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2-16 08:54:59| 人氣2,829| 回應17 | 上一篇 | 下一篇

《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為了釐清美國為何成為後評的《電子殖民主義》,有必要先評《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遠流,1992)。

有啥好評的?書中開宗明義不是說美國電視基本原則不變的典範是:「自主、娛樂與競爭」了嘛?

什麼「自主、娛樂與競爭」?是商業利益吧!這是國際傳播學界的常識、好不好:

國際傳播學界都把美國電視的運作模式看作是商業化電視的典型。美國電視是世界上最商業化的電視,不管是從體制,還是從結構、運作和理念等等而言。美國電視的商業化體現在幾個方面:
 一是從它的所有權(ownership)來看,至少90%或高達95%以上的電視公司都是商業性的,也就是說是私營、民營的。以前,美國電視主要由CBS、NBC和ABC三大電視網控制,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內,三大網占據了美國電視市場的90%左右。但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特別是進入90年代中期,隨著美國政府不斷出臺政策打破這種壟斷,以使其進一步商業化,這種情況逐漸有所變化。目前,美國電視的圖景可以說是五花八門,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美國家庭可以收看的電視頻道,包括無線的、有線的、衛星的,加在一起有幾百個。
二是從它的運作(operation)來看,美國電視完全是建立在商業競爭的機制上的。換句話說,除了各地的公共電視網(PBS)和一些小規模的教會或社區電視外,幾乎所有的電視臺、電視公司都是依靠競爭生存發展。而即使那些非商業性的公共電視、教會電視和社區電視也要與衆多的商業電視一起去市場上競爭觀衆。
 三是從它的目的(goal)來看,美國這些商業電視都是以最大限度地賺錢爲最終目的的。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3/29/content_2757841.htm

是嗎?如果美國電視的本質是商業利益,那怎會扯到含社會、政治、文化意識形態等的《電子殖民主義》呢?

那你得從公開的顯性的商業利益,透視美式資本主義民主私下隱性的共通集體潛結構一一美國電視的商業利益即是美國政府(全球)的政治利益。

這太陰謀論吧!

廢話!不如此,怎見美帝有幾根陰毛:

<陰謀理論:當代政治傳播學的理性探討>
[摘要]陰謀理論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經驗假設,認定某些事件(曆史的或當前的)是由一個或幾個有勢力的秘密組織陰謀操控、秘密實施産生的結果。由于陰謀理論往往很難得到事實的佐證,因此成爲一個貶義用語。按照波普的科學哲學觀與檢驗理論科學性的標准,陰謀理論並非科學。但事實上,陰謀理論並非是無根據的、非理性的、虛僞的。
陰謀理論,它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經驗假設,認定某些事件(曆史的或當前的)是由一個或幾個有勢力的秘密組織陰謀操控、秘密實施産生的結果。它斷言,某些特殊重大事件,例如暗殺、革命,甚至是商品推廣的失敗,並非僅僅是由公開的政治力量或市場力量實施的公然的行動而導致的,而更是由于非公開的操縱而産生的。
與此同時,由于陰謀理論是基于對非公開行爲的斷言,所以它們往往很難得到事實的佐證。于是乎,勢力團體甚至個人都可能會用這個字眼去譴責那些有罪的(真實或假定的)人。它常常被人們輕蔑地用來描述3種想法:(1)廣泛認爲是虛假的但卻尚未證實的推測;(2)不可能證明是真是僞;(3)妄想猜疑的,或無中生有的。術語“陰謀理論家”(Conspiracists)也往往被用來輕蔑地形容那些易于相信陰謀理論的人士。心理學家指出,那些相信某一陰謀理論的人也往往會相信其他陰謀理論。
陰謀理論的涵蓋範圍十分廣泛,涉及暗殺、秘密社團與兄弟會、被壓制的工藝技術、間諜機構、監視技術、疾病與流行病、排猶信仰體系、地球外生命、宗教預言等等。正如威廉?哈森所指出的,“我們自己的語言裏布滿了帶有意志的詞”,而且在對話表述中“陰謀”與“陰謀理論”這兩個術語往往被混用,因而極其容易被攻擊和蔑視。陰謀理論的批評者們對這一理論的蔑視相當普遍。美國學者威廉?哈森在其《世界新聞多棱鏡》一書中指出:“網絡上的新聞販子不僅能迅速得到更多的新聞,而且還能接觸到一整套輕率而不負責任的信息,其中包括種種未經證實的傳聞、臆想、評述、討論,甚至陰謀理論等。”盡管它在西方世界擁有悠久的曆史傳統,但卻往往被視爲偏執的世界觀,因爲它包含有迷信的內容。例如某些人認爲,在我們的世界,除了表面的運作邏輯外,還有一股神秘的力量在曆史的底層操縱一切,譬如魔鬼組織“光明會”(Illuminati)。
事實上,在迷信、謠言的陰雲中,陰謀理論也包含著懷疑與批判精神,包含著對社會組織體系的辨識。而且由于它自身尚未得到充分證據的支持,所以也難以真正推翻。《The Persian Gulf TV War》(波斯灣電視戰)一書的作者柯爾諾(Douglas Kellner),在精心搜集並仔細核對海灣戰爭的巨量信息之後,仍不得不承認他無法否認某些陰謀理論(例如美國誘使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爲證明將某一“理論”視爲貶義的“陰謀理論”是正確的,詆毀者往往羅列出3項指控:(1)未受足夠證據的支持;(2)不能被證明爲不正確的;(3)無法置信的古怪看法。然而,辯護者往往對此做出如下反擊:(1)卷入陰謀的那些強權人物隱藏、銷毀或者混淆證據;(2)在他們看來,對方沒有開放的心態;(3)對方可能受政治動機的激勵,並可能在現實環境中有自己的利益。正是由于第3個辯護論點,陰謀理論具有了社會階級分析的屬性。
進一步擴展到社會政治與文化層面,陰謀理論也滲透入“文化工業”與“文化霸權”的範疇之中。20世紀30至40年代初興起的法蘭克福學派,以批判的社會理論著稱,其代表人物包括霍克海默、阿多諾、馬爾庫塞和哈貝馬斯等。他們對大衆文化采取了完全否定的態度,認爲“文化工業”(Culture Industry)是一個憑借現代科技手段大規模地複制、傳播文化産品的娛樂工業體系。它以大衆傳播和宣傳媒體,如電影、電視、廣告、無線電、報刊、雜志等,操縱了非自發性的、虛假的、物化的文化,成爲通過娛樂方式欺騙大衆,束縛意識的工具。在這裏,傳媒成了陰謀理論實施的工具。而葛蘭西在《Prison Notebooks》(獄中雜記)一書中提出的“文化霸權”理論(Cultural Hegemony)則是指統治階級爲了確保其統治地位而行使的文化支配權力,它可以通過文化消費的方式勸誘被統治者接受自己的道德標准、政治觀念和文化價值,而無需使用武力。而且霸權的形成並非統治者單方面的意願,而是由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談判後産生的,是被統治者某種“自願的贊同”。 這表明,資産階級統治下的社會文化實際上並不是純粹的資産階級文化,而是一種來自不同階級不同意識形態的文化聯合體,這直接將陰謀理論賦予了大衆文化。
二、陰謀理論是否科學
卡爾波普(Karl Raimund Popper)是20世紀英美著名的哲學家。他的哲學研究範圍包括科學哲學﹑政治哲學和形而上學等。他對陰謀理論有如下評述:“有一種非常有影響的哲學人生觀,大意是說,在這個世界上無論什麽時候發生了某件真正壞事(或是我們非常討厭的事),那麽都肯定有某個人是造成此事的原因:這件事肯定是某個人故意而爲。”這種觀點頑固地存在于《荷馬史詩》、後期基督教思想以及階級批判的社會學中。他還將“那種把戰爭、貧困和失業看成是來自某種邪惡的企圖或某種陰險的計劃的理論是常識的一部分,然而未經過批判的考察”,稱爲“Conspiracy Theory of Society”(社會陰謀理論),並堅定地認爲“理論性的社會科學的目的就是去發現造成了我們的行爲所導致的不受意圖決定的後果的那些社會關系”。[9] 這樣就否認了某些壞事(例如戰爭、貧困和失業)是由某些集團或個人有意策劃出來的;或者說,事件的發生和結果其實並不受某些集團或個人的意志影響。
………………
但更多的陰謀理論並非如這一案例那麽容易追蹤和檢視。例如西方政治學中有兩種對立的理論模式:多元競爭和權力精英。多元競爭模式認爲:西方民主社會的最大特點就是政治權力向一切社會集團開放,各種勢力通過多黨制和議會制進行公開、公平競爭以及談判和妥協,任何個別集團都不可能長期取得壟斷地位。但20世紀60年代後,權力精英理模式的地位上升。它認爲,在西方多黨、議會民主制只不過是一種表面形式,真正實質性的政治決策,是通過一小批精英人物在幕後操縱完成的。提出權力精英模式的人,如米爾斯(C. W. Mills)強調社會高層圈子內的密切聯系],巴克拉克(Peter Bachrach)關注政治議程的幕後預設,而喬姆斯基(Noam Chomsky)關注大媒體的思想控制等等。如果將這種理論推至極端,就是“陰謀理論”。但假使我們深入分析美國社會的體制結構,就會發現,權力精英模式是更准確地反映現實。在表面上,美國制度中的總統、參衆議員和最高法院的法官是掌管著最大的權力。但在美國社會日常運作的過程中,最高利益中心和實際決策中心,遠不在于三權分立的政治家們的臺前表演,而是處在幕後的,一個集社會等級、經濟實力、文化資本等各方面特權于一體的利益集團。
三、校驗理論科學性的標准
波普在劃分正確與錯誤的哲學觀的同時,還提出了檢驗理論科學性的標准。他認爲,要判斷一個理論(Theory)是否是科學理論,重點並不在它能被證實(Verifiable),而是在于它能被證僞(Falsifiable)或具備可證僞性(Falsifiability)。所有科學命題都要有可證僞性,不可能爲僞的理論不能成爲科學理論。但波普的標准是否應像應用在自然科學那樣嚴厲一樣應用到社會科學上,這已成了一大論題。這一標准在對陰謀理論的認定方面,也時常讓人困惑。
例如陰謀理論者認爲,2003年伊拉克戰爭是喬治W.布什與美國石油公司一起謀劃的結果。但是,石油公司股價隨後卻下跌了,這一事實成爲陰謀理論失敗的經驗主義證據(之後又大漲)。但他們還指出,戰後主要美國石油公司對伊拉克油田展開掠奪,這卻是支持這一陰謀理論的經驗主義證據。一些數據看似證僞了陰謀論的觀點,而另一些數據證實了這一觀點。
陰謀理論的批評者們有時也辯解道,許多陰謀理論並不能證僞。這一說法常常是正確的。例如,根據民意調查,盡管大多數美國人相信本拉登與薩達姆侯賽因有密切關系,然而它卻從未得到美國政府的明確證實。鮑威爾(Colin Powell)曾在伊拉克戰爭期間提供了一盒磁帶,顯示本拉登與薩達姆?侯賽因有染。不過這盒磁帶似乎是一種誤導。還有有關微軟、英特爾和美國政府聯手的陰謀理論,認爲這兩家企業利用軟件、硬件來竊取我們的機密和隱私。專家們認爲微軟在其Windows操作系統裏開了“後門”,以換取美國政府在反托拉斯壟斷方面網開一面。但即使放棄微軟的操作系統,電腦機箱裏英特爾的Pentium系列芯片上還有一個獨有的電子序列號。用系統後門與電子序列號來對使用者進行遙控和追蹤,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但卻尚未有證據證實這一陰謀理論。
波普認爲,一個無論對錯與否,都不能被證明是錯的理論,是不能承認爲科學的。但上述陰謀理論卻可能暗示著,可證僞性的標准是很難或不可能應用到變量不能被獨立出來的複雜環境中,尤其是社會和政治環境。
[作者簡介]李一峰,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博士生。《中國傳媒報告》(China Media Reports) 2005年第2期 
http://media.sz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3509

