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喜欢张国荣真的都是跟风吗?大家能不能说说是怎么认识并喜欢哥哥的?

关注者
32
被浏览
6,830

27 个回答

我作为一个刚中考完的新高一学生,看到这个问题,感慨万千。

听到张国荣这个名字,是五年级时。我当时记住了他惊为天人的容颜,精致,高贵,优雅。

隐约也听说,他是同性恋。并没有特别的感触。

一直到了初三,偶然我在一篇关于香港的文章中听到了《风继续吹》。那是"哭态也绝美"的告别版。我被他低沉醇厚的歌喉打动,被他的泪打动,被歌迷此起彼伏的"Leslie"的呼喊声打动。

从《风继续吹》开始,我逐渐听到张国荣更多的歌。

有一夜我很累。月考失败,拖着烦躁的心情,从补习班回来,瘫在床上。我记得暗淡的灰色笼罩着一切。有点冷,我的心也渐渐地冻上。可是《沉默是金》里张国荣淡然的歌声春风化雨一般,让我的泪打湿了枕头,也融化了心头的坚冰。

无数次,在为学业奔波的途中,我站在十字路口。黄昏,幻灭的灯火,匆匆的行人闪过我的眼帘。在孤单而疲惫的穿梭中,我记得是张国荣的《共同渡过》中那一句耳语"无什么可给你,但求凭这阙歌"告诉我,我不是一个人。

渐渐地, 我开始尝试了解张国荣,为了他给我的一丝一缕的感动和陪伴。

我开始了解 ,在遥远的八十年代,张国荣是"谭张争霸"的主角,与谭咏麟分庭抗礼;我开始了解,他在巅峰的1989年退出乐坛,却在两年后夺得金像奖影帝;我开始了解,他凭借《霸王别姬》赢得"世界性的声誉",并以一票之差与戛纳影帝失之交臂;1995年,他的专辑《宠爱》夺得全年销量总冠军;1999年张国荣荣膺金针奖,《左右手》横扫各大颁奖礼,更砍下叱咤乐坛至尊歌曲大奖;2000年,他蓄着长发,举办了"中国水准最高"的热.情演唱会⋯

张国荣无疑是伟大的。可是作为铁杆荣迷,我以为张国荣的伟大,不仅是音乐和电影,而是深植于内心,给人的鼓舞与指引。

1986年,张国荣一首《有谁共鸣》从谭咏麟手中夺走了金曲金奖,更有两首歌入围十大劲歌金曲,与谭咏麟打平。可是,在张国荣演唱《有谁共鸣》时,台下一片嘘声。张国荣却平静地说出两句耐人寻味的话:

"有些人取得成就需要好短的时间,有些人要拿到一些东西要比较长的时间。不过至少我现在拿到的东西,是我好用心去拿的。"

那时30岁的张国荣,出道巳经十年了。

我看1987年《无心睡眠》现场版时,惊叹于张国荣纯熟的舞步,魅惑的眼神,浑厚的嗓音,对舞台完美的掌控力。

可是后来我才知道,他曾经是个操着"鸡仔声"唱《激光中》上气不接下气的卷毛荣。

我在刚了解到张国荣的专辑《Summer Romance》《Hot Summer》《侧面》走红时,并不知道在1984年的《Leslie》之前,他的几张专辑被拿来垫桌脚。

看着张国荣志得意满地登上各大颂奖礼的舞台,满载而归时,我又何曾想过在1984年之前7年,张国荣没有一首歌入选十大劲歌金曲丶十大中文金曲。

他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一直在想,直到偶然看到徐克导演的访谈。

我了解到张国荣,一个最讨厌脏的人,在《倩女幽魂》中为了一个镜头下了几十遍泥塘,弄得满身污泥。

我从未想过一个人能有如此严谨刻苦的工作态度。

又或许,张国荣在他的歌中早已给出了答案。

" 我愿那苦痛变力量,忍泪默默向上游。"

"不信命,只信双手去苦拼"

我想,张国荣在"冷雨凄风继续有"的道路上,也许无人共鸣,但他坚持走了下去。只有我知道,他对一个三年寂寞,迷茫于题海中的学生有多大的鼓舞。他让我明白,一个男人应该怎样取得成就,是拿命去拼。他让我明白眼前的苟且和失败不算什么。

