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振興方案(一)@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22 07:29:37| 人氣3,188| 回應18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各國振興方案(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近一年來有關全球經濟危機的資料累了一千五六百頁(台灣部分亦然),分成:

中國振興方案 美國振興方案 歐盟振興方案 各國振興方案 俄羅斯經濟 中國家電下鄉 中國山寨經濟 中國股市 中國房地產 中國併購 貿易保護主義 G20vsG2 中國崛起 東協加三 國際金融新體制 雙率大戰等共18篇來貼。

另參本館:

姓資姓社 歐盟向俄求援? 美該為股災道歉? 美國價值1 美國價值2 美國詐騙集團 五鬼搬運去了 經濟巫師 靈媒代專家 淫媒慰專家 景氣冷黑幫熱 宅經濟


振興景氣 中、美手筆最大>中時08.12.01林上祚

 金融海嘯來襲,世界各國紛紛祭出振興景氣方案,如果以紓困方案金額占該國國民生產毛額(GDP)比率進行比較,中美二國力道最強,比重高達一四%與八%,台灣五千億元擴大公共建設方案,占台灣十三兆GDP比重雖然只有三.八%,但遠高於多數歐洲與亞洲國家。
 美林證券最近出版研究報告指出,目前亞洲已經有韓國、台灣、馬來西亞、印尼、中國、泰國等六國,祭出振興經濟方案,其中,台灣擴大公共建設方案連同消費券,占台灣GDP比重高達三.八%,高於韓國的一.四%。
 不過,韓國十四兆救市方案,十一兆韓元預算用在公共支出,其中包括協助中小企業與農民(四.三兆)、中低收入勞工就業補貼(一.三兆)等等,韓國政府並誓言,近三分之二預算在明年上半年支出,相較之下,台灣四年五千億元預算,明年到底要編多少,現在都還沒喬好。
 中國大陸四兆人民幣振興景氣方案,是目前全球幅度最大的救市方案,其中包括四千億人民幣川震重建預算。
 美國今年九月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後,已祭出第一波七千億美元紓困案,新任總統歐巴馬上任後,預計將再推出第二波五到七千億美元紓困案,上一波紓困案預算幾乎全用在金融機構注資,其中一千二百億美元拿來購買美國前九大銀行的股票,四百億美元用來紓困保險巨人美國國際集團(AIG)。
 在產業部分,儘管美國國會就汽車業是否該紓困,仍爭論不休,但新能源產業賦稅補貼延長條款,已經納入上次紓困方案,顯示節能環保仍是世界各國追求的潮流,同樣地,德國日前救市方案,也將節能設備房屋修繕,納入租稅抵減項目。
 另外,也有不少歐美國家包括加拿大、英國,調降貨物稅刺激民間消費,生產汽車的德國、法國、西班牙,這次救市方案,都包括購車貨物稅抵減措施。
 美林證券表示,韓國與泰國政府在祭出救市方案後,本國投資人已經轉賣為買,相較之下,台灣股市投資人十月賣超金額,仍高達四.五億美元,顯示投資人還在等待更明確的救市方案。

G20閉幕 再砸1兆美元拚經濟>中時09-04-03閻紀宇

 為期一天的「廿國集團」(G20)領導人高峰會議,二日在英國首都倫敦閉幕,十九個已開發與新興市場國家以及「歐洲聯盟」的領導人在會後發表聯合公報,宣布將對國際金融機構大舉注資一兆美元,加強全球金融監理機制,持續推動振興經濟方案。
 廿國集團不僅要抗擊這一波金融與經濟危機,更期望在二○一○年底之前,讓全球生產總值增加四%。

 IMF緊急基金 新增五千億

 大會東道主、英國首相布朗在記者會中說:「新的世界秩序已經出現,我們即將進入國際合作的新紀元。」布朗並指出,為了因應全球金融與經濟的新權力架構,「國際貨幣基金」(IMF)與「世界銀行」(世銀)兩大國際金融組織都須進行改革,才能真正做到穩定金融市場、活絡全球貿易。
 而IMF的緊急基金將新增五千億美元,分配給成員國的「特別提款權」(SDR)則將增加兩千五百億美元。IMF的緊急基金將由兩千五百億美元提升到七千五百億美元,以強化援助陷入金融危機國家的能力,方式可能是直接向各國貸款,或者是發行債券,而中國將分擔四百億美元。IMF還將出售數十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優先援助貧窮國家。

