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啟示錄:放鬆、靜謐、定位@George 的心靈冒險|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004-03-04 17:35:00| 人氣1,2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壓力啟示錄:放鬆、靜謐、定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光環斜戴】

前聖方濟會神父布南‧曼寧(Brennan Manning)曾經引述一則故事,是關於一名男士為頭痛所苦的經歷:

一位男士走進診療室,對醫生說:「醫師,我頭非常痛,一直沒停過,你可不可以給我一些止痛藥?」

「好的,」醫生回答,「不過我得先搞清楚一些細節,請告訴我,你有沒有酗酒的習慣?」

「喝酒?」那男士憤慨地表明,「我從不碰那邪惡的東西。」

「那麼你抽煙嗎?」

「我討厭抽煙。我這輩子從不碰菸草。」

「我有點不好意思問你這個問題---你知道有些男人會這樣做---你夜晚有沒有到處閒逛?」

「當然不會。你以為我是怎樣的人?我每天晚上最遲十點就上床了。」

「告訴我,」醫生接著發問,「你提到的頭痛是不是一種急劇的痛楚?」

「是啊,」那男士回答,「是急劇的痛楚。」

「問題很簡單,親愛的朋友!你的毛病出在把頭上的光環戴太緊了。我們只要把它放鬆一點就好了。」

許多在職場工作的人,有著強烈的企圖心,要求自己嚴守紀律,好在工作上有完美的表現,因此一刻都不能放鬆,深怕一旦停步,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然而這樣堅強的意志力卻在常年的緊繃下,轉化成我們身體的症狀,三不五時常聽見有人抱怨自己偏頭痛、肩膀不舒服,酸痛之聲似乎不絕於耳。對於這樣的情形,曼寧神父則提出一個解決的方案:「瀟灑自如地把光環鬆鬆垮垮地斜戴在頭上。」

【A型性格與壓力】

頭上緊戴光環的上班族,是個不太懂得適時放鬆自己的人,時時刻刻都面臨壓力,這樣的人擁有健康心理學所談的「A型性格」。他們喜歡與時間賽跑、缺乏耐心、好與旁人競爭、時常盤算自己的工作該怎樣做才可以更有效率,並且不斷地規劃未來工作的遠景。職場中屬於A型性格的人,一向都律己甚嚴,是個完美主義者,在去年的838期「商業週刊」就指出這樣的人工作時間長,甚至腦力的負荷已達到了臨界點,因此雜誌封面的標題定為「別讓腦力超負荷-超時工作者,放下你的高標準!」因中風而過世的英業達副董事長溫世仁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儘管眾多疾病纏身,仍心心念念於自己的使命,卻因身體無法負荷長年以來的超時工作而與世長辭。

具A型性格的人,在工作與生活上並沒有明顯區分的界線,下了班之後,鮮少有屬於自己的休閒生活。他們若是享受閒暇的時光,伴隨而來是極大的焦慮與罪惡感,認為自己是在浪費時間,毫無生產力。這樣的想法帶來一種危機,工作即一個人生活的全部,下了班之後,可能會覺得生命有點漂浮。如果工作成就感高,自我價值尚不至於受到威脅,反之則會讓人興起一種感覺:「如此賣力工作,換來得又是什麼!」低成就感會讓工作與生活合而為一的上班族感受到生命的失落,正如同839期的「商業週刊」所探討的主題:「每8個人就有1人找不到生命的著力點。」這突顯出現代台灣人忽略了下班之後的生活以及人際或家庭關係的經營,離開辦公室的上班族,也因放下手邊的工作,同時自我價值感也變得虛無飄渺。

「商業週刊」連續二期對「壓力」的報導,再度吸引大眾對健康的重視,同時也讓許多的上班族開始進行個人的健康管理。然而面對令人身心健康受威脅的「壓力」,莫不讓人又愛又恨。壓力太小,無法激發潛能;壓力太大,又讓人感覺身心俱疲。因此許多上班族在面對壓力時會進退失據,一方面是不了解在壓力之下可能出現的生理症狀,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安靜的時間以恢復自己的元氣。

