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特朗普执政的4年?

毫无政治经验的特朗普爆冷胜出2016年大选,四年前就任美国总统。他作风一向破格出位, 以“美国优先”为执政核心理念,推出一项又一项极具争议的政策,包括…
关注者
27
被浏览
30,031

18 个回答

他敏锐察觉了民意,也察觉了历史赐予的机遇,但很可惜,没有抓住。

事情要从里根时代说起。

在里根上台前的60年代,正是罗斯福开启的一代共识的高峰:左翼思想流行并获认可,社会公众坚信政府的权威,人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更好的生活,凯恩斯式政府干预社会并刺激经济成了家常便饭,同时以财政收入为基础推行广泛的二次分配是罗斯福到肯尼迪再到约翰逊等民主党总统的执政目标,所以有了六十年代的“新边疆”和“伟大社会”,即便七十年代共和党尼克松登台有意削减福利和干预程度,但政府刺激需求的模式不变。

紧接着70年代出现的经济滞涨、约翰逊违民意深入越战泥潭以及尼克松水门大瓜造成的政府信任危机,还有一系列频繁的社会运动使得公众筋疲力尽,社会终于在八十年代转向保守。里根时代应运而生,推崇市场自决、减少政府干预、重塑道德生活以及减少福利开支(应对财政赤字的办法之一)成了新共识。

随着政府去干预少监管市场自决,经济效率重新回归高位,加上八十年代里根出清低效产业后解放的资本投入新的增长点---新八九十年代的科技革命,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再度高企,在九十年代一度超过4%。而同时苏东剧变,美国冷战笑到最后,这似乎说明了里根共识的正确性。

但是,里根共识的后果也很显而易见:

1,不断加深的贫富差距,在九十年代和新千年还有很高的经济增长来掩盖贫富差距,但随着增长放缓---这是一定的,对新增长点的投资效益迟早会放缓到边际为0---悬殊的贫富差距下马太效应起作用,最终一部分人越来越差,当然心怀不满。

这部分人全世界都有,在去工业国家,他们是被外包和技术进步影响的工业蓝领阶层甚至部分低阶办公室白领(这不难理解,前者如在一些文化阻碍不那么大的领域--比如英语国家的电话售后,后者如财务机器人对企业基础会计等),在市场化改革国家,是制度改良下原先低收入却高稳定高福利的企业职工,在落后的亚非拉国家,是资本自由流动下发达国家境外资本吞没的失地农民。

在美国,这更是个复杂而广泛的联合:铁锈带的工业就业者(要制造业回来,反全球化外包),中西部平原的农场主(金本位时代,他们一向支持民主党,一个原因是倾向货币通胀,所以现在反倒支持共和党了),石油巨头(反对新能源,归根到底是反对能源技术进步)和南方道德保守主义者(以前是反平权,现在是回归传统道德),他们之间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反对全球化甚至包括科技进步,虽然他们之间其实也是矛盾重重。

2,全球化进程与科技革命下得以全球自由配置的要素,进一步加深差距:全球化下,劳动力、资本、商品和服务可以最大限度的自由流通:在第二产业里,在以劳动力为主的中低技术水平的部门里,对于本土日趋提高的劳动力价格,选择外部低廉的人力更划算---这就是人力的外包,这导致广大大量劳动力为主的部门大量外迁,留下的人等待的要么是失业,要么是忍受很低的增长。而第三产业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对于那些技能要求低,有着越来越多的不发达国家的移民或非法移民呢---劳动力自由流动嘛,这是符合效率的。这么看来,也就只有部分高端服务业和技术水平要求很高或者资本投入要求很高的第二产业冲击很少---技术水平的差异带来的成本差异还可以用规模来弥补,实在不行还有逆向工程和抄袭模仿(这也是技术扩散的一种),所以长期看,高端制造业(第二产业不仅仅只有制造业,但不得不说很重要)的成本优势也很难长期保持---即便持续技术更新快。

服贸就不同了。如果全球化再加深,所有的国家和地区都削减了文化和制度差异的话,还会更加的获利,所以为什么美国精英阶层如此推崇普世价值和全球化,毕竟你没法在一个认为吃利息是不道德的地方搞借贷生意,也没法在一个认为同性恋是耻辱的地方正大光明的推bl作品。

3,对于金融资本的少监管,使得金融资本对于经济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明显,更加大了贫富差距:金融业本身就是强者恒强的产业部门,越有钱越容易赚钱,然后越吸引资金更有钱---越市场,越以收益率导向,越容易聚集,这当然是经济上的最有效率的----如果不考虑社会效益的话。所以我们看到了安然,看到了08年,看到华尔街被占。


而以上三点以及赤字财政和外贸入超都是里根时代留下的政治共识的副产品。失意者们认为追根溯源,是全球化、科技进步和少监管的祸,而怼中灭欧,反科学占领,茶党崛起都是这种情绪的反应。