台長: 阿楨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2,829) | 回應(1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 個人分類: 影視媒體 |
此分類下一篇:《電子殖民主義》
此分類上一篇:《誰在操縱我們》

對外傳播
澳大學者:以毒攻毒中國反駁西方不必“慎言” !

澳門大學傳播系學者 吳 玫

面對西方世界強勢的話語霸權,中國如何宣示自己的立場和觀點,捍衛自己的民族權利和國家利益,對中國政府、知識界和媒體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從中西傳播理念和辯論文化差異的角度出發,可以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

  西方奉行“擴張性傳播”

  從航海大發現以來的西方社會奉行的是一種“擴張性傳播”的模式。這種“擴張性傳播”有三大基本組成部分:其一是基督教宗教傳播傳統。傳播者在宗教或某種理想(民主自由)的使命感的主導下,將受傳者視爲愚昧的、落後的。其二是資本主義商業廣告文化。傳播的目的已經不是傳播思想,而只是在傳播符號。大衆在商業符號的狂轟濫炸下,已經無暇思索信息的真實性、客觀性。其三是源于古希臘口語辯論文化,又在啓蒙運動中複興的理性思辯文化。在此基礎上又衍生了法律辯論模式,其訣竅之一就是辯論中主動發起攻擊,以攻爲守。

  對外傳播,中國不必“慎言”

  這三大西方傳播傳統都與中國傳統的傳播模式是相對立的。傳統中國雖然是傳播大國,其兩千年來的核心傳播理念卻是“慎言”。君子有三戒:戒多言、戒快言、戒流言。這種慎言原則後被各代文人充實發展,成爲中國傳統士大夫社會最核心的交流傳播原則。
  在“慎言”這一基本原則下,中國社會還有其他一些關鍵的傳播交流原則,如言之成理、言行一致、以誠相交、言貴擇人、不求說服、和爲貴等。
  首先以慎言爲基礎的中國政府和官方傳媒,很難有效應對鋪天而來的國際新聞戰。在國際新聞戰中最關鍵的是第一時間的定義,因爲第一時間的定義對受衆有先入爲主的最深刻、最難抹去的印象。“9?11”事件後,美國在第一時間就將其定義爲“拉登爲首的極端組織的恐怖襲擊”。從美泰玩具事件到日本毒餃子,西方和日本媒體沒有掌握全部真實資料,就第一時間定義中國玩具和食品有毒,並由此牽強地把中國産品中國制造貼上了“劣質”標簽。在爭奪眼球的符號大戰中,“實”退讓給了“快”。最值得玩味的是,這些國際知名媒體爲他們對中國産品捕風捉影的不實報道,從來不會有什麽職業道德的愧疚。有人說,在人命關天時,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西方新聞的守則中說得很明確:新聞真實性只是在某個時間你所能掌握的最全部和可信的信息。
  “言行一致”是中國交流傳播文化中另一個基本原則。在中國傳統中,批評某人“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是很嚴厲的道德指責。而這個標准在西方文化中是不存在的。在基督教傳統中,每個人都是道德罪人,只要向上帝禱告懺悔了,就會被寬恕。總統出色情醜聞,道歉一下,還可以接著當總統。把別國大使館莫名其妙地炸了,以“錯誤地圖”道了歉就心安理得了。以消除“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爲名入侵他國,使十幾萬民衆死于戰火,最後“通知”全世界這是源于“不實的情報”,竟然也就自己給自己過了關。最讓長期受“言行一致”理念熏陶的中國人不可理解的是,這些人居然還堅持認爲,自己有說教世界的“道德權威”。
  中國交流文化中的另一個特點是“以誠相交”,用交流的真誠換來信任和友誼。但是,將人性、真誠、感情等感性概念和術語用在與西方主流爭辯論中往往是軟弱無力的,也是缺乏說服力的。象“不要做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事”這樣的句子,在中國傳播文化傳統中,可能是一個強大的道德譴責。但它用于國家對西方的抗議中,就顯得軟弱無力,因爲它不是一個強大的依據理性客觀基礎的批判立論,相反,它更像一個弱者對強者的請求。

要否定西方的道德權威

  因此,中國要在國際輿論中有話語權,必須首先意識到其傳播交流傳統和辯論文化與西方的差別,學會用西方的傳播方式反駁西方。
  其二,中國在與西方的辯論中,最重要的是要否定其道德權威的身份。經濟發展、社會富裕並沒有給西方國家天然的道德審判權。在拉薩暴力事件問題上,海外留學生自制、引起轟動的兩個視頻之所以能夠效果顯著,關鍵就是打擊了西方社會和媒體在西藏問題上的道德權威。他們第一次學會了用西方指責中國的方式來駁斥西方,針鋒相對。西方的道德權威其實就是一件皇帝新衣,當它被指認後,受衆才會發現他們其實是赤裸著的。
  第三,解構西方的道德權威,並不是要與西方開展什麽意識形態大戰。中國要爭取的是,在這樣的主流意識形態上的平等的話語權和定義權。中國要學會用西方的流行話語符號(如民主)來反駁西方,維護自己的利益。有一位巴基斯坦學者指出,“中國制造”爲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人民帶來了極大的“商品民主”。在沒有“中國制造”的時候,只有社會的精英階層才可以享受彩電、冰箱、空調等各種電器用品,是中國推動了世界的“商品民主”,爲第三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第四是要在戰術上針鋒相對,戰略上和而不破。要學習西方法律論戰和政客論戰的技巧,不要或少爲自己受到的指責辯解。因爲當你開始辯解的時候,你首先承認了對方指責你的權力,不管你如何辯解,你都陷在別人事先設計好的話語系統和符號遊戲裏。你越委婉,越顧及對方面子,越希望息事寧人,對方就會認爲你軟弱可欺,就更會漫天要價。在與西方的話語論爭中,要學會針鋒相對,一針見血。
  中國廠家和行業協會還應該學會使用法律訴訟的武器。像一些新聞媒體違反法律的誹謗報道,其實根本不需要到美國打官司,只需找一個律師給相關媒體在國內的辦事處發個律師函,並聲稱要索賠巨額款項,這些媒體就會收斂很多。此外,還應當學會管理外國媒體的對華報道,在如何監管外國媒體的報道方面,新加坡、以色列都有很詳細的條例可以借鑒。
http://bbs.news.sina.com.cn/tableforum/App/view.php?bbsid=3&subid=1&fid=48285&tbid=7510
2008-04-22 08:17:12
版主回應
傳播學者:轉載多 電視新聞淪網路書籤 2011/08/14 中國時報

電子媒體大量使用網路新聞,傳播學者大多認為已過度氾濫。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長陳清河認為,電視台引用前必須經過查證,播出後應接受「問責機制」處理;台藝大廣電系主任賴祥蔚表示,電視新聞只剩下「娛樂」功能,談不上「輿論」,甚至淪為youtube、臉書的文摘;媒體觀察基金會董事長管中祥也強調,電視台此舉已成為網路書籤、搜尋器,讓電視媒體失去存在意義。
網路曾有一則笑話:「電視台有三組,包括PTT、YOUTUBE、臉書」,陳清河說,他有聽過這則網路笑話,這是一種自我解嘲,「目前電視台引用網路新聞,確實很多,也很泛濫」,需要改進。
陳清河表示,電視台引用網路新聞過程中,事前必須經過電視記者查證,刊播後再經「問責機制」處理。至於問責機制,只要一個集團或一個公司旗下電視台共同設立自律委員會就可,不必每一頻道都設立自律委員會,否則就是矯枉過正。
賴祥蔚表示,其實類似的情況,早在網路發達前就已存在,電視記者往往隨便訪問一個人就打上「獨家」,只是網路發達後,這種情況更加嚴重而已。
賴祥蔚以歌手劉子千的「唸你」MV為例,電視台記者在網路上搜尋各種改編版本,就做成一條新聞,卻沒有能力去探討背後原因,解釋為何會出現這麼多的改編版。
管中祥批評,電視台大量轉載網路新聞,根本就是媒體經營者為便宜行事、節省成本的作法,這種現象也凸顯電視台經營格局,「明明可以經營成高級大飯店,卻老往路邊攤的模式走!」他說,除了網路新聞製作成本低廉外,電視台不斷使用網路素材製作新聞,也會讓新聞逐漸流於瑣碎化,久而久之成為惡性循環,電視台也會無法完整報導重要訊息。

