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上市前为什么要融资?

企业上市前为什么要融资?这些融资方式有什么难点?
关注者
96
被浏览
116,543

4 个回答

问题稍微有些模糊。 让我们把问题稍微区分和限制一下,

上市前=天使轮、VC(A、B、C轮)、PE投资、(pre-IPO)。

融资,定义为股权融资。

由于本人见识尚且浅薄,回答主要为个人理解,难免有偏差和局限,还望各位不吝指正或补充。


那么我们继续来看,


还是开篇明义,首先撇开骗投资人钱的这些恶意目的外,企业融资的目的一定是且仅是业务需要。


顺着业务发展的阶段,逐一看来:

天使轮的时候,业务刚刚开展,可能人马尚未拉齐,有一个好点子了亦或者一个核心技术,并有一些商业模型的雏形的时候。创始人很快就会发现,如果他的创业项目有搞头,但却需要较长的投入期、或短期较大的投入的时候,那么久需要寻求天使投资提供帮助了。

天使投资,顾名思义,对于创业者而言很多时候是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当项目还没有完全跑起来的时候就来帮助你的投资人。

这个阶段的融资,难点是项目本身没有客观证据能行,因此能否融到资完全看的是创业团队的想法、执行能力甚至是社会资源,以及投资人对核心技术或idea在产品化、商业化之前的价值判断。天使轮的投资很多与孵化器在一起,投资风险较高,投资额一般不会很大,但一般会嫁接一定的管理咨询、社会资源等。


VC轮投资,A、B、C轮,具体几轮是取决于业务需要, 一般来说进入VC轮的企业,基本跑起来的项目。商业模型或许不成熟,但至少已经有了主要的产品并且实际在运营或售卖。VC轮主要是企业在刚刚开始将项目变成企业后,一个从初生到立足的过程。很多的VC投资是企业刚刚建立能够运作,但尚未实现稳定盈利的时候。

我个人分类认为,从初步实现收入到稳定盈利之间的阶段一般是VC介入。

VC阶段的融资,要求创业团队已经有了跑的起来的创业项目,初步实现收入亦或者拥有了一定可商业化的产品基础(如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高端制造行业的产品批量生产能力等),创业企业在拥有了一定的产品基础后,将离开“新手村”开始直面竞争、商业化等困难,这些困难很多时候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进行支持,但此时企业并没有实现较稳定的盈利,因此开始寻求风险投资。VC轮的投资特点是投资风险整体小于天使轮,但投资金额也开始逐渐增大,好的创业项目也会更有话语权,往往要求投资者带有战略资源等进行匹配。

VC轮的主要难点,是需要较为靠谱的商业模式和实实在在的产品打动投资人,这个时候的主要难点是项目的估值判断,由于没有成熟的财务数据,但有具备了一定的预期,因此估值判断尤为不易。有可比公司或行业的时候会稍微好点。


PE投资,PE投资一般投资的对象是具备了成熟的商业模式,盈利达到阶段性稳定的项目,PE投资对于企业而言更多是助力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帮助企业进行战略转型、配合企业进行资本运作、投资。 基本来说PE投资是伴随着一个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企业一直走下去的这么一个投资领域。

此阶段中,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话语权,尤其是优质企业已经可以称之为甲方了。 这个阶段企业融资的主要难点是,对于未来企业增长性的预期,由于商业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在既有情况下估值已经不属于难事,但对于企业未来的方向发展能否得到资金方的认可,这一点不但需要企业的战略想法,很多时候更需要一些行业空间、执行可行性以及一些看的到的新增长点的支撑。


Pre-IPO,Pre-IPO其实并非一个投资阶段,一般Pre-IPO的项目新进投资者一般由PE参与。Pre-IPO的项目可以说只是因为公司准备IPO而需要在IPO审核开始前进行的一轮融资。 Pre-IPO的融资无论是美股也好还是国内也好,直接目的上都是通过吸引一批有实力的投资人给自己的企业在后续公开市场上交易时进行“站台”。这点在美股上尤为明显(美股有破发压力,A股相对较小)。

而具备中国特色的一点则是,一般IPO从股改至发行耗时往往2-3年。 从股改开始,股改后公司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股东在一年内不能转股,一旦报会后,排队期间股权结构也一般不建议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基于审核的特点,IPO之前一部分投资人不能接受1-3年的“锁定”需要提前退出,另一方面,2-3年内股权结构不宜发生重大变化,也促使创业者融一笔资金一方面避免IPO审核过程中,因资金不足影响业绩

此外,还有一个方面,从估值角度由于IPO可期,企业估值也会有一个小幅的提升,吸引力也会相较不准备IPO的时候强(主要原因是可预期的流动性溢价),因此就有了Pre-IPO的这种带有一点噱头性质的分类说法了。

综上从惯例上,在企业准备IPO前会进行一轮新的融资,这一轮融资其实相对较为简单,在A股核心难点是投资人对于企业能否上市的信心上,以及对企业一年/三年后的市值信心。


上述 VC、PE这些其实现在的投资机构并不是严格区分,也并非市场准入式的牌照,只是根据投资风格和阶段的理论型划分,很多投资机构会投资与企业的各个时期,甚至从天使伴随至上市,此处仅作为理论区分而已,特说明。


以上是个人浅见, 只是投行的小兵,对于投资领域见识尚浅浅薄,提供一个思考供讨论,如有误导之嫌,将积极改正,请轻下砖头。Smile~

企业在上市前可能会进行几轮私募融资,这些私募行为可以统称为上市前私募。其中,在企业的初创和成长阶段进行的培养型私募风险较高,而当企业发展成熟,并已经迈向了即将上市的门槛,这时所进行私募融资被称为Pre-IPO,Pre-IPO的风险相对较小,其投资人可能是培养企业的私募投资者,也可能会有新的专门从事Pre-IPO的私募投资人进驻。   大多数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前都会先操作私募融资,上市前先进行私募融资的原因有3个:   第一、在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人能够提升公司整体形象,提高上市时股票发行价格和融资效果。海外战略投资人一般为海外上市公司或是知名风险投资基金,在资本市场上对公众投资人具有明显的号召力,甚至很多战略投资人还能为公司提供业务上的支持和帮助。如交通银行最近在香港上市就先引入了战略投资人汇丰银行,从而获得了较好的融资效果和后市表现。   第二、在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人能够获得海外重组所需要的外汇资金。以往的红筹操作都是以原股东设立境外壳公司,境外壳公司再收购国内企业,收购过程需要外汇资金,战略投资人的资金可做这一用途。   第三、在上市前引入战略投资人能够获得上市费用。企业在运营中如果支付大量费用可能会给公司现金流带来压力,如果在海外引入战略投资人就可在海外直接支付费用,较为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