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一个小白成为一名物联网工程师?

关注者
6
被浏览
3,987

3 个回答

物联网工程师定位很模糊,建议先思考下你要以什么方式参与到互联网当中。开发设计、技术服务、项目管理还是品质把控。

开发设备就有很多类型的工种:开发工程师、研发工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网络安全员、硬件原理设计 、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构架人员、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程序员等,有些公司还有前端或后端。

开发以外的也有很多职位,比如说产品经理、产品PE、项目、测试、品质管控等,不同公司的职位和职责还不一样,面试就是要筛选你想要的工作。

物联网的太广了,传统行业加上网络就是物联网,什么行业都有。要从事物联网工作,至少先做找到自己的目标,做好职业规划选择一个物联网行业的分支,查询对应知识并学习,再应聘一个可以学习知识的岗位,在工作当前不断实践的深入学习。

有对应相关知识点,才提高应聘概率,才有可能有机会进行职业晋升。

本文是斌哥4年前开始陆续撰写的物联网入门系列,陆续在OneNET平台以《斌哥说物联》个人专栏发了前序几篇,如今看来,很多观念仍旧值得新入门的伙伴们进一步参考。基于5年前的原文,斌哥进一步作了修订、补充。

2021年,无疑是元宇宙元年,回想4年前的2017年,全球的物联网江湖序幕已经开启。作为国内最早行走物联网江湖的一群人,斌哥将从物联网职业规划、就业定位、从业能力提升的角度,较为系统地跟大家分享一下物联网的发展概况、企业发展规律、人才需求分布、岗位能力要求等。

这系列文章或许是独门秘籍,尤其针对正想入或将要入物联网这一行,或刚入行的从业就业者。它不是葵花宝典,不会修炼到最后才发现有大坑,斌哥会尽量把坑坑坎坎先亮出来;这也不是什么速成秘籍,炼成之后就天下无敌,斌哥会尽量给出循序渐进的入行路径与方法。

从入门择派说起。要入门,得先懂行。

一、物联网江湖长啥样?

物联网=互联网+物,IoT=Internet+Things/ Internet of Things,这是可见的未见,已来的将来。那么,物联网江湖长啥样?

大家理解的物联网有大有小。5、6年前,身边很多朋友一听物联网就以为是搞物流的。当时,我去福建出差,看到一个文化园区的门市牌匾上俨然挂着“茶品+物联网”,其实那门市就是通过互联网线上线下卖茶的。现在来看,这个门市的老板要能把茶叶生产(茶园土壤环境监控)、加工(炒茶、烘干机状态监控、烘干房环境监控)、包装运输(过程定位监控)、仓储(环境监控)等一个或几个环节的监控搞定,那就是物联网+茶叶生产的典型垂直应用了。另外,这一两年共享经济,特别是共享单车/电单车和共享充电宝的发展与普及,几乎让绝大多数的城市人真切感受到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

现阶段,物联网发展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笔者认为,物联网与互联网一样,都是一种工具,像互联网影响、改造几乎所有行业一样,物联网正在影响、改变着各个垂直行业。

物联网的江湖是“三横N纵”的网状江湖。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三横N纵的物联网网状江湖

物联网江湖概览

“三横”即“端、管、云”。“端、管、云”又可以分解为对应的四层:传感层(设备层)、网络层、应用层和平台层。

“端”的基础是“物”,万物的物,要实现“物”“联网”,获取“物”的信息,在“物”上需要补充联网(数据协议转换、嵌入式操作、平台接入)的基础能力,进行联网改造。具备了联网能力的“物”,叫作“物联网/IoT终端”,其余为物联网外部设备,即“IoT外设”。

“管”即管道,网络通信的管道,传输“物”的信息,主要可分为有线、无线网络。物联网的管道又以无线网络为主。无线网络包括某一特定范围的局部的无线局域网(Wifi/蓝牙/红外/zigbee),多应用于2C的物联网场景(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以及对应的无线广域网。而无线广域网包括蜂窝网络(2/3/4/5G/NBIoT/eMTC)和非蜂窝网络(GPS/北斗/LoRa/Sigfox…),则多应用于2B的物联网场景(车联网、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

“云”就是个没放在本地的,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能获取到服务的信息容器、信息处理器(当然不止这些功能),一方面装信息、存信息,另一方面处理信息、发送信息。“云”包括物联网各类平台与物联网应用。