新聞瑣屑化怪誰?社群網站只是幫兇非主犯 黃靜華 (加拿大卑詩大學博士生)全球中央雜誌 2012-6-1

新聞跟著推文和臉書動態跑,「最新頭條」不斷的結果,只是造成報導內容貧乏,多數真正重要的議題反被忽略。傳統媒體雖無法忽略社群網站的消息,但應該要有所取捨。
  不重要新聞變重要 重要新聞反而不重要了
打開各電子報業媒體,幾乎沒有例外地有一個條目叫「最新頭條(breaking news)」,各頭條相隔不到兩三分鐘,為閱聽大眾提供最新的即時的服務,內容琳琅滿目,從某地驚傳災變,開票最新結果,到某名人婚變,某歌星懷孕了。主題是否重要,只能說因人而異,但報導內容的貧乏,倒使得多數的頭條都變得不重要了。
「即時」成了唯一的標準,廣度與深度不再存在。《哈芬頓郵報》的麥克‧卡德隆(Michael Calderone)說,在一個充斥著推特、臉書、個人部落格及其他大量電子媒介的媒體世界中,「任何再不重要的都可以變得重要」,僅管早上的事實,下午成了不一定,到了晚上就根本不存在,你還是得餵出那些消息。「無窮盡的瑣事,」他說。
  盲從的不是群眾 是傳統媒體
在這個媒體世界充斥著推特、臉書等既「即時」又「短小輕薄」的資訊傳輸媒介,傳統媒體在速度上遠遠趕不上。為了不願冒錯過的危險,也為了滿足閱聽大眾的好奇,只能跟著推特跑,到底誰是主流,已經模糊了。
那麼,該負責任的到底是群眾或是傳統媒體的「盲從」?皮尤(PEW)民調中 作等條件下,說是「從犯」,也是太輕判它們了。
  新聞追著推文跑 重要議題誰來顧
追逐社群網絡短小輕薄的報導,除了讓某一主題見樹不見林之外,還可能根本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主題。在這個競選年,從沒有任何事、任何人是確定的,共和黨初選開始,媒體充斥著誰上誰下的消息,時時改變的選情分析,沒有報導在關心美國及其人民所真正面對或關心的問題。
嚴格說來,連共和黨初選是否在每一州都該有那樣的關注,都可反省。至少在拉斯維加斯所在的內華達州,有些城市登記為共和黨的民眾只占個位數百分比,但內華達在失業率及民眾房產在金融危機中遭銀行沒收的比例都占全國的前幾名,然而,在長達數月的共和黨各州初選當中,卻都是些沒什麼內容和結果的「頭條」。
  政治人物造勢或回應 社群網站成新寵
傳統媒體恐怕有不得不然的苦衷。社群網絡越來越普遍。截至去年底,在美國有2,400萬個推特常用者,1億3,300百萬人擁有臉書。事隔半年,那些數字其實已經不算數了,根據民調機構eMarketer的報告,它們正以每年31.9%的速度增長。

另參本館:《電視新聞》 《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 啥是部落族
2012-07-07 11:16:51
阿楨
孩子整天掛網看手機 可能非典憂鬱【聯合報2012.06.03

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講不聽,情緒煩躁、易怒,當心恐是憂鬱症。醫師說,有五成青少年憂鬱症狀不典型,卻常寄情網路來紓解情緒。
台北馬偕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表示,多數民眾認為憂鬱症是情緒低落、不吃東西、躲起來不跟人接觸。但青少年憂鬱症狀不典型,卻會表現出發脾氣、叛逆、衝動、煩躁易怒、沉迷網路、專注度不足、不理人,師長不易察覺孩子憂鬱。
台安醫院精神科主任許正典也說,「有一半得到憂鬱症青少年,不會呈現典型症狀。」因青少年面對身體劇烈變化,荷爾蒙影響,情緒控制及調適力不如大人,一旦心情未適時紓解,家人沒注意,就可能有憂鬱症。
值得注意的是,少年憂鬱表現有點像躁症,少女常藉由飲食調節情緒。
許正典曾收治一名國二女生,一百五十公分、體重四十多公斤,一開始厭食,三個月體重掉三公斤。後來這女生暴飲暴食,一餐可嗑三個便當,外加一個飯糰,三個月胖八公斤,媽媽一度以為她在生長期,帶到醫院檢查,才知有憂鬱症。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任陳映雪表示,部分青少年憂鬱症,會表現不配合、不甩人、焦慮等症狀,家人可觀察親子相處方式是否突然發生變化,主動關懷陪伴。
許正典說,若孩子跟以前行為有明顯差異,沉迷網路,情緒起伏劇烈,一下有氣無力,一下又變得衝動挑釁、不理人,如持續一個月,家長可尋求學校輔導老師協助或就醫。

習慣不改…嚴重會心悸、偏頭痛【聯合報2012.06.03

國泰綜合醫院物理治療師簡文仁曾遇過,手都抬不起來的病患,邊復健邊玩電腦。簡文仁搖頭歎,這類病患「永遠不會好。」如果不改變,再多治療復健,痠痛也永遠不會好。
簡文仁表示,姿勢不良、長期使用,是造成3C症候群主要原因,患者常見症狀有頸部、手肘及手指痠痛,嚴重者更可能導致扳機指,及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
以常用電腦的上班族為例,坐姿不良,頭頸容易向前傾斜,產生「猿人症候群」。簡文仁說,就向猿人一樣,頭部不知不覺向前傾。
3C族只是頸肩、手肘痛而已?那可不一定。孫茂峰說,這類長期痠痛,還會引起「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疼痛會沿著神經,散布至身體各角落,有可能造成心悸、胸悶、偏頭痛。

另參本館:《躁鬱之心》網路解憂丸 電玩與暴力 搜尋成癮
2012-07-07 11:18:52
版主回應
為什麼「三民自」墮落成這樣?2010/11/17 中時社論

 熟悉美國政媒環境的人都已發現,該國媒體生態最近幾年發生重大的改變。長久以來,華爾街日報立場比較傾右、偏資本家,而紐約時報比較傾左、偏社會主義;這些都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卻不是什麼值得憂慮的問題。無論如何,這些百年老報在意識形態立場上或有不同,在新聞容內容與真實性的追求上卻是毫不妥協。此外,具有影響力的幾家知名電視台如ABC、CBS、NBC,也都強調其客觀公正,極少散布八卦、搧動民粹。美國與歐洲都有些八卦小報,內容專注於政商影視名流的風韻雜聞。這些媒體雖然在特定事件時有些銷路,但平日絕對只是媒體中的非主流,成不了什麼氣候,對大局的影響力更是微乎其微。
 然而自小布希總統時代起,由於其刻意以簡化的標籤將議題立場二分,遂逐漸產生媒體依個別政策而有依附特定鮮明立場的情事。久而久之,原本著重事實、分析、論述的媒體表述,就漸漸演變成簡化、表態、標籤化的立場站邊。這樣的媒體性質演變在布希下台之後並未收斂,反而漸成定型。美國的FOX電視幾乎是共和黨小政府反民主黨立場的傳聲筒,最近兩年有許多報導都是「逢馬(歐巴馬)必反」,也成為該國媒體極端化的著例。
 此外,在網路時代,由於民眾雙向接觸的機會增加,故許多人除了被動地接收媒體訊息,也透過部落格、臉書等軟體分享觀點,互動見解。由於臉書等集結的互動群體多為同學、舊識等志同道合者,故網路互動也容易形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群聚效果,彼此同氣連枝,益發強化了大家的既有關點。當人民觀點受到強化之後,標籤式的簡化訴求更受到歡迎。既然民眾有簡化二分的傾向,媒體為了牟利,最佳的策略自然就是迎合簡化二分的閱聽人,緊緊地抓牢他們,這也是當前媒體兩極化的原因之一。
 台灣的媒體與歐美的相比,其實兩極化更為嚴重、更為墮落。歐美媒體的立場區別就只有左與右,大政府與小政府,但台灣最關鍵的區分性議題卻都是統獨,以及由此所衍生的親中與愛台等扣帽與標籤。很顯然的,統獨的議題張力遠大於經濟政策的立場左右,操作起來凝聚力更強大。以台灣的電視公司為例,TVBS早被歸類為深藍,而民視與三立被定位為深綠。就報紙而言,自由時報當然是鐵桿深綠,過去兩年來恐怕不止是逢馬必反,而是逢馬就要扣上親中賣台的大帽子,其社論每天都像是在進行統獨的生死鬥爭。
 但是,如前所述,相較於歐美台灣的媒體還要更為墮落,這可以從兩個方面以解說。第一,華爾街日報可以挺共和黨,但那是基於其自主判斷後的獨立選擇,而不是與共和黨某些政客互通聲息的勾搭。台灣媒體卻不然;三立在二○○八年大選期間擺明了挺謝鬥蘇,儼然是謝系的護盤手。而民視長年來受民進黨蔡同榮派系影響,也從來不是新聞。最近的鄭弘儀竟然去獨派造勢的場子站台,完全混淆了政治與媒體之間應有的分際。別國媒體只有新聞立場的偏頗,而台灣部分媒體工作者卻渾然不知新聞的基本ABC,墮落得比別國的媒體工作者快得多。
 台灣媒體差勁的還不只是與政治人物的勾搭曖昧,而是連「事實」都刻意不理會、刻意扭曲。三立電視台似乎完全不認為新聞該窮盡查證義務,以為給個「當事人澄清傳真號碼」就仁至義盡了。自由時報合成一張總統維安車隊的照片被揭發,竟也毫不以為意,迄今未對此致歉。三立電視將錯誤槍決照片移花接木至二二八專題,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刻意扭曲。這些媒體幾乎是將所有新聞編採的原則拋諸腦後,這不是墮落是什麼?當媒體工作者拉著候選人手大喊「凍蒜」時,他們究竟還知不知道羞恥?
 最可悲的是,儘管若干媒體爛成這樣,竟然台灣還有那麼多閱聽大眾願意訂閱、願意收視。有立委受不了每天吃「三民自」,但偏偏有人民喜歡,那要怎麼辦呢?當媒體名嘴口出穢言、跨越其中立角色、怡然自得恬不知恥,居然收視率不受影響;看來,台灣的媒體水準提升,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2012-07-07 11:19:44
阿楨
消基會批:有線電視全世界最差【聯合報 2012.10.05

