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消費券成效 看3大效應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精明消費 - D210404

港版消費券成效 看3大效應

精明消費

發布時間: 2021/04/04 15:00

分享:

分享: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最吸引小市民的,莫過於向每名合資格市民派發5,000元電子消費券。由於香港從來沒有派發官方消費券的經驗,財爺此舉難免令人疑惑措施的經濟成效。鄰近的台灣在12年前,同樣因面對經濟衰退,而推出消費券計劃。當地的經驗,或許有助我們解讀港版消費券的經濟效益。

政府將會向720萬名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分期發放5,000元電子消費券,涉款360億元,目的是為本地經濟體系注入消費力,發揮乘數效應,最大程度地刺激消費氣氛,料對經濟有0.7%的提振作用。惟財爺同時認為,消費券會出現替代效應。

消費券成效 看3大效應

要理解財爺的解說,先要明白何謂乘數效應、替代效應及收入效應。乘數效應是指由於政府支出及企業投資等注資,在經濟中反覆循環,產生比最初花費金額更大的影響,而導致最終收入增加。例如家庭從企業購買商品,企業向工人、供應商支薪、付款,然後工人和供應商又從其他公司購買商品,如此類推。

當某種商品價格上漲,消費者轉向購買更便宜的替代品,導致原本的商品銷量下降,便是替代效應。應用在消費券,就是市民只利用消費券取代現金,支付基本生活開支,並未增加額外消費。當替代效應出現,消費券的乘數效應便會減弱。

收入效應則指基於消費者實際收入增加或減少影響其購買力,而所引起對商品或服務需求的轉變。對於正常商品,當消費者實際收入增加,將需求更多數量的商品。而收入效應理論上可抵銷替代效應。

港府曾參考過台灣和日本實施消費券的經驗。台灣經濟於2008年因受金融海嘯衝擊而衰退,該年第四季及翌年第一季當地經濟衰退逾7%,失業率亦創歷來最高的6.13%。為刺激消費,當地政府推出「振興經濟消費券」,於翌年1月中至4月底向合資格居民每人派發相當於3,600元新台幣的消費券,共有約2,312萬人領取,總金額逾832.6億元新台幣。

去年有台灣學者發表學術文章,研究當地1967至2013年的經濟數據,評估消費券的成效。研究將經濟數據分為5期,再透過經濟模型得出每段時期的消費收入彈性,該數字愈大,代表消費者實質收入改變時,其消費的變化愈大。

額外消費 被未來減開支抵銷

結果發現,當地消費收入彈性由第四期(1993年第一季至2006年第四季)的0.772,下跌至第五期(即2007年第一季至2013年第四季)的0.735,即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其消費支出的增幅較之前減少。由於第五期涵蓋消費券發行時間,學者認為這反映消費券無法刺激當地私人消費。

學者解釋,在收入效應小於替代效應的情況,消費券所引發的額外消費,會被未來開支的減少抵銷,故認為政策沒有足夠經濟效益。

台灣政府當年事後問卷調查也反映替代效應偏高,民眾將消費券用於本來就會購買的貨品和服務之上,相當於原日常開支約7成。經模擬估算,消費券對該年經濟增長率貢獻0.28至0.43個百分點,不及原來預期的0.66個百分點,惟尚有提振信心、協助弱勢社群度過難關等無法量化的效益。

由台灣的經驗可知,要刺激經濟,關鍵在於如何增加消費券的收入效應、減少替代效應。目前本港電子消費券的設計及執行細節,仍屬初步構思,惟基本可以確定,消費券會分期限額和限時使用,無疑可避免市民一次過使用,延長收入效應發揮的時間,料可惠及更多商家;若要減少替代效應,看來仍需要其他因素配合。

【眾安銀行新推私人貸款 借20萬或以上實際年利率劃一1.99%: 按此

 

(節錄)

【原文:台灣消費券經驗 對港有何啟示】

撰文:智經研究中心

=====

最高存款利率及優惠係邊間?【按此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