物联网云平台按功能模块分,包括云计算的SaaS、PaaS、IaaS,大数据和AI、VR、区块链等新技术能力。按功能逻辑,从下到上(从南向到北向)分为DMP设备管理层(针对“物”进行远程监控、设置调整、软件升级、系统升级、故障排查、生命周期管理等)、CMP连接管理层(针对“管”进行配置和故障管理,包括保证终端联网通道稳定、网络资源用量管理、连接资费管理、账单管理、套餐变更、号码/IP地址/Mac资源管理等)、AEP应用使能层(针对开发者,为应用开发提供:应用开发工具、中间件、数据存储、逻辑引擎、对接第三方系统API、业务支持应用等)、BAP业务分析层(针对信息,集成数据计算、数据可视化、行业应用工具,以及大数据分析服务、AI机器学习等能力)。

物联网应用包括客户端应用(门户/社区/APP等)与行业方案应用。行业方案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2C的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硬件等领域,2B的智慧楼宇、智慧安防、智能制造、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领域,以及2C/2B均涉及的车联网、智能健康、智能医疗等。

以上是物联网江湖的“三横”。

物联网江湖“N纵”则为集成物联网“云管端”能力的各垂直行业的方案应用。如上述车联网中的共享单车应用,集成了智能车锁(端)、蜂窝连接(物联卡/NBIoT)、移动端APP等能力。

按方案应用涉及的人、物的两个大维度,形成了物联网应用矩阵图。矩阵图中的物联网应用分垂直行业应用与复合应用。看图。



物联网应用矩阵

从纵向服务于“人”的维度看,2C的物联网应用以个人、家庭、社区、城市为中心。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服务于人的数量为1-100;智慧社区/智慧园区,智慧小镇服务于人的数量为1K(千)-100K;智慧城市则为1M(百万)-10M;智慧地球则是1B(十亿)到10B级别。

从横向联结于“物”的维度看,2B的物联网应用以改造、联结各种工具器具、设施设备等生活生产用品为核心。智能穿戴、智慧家居的联结数量为10M-100M的级别;车联网、智能健康、智慧医疗则达100M-1B;而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其物的联结数量达10B-100B。

入了行,得先懂派系。

二、物联网派系是哪样?

有江湖就有派系,笔者看来,物联网的IoT江湖自成“I”、“O”、“T”三大门派,即传统垂直行业(old Industry)的“I”派,泛管道运营商(tunnal Operator)的“O”派,新兴科技企业(new Technology)的“T”派。而这三派的核心优势差异也很显著,“I”派聚焦在传统行业,在“端”上多有沉淀;“O”派具备天生的“管”的核心能力;“T”派则在互联网、在大数据、在“云”上有着其他两派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各门派的典型企业代表又可分为巨头代表和草根代表(中小微企业)。看表。



哪个派系好一些呢,我们先来看看这三派对就业从业人员来说的择业机会与威胁。

“I”派企业的典型是传统的生产制造商,擅长与“物”打交道。如海尔擅长家电,三一重工熟悉机械装备,海康威视专注摄像头等。“I”派企业最明显的择业优势就是其行业理解、经验与行业方案的积累,还有对其最终用户(特别是2B类用户)整体需求的理解。该派企业最接近用户,最懂得用户的需求,最受用户欢迎;换句话说,用户对“I”派企业的付费意愿最强。“I”派企业最需要懂物联网各层能力的人才,为其现有的行业方案进行物联网升级,甚至为其公司进行物联网转型。不过,该派的绝大多数传统行业企业很少有互联网化基因,很难主动接触、接受、拥抱新兴技术、新兴产业。为此这些企业在物联网转型过程中,需要付出比其他两派大得多的变革决心与努力,这也决定了其转型的成功率不高。

“O”派企业的择业优势就是管道资源与管道方案能力。管道连接云和端,最易向上向下延展,最易构成物联网产业生态链。在该派企业中,最有可能、最容易接触到物联网的全局,能最快积累上下游的技术、企业、方案、人脉资源。不过,管道的价值不高,真正纯粹做管道的企业少之又少,此类企业巨头为多,草根企业亦多从掌握的核心的管道能力出发,与巨头合作,不断切入垂直行业。