根據消基會九月下旬做的網路調查,一千五百一十一位填答人中,七成九的人認為有線電視收費太貴,八成四的人認為重播率太高;若把費用對照品質,超過半數的人認為「難以接受」。
消基會引用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施俊吉的論文指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的毛利率年年都在四成以上。消基會副秘書長、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林宗男批評,業者一再宣稱虧損,其實根本是暴利,難怪許多外國私募基金都來投資。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說,有業者坦承毛利率四成是事實,但也解釋利潤都投入數位化工程,希望消基會不要開記者會。她認為,數位化是業者自己應該投入的成本,沒有用民眾的錢建置、再向民眾收收視費「兩頭吸血」的道理。
消基會秘書長陳智義指出,有線電視號稱一百多台,其實大家會看的只有那幾台;重播影片不只同一台播,沒多久就換台播。消費者像不斷「吃冷飯」,看得連台詞都可以背出來。
若月費降兩成,以台北市的費用估算,林宗男說每戶每年約可以少付新台幣一千七百四十元,再乘上施俊吉論文中的收視戶數,全國收視戶每年可省一百一十一億元。他們呼籲NCC正視民意,介入各縣市的費率審議委員會,「這才是有感施政!」
  回應
  台灣有線電視真的難看,比大陸日韓越南的還差勁
  台灣不是鳥不起的自由國家嗎?
  垃圾節目一堆也就算了,還播一堆粗俗的垃圾廣告,簡直是花錢買罪受。寧可回到過去的老三台,雖然頻道不多,但起碼節目的品質還可以接受。嗯!真的蠻懷念那個年代的電視~~~~!
  早就不看了,只要裝個數位接收器都是免費的。
今天幾位在這邊發言的,大家都很有反省批判能力,看電視也很有深度,但事實就是,數以百萬計的整體台灣觀眾,已經做出選擇了,我們不是沒有discovery、旅遊探險頻道等高品質節目在cable頻道裡面,重點是收視率不好,大家就是愛看名嘴新聞、八卦天后宮和狗血連續劇,那你叫業者花千萬元製作節目幹麻?
  多數家庭有線電視第四台的裝設只是因為以前無線三台太爛,沒想到現在每月付五百元換到的卻是越來越垃圾化的資訊。多數人其實只需要免費的數位化無線電視台能重新做好,再加上選擇性更高的網路寬頻數位內容這兩者就好了,根本就不大需要現在越來越爛的第四台。
2012-10-06 09:51:36
版主回應
大陸電視反攻台灣【聯合報黑白集2011.11.07

只要裝個免費小耳朵,就可以收看十多個大陸電視頻道,這個現象正在台灣蔓延。而陸委會和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似乎忘了對嘴,前者說,業者的行為違反了現行法令;後者則雙手一攤,承認無法可管。
陸委會指稱違法,是因為目前我並未開放任何大陸電視在台落地,若要落地,必須雙向互惠,絕不片面開放。而NCC說「無法可管」,或是找不到執法依據,或是無計可施,顯然打算袖手以待。亦即,在兩岸雙向開放既暫無可能,而我主管機關對於「偷渡」又束手無策的情況下,大陸電視將持續「登台」搶灘。如此一來,陸委會奉為聖旨的「雙向原則」,意義何在?
談到電視,就說到了台灣的痛。儘管台灣人頗以自己的文化軟實力自豪,但我們的電視卻無法反映台灣的文化內涵,有些節目是政治口味嗆辣難耐,有些是內容淺薄難以消受,許多是連娛樂功能都談不上。正因淺薄、庸俗、偏激的節目充斥,使大陸電視在台灣市場有機可乘,它至少提供了差異化的內容和視野。在一般閱聽大眾的立場,恐怕也不贊成政府施鐵腕強力驅逐陸視。
大陸電視登堂入室,暴露台灣電視品質低落的真相,也折射了政策與現實脫軌的事實。如果要說大話,一個國家絕不容許外來電波任意放送,這是文化主權;但我們的電視業不思振作,難道不更是踐踏文化主權和民眾收視權的元凶?今天,主管機關已公開棄械稱降,代理陸視的業者又步步進逼,政府最後不會只靠祭出「愛台」來號召民眾捍衛文化主權吧?

頻道准播與否 「文化主權」範圍【聯合報2011.11.06

衛星天線業者靠著海外資金,大舉在台灣促銷收看大陸的衛星電視頻道。立委多半認為,「免費」不代表就不是商業行為;且到目前為止,電視頻道的准播與否,仍然是各國「文化主權」的項目之一,主管機關還是應該採取動作。

純戲曲、綜藝化 電視迷愛大陸節目【聯合報2011.11.06

「台灣沒有我要看的節目」,祖籍河北的吳女士表示,自己喜歡看京劇、河北梆子、豫劇和越劇,台灣沒有純粹的戲曲頻道;而住在牯嶺街的林先生則認為,台灣國際新聞太少,缺乏國際觀,是他們想看大陸電視節目的原因。
受台灣民眾歡迎的央視戲曲台,是一個專業頻道,經常完整播出各地戲曲的優秀傳統戲和新編現代戲。以前台灣電視台有時會播出戲曲節目,現在戲曲節目幾乎從台灣電視圈消失,也讓許多喜愛戲曲節目觀眾,選擇安裝大陸頻道。
湖南衛視則以綜藝節目見長,是最早網羅台灣綜藝節目幕後製作群的大陸電視台,推出的綜藝節目不僅帶動大陸流行風潮,「超女」、「快男」等選秀節目,都源自於湖南衛視。近年來,更有超越台灣綜藝節目的趨勢,十分受大陸民眾歡迎,在大陸頗具知名度。
上海東方衛視的「中國達人秀」、「加油好男兒」等節目膾炙人口。其中,「中國達人秀」發掘出大陸各式奇才,在世界華人圈擁有廣大粉絲。
江蘇衛視這兩年最受討論的節目就是「非誠勿擾」、「老公看你的」,這兩個收長紅的節目幾乎是該台的招牌,其中,「非誠勿擾」的麻辣和現實,在大陸社會造成轟動,並帶動相親節目的流行風潮。
2012-10-06 09:55:28
阿楨
全民大新聞「封關」 搞笑告別尾牙秀 2013-01-26

中天新聞》模仿節目超級常青樹「全民大新聞」,25日晚間播出之後,正式向電視機前的觀眾告別,替長達2578集的節目畫下句點。這個告別秀,由山寨版經典角色擔綱演出,像是唐從聖版的大師李敖,白雲版的高雄市長陳菊,邰智源飾演的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郭子乾模仿的股市名嘴張國志,都登場向觀眾致意。
  回應
好震驚! 根本不知道節目要收攤! 這個節目, 陪伴我走過 十 年低潮期, 雖然晚一天才能看得到, 現在心中萬般不捨, 以後會更悶了!

臺灣綜藝節目迎寒冬 《全民大新聞》等節目停播

中新網2013-01-25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臺灣綜藝節目風光不再,叱吒10年,改名3次的《全民大新聞》將在今(25)日播出最後一集後停播,《超級偶像》、《麻辣天後宮》也傳出喊卡,過去這些節目收視率屢創新高,也曾奪下金鍾獎,耀眼成績如今失靈,讓人不勝唏噓。
《全民大新聞》曆經3次改版,不只成功帶起模仿風潮,還捧紅如郭子幹、ㄚ子、許傑輝、邰智源等不少藝人。利菁主持《超級偶像》創下事業巔峰,一舉奪得金鍾獎主持人獎,成爲鑲金女主持人,由她單打獨鬥的第一代《麻辣天後宮》也是話題之作,無奈3個節目如今收視率陷低潮,全面臨停播命運。
臺灣綜藝節目如同走入寒冬,扣掉致命因素制作費短少之外,大陸、韓國等地戲劇強勢攻臺,電視臺只要購買海外版權,就能不斷回放再回放,加上談話節目崛起、 觀衆收視習慣改變,造成綜藝節目收視率直落,低迷不振。據悉《全民大新聞》將四度改版,有望在農曆年後以全新面貌和觀衆見面。
2013-03-18 12:10:51
版主回應
別再惡搞新聞 2013-03-18 中國時報短評

 八里雙屍命案未破,又傳嘉義鹽醃人頭分屍案。驚悚案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媒體報導理所當然。然而閱聽大眾想知道的是為什麼發生、如何能破案,媒體餵給他們的卻是浮誇失真的「故事」。新聞包裝下,卻是奇情小說和廉價類戲劇。
 台灣的媒體忽略了艱澀但重要的議題,卻在奇情事件上不惜渲染誇大、裝瘋賣傻,閱聽大眾邊看邊罵,損失的只是時間,自以為賺到關注的媒體,卻賠上專業的信譽。

(楨:上下也曾是呆歹彎理盲濫情的霉體銘手酩嘴政剋冥眾/邪者磚家叫獸之一!)

拜託別再傷害台灣【聯合報 2013.03.17王健壯(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有空的話,不妨上YouTube看段影片,片長約十四分鐘,已有五百四十八萬多人點閱,內容是美國電視節目「每日秀」主持人司徒爾特(Jon Stewart)舌戰CNN「火網」談話性節目的兩位主持人。
 「火網」(Crossfire)現已停播,但卻曾是CNN新聞性談話節目的招牌。節目形式是兩位主持人一左派一右派,兩位來賓亦然,雙方各據立場言詞交鋒。有人比喻看「火網」就像看兩個平行的宇宙,也有人形容「火網」就是分裂的美國縮影。
 司徒爾特應邀上「火網」時,正值○四年總統大選,他開口第一句話就問兩位主持人:「你們為什麼要鬥來鬥去?」接著他要求右派主持人「說幾句凱瑞的好話」,也要求左派主持人「說幾句布希總統的好話」,既逗笑又嚴肅,笑翻了現場觀眾。
 但有備而去的司徒爾特卻不是為了搞笑,他痛批「火網」不是搞辯論而是搞劇場,「我每天看你們的節目,卻害怕得受不了」;也修理兩位主持人是政黨的打手,「你們沒有盡到公眾論述的責任」;他甚至數度拜託兩位主持人:「請你們別再傷害美國」。
 司徒爾特Stop hurting America這句話,變成了隔天媒體醒目的大標題,觀眾瘋狂下載「火網」這段影片,類似「火網」這類電視節目更成了眾矢之的:「新聞性談話節目非要如此做嗎?」兩個月後,CNN決定停播「火網」,理由是:司徒爾特的批評言之有理。
 但司徒爾特與CNN絕沒想到的是,事隔九年後,雖然早已沒有了「火網」,但美國現在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內容卻比「火網」更趨極端,主持人也更像政黨打手;以前是同一個節目中兩黨兩極駁火,現在則是各台各個節目紅藍分明,同黨名嘴在同一節目中集中火網,大家既相濡以沫又集體催眠,所謂「平行的宇宙」、「分裂的美國」猶甚於「火網」時期。
 台灣這幾年的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也與美國相仿。但台灣名嘴比美國名嘴更厲害,他們個個都是通才,中午談外星人之謎時引經據典,晚上論新教宗未來時也頭頭是道,隔天分析核能危機時又是口沫橫飛;司徒爾特如果看過台灣這樣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大概一定會瞠目結舌到無言以對的地步吧!
 但台灣的電視台老闆與談話節目的藍綠名嘴,卻不自覺他們正在傷害台灣。他們傷害台灣的方式是:他們祇有選民意識而無公民意識,祇有政黨論述而無公眾論述,祇有情緒宣洩而無知識分析;更嚴重的是,他們與政客同步極端化,而且都是人為的假極端化,讓媒體喪失了政治社會化的中介功能;當然,更等而下之的是,他們讓媒體變成了劇場,名嘴變成了演員。  
 鄭弘儀停止講大話,李濤不再開講,李豔秋關掉夜總會,不管原因為何,卻都應視為電視新聞性談話節目的轉機,每家電視台老闆也都該有當年CNN停播「火網」時那樣的反省與決心;學司徒爾特向名嘴說一句「拜託別再傷害台灣」,大概不應算是苛求吧!
  回應
 華府兩黨嚴重對立不是新現象, 但過去幾年特別嚴重。 是的, 就像臺灣的嚴重對立一樣, 感謝24x7全天候新聞台的政論節目,名嘴專家過去二十年的努力.
 別鬼扯什麼媒體中立了. 全世界的媒體都有政治立場. 獨裁專制政府要控制媒體, 民主政府要討好買通媒體. 請認清這一事實, 全世界的主要媒體, 包括各英美主流媒體, 都有政治立場偏見, 發揚灌輸觀眾讀者他們的政治立場, 甚至為市場競爭特意站在極端的政治面, 「大話新聞式」的評論節目在美國太多太多了, 只要媒體「不隱藏自己的立場」假中立, 不捏造假新聞指鹿為馬, 不故意掩蓋扭曲特定新聞事件, 觀眾讀者就謝天謝地了.
 王健壯先生, 別以為在美國, 電視媒體有任何比較高明! 司徒爾特(Jon Stewart)自己就是挺一個民主黨的自由派的comedian節目主持人. 他自己主持的電視節目The Daily Show, 一樣是對保守派人物取笑戲弄, 他的觀眾幾乎清一色的年輕人, 從開始就進行自由派的洗腦. 在美國, 任何電視媒體的更改, 基本原因都是生意考量, CNN停播「火網」,收視率低廣告不賣錢才是停播原因.美國電視媒體的各擁政治立場的新聞性談話節目,美國人民的政治觀點也一樣是越來越兩極化, 也絕對不輸臺灣.
2013-03-18 12:12:22
阿楨
網購陷阱多 檢倡賣家「實名登錄」【聯合報2013.02.16

