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评分系统:多星真的代表健康?

A food container showing a Health Star Rating

Source: SBS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健康之星评级系统」在澳洲实施将近五年。最近有调查报告表示,评级系统存在漏洞,令消费者难以真正比较不同食品是否真正健康。余睿章在今集「时事百宝箱」为大家探讨。


前往超级市场购物时,你会细心阅读包装食品标签上的健康评分吗?电台记者格斯德(Annie Guest)在布里斯本访问一名超市顾客(Katherine Kaminski),问她是否真正了解评分标签上所提供的资讯。

记者问:「你知道『健康之星』标签是什么吗?」她答说:「知道。」「你在购物前会否寻找这些标签?」「有时候会!但可能留意标签的次数并不足够。」「这些标签表达出什么讯息?」「嗯...... 应该是食品健康的程度吧!我不太清楚这是关于脂肪、糖份,抑或是涵盖所有范畴。」
Health Star Rating
Source: healthstarrating.gov.au
为应对越趋严重的肥胖问题,澳洲联邦政府在2014年引入「健康之星评级系统」(Health Star Rating),希望透过包装食品上所提供的「健康之星」评分,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地比较同类型的食品,作出更明智且符合个人健康状况的食物选择。然而,推出多年,这项属自愿性质的健康之星评级制度参与率依然偏低,澳洲市面有售的包装食品中只有三份一有印上「健康之星」评分,而当中大部份均是属于被评为三星或以上的食品,令这项食品健康评分计划的效能备受质疑。

根据联邦政府的介绍,「健康之星」一般只会在包装食品上出现,并根据其营养成份,通过严格的计算方法(健康之星评级计算器)而获评为某个星级,由0.5至5星不等。当中考虑的因素包括卡路里能量含量,及饱和脂肪、盐份、糖份等高风险成份,以及膳食纤维、蛋白质、水果、蔬菜、坚果及豆类等所占成份比例。理论上,产品上标示的星级评分分数越高,食品则越为健康。但最近,由于被评为4.5星而令「健康之星评级系统」备受批评;该款产品虽然含糖量占接近五成,但则由于在生产过程使用低脂牛奶以及含有丰富纤维及蛋白质,而被评上4.5星高分。有公共卫生团体质疑,根据「美禄」本身的成份,本应只可取得1.5星的评分分数。雀巢公司最终将4.5星评分从「美禄」的产品包装上删除。
Now they’re changing it back. The original-recipe Milo will go on sale on from May 20.
Source: News Corp Australia
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The George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进行的一项研究,分析了「健康之星评级系统」的效率及公众对系统的认识。研究结果发现,评级计划几乎没有影响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作出更为健康精明的选择。研究院的公共健康律师琼斯(Alexandra Jones)向记者表示,消费者确实知道评级系统的存在,亦明白食品包装上的评分标签所表达的意思。但她同时指出,研究院发现的主要问题是,「健康之星」的规例存在漏洞,令评分制度未有被食品生产商广泛采纳。琼斯说:「消费者根本未能得到最为全面的资讯,尤其是他们无从得知不健康食品的健康评分。」:「『健康之星评级系统』推出已有五年,但按照目前以自愿性质的方式推行,食品生产商只将系统视为一个宣传营销的工具。政府有必要修改规例,强制食品生产商在产品包装上印上『健康评级』,从而增加计划的成效。」然而,联邦政府委托的顾问公司在2019年2月就「健康之星评级系统」的检讨工作发表报告初稿,当中则建议继续推行计划,并保留计划的自愿性质。

浏览更多最新时事资讯,请登上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