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_百度百科

黑莓

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黑莓,蔷薇科悬钩子属的落叶蔓性灌木植物。黑莓的枝拱形或攀缘,枝常在触地处生根;小叶宽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小叶有短柄;总状花序顶生;花瓣白色、粉红色或红色,花药紫色;聚合果近球形,黑色或暗紫红色,无毛;黑莓花期5—6月;果期7—8月。 [9]“黑莓”一名已无明确来源,但最早在《本草通玄》中有记载:“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其中覆盆子指的便是黑莓。 [10]
黑莓原产于欧洲温带地区,适应性强,于1986年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次引入中国,现中国江苏等地有引种栽培。 [11]黑莓性喜温暖,怕高温,较耐寒,一般栽培于有机质丰富、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 [12]黑莓的繁殖方式主要是扦插繁殖。 [13]
据《本草纲目》记载,黑莓可以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脑代谢,用于降压、降血脂、抗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黑莓还可加工成果酱、蜜饯、果冻、糖浆、果汁、黑莓酒等多种食物和饮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5]黑莓适宜栽培地点庭院、在阳台可做观赏植物。 [14]
中文名
黑莓 [1]
拉丁学名
Rubus fruticosus Pollich
别    名
树莓欧洲黑莓
黑莓
亚    科
蔷薇亚科
命名者及年代
Pollich,1777
保护级别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3年 ver 3.1)——无危(LC)
外文名
Bramble
Blackberry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黑莓种植历史久远,从古希腊开始,当地人已形成采集野生有刺黑莓食用的风俗,到17世纪中,欧洲人开始驯化并优化野生品种,继后,19世纪由美国引种到太平洋各洲。中国于1996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美国引植到南京溧水白马丘陵地带并获得成功。 [2]
黑莓一直为野生种群,在欧洲和北美栽培品种的发展大约是在150年前开始的。 [2]“黑莓”一名已无明确来源,但最早在《本草通玄》中有记载:“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其中覆盆子指的便是黑莓。 [10]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落叶灌木。枝拱形或攀缘,枝常在触地处生根;疏生皮刺。复叶,互生,具3-5小叶;小叶宽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叶柄疏生皮刺;小叶有短柄。总状花序顶生;花瓣5,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长于雌蕊花药紫色;雌蕊多数,离生,子房上位,无毛。聚合果近球形,黑色或暗紫红色,无毛。 [3]

