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很少有美国那种 house 或日本的一户建?大家基本都住楼房?

关注者
3,280
被浏览
4,218,862

844 个回答

现在独栋别墅不让盖了,以后住带house的主流可能是叠拼。

我们这边的叠拼,比如这个上叠,三室一厅有带客厅和带卧室,浴室也很大,够两三个人一起搓澡(雾)。还有巨大露台 够七八个人一起天台bbq

价格是160万,距离济南市中区30-40分钟车程,在海洋极地世界附近







中叠的话会便宜一点,没有大天台,但是有个北院。145万,四室一厅

下叠比较豪华 ,客厅长十四米五,主卧长七米二。六室一厅的房子带前院,价格280万




我感觉这种房子会成为年轻人的第一套别墅( ,你们觉得如何?

包括韩国、新加坡在内的后发工业国家基本上工业人口都是住楼房为主。

美国1950年之前也是如此。


1950年前后美国开始的郊区化(也就是工业化人口住在郊区大house而不是城里的楼房)。

而1950年美国的城市化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64%。中国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城市化人口比例就是63.9%

美国以1950年的建筑技术、楼层高度、街道宽度达到中国今天的城市化人口比例,美国城市人民1950年开始往郊区跑,完全是一个物极必反的过程,城市里楼房实在拥挤不堪了。

下图是《教父2》里1917年打工人克里昂的住处。感受一下这楼间距。郊区化是30年后的事。


所以,要问为什么后发工业国家的二产三产人口普遍住楼房,不如问问为什么为什么1940年的美国人这么愿意挤在鸽子笼里?

是因为1940年的美国政府特别邪恶吗?

—————————————————————



我从个人在美国的生活经历来看,郊区低层建筑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口密度低”。

人口密度低的直接结果是合理通勤范围内工作机会非常有限。

  1. 换工作后需要搬家的概率大增。
  2. 夫妻要住在一起难免有一方要稍微牺牲一下事业,不能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或者接受超长通勤。

其实不是一种很愉悦的生活状态。



就好像大家不愿意住在中国农村的大house里,不也是因为工作机会问题嘛。


———————————————


美国1950年之后的几十年之所以可以郊区化,固然有城市太拥挤、治安变差等因素。也是因为那之后的几十年正是美国的全盛时期,工作稳定又好找、一个男人可以养全家,郊区化的不利因素被掩盖了。

当时美国有多全盛呢,1950-1960的美国gdp世界占比是40%左右。

现在只有24%。

所以这些优势在今天的美国也很难保证成立。



而后发工业国家如韩国、中国,一方面城市拥挤还没到1950年美国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没经济好到美国1950-1980的程度。自然不会有所谓的郊区化。至少暂时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