壓力所可能引發的生理現象包含心悸、胸悶、磨牙、氣喘、疲倦感、換氣頻繁、高血壓、胸腔或心臟拉緊、皮膚出油、月經煩惱、背痛、手顫抖、胃痛、食物過敏等。這些症狀的出現,除代表著健康的警訊外,同時也是告知我們不可輕忽壓力對身體的威脅。但問題是,壓力該如何解除?印度國父的人生經驗可堪借鏡。

【靜謐的力量】

記者兼作家楊腓力(Phillip Yancey)在回溯聖雄甘地(Mohandas K. Gandhi; 1869-1948)的生平時,發現甘地每天都有一段靜謐的時間,在這段時間內是任何人都不能干擾他的。楊腓力指出:「他每天凌晨兩點鐘起來讀印度教或基督教的聖經和祈禱,用接著幾個小時寧靜地覆信,然後做他的淨禮儀式,包括最後的鹽水灌腸劑。」雖然他的淨禮儀式不一定被大多數人所接納,但是他所堅持長時間的默想與安靜除帯給他靈性上的健康之外,同時也讓他在面對瞬息萬變的環境下擁有高度的抗壓性。畢竟在當時要推動印度獨立,外有殖民政權的壓迫,內有對愛與和平非暴力抗爭的質疑,若沒有相當的抗壓性,很難在如此艱險的情況下支撐下去。

因靜謐而帶來的抗壓性,也透過甘地與孫子阿潤‧甘地(Arun Gandhi)的互動下展現出來。十二歲時的阿潤從南非去印度探望祖父,甘地給阿潤上了很重要的一課,名為「憤怒的日記」。甘地教導阿潤在每次憤怒時,先停下來,然後將所有與憤怒有關的想法和感受記載下來。當第二天情緒平緩時,再將前一天所記載的憤怒日記拿出來反省,並將之導向好的事情。

對於一個年僅十二歲的孩子而言,這樣的功課維持不了多久,阿潤開始感到厭煩,認為記錄自己的憤怒是浪費時間。於是阿潤折斷手上的鉛筆,將之擲過於他的肩頭。甘地並未因此而生氣,反倒溫柔地向阿潤說:「那鉛筆只是一根小枝,但想像倘若世界上二千萬的男孩都丟掉一支鉛筆。想想有多少棵樹會被砍下。想想那些將鉛蕊放進鉛筆的工人。想想那些無謂的浪費。」在隨後的一個小時內,孫子與祖父借了電筒趴在地上搜尋那支鉛筆。漸漸地,阿潤學會了如何控制與表達自己的情緒。而後來的阿潤則延續了家族的傳承,成為一位民權領袖,最後在美國主持「甘地非暴力學會」(M.K. Gandhi Institute of Nonviolence)。

這樣的經驗讓阿潤印象深刻,使他自己不被情緒所主宰,讓他自己成為了情緒的主人。許多人在面對壓力時,可能被隨之而來的負向情緒所吞噬,有的壓抑自己個人感覺,而漸漸演變成憂鬱;有的則是爆發式的渲洩情緒,形成極大的憤怒。如果將這些隨著壓力而來的負向情緒記錄下來,變成個人的「情緒日記」,稍晚待情緒不再那麼抑鬱或激動時再重新檢視過一次,將情緒日記賦予一個正面的意義,對於壓力會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深刻的渴望與生涯定位】

