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節篇 : 二十四節氣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算法@有緣居士|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8 21:47:46| 人氣3,83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氣節篇 : 二十四節氣和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算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而用法也有所不同,天文學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開始。而風俗習慣則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端。又以1、2、3月為春季,分別稱為孟春、仲春、季春,或稱始春、早春、暮春,4、5、6月為夏季,7、8、9月為秋季,10、11、12月為冬季。
  我們的祖先在長期實踐中,逐步認識並掌握了氣候條件和農業生產之間關係,而這二十四節氣正是經驗結晶品。地球公轉軌道的圓周是360°,每轉過15°,定為一個節氣、每個節氣相隔15日左右,全年恰好二十四個節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四節氣
  節氣,是指一年之中氣候寒暑的變化,每個節氣名稱都分別代表或反映出它的不同意義,古代農民把它當作農務稼穡的標準時鐘,從中憑個人直覺亦可得知天時和物候變更的大概,此乃我國古代曆法家獨家之創作,非任何國家的曆法所能及。有謂節氣的功用可包含陽曆或優勝於陽曆,尤其在我國以前使用農曆的日期,與季候變化無一定關係,必須靠著二十四節氣來補救,使得農作物與季節變化不致於脫節,所以說節氣對於農業社會的農民而言,實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大事息息相關,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準則。
  節氣在我國華中較為應驗,秦漢時代前後,領域大部分地處黃河流域,氣候相差有限,以二十四節氣代表節候尚不至有太大差誤。後因幅員擴大,南北相距約三千公里,滿蒙地區自農曆十月至四月均屬寒季,華南地區,包括台灣地區,處於亞熱帶氣候,除高山外,終年不見霜雪。如黑龍江的璦琿與廣東的高臨,全年平均氣溫相差至攝氏三十九度之多,氣候相差如此之甚,農作物與節候關係自無相同一致之標準,且氣候產物,因地而異,自不能一概用節氣來應驗。
  我國以農立國,自古代代相傳,至今還不能隨時代更新的一句俗語:「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即使是當代的農民,對於節氣仍然是相當重視。亦是生活起居不可或缺的準則。
  古代人們注意到一年四季中,在不同季節所見到中午時太陽的位置,其仰角的高低並不相同,人們在地上豎立一根竹竿,根據全年觀測的結果發現,夏季時其陰影似乎較短,冬季時則較長,顯然隨著季節的變化,竹竿受陽光照射造成的陰影,其長短會跟著變化,因此取中午時分竿影最短的那天為夏至(至就是到頂的意思),又稱日北至或日長至,取竿影最長的那天為冬至,又稱日南至或日短至,在春秋兩季裡發現,各有一天晝夜時間相等,便定這兩天為春分和秋分,有了二分二至以後,雖有利於農業生產的安排,但一年中氣候變化很大,且二分二至之間相隔時間很長,依然無法滿足農民生產上的實際需要,因此陸續又制訂了一些節氣,即是合稱四立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與二分二至稱為「分至啟閉」,亦稱為八節,隨著農業的發展,指導農事所需的節氣數目越來越多,到了秦代,呂氏春秋中已經載有立春、雨水、立夏、小暑、立秋、處暑、白露、霜降等節氣名稱,到了兩漢時期,由於農業已有進一步的發展,在淮南王劉安的淮南子書中的天文訓篇裡,二十四節氣已齊備且和現在的名稱完全相同。
  二十四節氣時間的推算,古代的方法是將該年冬至到次一年冬至整個回歸年的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每個分點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間長度等分,其分點稱為節氣,十二個中氣加十二個節氣,俗名統稱二十四節氣,此種將一年平分二十四等分所得的節氣稱為平節氣,但由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是橢圓形,地球在軌道上運行的速率並不是等速,以二十四等分回歸年時間所得平節氣的日期,並不能反映地球在軌道上真正的位置,因此從清初的時憲曆(西元1645年)起,節氣時刻的推算由平節氣改為定節氣,所謂定節氣是由春分開始,將地球公轉太陽的軌道每十五度定一節氣,一周三百六十度共有二十四節氣,以此方法推算出來的節氣日期,更能表示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反映當時的氣候狀況。
