彩。我不会忘记这一点,回到洛杉矶以后也会继续努力。”

而在2007年,toshi回到录音室,和yoshiki再度合作,此时距离X解散,已是第十个年头,而他所演唱的,正是这首献给hide的安魂曲《without you》。

这首歌的歌词如下:

歩き疲れた
拖著疲惫的步伐
夜にたたずむ
伫立在黑夜之中
流れる涙を 記憶に重ねて
留下的泪水不断累积在记忆里
出会いの数だけ
虽然有多少的相遇
别れはあるけど
就会有多少的别离
限りない時が 続くと信じてた
但我相信时间无限终将继续
伤つけ合った 言葉さえ 今は抱きしめ
就连曾相互伤害的言语 现在也只能紧握著
振り返るだけ I feel alone
但是一回头看 I feel alone
How should I love you
我该如何爱你
How could I feel you
我该怎样才能感受到你
Without you
没有你
数え切れない 思い出が時間を
将数不清的思念
埋めつくす
埋葬在时间里

同じ时代に 生まれて出会った
生在同一个时代的我们相遇了
それぞれの爱を 确かめるために
为了确定彼此的爱
I still remember 答えのない明日に
我还记得 没有回答的明天
夢を求めていた日々を
追求梦想的每一天
限りなく広がる空に もう一度
仰望广阔无垠的天空
生まれた意味
再一次问自己
今を生きる意味を
诞生的意义
問いかけて
活着的意义

生きてる事が 时には辛くて
生存的意义 如今还活着的意义
素直になれない 自分を演じてた
不能再本色的 演绎着自己
贵方を爱して 贵方に傷ついて
爱上你 伤害你
爱という言葉の 深さに気づいた
爱这个字 我倾入了多深的感情
Do you remember 初めて出会った日の事
你还记得吗 第一次见面那天的事情
同じ夢を见た时を
做着同样的梦的那个时刻
限りなく広がる空に もう一度
仰望广阔无垠的天空
生まれた意味 今を生きる意味を
再一次问自己
問いかけて
诞生的意义 活着的意义
How should I love you
我该如何爱你
How could I feel you
我该怎样才能感受到你
Without you
没有你
终わりのない爱の詩を 今貴方に
现在献给你的是 永远不会结束的爱之歌

献给你永不终结的爱歌

hide

forever love

forever dream

都是你

全是你


扎心了……我缓缓

回到2007年,10月18日,乐队官网以紧急告知为通知正式发表乐队活动再开的消息,新曲I.V.将在东京都港区台场的アクアシティお台场屋上公开拍摄promotion video,同时,这首歌将作为好莱坞电影《电锯惊魂4》的主题曲发布,这也进一步昭示了X要进军世界的决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曲是以亡故的hide音源经过再加工后作为X Japan五人的新曲制作完成,而官方PV中,在楼顶表演时,大厦上的显示器一个hide的镜头一闪而过——事实上,以后的X也会在每一次表演中切hide的镜头。

hide他从未远离。

他一直都在。

对了,这里补充一件事,在2007年5月的时候,yoshiki组建了一支新乐队,叫作S.K.I.N.,为什么这里要提到这个新团呢?埋个伏笔,也顺便介an绍li新团的几位成员,除了yoshiki,还有GACKT、MIYAVI以及sugizo。


2007年10月22日,是X正式复活的日子,在东京台场,乐队进行《I.V.》的pv拍摄(见上),现场集结了上万人,甚至出动了救护车防止意外发生。

toshi又留起了长发,戴上了黑墨镜,我想,他心里那星点的火光,在逐渐灼烧、蔓延。

镜头前的四人中Yoshiki抱着hide的人偶,以经过10年X Japan仍然是五人乐队在乐迷面前出现,连舞台上hide常在的位置也被空缺下来。

是的,X会进军世界,并且连同hide一起。

拍摄圆满完成,在之后接受记者采访时,yoshiki透露,X预计目标是在次年春天在东京进行复活公演,此外,新的大碟也会制作(发出林佳树的声音:咕咕咕)。

就此,taiji未发表共任何态度。

(晚课抽空写一点,后面几天继续咕咕咕)