“O”派企业巨头,如国内的三大运营商,依托垄断的管道优势,连接个人、企业市场与众多的互联网公司,物联网业务布局早,格局较大。比如中国移动在业界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率先成立了物联网专业公司,在端(芯片、模组、开发板)、管(CCMP物联网专网)、云(OneNET)上均有涉猎,特别是云平台OneNET,早在2014年发布,是国内主流布局物联网云方向最早的云平台,先发优势非常明显。

“O”派有足够大的学习平台,有足够优秀同事与合作伙伴,有足够完整的产业链生态资源,还有足够权威的央企、国家背书。当然“O”派的择业威胁也很明显,体制内问题,比如薪酬和长期激励没办法与其他两派灵活竞争,内部层级多、本位主义现象等也都存在,在互联网企业待过的,一般都很难一下子适应过来。另外,其管道思维惯性不小,这体现在从各个层面,加上长期的KPI、运营收入的指挥棒导向,在物联网转型与投入的战略层面上,时而举棋不定;整体内生的自发动机较为欠缺,像是移动内部员工自主研发的OneNET,在运营商体系内,长时间都被认为是另类与不可思议的存在。

再拿华为来说,华为从电信设备商切入信息化方案商再到物联网芯片、嵌入式系统、云平台全产业链布局,华为的研发投入、狼性基因与其全产业链(NBIoT芯片、LiteOS、OceanConnect及传统的垂直行业方案)通吃的作法留给其合作伙伴“被集成”的空间越来越小。

“O”派企业草根虽少,但也有其生存之道。美国的Dust Networks专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率先推出了工业级无线网络方案产品SmartMesh,实现极低功耗的无线电技术与配套网络软件。该公司先是被全球领先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制造商凌力尔特(Linear)收购,而后凌力尔特又以148亿美元的天价被ADI收购。而国内有家纵行科技(获孵化过GOOGLE的Plug&Play投资),自主研发了LPWAN(低功耗无线广域网)物联网通信技术ZETA无线网络传输方案,从管道能力侧出发,专门为智慧楼宇、智慧市政、智慧照明等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

“T”派企业最大的择业优势是在“云”端的技术、互联网化运营的丰富经验沉淀与市场化运作的优势。就像阿里达摩院,投入1000亿,在云栖大会上直接邀请了全球范围13个科学家,成立了全球范围的科学研究院,对全球范围的高层次人才很有吸引力。

“T”派企业的物联网市场定位较为聚焦,优势亦非常明显。如BAT,百度结合大数据与AI,推出车联网应用(无人驾驶);阿里依托电商与云,在2B的商业应用场景(无人商店、车联网的YunOS)开疆拓土;腾讯则背靠QQ与微信,大力发展2C的QQ物联(智能硬件、智能穿戴等)。同时,BAT均在云上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均建立了各自的开放生态云体系,并同时大举切入了物联网的云市场与云生态。

不过,“T”派企业缺乏实体经济、硬件侧经营运作的经验与基因:就像百度做不好硬件(黄了的智能筷子、智能自行车),腾讯基本不切入硬件,阿里的硬件鲜有建树一样,在与“物”打交道,在物联网的端侧是软肋。另外,这类企业的治理与战略方向上,往往受投资机构的资本影响。投资机构的逐利本质决定其普遍看重短期回报,希望能迅速看到物联网布局见效,以便迅速收回投资或传递给下一轮接盘手。比如之前GE的高层风波事件,GE投资者对近年来的数字化战略布局颇有意见,直接导致CEO易帅,全球范围的标杆工业云平台Predix的发展有点堪忧。

“T”派的草根企业生存压力更大,即要面对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又同时受制、受限于投资机构。但这些草根们也有其独特的生存之道,当前业界冒出头的好苗子,往往定位于细分市场领域,并在这个领域的技术上、行业理解上有独特之处。好比如之前拿到物联网业界最大融资额度(A轮5亿人民币)的特斯联,其专注于智慧楼宇建筑管理与城市管理方案,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城市级移动物联网平台。特斯联300个员工中有150人为国内外顶尖的研发工程师,并有300项左右的专利储备。

还有个属于“T”派的典型独角兽,小米。小米从手机操作系统切入智能硬件再到硬件家居物联网全方位布局。小米属于技术型物联网企业的典型,本质上利用资本力量构建了看似紧密、实则较为松散的聚焦于智能家居生态联盟。

入门物联网,择业物联网有三派:“I”、“O”、“T”垂直行业、运营商、新兴科技三派,你会选择了么?下期斌哥还会从物联网产业联盟的角度,进一步梳理各派系之前的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