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出正向從業信念,推動業績成長

文◎許仲博

0
380

信念是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遇到相同的事件,使用不同信念應對,就會產生不同的行動及結果,所以想要有所改變,不妨先從改變信念開始。

  談到「信念」二字,不少人可能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覺得深受其影響,卻又感覺信念較為抽象。所謂信念,是指個人或是團體所堅信的某種觀點,可以說是我們看待事物的方法,其會改變自身的決策、行為以及態度等。

  每個人的信念都不盡相同,是因為信念往往與個人經驗、教育、社交以及學習等息息相關。舉例來說,要是具有「每天喝水2,000毫升有助身心健康」的信念,可能是由於他看過某篇健康相關的報導,而自身在身體力行後也確實感受到正向的改變,此信念才會在心中慢慢形塑並確立下來。

  再以保險業務員的工作信念來舉例,相信不少業務員都曾被教導過「拜訪量決定業績量」,然而在實際展業過程中,倘若明明加大拜訪量業績卻遲遲不見起色,不免會對此產生懷疑,進而阻礙信念的生成。

  細究背後因素,無非是因為業務員自身的專業度不足、演練不夠熟練導致拜訪效果不如預期,在找出過程中癥結點並改進後,信念會被修正成「有效拜訪量決定業績量」,而隨後拜訪帶來的績效就會成為一次次堅定信念的力量,在此信念的影響下,客戶的拒絕並不會造成信念的磨損,反倒會讓業務員積極思考改進的方式。

信念會改變行動與思維

  在大多時候,我們並無法改變外在的事件。以增員為例,即便已經完整介紹團隊與行業,最終是否要加入保險業的決定權還是在對方身上,此時要是保險業務員具備較為負面的信念,像是「對方不願意來,一定是因為我不夠績優」,或是「對方會拒絕,一定是團隊的問題」……在這些負面信念的侵蝕下,業務員自然就會對增員活動興致缺缺,甚至抗拒。

  相反的,倘若保險業務員的信念是「增員雖然有可能會被拒絕,但這是保險事業的重要一環」、「增員失敗代表有地方可以改善,要去找出有問題的環節」,與具備負向信念的夥伴相比,自然會更願意投入心力在增員及組織發展上,也更可能取得好的成果。

  可以看出,即便是遇到相同的事件,秉持不同的信念時,後續的行動與結果也會大不相同,想要改變結果,其實可以先從改變信念開始。保險業務員若想要有所改變,不妨先自我檢視,看自身的行動是受到哪些信念影響;主管在輔導時也是相同道理,試著先從瞭解夥伴的信念開始著手,會比直接指正行為還來得有效果。

信念並非永遠一致,會隨著認知改變而不斷修正

  信念聽似堅不可摧,其實卻是會隨著人生閱歷與環境不同而不斷改變的。舉一個生活化的例子,一個孩子在慶生或是被獎勵時才能吃到麥當勞,在與日常的飲食相比較後,他可能會逐漸形成「麥當勞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的想法,倘若這樣的想法不斷得到印證(家裡跟學校的食物都沒麥當勞好吃),這個想法就很可能變成信念,並陪伴他度過人生的一段時光。

  然而隨著年紀增長,在自身食物的選擇愈發豐富後,此信念就會開始產生動搖;當身體無法再負擔油炸的食物時,信念更可能改變為「原型食物才是最好吃的食物」。

  有時信念更可能在一夕之間就會改變,在不久之前,絕大多數的人可能都認為有辦法與人互動、對談的人工智能只存在於科幻小說與電影中,但在2022年年底,ChatGPT橫空出世,一口氣將這些想像從虛構作品拉到現實之中,在相當短的時間內,大家都轉而深信AI將會對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而這樣的信念更隨著ChatGPT的改版不斷被加深。

  可以看出,信念並非是真理,也不是絕對正確的認知,而是具備濃厚個人色彩的想法及觀點,自然也可能會產生偏頗與錯誤的信念。改變自我信念的第一步是反思,可以從行動來回推自身的信念為何,並評估這份信念是否真的正確。以困擾許多人的拖延症來說,有部分的人拖延並不是因為懶惰,而是因為內心秉持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完美」的信念,一旦他認為準備不夠充沛,或是有失敗的可能性,就會下意識地逃避,直到被外在壓力(如工作的期限)影響下才開始作業。

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