此外,toshi12月20日参与广播节目时表示已结束诗旅演出,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意识到了他当初执迷的安宁美好,不过是虚幻的泡影。但实际上,此时的toshi尚未脱离邪教的控制,他陷得太深,想要抽离已经十分困难。

另外这里补充一件事,toshi当初加入邪教不仅有其妻子的原因,也有说法称toshi很喜欢MASAYA(就是那个教主)的音乐,HOH推广自己的手段之一就是疗愈音乐。

2008年春天,toshi的诗旅周边贩售结束,这也标志了长达十年的诗旅时期结束,时至今日我很难去评价诗旅究竟代表了什么,它是不是完完全全就是邪教的附带品,是不是一句误入歧途就能概括,还是说toshi的内心本就有这一面,我无法准确完全地去理解这段旅程。但毫无疑问的是,一段旅程的结束也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toshi会开启音乐生涯的新篇章。

3月28、29、30日,依旧是东京巨蛋,连绵三夜的盛宴,复活live名为“X JAPAN 攻撃再开 2008 I.V. 破灭に向かって”,想起什么了吗?1992年的那疯狂的三夜,《TOKYO DOME 3 DAYS~破灭に向かって ~》,几乎一样的名字,一切回到原点,可惜,故人不复。

有戏说东京巨蛋不欢迎X,因为他们每来一次都会引起极大的震动——物理意义上的震动,人潮蜂拥而至,大家跳跃、呼喊,周围的建筑都会被这巨大的响声和震感惊动。他们的表演太激烈,全情投入,就像yoshiki所说的,当做没有明天一样,有时候看着他们的表演,你会觉得,他们是在把生命当作燃料来宣泄、燃烧。

这三天的演出分别命名为破坏之夜、无谋之夜、创造之夜。

关于演出的命名,破坏之夜是沿袭1992年的三日狂欢,创造之夜可以理解为新征途的开始,唯独“无谋之夜”这个名字我个人一直不能肯定地解释,这里粗糙浅显地谈谈我目前的理解吧。当年的情况是,无谋之夜与创造之夜都是追加演出,无谋的字面意思是没有策略,我个人的理解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希望大家在现场尽情狂欢,不要在乎讲究一切道理,二是原定该日为休养,但是现在追加场次,是原计划之外的,三是对X过去的总结,莽撞也有,迷茫也有,无谋无谋。(似乎有点过度解读了QAQ)

2008年5月4日,在东京味の素スタジアム举行的HIDE追悼公演hide memorial summit进行了两日公演,X JAPAN演出了《Without you》和《ピンクスパイダー(pink spider)》(我强推hide这首歌,极具前瞻性,歌词也是非常耐人寻味),并和LUNA SEA的成员们一起演奏了《BELIEVE》(这首月海的)。注意一下,月海也是一支视觉系乐队,吉他手就是上文提到过的sugizo,同时他也是小提琴手,某种意义而言,他和yoshiki很像,都是兼具摇滚精神与古典气质的乐手。事实上,一路看下来,你会发现他一直和X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经常一起活动。

随后,X开始了世界巡演计划,然而事与愿违,由于yoshiki的身体状况恶化,这些公演也不得不延期。

12月X JAPAN在赤坂BLITZ举办了X JAPAN COUNTDOWN GIG 初心に帰って公演,这次演出由CS富士台和DMM单独播出,并且在全国13所TOHO影院中现场播出。由于在赤坂BLITZ的演出门票被炒高到极限,在演出后发表2009年东京巨蛋4日、其他地区巨蛋2日共计6日发动30万人的巨蛋演出计划。时隔数年,X的人气依然居高不下,如果说当初他们是年轻人追逐的标杆,那么现在,他们已经是国民的经典,是传奇。