身兼教師、輔導和作家的約翰‧艾傑奇(John Eldredge)則透過「渴望」,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來檢視自己的人生經驗。艾傑奇分享自己在華盛頓特區工作的經驗,原本是不太情願接受老闆的調派,但被老闆說服之後,就在那裡待了兩年。在那裡必須接觸官僚及政治,然而這兩項都是艾傑奇所厭惡的。原本他歸咎於他老闆的調派,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省思之後,他發現:「事實上是因為當時我真的不知道,我這一生到底想要什麼。」他回想自己早期的人生因對戲劇有濃厚的興趣而組了劇團,但在經歷一連串像似被出賣的事情發生後,艾傑奇離開了劇團。因緣際會下來到華府工作,儘管艾傑奇對這工作沒有任何的興趣,他還是接受了別人的支配。因此艾傑奇下了一個結論:「如果我們自己沒有一份深刻、迫切的渴望,就會被他人的欲望所支配。」這意謂著,在職業生涯中不是每件事情都能盡如人意,這時可以再次的檢視自己是否跟隨了天職的召喚。

理查‧萊德(Richard J. Leider)與戴維‧沙匹羅(David A. Shapiro),前者是國際認證的生涯導師,而後者則是身兼作家、哲學家與教育家三種身份,他們主張要傾聽與重視個人的天職召喚(The Call)。而J.K.羅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哈利波特的創造者正是順應天職召喚的典範人物,雖然經歷一段挫敗的婚姻,於1993年從葡萄牙返國,帯著三個月大的女兒潔西卡(Jessica)回到英國愛丁堡。那時的羅琳是個單親媽媽,加上沒有工作,許多屋主並不願意將房子租給羅琳。好不容易透過社會機構領取一週69英鎊(折合台幣約4300元)的救濟金,以及租到可暫時棲身的公寓(flat)。儘管那時羅琳的情緒是非常地抑鬱,但卻無法忘懷小時候夢想成為作家的企圖心,於是在住家附近的尼可森餐廳(Nicolson’s restaurant)繼續完成她在1990年時稍具雛形的哈利波特故事,進而在1997年時推出「神秘的魔法石」一書,在書市大放異彩,吸引了大人與孩子的目光。

羅琳在寫作「神秘的魔法石」一書時,經濟上的匱乏使她在完成手稿之後只能以二手打字機,一字一句的敲下來。這樣的處境不得不讓羅琳開始兼職秘書的工作,然而她所想要的是屬於自己的生涯,而不僅只是一份可以賺錢的工作。於是羅琳在1995年從朋友處借了一筆錢進入墨瑞學院(Moray House)修習現代語文教育(education in modern languages),一年後畢業,也同時獲得了好消息,那就是「神秘的魔法石」一書即將出版。

羅琳的天職召喚不僅開啟了她的寫作成功之路,同時也支撐著她一路走過經濟、生活及失業的壓力。儘管得過憂鬱症的羅琳,一度無法繼續寫作下去,透過心理諮商的協助,重拾過去屬於自己的寫作夢想,活化了哈利波特的角色,也確認了自己的生涯定位。這正如同艾傑奇所表達的一個概念,不願意在人生舞台上按著別人劇本走的人,將有機會收割屬於自己的果實。

【壓力管理三啟示】

這些人的生命經驗對於壓力管理有何啟示呢?這可從三個方向來看待:(1)學會放鬆自己、(2)擁有個人靜謐的時間、(3)確認個人生涯定位,對於人生經驗賦予正向的意義。

學會放鬆自己,正是本文一開始談的「斜戴頭上光環」。懂得放鬆的人,擁有健康心理學所說的B型性格,其特質是:從容行動、說話緩慢且聲音平和、無時間壓迫感(可能有時遲到)、滿足於自己的現況、協調性與合作性強、常常心平氣和、耐心的、享受休閒或悠閒時光、一個時間內通常只做一件事。要從A型性格轉換至B型性格,需要放慢自己的工作步調,同時降低個人的高成就導向。當自己的工作節奏又開始加速時,一個不錯的小技巧是在腦海裏大聲地喊:「停!」之後問問自己這件工作真是如此緊急嗎?甚至是身為主管之人,可以充分授權給底下的人去辦事,不必凡事親力親為。另一個小技巧則是在自己的辦公桌上貼個小紙片,告訴自己:「工作輕鬆並非是工作鬆懈!」這樣的放鬆是在性格上做出調整,進一步要解除身心的壓力必須倚靠持之以恆的寧靜。