「你怎麼有這個東西?哪裡買的?網路!怎麼沒過濾購買者身分?」網路交易發達,坐在電腦前「一根手指頭」就能逛街;少年不但可輕鬆在虛擬商店買到違禁品,也可能被騙。
家長該怎麼辦?難道只能靠多關心嗎?法律沒有規範嗎?
台北地院庭長蔡坤湖表示,為了百分之一犯罪行為,去規範收貨端,影響百分之九十九民眾便利性,是不可行的;但物流業者有社會責任,從管制出貨端下手,是可行的方法。
一位檢察官說,網購應該採「實名登錄」,寄貨者填真名並確實驗證件;並納入類似個人資料保護法的賠償精神,一旦少年網購非法物品,家長得向通路求償。
陳姓家庭主婦說,透過郵局或宅配送貨到家,起碼知道小孩買了什麼;如今廿四小時營業的超商取貨便捷,孩子可在上下課途中取貨,家長根本無法把關。她認為個人寄貨者的可疑商品必須由成年家長領受,避免孩子透過超商網購非法物品。
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廳長黃梅月認為,要求少年取貨要成年人陪同立意雖好,但執行上有困難,搞不好出現「代客取貨」或「大哥取貨」模式,衍生更多問題。
士林地院法官姜麗香表示,青少年網購、帳戶遭詐騙集團盜用的案件近來大增,但網路速度太快,有的孩子以為能獨自收拾爛攤子,聽詐騙集團指示後卻任人擺布,最後卻因「帳戶被盜」無辜成為詐欺共犯。
資策會研究,台灣二○一○年線上購物市場達三千五百多億元,商家對個人交易占百分之五十七、個人對個人交易占百分之四十二;二○一一年線上購物市場規模成長到四千三百億元,取貨便利性與安全性是網購者最主要考量。
  回應
早該推動網購實名制...
只有獨裁專制地區才會要求實名制!(楨:臉書呢?臉書真名制 在德國遭控違法【台灣醒報2012.12.19)
搞錯方向,聯合報是中國的喉舌嗎? 淘寶的支付寶做的那麼好。淘寶去年營業額就一兆人民幣了(楨:淘寶不是中國的?)。政府該開放第三方支付的業務,怎麼會去向中國學實名制?
2013-03-25 14:00:41
版主回應
英3大黨協議 將設媒體監督機構 2013.03.19 新頭殼

英國執政的保守黨與工黨、自由民主黨等3大主要政黨,18日達成協議,將以皇家憲章成立獨立媒體監管機構。監管範圍包括報紙、雜誌與新聞網站,可對違規媒體處以鉅額罰款,並能要求媒體公開道歉。
英國首相卡麥隆向議員陳述此監管機構的權限範圍,規範的出版物包括報紙、雜誌和有新聞內容的網站,但機制如何擴展到網路範圍,還未明確界定。機構可處以違規媒體最高100萬英鎊的罰款,並能要求媒體公開道歉,監管機構也會提供民眾快速申訴機制與仲裁服務。
卡麥隆表示,此機制將保證不再重演竊聽醜聞。副首相暨自民黨黨魁克萊格希望報業能支持此機制。工黨領導人埃德•米利班德也認為,協議既能保護受害者,也確保言論自由。
卡麥隆並強調,新的監管機構是獨立運作,透過皇家特許令賦權運作,不受政府干預,將有獨立人事任命權與獨立資金來源。若國會同意設立此機構,5月會申請特許令,呈交給女王顧問委員會成立。
在2011年英國小報竊聽醜聞後,列文森調查(Leveson Inquiry)英國媒體自律報告建議,認為英國可立法建立獨立報業自我監管機構,評估從業人員工作手法是否恰當,催生媒體監管機構概念。
英國媒體發達,但過去政府沒有相關法規與機構負責監督媒體,各媒體出資運作的新聞投訴委員會僅是自律機構,決策對媒體沒有約束力,也無權處罰媒體,在2011媒體竊聽醜聞爆發後,該委員會受輿論譴責,也已被解散。
不過,英國人權與媒體組織憂心監管機構將扼殺新聞自由,部分報業如太陽報、電訊報與每日郵報表態,不會承認新監管機構,也不會繳交罰款,並揚言建立自己的監管機制。但受媒體亂象影響的受害人組織等呼籲媒體改革的團體,則對此協議表示贊同,期望能保障弱勢社群。

環球時報的「文化差異」2013-03-25 旺報短評

 《環球時報》報導指出,「英國將設最嚴厲機構管媒體」,報導中大量引述英國媒體的批評,認為國會的決議是「新聞自由的終結」「媒體陷入悲傷和憤怒」「政治人士像馬戲團指揮一樣介入媒體」,並慨嘆「英國再也沒資格對其他管制新聞的國家指手畫腳」。
 這篇報導聚焦在英國媒體對成立監管機構一事的高度不滿,但事出必有因,老牌民主國家如英國,向來以保障新聞自由為榮,三黨怎麼會聯手於本月18日做出所謂「終結新聞自由」的決議呢?
 這和2011年開始延燒的媒體竊聽醜聞有關。英國社會早就瀰漫不滿小報肆無忌憚侵犯個人隱私作風的氣氛,萊維森法官領軍的調查報告明確指出,新聞業的病,需要成立外部獨立監管機構來治療,這個監管機構,必須擁有處罰權。三黨根據「萊維森報告」作成監管媒體的決議,不過,決議案仍然堅持不以法律侵害新聞自由的核心原則,改以「皇家特許狀」授予獨立機構監管的權力。對於違規的媒體,監管機關有權要求在頭版刊登更正、或處以百萬英鎊以上的罰鍰。
 新聞自由是普世價值,自由的界線雖因社會文化不同而有改變,但讓個人意見自由表達、集體意志充分呈現屬於基本人權範疇,不容挑戰。不過,網路時代來臨,傳統媒體經營日益困難,過度競爭已造成報導手段與內容越過道德紅線、甚至違法的結果,這是英國迫不得已出台嚴格法規的原因。
 在評論英國議會決議前必須了解,在英國所謂「獨立機構」,意指政府不能介入,英國對媒體的監管其實是一種社會自我管理機制。此事與其說是「新聞自由的終結」,不如說是英國社會試圖重整新聞業的工作倫理,幫新聞受害人找回公義。《環球時報》的報導,對不理解英國文化背景的讀者,可能產生「新聞管制有理」的暗示作用,希望《環球時報》犯的是文化差異的錯誤。
  回應
媒體的控制人從來不像政治人一樣受第三權監督,一旦媒體的控制人有私心,操控輿論政策卻無責無罪,恐怕是法律的一大漏洞也是國家的亂源,媒體永遠只能鬆散的自律,一切以商業收益為依歸,若商業收益與國家利益牴觸時誰來管?

(楨:媒媒果然會相護,且是外媒放的屁比較香!詳參【圖博館】:媒媒相護 中國式媒體監督 《權力的聲音》《新聞傳播之自由與界限》《電視新聞》 《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誰在操縱我們》)
2013-03-25 14:01:28
阿楨
不禁播辱華節目 美稱言論自由2014-1-12旺報

2013年10月,美國廣播公司(ABC)「吉米秀」提到「殺光所有中國人」的言論,引發美國華僑強烈抗議,並到美國白宮請願網站連署要求主持公道,但11日,白宮方面的正式回應卻是重申「美國憲法保護言論自由」,並表示「美國聯邦政府不能強迫ABC取消節目」。
網友在白宮請願網站請求調查ABC,20天內就超過10萬人的連署門檻,但至今3個月,才獲得白宮的正式回應。據白宮的發文表示,節目主持人已道歉,電視台也刪除節目內容,而且美國總統歐巴馬已公開表示,「美國歡迎中國持續的和平崛起」,「評論不能反映美國主流對中國的看法」。
白宮還指出,如果你們認為此事需要進一步上訴,那麼可以向聯邦通信委員會投訴。
陸網友大表不滿
對於白宮的回應,大陸網友大表不滿,有人稱「殺光美國人」也是言論自由,若提「殺光黑人」,電視台和主持人早就被告到破產。
「殺光中國人」事件源於2013年10月,ABC節目Jimmy Kimmel live的「兒童圓桌會議」,主持人問美國欠中國1.3兆美元該怎麼辦,有一白人男童說,殺光所有中國人就不用還錢,且「若我們先殺光中國人,他們就沒法幹掉我們。」
廣大興案至今未回覆
事後,電視台公開道歉,但主持人認為沒這麼嚴重,節目照舊進行,引發街頭抗議。
因為大陸駐美記者不斷要求美國政府表態,事件後約1個月,美國白宮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海頓寄了電子郵件給央視,表示美國總統歐巴馬和白宮認為ABC公司的辱華言論不代表大部分美國民眾對中國的看法,美國一向重視中國的合作夥伴關係。
其實白宮請願網站只是歐巴馬宣傳政見的平台,經常「選擇性辦案」,像是只有2萬人連署要求建立《星際大戰》中的「死星」,就獲得正式回應;白宮從經費、行政、太空總署等不同領域,細數為何無法做到。
但菲律賓廣大興號事件發生後,台灣民眾5天連署就破11萬人,但白宮至今未

