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傷害

共享親職服務社工

蔡穎君

 

看不見的傷害

家庭是一個系統,每個人的關係緊緊相扣,互為影響。當孩子有情緒上的壓力和心理上的困擾,最大的需要就是被父母聆聽、被明白和被肯定。筆者曾經幫助一個離異家庭,協助父母兩人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以及關心孩子說不出來的感受和需要。

 

被夾在中間‧左右做「兒」難

希仔(化名)正踏入青春期,父母在他就讀小學的時候已離婚了。之後,他與媽媽一同居住。多年來,希仔經常目睹父母爭吵的情境,有時媽媽會要求他充當傳話者的角色,有時他也聽到媽媽對爸爸的批評和抱怨。希仔形容自己雖然想愛爸爸又愛媽媽,但卻害怕觸怒媽媽。因此,他對爸爸產生了一種矛盾的感覺。有時候,他會選擇把爸爸推開,或者不去跟他見面。同時,他也渴望能夠跟爸爸玩孖寶賽車遊戲只是不敢讓媽媽知道。孩子心中隱藏著的真正想法,父母又能覺察得到嗎?

 

面對父母離異‧誰能明白我

希仔一直大惑不解:「甚麼事情令到父母的婚姻出現問題?是跟我有關嗎?」後來,他的父母各自有了新的伴侶,這讓他感到非常不安。他很難接受這個事實,亦感到仿佛被父母遺棄了。每當父母將關注和愛給予新伴侶而忽略了他時,他感到很孤單,有時候更會不停地從眼眶流出眼淚來。

不久,希仔的情緒問題日益嚴重,父母因而感到十分痛心。因此,他們毅然放下彼此的分歧和衝突,共同參與「共享親職輔導服務」,並安排希仔見社工。透過卡通公仔和熊仔表情咭,希仔把他正在經歷的家庭關係呈現出來,並表達了很多他面對父母離異的感受、需求和心態在言談間,希仔不時表示他十分渴望被愛、被重視、被聆聽和被明白,特別是「父母和他三人一起吃飯和打機」的情境。他還表示最害怕父母不在乎他和不關心他。

 

改變‧從「愛」開始

透過筆者與這對父母的輔導面談,他們開始能夠從希仔的角度及感受出發,了解他的心理壓力、情感需要和渴望。他們願意跳出「自我」的固有框架,重建親子情感連結,多陪伴希仔,多向希仔表達自己的想法。此外,他們願意安排與希仔「三人一起吃飯和打機」的時間,並對希仔說出「愛」的語言。隨後,希仔感受到父母綿綿不絕的愛,心情也變得豁然開朗。

 

結語

「夫妻情不再,親子愛永在。」父母因著對孩子的愛,願意放下爭議和衝突,努力嘗試正面溝通和互相體諒,並願意重新給予孩子肯定、愛和守護,這正可以化危機為祝福,亦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資料來源: 本文選自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橋—婚姻及家庭季刊》。第164期。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