2016年,特朗普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气氛下的广大公众。

他确实敏锐把握住了民众的不满,也把握住了民众认为的原因。但很可惜,不论是出于能力,还是他个人的私心,他都白白错过了机会。

问题的根源从来不是在全球化和科技进步,而在于他们的政府过于放任自流,缺少必要的监管,对于社会福利的抵触反感很深,这既是他们二百多年来的一个根深蒂固的观点,也是近四十年的右转周期形成的固有格局。但在周期转变的节点,右到了头,自然会向左转。当然在旧大陆世界,政府作为的限度是另外一个问题。

只要里根以来的框架还起作用,共识被推翻或大改,这样的反对者不满者会越来越多,美国政治极化也会越来越明显。特朗普先生在16年的胜出,虽然有运气成分,但却也得承认美国公众的力量。而且,在上一个周期即将过去,下个周期即将到来的时间。作为这个关键节点的掌舵人,历史给了他一个成为罗斯福、里根这样的人的机会,只要他顺势而为,很有可能创建一个周期的框架和政治共识,哪怕只有一届。但他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

四年前的今天(2017年1月20日),唐纳德·特朗普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在17分钟的演讲中,特朗普以“重建我们的国家作为开端”开启了对于自己政策的论述。

从这17分钟的演讲中,我抽离出四个片段:

1- 今天,权力从华盛顿的殿堂走下,回到民众手中。

2- 这是因为,长久以来美国的强大与民众无关。

3- 因此,基于这种不满,我们要让美国优先。

4- 所以,无论种族肤色阶层,都应该保持爱国主义。

不知道这能不能构成“特朗普主义”的底层逻辑和执政思路。

四年以来,特朗普是这样说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是当时间摆渡到四年后的今天,当懂王最瞧不上眼的人物即将在未来的几个小时之后取代他,开启自己就职典礼的时刻……我们不禁要问:除了新冠之外,特朗普何以会走到今天的地步。

2021年的1月20日,在知乎上回答“如何评价特朗普的四年”的时候,我整理出了一组结论:

1- 特朗普的上台是奥巴马八年执政的一个结果;

2- 民主党和希拉里没能理解变化,导致特朗普上台;

3- 上台之后的特朗普彻底揭开了美国的“新情况,新问题”

4- 总结,他的四年让美国历史不可逆地进入新阶段。


先说第一点。

特朗普的出现就足以证明你奥巴马究竟干的如何。

奥巴马的八年时间本来是被寄予厚望的八年,这八年很好看。

数据极其亮眼,譬如作为一个总统的出访次数,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与互动等等……但是一个事实就是,八年之后美国人,至少从普票来看,给出的反馈是选出特朗普。特朗普及其主张真正被很严肃地摆到了美国政治的台面上作为一种方案,也作为一种实践的政策在之后变成现实,无论你站在什么立场,是否接受。

特朗普直接迅猛地美国民众开了三剂猛药,比诸其他政客,至少是直接且耳目一新的:

——在移民管不好的时候,先不要让新移民进来;

——放弃增税和奥巴马的医保,让经历经济危机的中产喘口气;

——许诺就业机会,让自诩为原住民的“红脖子”空前热情高涨。

至于建不建墙的话题,只是Trump的团队炒作话题的噱头之一而已。

这三点你奥巴马不可能做,民主党也不接受,甚至部分共和党也不支持……但是Trump敢提出来,并且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比如不就是修墙嘛,推土机直接开过去)。这实际上已经把这场选战变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政策对决。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对手满脑子还是以前的打法,其实很像被美军痛揍之前的萨达姆军队。


为什么说希拉里阵营没适应呢?

原因:希拉里和民主党没看清特朗普的背后。

从态度上,即使到Trump从共和党出线的时候,希拉里阵营也没看到这个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骨子里还是觉得是暴民,是自high。

从决策来看,有两点也明显存在问题:

第一是“回归站队”(我之前就说过,灯塔国的皿煮选举已经逼近我国某省的水平了,瞅瞅“回归站队”这四个字)

希拉里一直在呼唤选民投票,强壮自己的基本盘,然后就是女性,多元什么美国梦这一套……

而事实上,希拉里的支持者,从特朗普出线的那一刻起就会坚定地投向希拉里,也很难不去投票(从最后普票的数量也可以看见)。

这部分是稳定的,也是饱和的。

我们看2020年,Trump的支持者比16年还多了,那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拜登还能胜选呢?

原因在于拜登被定义为了反川普的代表。他的政策没人关注和记住,但是标签被贴的很牢固,戏路也很宽——Anti-Trump,导致最后成功。若论基本盘,2020年的拜登有何新花样?他的基本盘能有希拉里克林顿更硬吗?