詳參【圖博館】:中國式媒體監督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290447855
《美國電視的源流與演變》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03463543
《權力的聲音》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3887855
2014-01-12 12:47:07
阿楨
網路侵蝕 央視廣告收入露疲態2014-6-4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大陸隨新興網路勢力的不斷侵蝕,傳統媒體的固有業務發展堪憂。最新調查顯示,大陸電視媒體領頭羊央視,現在也面臨著廣告增速乏力的窘境。資料顯示,去年央視廣告成長14.7%,省級衛視則成長28%; 2012年,央視廣告收入爲269.76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不到15%,而百度廣告收入爲222.46億元,年增53.5%。

娛樂、媒體業 陸將超日趕美

據普華永道2014-6-4在廣州發佈的《2014-2018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從現在起至2018年期間,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5%,中國娛樂及媒體總支出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10.9%,其中廣告支出的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1.8%。中國有望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娛樂及媒體市場。

中國接管你的眼球 預知電視死亡紀事 財訊 2014/06/04

美國串流媒體與中國視頻網路崛起,嚴重擠壓傳統電視生機。但台灣電視台似乎渾然未覺,普遍存在的失敗主義,讓他們往網路發展的腳步躊躇不前。【文/黃靖萱】
  5月,緯來電視台上檔在南韓已經下檔3個月的《來自星星的你》,首播收視率1.37%,推算相當於有54萬人收看,電視台開心地宣布「開出紅盤」,因為這數字刷新緯來韓劇首集收視最高紀錄。
  早在去年12月這部戲劇於南韓播出時,即使台灣未播,但無論是千頌伊最愛的「炸雞配啤酒」,或穿的服裝,甚至擦的口紅,都已在台灣同步掀起風潮,現在的話題卻反而隨著在台的播出而逐漸淡去。為什麼?
  視頻網站崛起 全球傳統電視業者危機四伏
去年,中國大陸的視頻網站愛奇藝,在買下這部戲劇後,即和南韓幾乎同步翻譯播出,語言文字相通的台灣觀眾,早就已透過大陸的視頻網站,免費追完了這部戲。對照愛奇藝於2月底跟播完這部戲的播放量達13億次,平均一集6000多萬人次收看,目前則累積到近30億人次,台灣電視台1%的收視率顯得有點悲情。
  「以前台灣播《冬季戀歌》都還有到五(收視率),《星星》最高只有二,他們(電視台)靠韓劇賺錢的模式衰退了。因為大家都連到大陸去看視頻,好日子結束了,」一位電視台業者說得很直白。
2014-06-05 10:42:32
版主回應
  當視頻網站崛起,全球的傳統電視業者都感受到極大壓力。
近來,美國零電視(ZERO TV)明顯上升,意指不再收看付費的有線電視、衛星電視等,據收視調查公司尼爾森統計,「零電視」已從○七年的200萬人成長到500萬人,大多是年紀較輕、單身、沒有小孩的人。他們多使用月費不到10美元,就能線上觀看影片的Netflix及Hulu的內容。
  Netflix及Hulu這類的網路電視及串流媒體興起,衝擊有線及無線在內的傳統電視,擠壓傳統電視的生存空間。今年以來,Netflix再增加250萬新用戶,總用戶已經超過4500萬戶,高於今年初美國第一大有線電視業者Comcast和第二大有線電視業者時代華納合併後共4000萬的訂戶數。
  此外,蘋果、亞馬遜等科技、網路巨人,也爭相推出電視盒,要在線上影片串流服務領域較勁。
  電視台危機四伏,敵人來自虛擬的世界,在中國情勢更加嚴峻。
根據工研院產經研究中心(IEK)的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至去年6月底止,網絡影音已經分流了傳統電視劇播過超過50%的收看方式,61.6%的網路影音用戶一週只有一天或完全沒有打開過電視機。
  中國的艾瑞諮詢數據更顯示, 北京地區的電視開機率已下降到30%。在中國,都以此數據紛傳「電視將死」。
  中國預計今年線上視頻的市場規模將達177億人民幣,成長率近4成。因此,就連陸續打造出《超級女聲》、《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等熱門節目,影響力僅次央視的湖南衛視都意識到危機,在今年推出新媒體「芒果TV」因應。台長呂煥斌甚至宣布,今後所有湖南衛視的自製節目,將不再授權其他互聯網業者,全部改由旗下「芒果TV」獨家播出。
  然而,台灣呢?
根據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資料,台灣有線電視普及率,從一○年的64%,一路下滑,到今年第一季來到60.1%,雖下滑幅度不算劇烈,但以絕對數字來看,4年來,有線電視也少了近10萬的用戶。
  有線電視戶下滑,表示系統裡的電視業者的收視群眾在減少,愈來愈多的頻道,爭食愈來愈少的收視,攤開台灣的收視表,週六假日,大家最有時間在家看電視的日子,收視率最高的節目竟然是中視重播再重播的「萬秀豬王」,就算第一,也僅有3%的收視率。而全天各頻道數百檔的節目中,收視率超過1%的居然只有14檔。面對產業現況,見證過台灣影視大起大落的三立電視總經理張榮華也難得語出沉重,「現在有0.5(收視率)就安心、破一就慶功;我們以前沒有三是要去向長官謝罪的!」
  中國大陸的視頻網站,即將全面接管台灣人的眼球。
不知不覺間,這些視頻網站也侵門踏戶到了台灣。去年10月底,主演《蘭陵王》而在台爆紅的馮紹峰來台,出現在機場時,一大群媒體蜂湧而上,數十支掛著搜狐娛樂、愛奇藝、56、優酷、樂視網⋯⋯的麥克風擠到他面前,這些都不是你我熟悉的電視台,現場幾乎看不到一支台灣電視台的麥克風。
  「不管台灣電視台做不做,台灣觀眾一樣能享受到那些服務,」從代理版權到拍攝大量自製劇的克頓傳媒董事李光輝說,透過大陸視頻網站,無論是看美劇、日劇、韓劇等都有中文字幕了,而且更新速度很快,甚至同步播。一位前電視台高層大膽估算,台灣現在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是這樣看電視的。
  中國視頻網站入侵 台灣觀眾也愛「翻牆」收看
只是,台灣觀眾如果是透過大陸擁有合法版權的視頻平台如愛奇藝、優酷土豆或是樂視等,有些戲劇因地區版權問題而無法點播,一位大陸視頻網站的員工建議,從台灣可以「網路翻牆」過來大陸看,但他隨即話鋒一轉說,「好諷刺哦,以前我們嚮往自由、真實的世界,才從中國『翻牆』出去。」
  現在,台灣觀眾卻為了「收視自由」而「翻牆」。
「就像淘寶海外最大的市場在台灣一樣,台灣人買東西被中國吸走,現在連看電視也被中國綁走,」一位前台灣電視台高層憂慮地說,這像是一種文化侵略。(楨: 投奔匪區!)
  NCC現正積極推動「一○六年以前有線電視全面數位化彈性資費管理規畫方案」,這方案一旦達成共識推動後,系統業者和有線電視台業者的共生結構,即將被打破,這也意味著,不用中國視頻網站攻擊,台灣電視台的好日子也可能快過完了。
  張榮華坦言,數位化後影響會很大,包括4G、行動載具普及等,直接影響電視台生存的關鍵因素,「我認為2016年會出現黃金交叉,也就是觀眾從行動載具上看電視劇的時數比率會超過從電視上看電視劇,而且這是有效收視率,這對電視台是很大的危機。」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517315
2014-06-05 10:51:57
圖博館
流失嚴重:中國有線電視用戶首現負增長

  智能電視的不斷普及,正衝擊傳統家庭電視收視格局。2017.3.22消息,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委專家杜百川表示,家庭電視收視格局正在發生巨大變化。具體表現為有線電視用戶減少,而寬帶用戶增長。
  據了解,去年四季度有線電視用戶比上一季度環比減少215萬戶,首次出現負增長。與此同時,寬帶用戶總量達到2577萬戶,其中四季度淨增近250萬戶。從中可以看出,用戶份額較為穩定且流動性較強,流失與增加同時發生。
  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有線電視用戶規模減少與智能電視發展不無關係,與傳統電視不同,智能電視不用接入有線電視信號,只需要通過寬帶便可以實現電視內容的觀看,大大降低了用戶辦理有線電視信號的積極性。
  不過在杜百川看來,互聯網電視的燒錢模式不可持續,具備多重優勢的廣電企業只需形成合力,必定可以再次奪回主動權。
  目前有線電視用戶依舊是家庭電視收視市場的核心。資料顯示,2016年我國有線電視用戶規模總量2.52億戶,佔全國家庭電視收視市場的比重為59.6%,相比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直播衛星用戶總量突破一億大關,達到1.07億戶,收視份額25.3%,相比去年同期提升近9%,位居第二;IPTV用戶達到8672.8萬戶,收視份額突破20%,同比提升近10%;OTT TV緊隨其後,收視份額也提升顯著,達到17.26%。

爭霸數位匯流 誰是領頭羊?2017-02-25 編輯部 亞太 台灣大哥大 富邦

亞太董座呂芳銘入主台灣寬頻TBC,外界解讀呂芳銘成了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進軍數位匯流戰場的關鍵角色,填補有線電視這塊拼圖。過去,鴻海和富邦旗下台哥大密切合作,兩友好關係是否再結盟,擴大其市場影響力,中華電信恐等著內憂外患的夾擊。
  凱擘總經理王鴻紳表示,目前線上影音的發展已大幅瓜分用戶在有線電視上停留的時間,發展OTT & IOT等以智慧家庭為主的數位匯流服務才是他們正在積極開闢的新市場,包含SuperMOD隨選隨看和HomeSecurity居家監控的服務。
  據各家的數字統計,中華電信擁有1,096萬行動電話用戶數,市占率37.3%;寬頻上網用戶數448萬,市占率74.4%;網路電視MOD用戶數約133.2萬。呂芳銘入主TBC後,一旦與台大哥大策略結盟,兩方可握有寬頻用戶數57萬,市占率10%,電視用戶全台235萬,市占率約45.2%,行動用戶數約910萬,市占率31%。
2017-03-24 12:05:44
圖博館
徐實:從中國回來後,我再也不相信美國主流媒體了2017-07-21 觀察者網