跨年之后,X的world tour终于开启,他们的首次海外公演来到了中国香港,门票当即售罄,于是乐队又追加了一场演出,门票依然一抢而空。

好事多磨,在香港公演之后,heath由于契约问题产生纠纷,导致原计划的台湾和首尔公演延期,即便如此,顶着风头,yoshiki发表了“强行突破宣言”,并且发售东京巨蛋公演门票。就在大家以为heath的退团无可避免之时,heath在公演前一天5月1日以坚决的态度发表了不会退团的声明,并且在网络上公开对乐迷进行安抚致歉。同日,sugizo正式加入X Japan,担任吉他手与小提琴手。

说起来,sugizo和hide关系也很好,相当于是被hide认可的人吧。

之前看过有人提问,sugizo能不能取代hide,答案必然是不能的,hide就是hide,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没有人可以取代他,但同样的,sugizo也有sugizo自己的独特魅力,也不会有人可以取代sugizo,说到底,只是时代不同了,hide在的时候是一个时代,hide不在了又是一个时代,有hide的X和有sugizo的X都是X,就像一个人会经历少年青年中年老年这些不同阶段而已,但你知道的,往昔不复,现在的X并不是从前的X,也许有些无可奈何的意味,但人总要成长,纠缠于回忆与感伤一蹶不振,那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未来。

而且在当年hide忌日时候的公演,是以“6人的X JAPAN”进行的,这其中的隐情无须赘述,大家都明白。值得一提的是,在公演中,新曲《jade》别出心裁地加入了yoshiki的钢琴与sugizo的小提琴,在今后的多次演出中,也能看到两人的古典乐合奏。


期末了不太有时间更新。

后面可能写写个人吧。

另外这里详细叙述一下视觉系的发展历程,与前文有部分重合,有误之处欢迎斧正。

首先,在上世纪70年代,撒切尔尚未执政的时候,此时的英国虽然经济衰颓,但没有了以往那些战争与压迫,青年们(追求爱与和平、反抗习俗的嬉皮士,这段大家自行了解,不赘述)寻欢作乐,另一个背景是,英国的女权运动兴起非常之早,早在战前就爆发过冲击白金汉宫等事件 。除此之外,摇滚乐也在战后被年轻人广为推崇。

在这样的环境下,华丽摇滚诞生,这种艺术形式更富有激情,乐手们在造型上对嬉皮士进行了进一步的夸张,鲜艳的发色、长假睫毛、高饱和度亮度的眼影、高跟鞋以及中性的服饰——事实上,模糊性别、双性恋、同性恋,这些都是华丽摇滚的重要元素,不仅是对传统性别意识的挑战,更象征一种反叛精神与对人性中情欲的释放。这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而是已经成为社会现象的存在。(此时的造型可参照Marc Bolan,David Bowie等)

如果说华丽摇滚是摇滚在视觉上的演变(某种意义而言),那么金属乐则摇滚在音乐上的延伸,虽然金属囊括在广义的rock music里,但是细分开来,是不同于rock’n’roll的一种音乐流派。

这也就促成了另一个重要的子音乐流派形成,即华丽金属。

70年代的英国金属浪潮里,金属是充满阳刚意味的,但是传到80年代美国,这有了一些变化,乐手们开始精雕细琢地打扮自己——未必是中性,只是开始追求造型,皮质服饰、发胶夹板,乐手在外形上寻求突破。

一面是音乐本身的阳刚,一面是外形上的创新,有一支特殊的乐队在这个时候形成并流行,也就是大名鼎鼎的KISS,成军1972年,随后几年登峰造极,虽然他们也在70到80年代过渡时期陷入衰败,但是没关系,他们已经造成了足够大的影响——不仅是席卷了全美国,也深深影响到其他国家。这里顺便提一句,这段时间欧洲与美国的金属是相互影响的。