第二是移民和税收政策。这两点很重要,因为直接跟选民的美好生活挂钩,但是希拉里有所建树,但是帐没有算对:

——移民政策让老移民不接受。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但是也有先来后到。16年如果您在纽约这样的蓝州也会发现老移民都是嘴上不表态,暗地里偷偷告诉你:其实Trump这个家伙说的有些话也是对的,我们也烦新来的XX人,很烦……

所以她的移民政策没有对于“移民”这个概念做仔细和精确的划分。特朗普倒是比较简单,后来的就都别来了,万事大吉。

——税收方面延续奥巴马的政策——加税和医保,中产就不干了。希拉里希望用得罪中产的方式争取底层选民,感觉是用两张50换一张100的钞票,这不是个高招。

在这种情况下,Trump完成了一次翻盘,也确实赢的漂亮。当然选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全部的对立撕裂也随之结束。


上位成功,Trump的想法就是,撕裂无所谓,只要能让自己声音大。

结论:这是典型的选战思路,不是执政思路。

特朗普也没搞清楚:投票给你的人,未必是支持你的人。

回过头去看整整四年前,2017年的1月20日。特朗普在华盛顿就职的时候,那个时候踌躇满志的总统根本没有意识到,在赢得支持者振臂高呼的同时,同时同地华盛顿大街上的拒马外,抗议和骚乱的人们同样达到情绪极点……变化没有跟选举一同结束。

他在当时的应对是,在17分钟就职演说的后半部分,一直在强调和重申美国优先和爱国主义。

他更倾向于刺激自己的支持者,通过这种刺激彼此取暖,然后获取自己的声量并把这种声量视作自己作为国家领导者的能量:我和你们绑定在一起,绑得更紧密,这样美国优先和爱国主义就会更加正确。

他缺乏对于总统这个职务的完整理解。

第一个团结带领国家。对这事,特朗普的理解就是大家跟他团结,向他靠拢。而且越不靠拢,则反弹更为严重。本来只是疫情防控不力但是别人说不得,你站在我的对立面,我就更不会让民众戴口罩。

第二个没区分政策和策略的区别。极限施压,动辄退群从策略上来说都可以,团队的执行力,通过干不好就被炒的凶狠,其实也胜于之前的奥巴马政府。但问题是,策略只针对具体难题,而政策针对的是构建议题。

策略问题解决的是“破”,政府问题应对的是“立”。

远的不说,像克林顿政府那样持久地在经济上左右逢源,小心翼翼搭建好自己的政策大厦,在关键时刻还是可以帮到你的。这一点显然对于特朗普而言有点鸡同鸭讲的感觉,他对于政策问题的理解是个纯粹的表达问题:如果媒体一顿胡诌,我就在推特上亲上火线。

他的重点是跑偏了的。

当然这是个多因素交织的问题,也和建制派的不相容,以及自己顺昌逆亡的选人观有关。

最后的总结就是,16年本来有机会弥合的伤口,结果是被晾了五年光景。

再加新冠往伤口撒了一把盐,现在的伤口积重难返了。


美国的伤口究竟是什么?从表象上看像是感染和化脓,共和党和民主党,建制派和红脖子,就像白细胞和病毒一样厮杀,产生感染的表现。

从深层次来看,是新的血液注入(黑墨绿)和原有肌体(如老白男)之间的不相容。

如果说特朗普有远见,他的移民政策确实是一个重要办法——先按下暂停键。

从4年前的17分钟他在最后7分钟都在大谈爱国主义可以看出来,懂王希望美国还是美国人的美国,对于目前已经来的人,他自己最大诚意就是自己爱国主义的教化。

他没有充分的政治能力去解决按下这个暂停键之后的问题,刚开始愿意相信一派人的力量可以压倒另一部分人,却忽略了美国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制衡为根本原则的国家……最后在一阵撕裂中,“不相容”和“撕裂”最终成了恶性循环,而他自己也在这种恶性循环的失衡中,从自己一直不喜欢的华盛顿跌落。

只不过,特朗普带给美国的变化已经发生……在这个发生的历史进程中,他深受支持者肯定和信任,根本无法抽离。2021年1月20日之后的日子,对其他美国人而言属于拜登时代,但对于特朗普而言一定是“后特朗普时代”。

绑定的太紧了……

他和美国的历史会在哪里重逢?相信懂王亦会在此刻思考。

(完)


我的专栏:观天下

Mr.关谷喜欢请点关注!

更多阅读:

Mr.关谷:历史转折中的副总统

Mr.关谷:每一个赵立坚背后,是一个个崔天凯

2020 年,我国的外交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外交事件?

给美国总统上上庙号和谥号,会是什么样呢?

Mr.关谷:从浪子回头到抉择时刻——“美神宗”传(上)

国会上闯入者事件专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向副总统彭斯施压:要求他「推翻大选结果」?

如何看待一片混乱之后,美国国会认证拜登胜选?

不能光看红脖和特勤“孰更善射”

子非红脖,安知红脖之High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