我國對外宣傳和公共外交....把中國新聞編排成英語節目播放出去,其實幾乎沒有宣傳效果。
  究其原因,這種新聞形式與美國民眾的文化習慣不甚相符。美國社會長期受到保守主義和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這二者都屬於資產階級政治學的範疇,都存在對政府的不信任、認為強大的政府必然妨礙公民權利。
  後來,外宣工作也開始嘗試一些新形式。例如,在美國紐約時代廣場的大屏幕上滾動播放中國的國家形象宣傳片,成為2011年的一條新聞。國家形象宣傳片應當一分為二的來看,一方面,“有”確實比“沒有”要好,至少它將美國主流媒體編織的“偏見之幕”撕開一條縫,讓一些美國民眾對中國多少產生一點好奇心;另一方面,它的作用實在有限,因為宣傳片並不貼近生活,受眾會懷疑這是選擇性地剪輯中國最為光鮮亮麗的一面。
  再後來,又有許多文藝團體陸續赴美演出,從梅葆玖等京劇名角到宋祖英等歌唱家的演唱會,我都曾去捧場。客觀地說,這類文藝演出對華僑華人群體有一點點效果,但是對美國主流社會幾乎沒有影響力。而且,舉辦文藝演出的投入不菲,從商業角度來說連成本都很難收回來。所以,近年來中國官方文藝團體赴美演出有減少的趨勢。
  而且,無論是播放宣傳片,還是舉辦文藝演出,傳播形式都存在缺乏連貫性。曇花一現,過後人們也就忘了。反觀CNN等美國主流媒體,誠然熱衷於製造謊言與偏見,但是貴在宣傳的連貫性。一年365天不間斷播報謊言與偏見,如水銀瀉地般無孔不入,最後謊言說了1000遍就被當作真理。被“通俄門”等一系列謠言纏身的特朗普總統就恨不得把CNN手撕了。
  美國民眾深受實用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對意識形態爭論沒什麼興趣,但是特別在乎與切身利益相關的事情——這其實是外宣工作最有價值的切入點:應當真實地介紹中國社會建設的具體成就,以及中國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迅速改善。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美國經濟發展停滯,兩極分化加劇,而普通民眾的生活沒有改善。在這種歷史背景下,正面宣傳中國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努力,就很容易引起美國民眾的共鳴,使他們對中國產生好感乃至認同。
  我曾與許多美國民眾廣泛交流與中國相關的話題,根據我的經驗,美國民眾最感興趣的民生領域包括以下這些:
2017-07-21 12:47:04
圖博館
教育資源
談到中國的高等教育,我的美國朋友都對中國表示欽佩。他們羨慕的是,在中國讀頂尖大學不至於給家庭造成嚴重的經濟負擔,也不會背負一屁股學生貸款;更不會出現頂尖高校因為學生家貧就不予錄取的狀況。
中國大學的性能價格比遠高於同等美國大學。例如,清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大致對等。清華大學每年學費5000元,食宿費用約8000元;斯坦福大學每年學費4.8萬美元,食宿費用至少2萬美元。在本科學到的東西差不多的前提下,讀斯坦福大學的成本是讀清華大學的35.6倍。
在許多國人整日鼓吹“美國教育就是好”的時候,許多美國民眾反而羨慕中國高等教育的機會公平,以及政府對於高等教育的大力支持。2016年美國高校畢業生平均背負37172美元的學生貸款,“讀書致貧”的現象愈發突出。
每當我說起這些,美國朋友都紛紛表示,美國分配高等教育資源的方式是錯誤的。他們認為高昂的大學學費使得美國年輕人很難實現翻盤、階級固化越演越烈,而中國比較公平的高等教育卻能夠為國家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長此以往美國的發展將受到負面影響。
  男女平等
國內某些天天追美劇的年輕人產生了對美國社會過於美好的想像。事實上,美國的男女平等程度並沒有想像得那麼好。男女同工不同酬在美國職場是常見現象,只不過資產階級的管理學發明了所謂的“秘密薪酬制度”和“個性化薪酬制度”,巧妙地掩蓋了這一現象,秘密薪酬制度的主要作用其實就是防止勞動者集體維權。而在中國,至少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不存在男女同工不同酬的問題。
讓美國民眾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中國男人在家庭生活中的勤勞。早在我讀博士的時候,每當我聊起烹飪,我的美國朋友都感到非常驚奇。通過進一步交流,我得知在傳統的美國家庭中,男人一般不下廚房。光是“很多中國男人在家做飯”這一事實,就已經讓美國女性朋友們驚訝不已。後來我又向她們解釋,古代中國其實是男尊女卑,因為中國經歷了20世紀的社會主義革命,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才實現了遠超亞洲其他國家的男女平等;中國婦女的勞動參與率世界最高,在家庭中也很有地位。美國女性朋友們紛紛表示,頭一次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麼牛逼的執政黨,回頭要好好跟男朋友/老公講一講。其實,生活細節遠比照本宣科的政治宣傳更有感染力。
2017-07-21 12:48:11
圖博館
對於廣大中國家庭來說,大老爺們下廚做個飯是稀鬆平常的事,疼老婆的男人才有水平。然而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觀念其實是20世紀中國革命成功之後,才被“植入”中國社會的。中國的男女平等程度遠超其他亞洲國家,甚至讓美國女性也感到羨慕和驚訝。
  醫療保障
美國的醫療技術確實比中國先進,例如癌症病人的存活率比中國高很多。但是美國醫療體系的費效比並不高,治小病尤其貴。隨便動個小手術就花上千美元,在美國算是常事;救護車和急診都是天價。
而且,美國的商業醫療保險與中國的醫保有著本質的不同。中國醫保賬戶裡的錢是自己的,放在需要的時候用於支付醫療費用。而美國的商業醫療保險並非儲蓄性的個人帳戶,不僅每月要交保費,醫藥費還要另算。這樣算下來,如果購買不算太差的商業醫療保險(例如雇主與保險公司談下來的PPO醫療保險),就算沒生病,每人每年也要給保險公司至少“納貢”1800~2000美元,這樣才能獲得保險公司償付醫療費用的起碼資格。
美國民眾對本國醫療體制談不上滿意,而對中國普惠性的醫療保障表示讚許。當得知中國城市的人均壽命與美國城市相近時,他們就對中國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其實也代表了美國人的實用主義思維:他們要先知道結果,然後才會對原因感興趣。
  社會治安
許多著名的美國大城市,治安狀況其實真不怎麼樣。入夜的洛杉磯、西雅圖,小商店紛紛關門歇業,就是因為不想被底層無業遊民騷擾;費城、底特律、巴爾的摩等地則更加慘不忍睹,許多地方一到夜裡就變成暴民的地盤。隨便放幾個關於中國的視頻,展示一下中國城市豐富的夜生活,美國朋友就會大大地感慨一番:中國的社會治理水平實在太高了,嚴格禁槍、暴力犯罪率極低,以致女孩子晚上可以單獨出門,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自2016年美國大選以後,美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大大下降。有趣的是,無論特朗普還是希拉里的支持者,對美國主流媒體都表現出極大的失望。
特朗普支持者:你們總說我們家老大選不上,天天編一堆子虛烏有的段子埋汰人。結果怎麼樣?咱們家老大選上了,你們竟然還在天天胡說八道!
希拉里支持者:你們整天鼓吹形勢大好、特朗普必敗,然後出現了石破天驚的選舉結果。要不是你們隱瞞了實情,民主黨的選舉策略就不會出現這麼多失誤。真是一幫大忽悠!
2017-07-21 12:49:41
圖博館
美國主流媒體的公信力一落千丈,正為中國的對外宣傳創造了良機。因此,今後的外宣工作,應突出強調中國在經濟發展上的進步、在社會治理上的成就,以及中國普通百姓不斷改善的生活。此外還應該將不斷蓬勃發展的自媒體整合到外宣工作中來,例如邀請在中國的美國人講講在中國的經歷和奇遇,做成視頻發佈在各種平台上,這樣的信息傳遞更接地氣。
  雖然很多美國民眾被CNN等美國主流媒體蒙蔽,但是也有例外——但凡去過中國的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普遍極好,而且對美國主流媒體產生了強烈的不信任。我在此講幾個有趣的案例。
  我的博士導師曾擔任南加州大學藥學院的執行院長。她在美國應該算是社會地位較高、眼界比較開闊的人士。即便如此,2010年去了一趟中國之後,回來以後還是大發一番感慨:“我以為所有的共產主義國家都存在物資匱乏、買東西需要排隊。結果在上海、南京等城市,我看到遍地都是超市和飯館,晚上各條街道燈火通明、人頭攢動。中國太繁華了,城市發達的程度遠超我的想像,我長久以來的觀念被徹底顛覆了。”
  我還認識一位做理髮師的美國大姐。她趕在北京奧運會之前去了趟中國。當時她的很多朋友不理解,甚至擔心她“到共產主義中國探險”會導致有去無回,但大姐還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探險之旅”。以下是她的原話:
“我在中國天天吃得像個皇帝!西安的小吃實在太好吃了。我和旅行團一起吃得很好,可是還覺得不過癮。於是我付給導遊一些小費,讓她幫我多買一些外賣,這樣我晚上在賓館裡就可以盡情品嚐。”
“以前美國媒體整天說中國餓殍遍野,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可是我去了5、6個中國城市,發現遍地都是豐富而美好的食物,看到的都是普通人的笑臉。中國人對外國遊客非常友好,讓我覺得這次旅行極為美好,我在有生之年一定還要再去中國看看”
“從中國回來之後,我認定美國主流媒體撒謊成性、整日捏造偏見性的報導,我再也不相信他們對外國的報導了”。
  而最不容易對中國產生偏見的,其實是經常和中國人打交道的美國企業人士。辦企業最講究實事求是,如果對中國社會的認知與客觀實際有偏差,這些美國人在中國根本賺不到錢、更待不下去。反過來說,能和中國企業做好生意、與中國人打好交道的美國企業人士,對中國的了解還是比較多的。例如,曾有芝加哥的資深律師向我談到,中國的司法環境放在世界範圍內屬於中等水平。司法透明度雖然低於北歐和西歐國家,但並不比美國差多少,比俄羅斯則不知道強到哪裡去了。
2017-07-21 12:50:33
圖博館
也許國家應該鼓勵國旅、青旅等旅遊行業的國企在美國多推廣一些中國旅行項目。讓美國遊客花錢到中國吃喝玩樂,不僅能為中國創造一些GDP,而且很可能收到額外的宣傳效果。就讓這些了解中國的美國人,回去之後痛痛快快地打美國主流媒體的臉。此外,還可以在中國多舉辦一些高端科學會議、商務論壇之類的活動,既有助於增強中國在這些領域的影響力,也有助於培養更多公共外交的手段。
  回應
 說的對,但方法不對。讓美國人民好好在家呆著,聽CNN的話,沒飯吃就在家餓著,讓中國嚮往歐美的人盡可能都出去,香甜的空氣比什麼都重要。
 反正國內跪舔的人不少你說什麼他都不聽
 回想起百年前,數百萬次牧師、神甫造訪滿清、民國,再回到歐洲、美國去宣講中國落後、悲慘的現狀,將西方人腦海中文明、富足的東方烏托邦形像給徹底摧毀。如今咱們的旅行社確實應該到美國去推銷中國旅行項目,讓普通美國人深度了解中國。
 用現實來教育人是最好的方式,如果鋒芒太露,反而成為別人火力集中攻擊的目標,就像傻乎乎的普京。低調發展,悶聲發財,才是最現實的利益。
 土共的外宣真的跟不上形勢了!看看新聞聯播就知道了,這些八股文自己看著都悶。
 我不認為要讓他們了解我們,讓他們自娛自樂去吧,只要我們了解一切,認清現實就可以了。
 說實話,中國還真的應該把那些成功秘訣藏著掖著,
 世界主流輿論從來不是控制在中國手中。目前就是這樣沒辦法
 其實作者犯了一個形而上學的問題。美國的新聞話語權掌握在大媒體的手裡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是大媒體通過偏頗的新聞豢養民眾,形成獨特的新聞習慣然後從中獲利。如果我們的國有媒體在對外宣傳中不能實現利益的正循環,是得不到話語權的,所謂吃力不討好是表象,根本原因是沒有獲利途徑,都是賠本賺吆喝,是不能長久的。
http://www.guancha.cn/xushi/2017_07_21_419247.shtml
2017-07-21 12:51:14
圖博館
有線電視萬年頻道表動不了 美日韓媒體擬離台 2019-01-10 聯合報