擁有個人靜謐的時間,不代表非得像甘地一樣嚴謹,清早二點就起床讀經。只需騰出一段與自己獨處的時間,將電視關上,迴避外界可能的聲音,甚至可在家中佈置一個專屬的空間,每天盡可能實行一段30分鐘的靜默。不習慣靜默之人,也可藉由「腹式呼吸法」進行放鬆活動,選擇較適宜之姿勢後,可以一手輕撫小腹,透過鼻吸一大口氣,吸入之空氣將之導於小腹(會感受到橫隔膜下降),小腹會微微突起,停留數秒之後,將氣呼出體外,每次3~5分鐘。或者採用「自律性神經放鬆法」,選擇舒適而安靜的空間,閉上眼睛,身體或坐、或臥,調勻自己呼吸之後,對自己說以下的提示語:「我的兩手和手臂很沉重、暖和」(重複五次)、「我的兩腳和雙腿很沉重、暖和」(重複五次)、「我的腹部很暖和舒適」(重複五次;如果有胃潰瘍者,則此步驟跳過)、「我的呼吸很深、很均勻」(重複十次)、「我的心跳很平靜、規則」(重複十次)、「我的前額很涼」(重複五次)、「等我張開眼睛,我會保持放鬆,精神飽滿」(重複三次)。做完自律性神經放鬆法之後,可緩緩移動手和手臂、腳和腿,整個歷程大約持續15分鐘。

經過前面兩個步驟之後,確認個人生涯定位則是來到核心的議題,可藉由書寫日記的方式,記載自己個人在壓力下的任何想法與感受。當自己不受壓力影響之時,再一次將日記拿出並閱讀,從中找尋正向的意義。這正是存在主義大師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1905-1977)的寫照,二次大戰時被囚於集中營,雙親、哥哥、妻子,不是死在勞營裏,就是被送入煤氣室。一家人都死了,只剩下弗蘭克和自己的妹妹。當德軍戰敗,弗蘭克踏出集中營後的數天,回到自由的世界時,讓他不由得停下腳步,四下張望,再仰視穹蒼,然後弗蘭克跪了下來,心中迴盪的一句話則是:「我從窄小的牢獄裏向上帝呼號,而祂在廣袤的穹蒼間答覆了我。」自這一刻起,弗蘭克開始屬於自己的新生命。同時他也領悟到人生最大智慧的真理是永恆的愛,愛是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當面臨壓力時,或許可以捫心自問,這次的壓力帯給我怎樣的人生功課,是愛的學習,還是像J.K.羅琳一樣要確認自己的生涯。總而言之,壓力的產生,伴隨著人生的正向意義,需要我們去挖掘。

【參考資料】

曼寧著、吳蔓玲譯(2004):衣衫襤褸的福音。台北:校園出版社。

艾傑奇著、林智娟譯(2003):神聖的渴望。台北:校園出版社。

楊腓力著、許立中譯(2002):靈魂倖存者。香港:學生福音團契出版社。

萊德、沙匹羅著、胡洲賢譯(2004):做你愛做,而不是你該做的工作!台北:奧林文化。

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薛曼、美國《預防雜誌》編輯群著、傅湘雯、林惠瑟譯(2001):減輕壓力51妙招。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弗蘭克著、趙可式、沈錦惠譯(1995):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台北:光啟文化。

劉翔平(2001):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Alexander, B. (2003): J.K. Rowling’s Harry Potter success. http://askmen.com/toys/special_feature_60/68_special_feature.html (2004/3/3)

McGinty, S. (2003): The JK Rowling story. http://news.scotsman.com/topics.cfm?id=662772003&tid=3 (2004/3/3)

台長: 丁介陶/George/說故事的人
人氣(1,21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工作甘苦(工作心得、創業、求職) | 個人分類: 身心安頓 |
此分類下一篇:向壓力說再見
此分類上一篇:揭開心理諮商的神秘面紗(三)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