  二十四節氣在秦漢時代訂定時,是反映黃河流域之氣候變化及氣候與農作物的關係,但歷經各朝各代的經營,現今我國幅員廣闊,南北相距約三千公里,不但各地氣候差異甚大,而且各地農作物種類、生態及進行農事的時間也不相同,所以二十四個節氣字面的含意並不是各地皆適用,不過由於每個地方整年氣候變化幾乎是固定的,各地農民依長期經驗的累積,知道到了甚麼節氣,該地就會出現何種氣候,因此沿用節氣名稱,但不拘限於節氣字面上的意義,歸納出不同節氣到來時氣候將產生的變化,以調整生活起居,且適時進行農事,故二十四節氣至今仍常為一般農民所應用。
 
二十四節氣有節氣和中氣之分,從立春數起,單數為節氣,雙數為中氣。實際上太陽在黃道上的運動并不平均,兩個中氣間的間隔也不相等。有時一個月含二個中氣,有時一年內不含中氣的月份不只一個,月份與中氣亦不能完全對應,如雨水不在正月而在十二月等等。因此置閏規則改為冬至固定在十一月,如二個冬至之間隔12個月,其中必有一個月不含中氣,即為閏月,如不含中氣的不止一個月,則以前面的作為閏月。
  「候」,是氣候的意思,古時定五日為候,每個節氣有三候,二十四節氣共有七十二候。而六個節氣「氣」為一季,四季「時」為一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干地支與六十甲子
  我國曆法以月球繞地球一周的時間(29.5306天)為一月,以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 365.2419 天)為一年,為使一年的平均天數與回歸年的天數相符,設置閏月。據記載,西元前六世紀中國開始採用十九年七閏月法協調陰曆和陽曆。
  曆法用天干、地支編排年號和日期,天干共十個字,因此又稱為「十干」,其排列順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個字,排列順序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其甲、丙、戊、庚、壬為陽干,乙、丁、己、辛、癸為陰干。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丑、卯、巳、未、酉、亥為陰支。陽干對陽支,陰干對陰支得到六十年一周期的甲子迴圈。
  這二十二個符號錯綜有序,充滿圓融性與規律性。它顯示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即時(時間)空(方位)互動,和「陰」與「陽」的作用結果。中國曆法包含了陰陽五行的思想和自然迴圈運化的規律。天干地支是古人們用來記年、月、日和時的一種符號。而天干和地支相搭配,循環相配,就產生了「六十甲子」。
  年:每個干支為一年,六十個干後,又從頭算起,周而復始,循環不息。
    由甲子開始,滿六十年稱做一甲子或一花甲子。稱為干支紀年法。
  月:正月是由寅開始,每個月的地支固定不變,然後依次與天干組合;
    由第一年的正月丙寅月、二月是丁卯月、三月是戊辰  。
    從甲子到癸亥,共六十甲子,剛好五年。
  日:由甲子日開始,按順序先後排列,六十日剛好是一個干支的週期。
  時:由甲子時開始,但記時的地支固定不變,每天十二個時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年份干支換算法
  公元0003年是干支癸亥年,是60甲子的最後一年;
  公元0004年是甲子年,是一個新的循環開始。
計算法:
  公元年份減三除十(天干),不計整數,取餘數X,依序號等於該天干。
  公元年份減三除十二(地支),不計整數,取餘數Y,依序號等於該地支。
例:公元2003年的干支:
    2003-3= 2000
    2000÷10= 200 餘數 0 (0=10)
    2000÷12= 166 餘數 8 (0=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戍 亥
  公元2003年即是癸未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廿四節氣歌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日期定,至多不差一兩日,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廿四節氣所介紹地區包括的范圍:
  華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
  江南: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南部、安徽南部。
  江淮:江蘇、安徽二地內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地區;
     湖南內淮河以南地區、湖北省。
  西南:四川、雲南、貴州。
  西北:陝西、甘肅、寧下、青海、新疆。
  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台長: 有緣居士
人氣(3,83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