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登·格拉肖_百度百科

谢尔登·格拉肖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收藏
0有用+1
0
谢尔登·格拉肖Sheldon Lee Glashow,1932年12月5日- ) [5],男,生于纽约。博士,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先后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基本粒子量子场论。1976年获奥本海默奖,1979年与阿卜杜勒·萨拉姆史蒂文·温伯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被誉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父。
中文名
谢尔登·格拉肖
外文名
Sheldon Lee Glashow [5]
国    籍
美国
出生地
美国纽约
出生日期
1932年12月5日 [5]
职    业
理论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
1979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6年获奥本海默奖
性    别
学    位
博士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谢尔登·格拉肖 [1],男,博士,世界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 美国科学院院士。生于纽约,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基本粒子和量子场论。1976年获奥本海默奖,1979年与阿卜杜勒·萨拉姆史蒂文·温伯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被誉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之父。 [1]
格拉肖
格拉肖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随后依次去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加利福尼亚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工作。后与温伯格共同研究能将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统一在一种数学形式之中的亚原子粒子理论。这是向有关四种相互作用的“大统一理论”迈进的第一步。观测事实支持了格拉肖和温伯格的这一理论,并使他们获得了诺贝物理学奖。其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超级加速器空间实验室空间科学超导电磁,低温技术,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其通过粒子的光学、力学、热学等特性来进行物质检测、药物运载、药物抗菌等,他的研究原理还可应用于磁性材料、生物工程生物医药,在细胞分离和免疫分析,固定化酶,靶向给药、药物赋形剂及药物控释等领域的应用。 [2]

论文著作

播报
编辑
1. Glashow, S.L., Guadagnoli, D. and Lane, K., 2015. Lepton flavor violation in B decay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14(9): 091801.
2. Cohen, A.G. and Glashow, S.L., 2011. Pair Creation Constrains Superluminal Neutrino Propagation.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107:181803.
3. Cohen, A.G., Glashow, S.L. and Ligeti, Z., 2009. Disentangling neutrino oscillations. Physics Letters B, 678(2): 191-196.
4. Cohen, A.G. and Glashow, S.L., 2006. Very special relativity.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7(2): 021601.
5. Glashow, S.L., 1993. From Alchemy to Quarks: The Study of Physics as a Liberal Art.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62: 1156. [2]

研究领域

播报
编辑
格拉肖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基本粒子量子场论。早在60年代初,格拉肖就在规范场理论的基础上讨论过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统一的问题,预言了中性弱流的存在,不过没有能够从理论上得到有静止质量中间玻色子。1975年,他又和合作者一起在温伯格-萨拉姆模型、电弱统一理论量子色动力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弱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统一起来的大统一理论,在基本粒子场论的理论研究,以及宇宙学的研究中都有较大的影响。由于这些成就他与阿卜杜勒·萨拉姆史蒂文·温伯格共同获得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堪称是二十世纪物理学取得的最重大成就之一。格拉肖教授是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奠基人之一,也是大统一理论的开创者,他还成功地预言了粲夸克的存在。
其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超级加速器,空间实验室,空间科学,超导电磁,低温技术,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中微量元素的分析, 其通过粒子的光学、力学、热学等特性来进行物质检测、药物运载、药物抗菌等,他的研究原理还可应用于磁性材料、生物工程和生物医药,在细胞分离和免疫分析,固定化酶,靶向给药、药物赋形剂及药物控释等领域的应用。 [2]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1976年,获奥本海默奖;
1991年,获Erice科学和平奖。 [2]

获奖论文

播报
编辑
原始创新、高深理论成果论文,一开始“曲高和寡”很正常,而且还有可能因其思想独特、超前而受到排斥。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谢尔顿来华访问时提到,他的那篇1961年发表并获得诺贝尔奖的重要论文,发表后好些年几乎没什么引用,而且在开始被引用的时候也并不完全是正面的。像这种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在获得诺奖前引用次数很低的情况并不少见。 [3]

人物观点

播报
编辑
科学家有义务、有责任去教育大众、说服大众,让大众去信任科学家群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