KISS乐队的造型非常夸张,长发、脸谱、华丽的服装……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查看。另外有趣的是,华丽金属的一个别称叫“长发金属”。

而直接受到KISS影响的,则是日本的传奇乐队,X Japan。

X Japan可以说是VK乐队的开山鼻祖,VK,即视觉系(visual kei,ヴィジュアル系,“kei”是“系”的日语发音),也可称作V系、VR(即visual rock)等。在经历了华丽摇滚等浪潮的洗礼后,视觉系在日本开始萌发。正如X所言,“Psychedelic Violence Crime of Visual shock”,视觉系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奇特,更重要的是运用视觉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冲击。这一概念由hide率先提出,用于形容地下时期的X。视觉系通过服装妆发、舞台布景、表演动作等夸张的方式传达自己的音乐理念。在乐队还叫作“X”的大魔神时期(即taiji在队时期),成员们都是金发高耸,看上去非常有视觉冲击力。

另外简单说一下速度金属(speed metal)的部分,从字面意思来看速度金属的特征之一即演奏速度快而准,它产生于上面所提过的英国不列颠重金属新浪潮(New Wave of British Heavy Metal),某种意义而言,速金是一种较为交叉过渡的风格,在速金后又衍生出了thrash metal和power metal,而速金本身的根源我也难以找到一个准确的作品。当然,如果要说速金在日本的代表,即X。X早期专辑《Vanishing Vision》中收录的几首作品就带有浓重的速金力金风格,展现了Yoshiki以及队员们疯狂激烈的一面。

另外给大家看两个人


没什么别的意思,微博现状。

经与超话主持人沟通,X以及yoshiki相关内容会不定期于新浪微博yoshiki超话进行科普更新,微博ID:苏落桐。

另外说点比较寒心的事儿,前几天我微博发文不点名谴责了上图人员,现在被毒唯围攻中,另外因为我删除了团饭在我文章下面辱骂毒唯的评论,也被团饭围攻。

嗯,为爱发电还真是不容易。


我的微博原文

以上

我只能说

非常寒心

非常

思考了好久这个问题该怎么回答。

X对我来说是那种,初恋的情怀。如果来开live肯定会抢前排票,可能会哭。新盘会买初回,老盘连90年代的红绒盒版本都得收集起来。但是评价起来心情又会非常复杂。

其他答主说了很多了,我就只说说我感触比较深的音乐部分吧。

各种意义上来说,X其实都是三个X:Taiji的X,Hide的X,Yoshiki的X。音乐上尤其如此。

X绝大部分激烈风格的名曲,均出自早期Taiji在的时候。1988年的《Vanishing Vision》是风格最正、重型业内评价最高的一张专辑,有着浓浓的hard rock和old school味。随后1989年的《Blue Blood》也不遑多让。这两张专辑中已经有了最初版本的《Sadistic Desire》、《红》、《X》、《Endless Rain》、《Weekend》等之后无数次演绎的名曲,可以说是我个人最喜欢的X时期。

一方面,这得益于X早期还没有受到太多市场和主流审美影响,可以比较没有顾忌地发挥。另一方面,这和Taiji的个人风格也是分不开的。Taiji的技术,不说是日本第一,也绝对算得上那个年代日本超一流的。具体可以参见1991(?)年live上的双手点弦solo,哇那速度、那颗粒感、那清晰度、那流畅,还站着十分余裕的样子。而且Taiji个人的偏好应该十分硬摇,从他离开X之后的几个队也可以看出来。这些因素,使早期X的音乐不仅与欧美一脉相承风格很正,也有着日本独特的细腻编曲。我最喜欢的两段贝斯是《Weekend》全曲和《Endless Rain》开头的intro。