有線電視頻道廿年來變動率低於百分之十,被戲稱為「萬年不變的頻道表」,本土新頻道及國際新頻道都擠不進去,近期日本SKY Perfect JSAT集團、韓國CJ E&M及美國華納媒體等經營高層開始思考,不排除退出台灣市場。
立委段宜康日前在臉書指出,WAKUWAKU JAPAN應該快看不到了,更直指NCC坐視爛頻道,是怠惰,容許劣幣驅逐良幣。段宜康言論引發各方網友熱烈討論,也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讓萬年頻道表問題再度浮出檯面。
其實,WAKUWAKU JAPAN不是個案,tvN、Warner Tv、Boomerang的經營高層,也都在思考在台灣市場的去留問題。
WAKUWAKU JAPAN是日本SKY Perfect JSAT集團旗下綜藝節目,日本SKY Perfect JSAT集團主要股東包含伊藤忠富士合資、NTT Communications、日本電視放送網等,近年WAKUWAKU JAPAN陸續在台灣及東南亞市場等開播。
tvN是南韓三星旗下媒體公司CJ E&M在台灣推出南韓綜藝頻道,電影台Warner Tv、卡通頻道Boomerang則是被美國第二大電信業者AT&T收購的美國華納媒體旗下所屬頻道。
針對國際頻道可能退出台灣,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官方回應是:電視頻道在有線電視或MOD等平台上下架或分潤為商業自由競爭,政府機關不宜介入其商業契約,雙方如有契約或分潤爭議,應循司法民事訴訟解決。
值得注意的是,WAKUWAKU JAPAN已與有線電視業者凱擘完成協商及談判,但凱擘的申請卻被NCC打回票,理由是,考量地方政府、各機構收視率報告及消費者權益,其中地方政府都反對調整節目表。
有線電視頻道表萬年不變,是近年消費者轉向擁抱內容多元且彈性訂閱OTT服務的原因之一,(OTT是透過網路向用戶提供各種應用服務,大致可分為三種:線上影音平台、頻道業者、電信業者,例如Netflix、愛奇藝等等);有線業者希望改變現狀,挽救用戶轉向擁抱OTT,因此要求更動頻道表,但主管機關NCC卻不准。
  相關新聞
不斷重播、各據山頭…固定頻道陋習多
網路族轉向OTT 有線電視廣告急掉
  回應
既得利益者都不願放, 更不願競爭, 只想享有特許的特權
段宜康嗯稀西不是綠色的嗎?又要內部派系爭鬥嗎?
繼續爛下去吧,反正有線慢慢會變無線,因為剪線的人越來越多
早就不看有線電視了,網路電視軟體一堆,內容多,畫質好,年繳平均一個月199,幹嘛去給CATV業者賺一個月500。
2019-01-10 09:33:16
阿楨
文化4.0政策時代 2019-03-05 聯合報 劉維公(東吳社會學系副教授)

  文化4.0來勢洶洶。對創作型態、藝文傳播、經營模式、到人才培育等文化發展各個層面,它都帶來劇烈的衝擊。
  文化4.0的形成與第四次工業革命息息相關。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創辦人、也是第四次工業革命倡議者施瓦布(Klaus Schwab)的界定,大約在一七六○年到一八四○年期間,鐵路的興建與蒸汽機的發明引爆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於十九世紀晚期到廿世紀初期,由電力與生產線所帶動的大眾生產促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一九六○年代的半導體與大型主機、七○與八○年代的個人電腦,以及九○年代的網路,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都造成當時人類生活世界根本結構上的改變。來到廿一世紀的今日,施瓦布指出,物理、數位元與生物三大科技領域的大融合(例如人工智慧、機器人等),激發出再度顛覆世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參考施瓦布的時間架構,我們可以從很多層面來勾勒文化1.0到4.0的演變。例如,文化的大眾傳播載體從印刷品(1.0)、電視機收音機(2.0)、電腦(3.0)、演變到智慧型手機(4.0),而這些載體是影響人們享用文化的關鍵因素。在文化4.0時代,人們一支手機在手,就可以擁有豐富的藝文內容產品,同時得到更即時以及更多互動的體驗。
  展演方式的虛擬數位元化,是文化1.0到4.0的一大特色。例如:博物館的設立,在文化1.0時期會選擇放在傳統神殿式的雄偉建築,例如倫敦大英博物館;在文化2.0時期仰賴建築師創造新奇的展覽空間,例如古根漢美術館;在文化3.0時期則是致力於閒置空間的活化再利用,例如倫敦泰德美術館;不同於前面三個時期仍以實體空間做為藝術品展出與參觀的主要場域,進入到文化4.0,如何運用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 XR)空間,為人們帶來更沉浸式的藝文享受,將變得越來越為重要,代表性案例是谷歌文化機構(Google Cultural Institute)所設立的藝術與文化網站。
  全面審視文化4.0,是政府當務之急的工作。它將大大改變主事者對文化基本法與文化內容策進院的看法。缺乏文化4.0的視角,是現今台灣文化政策的一大隱憂。
2019-03-06 06:24:41
阿楨
清大研究員劉皓琰:當代帝國主義是如何進行數位殖民的? 2020-08-18 觀察者網

殖民體系往往被認為是帝國主義的必要組成部分,但是在上世紀90年代後,由於民族解放運動的繁盛、國際輿論的影響、擴張成本的提升等因素,當代帝國主義很少再使用以軍國主義為主要方式的殖民政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帝國主義放棄了對殖民地的掠奪,而是開始將掠奪的範圍從現實領土轉向隱蔽性更強的虛擬空間。
中國企業位元組跳動旗下的TikTok之所以被白宮封殺、施壓,除了特朗普企圖借此煽動反華情緒爭取選票外,很大程度上也因為TikTok“逆流而上”,在美國社交領域攻城掠地,甚至出現趕超社交傳統巨頭Facebook、Twitter之勢,引發了美國政府的“小人之心”——擔憂美國被中國“反殖民”。
  一、數位殖民的核心方式
(一)平臺壟斷
而在平臺上,資訊流動的方式和內容都不是完全自由的。平臺決定著資訊流動的方式,資訊流動的內容也是可以被篩選的。
(二)文化輸出與資訊煽動
以文化產業為例,發達國家的大片、電視節目、遊戲、流行音樂等總會以更加炫目的特效和引人入勝的情結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並在其中隱含西方的行為導向和價值觀念。進入網路社會後,西方國家的意志、理念會隨著各類網路用語、網路符號的應用加速傳播。
除了保持在通訊行業、電子行業、資料庫建設等前沿資訊領域的全球引領地位外,帝國主義國家還頻繁地將觸手伸向法外之地,持續地窺探隱私、盜取資料,形成約翰•福斯特所說的“監控式資本主義”。蘋果、臉書等企業多次陷入“竊聽門”、“隱私門”,美國政府的行為甚至更加惡劣,每天收集全球各地近50億條行動電話記錄,監聽他國領導人手機,在2014年曝出“棱鏡事件”,又在2020年被爆出瑞士加密公司事件,成為名副其實的“駭客帝國”。
(三)人工智慧推薦
與傳統的宣傳、廣告、推銷等注意力競爭的方式相比,傳統方法更多的是利用產品、環境等外部客觀因素來誘導受眾的注意力,而人工智慧技術卻可以大規模、自動化地改變受眾的主觀意識。
2020-08-20 08:23:57
阿楨
二、數位殖民的雙重邏輯
(一)經濟邏輯——資本積累的強化
(二)政治邏輯——意識形態入侵
首先,網路族群的製造分化了階級力量。
其次,借助族群力量進行國際政治博弈,或是干涉他國內政。
最後,利用網路族群進行和平演變。
  三、反數位殖民手段
我國是世界上少數在數位技術上可以與帝國主義相抗衡的國家之一,在5G、區塊鏈、電子商務等方面業已突破了帝國主義的技術封鎖,生成了良好的業態。但是,在晶片、半導體、軟體設計等關鍵領域,我國也存在著顯著的短板。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回到技術領域,增強原始創新能力,通過對平臺、資料庫、智慧演算法等一系列核心要素的構建,打破帝國主義在網路社會中的壟斷地位,搶佔網路空間,從而促進資訊的合理有序流動,解放公眾注意力,迫使帝國主義喪失製造網路族群的基礎性前提條件,粉碎其進行數位殖民的險惡企圖。
https://www.guancha.cn/liuhaoyan/2020_08_18_561904.shtml
2020-08-20 08:26:52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