同样,张国荣给我的另一启发,是在事业上进取创新的态度。作为一个几乎听过张国荣所有歌的年轻荣迷,我想从快歌的角度谈谈。

华星时期,以《Monica》丶《黑色午夜》丶《少女心事》为代表的,张国荣翻唱了大量日本活泼快歌。

而到了1987年,在谭张争霸的大幕下,张国荣演唱了以《无心睡眠》为代表的鼓点节奏强劲的快歌。而一,二两个阶段的过渡,我以为是1986年的《爱慕》

1989年,《侧面》的成功,又完成了又一个转型,编曲变得更灵活跳跃,张国荣也更成熟地运用了多元化的唱腔,而不是《Summer Romance》里单一的浑厚嗓音。《放荡》丶《miss you much》都是我喜欢的。而二丶三两个阶段的过渡,我以为是1988年的《贴身》。

而张国荣1997年复出乐坛后,又开创了全新的艺术风格。他这时已不仅是乐坛的天王,还是一个伟大的影帝。我感到,他开始摆脱流行和大众化,而是用自己的表演,做个人的,深入灵魂的音乐。这一点,在热.情演唱会达到了巅峰。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一首《Stand up》《Twist and shout》的medley。披头士和他自己14年前的作品完美地融合,在不羁的嘶吼中,我却听到了只属于张国荣的声音。还有热情版的《陪你倒数》、《大热》都绝了。

如陈少宝所说,他是一个"true artist"。但是我最感激张国荣的,却是那一首《我》。从学习和生活上,这首歌和张国荣,教会了我太多。

我曾经是个胖子。偶然,我走进了健身房。我减掉了三十斤,可是到了那时,我又太瘦弱了。于是我开始通过训练增肌。

但是在中学里健身丶增肌太小众了。从我的审美开始,我喜欢阿诺德和菲尔希斯(健身的朋友自然明白)的如山般的身材,而不是大众审美的彭于晏式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身材。这并不能得到哪怕是家人的理解。而我的舍友甚至当着我的面辱骂菲尔希斯。

要增肌,自然要付出努力,可每当我在食堂点4个鸡蛋时,总引来不相干的嗤笑。而我用竹杆般的手臂做俯卧撑时,也要招来莫名的嘲讽与冷眼。

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追求力量与美,有什么错。我的心也在暗淡中堕入冰窟。

到了初三,自然有繁重课业缠身。我在课上学得头昏脑胀,可好不容易下课,我看见学霸们都在座位上奋笔疾书,我也不敢休息,只有强撑着多学一会,可效率低下不说,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节奏,自然不能有好的结果。

直到一模惨败,我才开始反思,是不是我没有走自己的路,盲目追随他人呢?

但我为什么会追别人?是自卑罢。在学霸如云的学校里,我是那么的平庸。我想去追,可跌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

终于,我看见了《我》。




张国荣,像黑暗中的一束光,指引我走出胆怯与困惑。

当年,他默默无闻,可是不理会别人的嘘声,走自己的路,终于等到了"青天优美为你献"。当年,他不理会世人的眼光,在1989告别乐坛,却在电影领域闯出一片天。当年,他可以穿着高跟鞋唱《红》,穿着浴袍唱《我》,只为内心对艺术的孜孜以求。他从来是那么勇敢。他从来是,也只是张国荣。

那我难道不应该做我自己吗?

我似乎明白了,我即使再平庸,我也有不一样的颜色。纵使渺小,纵使转瞬即逝,像那一颗烟火,我也该去拥抱这个世界,站在光明的角落,为我喜欢的生活而活。

我开始挺起我瘦弱的胸膛,走自己的路,做我喜欢做的事。让别人说去罢。

是张国荣教会我这一切。他应该被我称为哥哥,我尊敬而深爱的哥哥。我不会忘记,是哥哥,陪着我渡过为中考奋斗的岁月。

任旧日路上风声取笑我,任旧日万念俱灰也经过。我花两天时间,手写出这些文字,为了哥哥,也为了给我作为荣迷的一年一个交代。回望旧日,仍是有一丝暖意,仍没有一丝悔意。

是不是跟风,重要吗?

我想说,当一个人物有一定知名度或当一种文化有足够的流行度时才会有人跟风。也就是说,是知名来决定跟风的程度,不然如果一种事物不够吸引人,观众还会跟风吗?就拿足球来说,当世界杯开始后就有无数人跟风,而平时却看不见这种热潮,这是因为足球文化在全世界很流行,已经吸引无数人成为球迷,当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在某日爆发,这时有很多无关的人看见了这种热潮,然后去了解,去跟风。

一样的,我们荣迷都很喜欢张国荣,每到4.1或9.12时,我们会自发纪念他,因为荣迷数量庞大,全国各地都有活动,而且各大与哥哥有关的明星也会发文,所以在这两个日子里“张国荣”三个字会出现得非常频繁,各大营销号看见了会转,这时就引起跟风现象。所以是人事物的知名度决定跟风的程度,而 不 是 跟风影响知名度。

而且跟风又咋了?很多跟风的人了解他后还不是入坑了,最后放几张这位老艺术家





的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