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夢起之地 — Dwight Howard - NBA - 籃球 | 運動視界 Sports Vision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到夢起之地 — Dwight Howard

此情此景,對Dwight Howard來說是多麼的熟悉——紫金色的戰袍、身處於奧蘭多、即將站在NBA總冠軍賽的舞台,一切就像是回到了2009年的時候,那年由他鎮守禁區的奧蘭多魔術隊與黑曼巴Kobe Bryant所領航的洛杉磯湖人隊分庭抗禮,最終以1-4敗下陣來。但,還是有好多東西是不一樣的......

作者:Oakjames

此情此景,對Dwight Howard來說是多麼的熟悉——紫金色的戰袍、身處於奧蘭多、即將站在NBA總冠軍賽的舞台,一切就像是回到了2009年的時候,那年由他鎮守禁區的奧蘭多魔術隊與黑曼巴Kobe Bryant所領航的洛杉磯湖人隊分庭抗禮,最終以1-4敗下陣來。但,還是有好多東西是不一樣的。

 

請繼續往下閱讀

Howard本賽季季後賽平均只有7.3分、5.5籃板和0.5封蓋,上場時間則是17.6分鐘,先發出場過兩次,全都是NBA職業生涯最低的數據。然而有人說,他現在可是打得非常有效率的角色中鋒。Howard過去是個很在意自己手上所獲得的球權的巨星,如今他季後賽平均出手4.1次,甚至在與休斯頓火箭隊的西區聯盟季後賽半決賽裡直接因為戰術緣故被冰了三場也毫無怨言。而且還有人說,他是湖人隊可以在與丹佛金塊隊的西區聯盟季後賽決賽裡克制住Nikola Jokic的關鍵人物,更是如今湖人隊迎戰邁阿密熱火隊的Bam Adebayo時可以派上用場的X元素。

 

最不同的,是Howard的心態和思維。就在打完對戰金塊隊的首場系列賽後,表現不俗的Howard被訪問時這麼說:「作為一名職業球員,你必須要隨時做好準備。」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不再是當初那位NBA聯盟的寵兒,享受所有鎂光燈的照射;他也不再是會把情緒寫在臉上的年輕傢伙,在球隊裡聽從教練團的指示,在球場上專注地做好自己該做的工作;他更不再是那個純粹地把籃球當作樂趣而已的『魔獸』,而是肯拼、願挨和願意為了勝利而付出所有的湖人隊藍領中鋒。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請繼續往下閱讀

11年前,Howard破壞了人們原本的23號與24號對決的遐想,靠著自己在禁區內隻手遮天的能耐、周遭佈滿了射手隨時狙擊以及一高一矮的策應大師來到了湖人隊的面前,殊不知卻交上了殘酷的學分。比賽結束後Howard和Kobe交談了一番,而當天的談話內容,他依然銘記於心。「我要怎麼做才能夠變得更加好?」Howard詢問Kobe。「他就像是,『你什麼意思?你已經是世界上最好的球員之一了。你是什麼意思?繼續做你正在做的事情,繼續努力地打球。訓練好你的肘區投籃和擦板球。』而我就像是,『好吧,那你一天投了多少顆投籃?』他說,他每天都會投一千顆球。那就是我後來開始做的:投籃、一天投一千顆投籃。隔年,我在MVP競選裡排名第二。」

 

「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那件事情。他為何那麼說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他真的想要我去投所有的跳投——它更多的,是關於意志力這回事。」

 

有些人形容2012-13賽季的Howard為湖人隊的惡夢,他們所用的詞是『Dwightmare』。他和Kobe就如水火般不容—— 一個像是大男孩那樣總是歡樂無比地打球,一個則是視球場為戰場、對勝利有著瘋狂的執著的鐵血男人;兩人曾經就Howard受傷缺陣的事情出現了摩擦,以至於後來延伸到Kobe批評Howard很軟弱的事件。那年的湖人隊在賽季初來勢洶洶地組成了以Kobe、Howard、Pau Gasol和Steve Nash為核心的豪華軍艦,但終究只是一場空,如今談到那個賽季的,除了一直和球隊糾纏不斷的傷病,就是Howard的肥皂劇場。大概任何人也沒有想到的,自此湖人隊慢慢地沉淪,而那也是湖人隊最後一次出現在季後賽的舞台,一直到本賽季。

 

 

彷彿就像是個魔咒般,離開湖人隊以後的Howard一路追求著可以讓自己大展身手的舞台、讓自己重新證明自己的城市,但是每一次的旅程,總是以美好的願景來開始譜寫,最終面對的卻是慘淡的結局收場。火箭隊的雙巨頭計畫,最後卻成為了James Harden和Howard之間無言以對的冷戰;一度萌生退役念頭的Howard回到了家鄉亞特蘭大,但是僅僅效力老鷹隊一個賽季後就被交易——據悉,當時的老鷹隊球員們不是很喜歡Howard總是在更衣室裡空說白話,然後上場後就另一個樣,只想要球權;Howard僅在夏洛特黃蜂隊效力一個賽季,而有位匿名的球隊高層表示,他沒有對球隊的勝利有實際的影響。然後就是布魯克林籃網隊、被揮棄、與華盛頓巫師隊簽約、受傷、再被交易到曼菲斯灰熊隊、再揮棄。Howard突然發現,似乎沒有什麼球隊想要他了。但,他是真的想要繼續打球下去。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訂閱運動視界電子報

訂閱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