生长环境

播报
编辑
生于路边、开阔地带、林地、平坝、丘陵、山地。对土壤无特殊要求,在偏酸、偏碱和中性土壤中均生长结果良好。喜光,园地宜选择光照较好的地点。它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亦很广,露地能耐-20℃的低温,也能耐42℃的高温。 [2] [4]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原产欧洲温带地区,北美东部和太平洋沿岸尤为丰富,不列颠群岛和西欧常见;中国有引种栽培。 [2]
世界分布: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克罗地亚、捷克、丹麦、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荷兰、挪威、波兰、俄罗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瑞典、瑞士、乌克兰、英国、拉脱维亚(可能已经灭绝)、罗马尼亚(存在不确定)。 [6]
中国分布:河南(内乡)、广东( 徐闻、阳江)、广西(南宁、武鸣、隆安、马山、上林、横县、防城港、上思、灵山、浦北、博白、龙州、凭祥)、海南(三亚、文昌、万宁、定安、澄迈、临高、白沙、乐东、陵水)、四川(天全、宝兴、泸定)、云南(腾冲、福贡、贡山)、陕西(太白)。 [7]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花期5-6月;果期7-8月。 [3]黑莓的花是两性花,可以自花传粉。一般离地面60-150厘米高茎干部位的结果枝产量最高。植株寿命约13-15年。第1年开始少量结实,第3-8年为生长和全面结实期,产量稳定达到高峰;自第9-10年开始开始进入结实消失和枯萎期。黑莓的地下部分由根状茎和不定根组成,主要分布在10-30厘米的土层,有些种类可生长到100厘米深度,根状茎和不定根从灌丛基部中心向周围伸展,最大密度在50厘米半径范围。 [5]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黑莓的繁殖方式主要是扦插繁殖。 [13]
选择排灌条件较好,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作苗圃地。整地前每667平方米施入优质土杂肥5000千克,深耕细粑后作成宽0.6-0.8米左右的畦田。在深秋(11月底)选健壮、无病虫害、直径为0.5-1.0厘米、芽眼饱满的当年生中下部枝条,将其剪成具有8-12节的枝段,每50-100根为一捆,标明品种、采集时间、采集地点后,置于潮湿的沙中贮藏越冬,贮藏期温度一般为1-3℃。 [5]
当气温达14℃左右时即可托插。将冬贮的枝条,先剪成20厘米左右的插条,每根插条3~4节,插条下端剪口离芽位1厘米、上端剪口离芽位3-4厘米为宜,剪口要平滑,不可撕裂(否则会影响生根成活),将插条基部放入100毫克/升ABT生根粉1号液浸泡12小时,浸泡后用清水冲净,再用10-15%硫酸铵液或3-5度石硫合剂浸泡5分钟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即可扦插。 [5]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 栽种时间
栽种
黑莓的栽植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秋栽在苗木木质化后至土壤封冻前(10、11月)都可以进行。春栽应在土壤解冻后栽植,一般在3-4月中旬进行。栽植时最好边挖边栽,并注意灌定根水。 [5]
  • 栽植方法
按常规整地,施足有机肥,园地应水源充足,浇水方便。对于黑莓品种常采用单株栽植法,株、行距1.0-1.5米×1.5-2.0米,1株/穴,220-240株/667平方米。植后把土压实,浇一次透水。 [5]
  • 修剪
修剪一般分3次进行。第1次在定植时,把过密的细弱枝、破损枝齐地剪除。当年新梢长至40-60厘米时,摘去先端10米,促使萌发新侧枝,增加枝量。第2次是对基生枝(即当年新梢)修剪。每株丛选长势健壮的基生枝6-8条剪留1.3-1.5米,其余剪掉。第3次是在采果后,把结果母枝齐地剪除。 [5]
  • 施肥
农家肥配合化肥施用最好。施基肥宜在早秋,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也可加入适量化肥。施基肥距植株40-60厘米,一侧与土拌和施用。施用化肥时,土壤要有充足的水分,化肥距植株50厘米侧施用约0.5千克的复混肥即可。 [5]
  • 搭架引枝
当枝条长到1.5米时,必须进行搭架引枝。在行内距离5-10米立一根柱,高1.5米,并拉2-3道铁丝线,上层铁丝固定在支柱顶端,下层铁丝距地面1米,将枝条成扇形均匀地引到铁丝线上,绑好即可。 [5]
  • 中耕除草
除草
黑莓每年可进行2次中耕除草,化学除草可使用甲草胺、草甘磷、西马津、利谷隆等进行化学除草(按说明书使用)。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可在行间种植一些矮小植物,如豆类、薯类等。 [5]
  • 浇水
黑莓园应该旱能浇,涝能排。在入冬前浇一次封冻水,过于干旱时应及时浇水。干旱地区在树体周围可盖一些树叶、碎秸秤等,既可防止水分蒸发,又可增加土壤肥力。 [5]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观赏

黑莓适宜栽培地点庭院、在阳台可做观赏植物。 [14]

食用

果实可生食或制果酱、酿酒等。夏秋季采收浆果,鲜用或干燥后备用。浆果通常加糖和奶油鲜食,成为美味的甜点。它可加工成果酱、蜜饯、果冻、糖浆、果汁、黑莓酒、果酒、杜松子酒、利口酒。新鲜的或保存的浆果可用于馅饼、蛋糕和其他糖果。 [2-3]

经济

全株可提烤胶;茎皮纤维可作为造纸及纤维板的原料。 [2-3]黑莓还可加工成果酱、蜜饯、果冻、糖浆、果汁、黑莓酒等多种食物和饮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15]

药用

据《本草纲目》记载,黑莓可以延缓衰老,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脑代谢,用于降压、降血脂、抗心律失常,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15]叶有收纹、抗炎、止血等作用。果实有滋补、抗氧化、润肤、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等作用。浆果提取物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可润肤、保护皮肤细胞内部结构的完整,防止某些酶和细胞内部成分遭到破坏,延缓衰老;硒能抗氧化、防衰老,提高免疫力,可用于护肤、抗衰化妆品。此外,叶是强力收敛剂,用于含漱剂,可防治牙眼炎、咽喉疼痛。果实提取物也可制成含漱剂,可治疗口腔溃疡和消肿。 [3]
  • 化学成分
果实含花青苷、果胶、果酸和维生素C;叶含鞣质、黄酮和没食子酸。据报道,黑莓鲜果中含糖、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有机酸、粗蛋白、维生素K、氨基酸、硒(为果树中罕见);氨基酸共有18种(其中8种必需氨基酸都有),并富含γ-氨基丁酸。 [2]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3年 ver 3.1)——无危(LC)。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