以上,Taiji在队时的X总体上来说是激烈的、正统的、破坏性的,作为一个贝斯手来说同时也是细节令人着迷的。

Taiji离队后,Heath来X弹贝斯了。大约也是在这个时期,Yoshiki提出了要向主流靠拢、走国际化路线、扩大影响等等方针。这之后的名曲们,曲风很明显有了变化,变得更加古典摇滚、更加温柔、更加旋律化了,比如《Tears》、《Longing》、《Forever Love》、《Crucify My Love》。能感受到这个时期的曲风很多都是钢琴、也就是Yoshiki主导的,不仅少了早期hard rock风格厚重的作品,也少了能突然一下子让我感觉到惊艳的贝斯编曲。Yoshiki的作曲编曲不能说不好听,我也是很多次被打动到哭的,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每一首歌都太像了,类似的和弦进行、类似的旋律走向,有时候甚至有点口水。即使是《Dahlia》这种比较燥的歌,感觉也是用一首抒情歌硬套上riff去靠近金属,大段的riff堆叠起来,速度和感觉乍一听到位但是细节度严重下降。Yoshiki是一个好鼓手,超级厉害的鼓手,但在我心里真的算不上是一个好的作曲家。

而Hide,是一个个人风格非常明显的特异点。Hide的作曲编曲很多都可以让人一下子听出来就是Hide的作品。他很擅长使用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元素,硬朋克、说唱、迷幻、地下感很强的独立等等,在那个时代可以说Hide的很多思想都是非常超前的。《Scars》真的是非常Hide,效果器踩得开心,贝斯也编得存在感很强且恰好地填了吉他的空。可惜在Yoshiki主导的大环境下,Hide除此之外没什么发挥尽致的曲子。

话说回来,这时候的X在众多日本乐队和乐手里绝对算不上是技术派,虽然很多曲子相当速度但是不够技术。Hide、Pata、Yoshiki都不炫技,Heath更是一向被和Taiji比较黑的很惨。大概是因为没人像Taiji玩的那么转,这时候的X已经编不出早期那样多变又流畅、味道很正又细腻的riff了。这时候X的曲子总的来说就是在堆,激烈的曲子堆速度和riff,抒情的曲子堆泪点,虽然不失动听的作品,但听多了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千篇一律和审美疲劳。

最后就是复活后的X了。《IV》和《Scarlet Love Song》算是中规中矩的Yoshiki抒情作品,但是之后的《Jade》…基本直接断绝了我对重生X的关注热情。听起来颇有些敷衍的riff、颇有些敷衍的breakdown、支离破碎的段落们,真的令我非常失望。大家都老了,玩不动了,体力跟不上了,这些都是正常的,所以降调也好、降速也好、新作都抒情也好,都可以理解。无视Hide当年那句“直接说是为了钱”的flag,卖卖情怀就好,只要看见老东西们还在蹦跶着我就很开心,但是这种旋律好听歌词动人编曲敷衍的作品是真的有点自毁招牌。

虽然这么说,但还是在听X。早期的作品无法超越,后来的作品虽然槽点太多但依然动人。我可能就是被Yoshiki套路了,明明理智上满脑子都是弹幕,甚至觉得某些作品的编曲水平比后辈们还不如,但真的听到那些明明和之前作品很相似的旋律、歌词、编曲,还是会泪流满面。

所以说到对X的评价,我真的心情非常复杂。

最后还是要单独说一下Yoshiki,令人爱恨交加的人。毋庸置疑,牛逼的鼓手,视觉系的大前辈,日本摇滚乐的巨星,但更牛逼的是运营能力。不仅运营X和自己,也运营自己的各种品牌;不仅运营音乐,也运营商业,更运营疼痛和情怀,运营得直戳人心。但,很多时候一些东西,确实是会互相干扰、互相抗衡的,不论选择牺牲哪个、成全哪个,都必然会各有得失,所谓的平衡其实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Yoshiki的选择与我理想中的音乐人并不相同,所以始终令人有些耿耿于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