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微塑膠排放及近岸水域的微塑膠含量遠較其他地區為低 跳至主要內容

香港微塑膠排放及近岸水域的微塑膠含量遠較其他地區為低
**************************
  環境保護署(環保署)今日(十二月三十日)表示,根據調查顯示,本港水域微塑膠的含量比其他已發展地區近岸海域為低,並遠低於目前海外文獻記載可能構成潛在生態風險的水平。

  為進一步了解經污水處理系統進入海洋環境的情況,環保署和渠務署於二○一九年及二○二○年委託香港城市大學研究香港近岸水域的微塑膠含量。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目前香港水域微塑膠的含量比其他已發展地區近岸海域低約90%。

  環保署發言人表示,研究亦顯示香港污水處理廠去除微塑膠的能力在世界同類設施中屬於較高水平,當中化學強化一級處理廠能去除污水中約80%微塑膠,而放流水的平均濃度為每公升六粒微塑膠;而二級生物處理廠能去除污水中約90%的微塑膠,放流水的平均濃度為每公升四至五粒微塑膠,遠低於世界各大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平均值(即每公升約30粒微塑膠)。

  現時香港的公共污水收集網絡已覆蓋93%人口,覆蓋率在世界上屬非常高的水平。餘下7%污水則通過私人污水處理廠或化糞池處理,當中化糞池所產生的污泥亦會被運送至公共污水處理廠處理,因此污水中絕大部分的微塑膠均會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被清除,最終排放至本港水域的殘餘微塑膠量已大幅減少。事實上,上述研究結果亦顯示目前香港近岸水域的微塑膠含量較其他地區為低。

  環保署一直關注廢塑膠以至微塑膠所衍生的環境問題,並致力推廣全民減廢「走塑」文化以減少塑膠垃圾流進海洋環境,加強保護海洋生態。環保署於二○二一年九月更推出「Bye Bye微膠珠」約章,以鼓勵業界盡快淘汰含微膠珠的沖洗型產品,協助消費者選擇不含微膠珠的產品,從源頭減少微膠珠對海洋生態的潛在影響。

  發言人說:「約章自推出以來反應理想,成效顯著,截至今年十二月底,已有超過160間機構參與,涵蓋近140個品牌。環保署亦透過市場調查,檢視了超過9 000款沖洗型個人護理及化妝產品,當中沒有發現含有微膠珠的產品。」

  發言人又指,市民日常使用及棄置的廢塑膠亦是微塑膠的主要來源之一,政府已致力推廣全民減廢「走塑」文化,包括立法管制以減少使用膠袋、膠樽及即棄塑膠餐具,以減少塑膠廢物流進海洋環境。

  環保署亦留意到目前歐美就如何減低清洗衣物時釋出微纖維的各種探索,包括為洗衣機加上隔濾裝置等。由於隔濾裝置的孔眼太小可能會導致淤塞,而較大粒的微塑膠則會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被清除,因此國際間對此仍未有主流方案。事實上,上述的研究亦顯示在污水處理廠的放流水中主要是體積較小(0.02至0.3毫米)的微塑膠,因此在洗衣機加上隔濾裝置亦未必能有效清除。儘管如此,環保署會繼續留意有關動向,並結合本港實際情況評估可行的方案和措施。
 
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8時00分
即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