 廿國攜手救市 總額已達五兆

 廿國集團另將透過世銀分兩年提供兩千五百億美元的「貿易融資」(trade finance),以活絡全球貿易活動。而第一筆五百億美元將在五月初先行動支,主要對象是開發中國家的進出口商。貿易融資是金融機構提供進出口商的貸款、保險或擔保,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全球九○%的貿易行為都會用到貿易融資。
 在擴大政府支出以振興經濟方面,廿國集團成員國投入的經濟振興方案預算已達兩兆美元,布朗預估到二○一○年底時,總額還將增至五兆美元。針對赤貧國家,廿國集團將透過國際開發銀行,增加千億美元的援助。

 管制避稅天堂 加強打擊洗錢

 在加強金融監理機制方面,廿國集團將成立一個「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與IMF聯手進行跨國合作,預先警示並防範全球金融體系的重大風險。此外廿國集團也將嚴格管制「避稅天堂」,加強規範對沖基金,並對銀行及大型企業高階主管的薪酬與獎金設限。
 管制避稅天堂是本次峰會重要議題。未來經營避稅天堂的國家或地區,須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規範簽署稅務資訊分享協定,協助國際社會打擊逃漏稅與洗錢犯罪。不合作國家或地區將被列入黑名單遭受制裁。英國財政次長提姆斯直言:「銀行保密時代即將終結。」


聯合國:全球經濟成長萎縮至1%>中時08.12.02諶悠文

 聯合國一日發表《二○○九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指出,如果各國提出的刺激經濟方案規模不夠大,推動時間過晚,全球經濟可能因為金融危機進一步萎縮,明年世界經濟成長率將從今年的二.五%放緩至一%。
 這份報告是在杜哈舉行的援助開發中國家會議上提出。主要撰稿人、聯合國發展政策暨分析部門主管佛斯呼籲,各國應該提撥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至二%來救經濟,如此也許可以促使全球經濟在二○一○年復甦。
 這篇報告預估明年全球經濟成長很可能不會超過一%,遠不如今年的二.五%,以及二○○四到二○○七年的三.五%至四%不等,而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環境也已經大幅惡化。
 聯合國在報告中呼籲各國在全球的基礎上,推動一貫、互相強化且搭配永續發展的大規模經濟振興方案,以減輕西方經濟體經濟衰退對較貧窮國家的衝擊。這篇報告指出,大多數已開發國家已在二○○八年下半年進入衰退,經濟走下坡的態勢更蔓延至開發中國家,主要經濟體聯手推出大規模振興方案雖可阻止危機最惡劣的狀況出現,但卻無法阻止二○○九年全球經濟大幅降溫。
 這份報告也對明年全球經濟成長作出悲觀的預測,已開發國遭全球金融危機打擊最重,平均每人所得全面下跌。已開發國產出將下滑○.五%,開發中經濟體則成長四.六%。
 其中預估美國成長率下滑一%,歐元區經濟下跌○.七%,日本跌○.三%;印度、巴西與墨西哥分別成長七%、二%與○.七%。

全球合吹新泡沫 減稅、發錢、擴大公共支出>財訊月刊 2008/12/09

金融、企業、信心如骨牌般倒下,全球經濟快速惡化,各國也同時祭出三道救市金牌。首先,重災區的英、美不排除降至史上空前的零利率,其次,民間不敢花錢,政府以財政政策舉債花錢,期望打通經濟血脈,最後,再以經濟救援計畫迎戰個體經濟危機。【文/陳元中】
每個政府都有自己的「三道金牌」,但殊途同歸,且目標一致,表面上救消費、救企業、救失業,救經濟;骨子裡則是和時間賽跑,為自己打一場政權保衛戰。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尚在未定之天,可以肯定的是,當夢想製造機開動,全新的泡沫再度閃耀光芒,緊緊抓住群眾目光時,資本主義又將回到熟悉的軌道,再創下一輪經濟盛世。
二○○八年是金融史上破紀錄的一年,股票、債券、不動產、商品、信用貸款等五大市場的泡沫同步破滅,資本主義遭逢最慘烈的滑鐵盧敗戰,以往華而不實的七彩幻影隨風而逝,徒留退潮後坑坑洞洞的殘局。
泡沫消失之後,需要吹起新的泡沫才能讓價格機能重現?新科諾貝爾經濟學獎克魯曼是凱恩斯學派的信徒,他的得獎讓飽受金融危機、經濟蕭條的各國政府剎那間獲得了救市的聖諭,於是競相擴大支出、減稅、發消費券之際,也醞釀吹出新泡沫的氛圍。
為解決世紀金融危機,全球政府及央行相繼祭出大幅降息、降稅以及擴大公共支出等三大手段,像是全球七大央行聯合降息,英國將減稅三百億英鎊,以及中國推出兩年四兆人民幣刺激內需的方案。財經當局使出渾身解數,為的是弭平過去十年來房市泡沫破滅所造成的傷害,但在此同時,超低的資金成本配合豪邁大方的財政支出,弭平經濟重創的招式也許神似,箇中精髓猶有差異。

負利率仍逼不出錢來

十月八日美國聯準會、歐洲央行(ECB)、英格蘭銀行、加拿大、瑞士、瑞典央行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等全球七大央行聯合降息。這是工業國家央行自九一一恐怖攻擊以來首次採取聯合行動。
此外,各國央行輪番以空前幅度將利率調降到歷史低水準,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十一月六日將基準利率下調一.五個百分點,降至三%,成為英國自一九五五年以來最低的利率,幅度則為九七年以來最大。美國官方短率現在是一%,成為五八年以來的低點。澳洲央行在十月七日降息一個百分點,為九二年以來最大幅度。
如果以扣除通膨率的實質利率來看,全球早已進入「負利率」時代。美國九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揚四.九%,利率只有一%;歐元區十月物價上漲三.二%,官方利率則為三.二五%;英國九月CPI上升五.二%,利率已跌到三%;韓國十月物價年增率達四.八%,高於指標利率四%。不過,在市場信心潰散之際即使是負利率也沒辦法把錢逼出來,沒有安全感的民眾有錢還是都拿去做定存。
商業銀行也是極度害怕虧損,於是緊縮銀根,提高放款門檻,需要貸款的企業和民眾仍是不得其門而入。眼見降息的成效無法立即顯現,各國政府轉而尋求擴大公共支出以刺激內需。凱恩斯學派勢力抬頭,向為執政者所喜的財政振興方案蔚為刺激經濟的主流,而且規模一個比一個大。
中國於十一月九日宣布總額達四兆人民幣(相當於五八六○億美元)的經濟振興方案,十項擴大內需重大措施將於一○年底前陸續實施。這項振興經濟方案規模之龐大令全球為之震驚,但實際上是結合了先前已經宣布的建設。但中國當局祭出強心針,卻也不免令部分期望中國扮演救世主的西方國家反過來憂心中國是否已陷入成長的陷阱。
深怕降息與擴大公共支出還不足以恢復經濟運作的機能,不少國家打算實施減稅以刺激消費。英國首相布朗便計畫送給英國人一份「耶誕大禮」。布朗原先計畫推出一五○億英鎊的緊急減稅措施,現在據傳他將擴大到三百億英鎊(約台幣一.四六兆元)的規模,並希望趕在耶誕前推出,平均每個家庭可收到一千英鎊(約台幣五萬元)。
布朗表示,隨著失業人數增加,民眾對於經濟可能陷入長期嚴重衰退的恐懼將會加劇。布朗在華盛頓舉行的G20高峰會上,並敦促各國聯手減稅、擴大公共支出政策,以預防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對抗危機一定要花大錢

凱恩斯曾說,為了擴大公共支出,政府甚至可以找人把馬路挖洞,再補起來。現在看來,各國決策者為了填平金融危機的黑洞,又挖出另一個大洞。
不論是減稅、對金融機構紓困、或者台灣發放消費券,經費來源都是增加舉債,進一步增加政府財政負債,使日後加稅的壓力倍增,長遠而言只是債留子孫,但政客的思考一如凱恩斯的名言,「長期而言,我們都死了。」
克魯曼就對擔憂債留子孫的說法嗤之以鼻。他說,對抗危機一定要花大錢,○九年美國聯邦預算赤字可能達到一兆美元。但這沒有關係,傳統經濟學教科書都說在經濟衰退時出現暫時的赤字是無妨的,甚至是適當的。
克魯曼並且呼籲歐巴馬要效法大蕭條谷底時期上任的羅斯福總統,實施「新新政」(new New Deal)。他自己估算,這套規模至少要大到六千億美元。他強調,振興方案的格局一定要大。克魯曼說,在目前的非常時期,振興方案寧可太大也不能太小。他又說,在遭逢經濟衰退時,決策者要把謹慎拋到腦後。
投資圈並不是大家都認同克魯曼這種看法,「債券天王」PIMCO共同投資長葛洛斯(Bill Gross) 就不推薦美國公債,他的總報酬基金(Total Return Fund)自○七年十二月以來便不再持有美國公債。因為他認為美國政府的一連串救市行動,將會加速美國政府赤字上升,最後會帶來通貨膨脹及長期利率上揚。
向來不喜歡債券的「商品大王」羅傑斯也認為,債券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都會是很糟的市場,因為全球的政府都將發行大量的債券以擴大公共支出。
由於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也將重新降臨。他甚至說,美國政府債券的價值被高估了,它們是「世界上最後一個泡沫」。
如果這些都不算什麼,前聯準會主席葛林斯潘的下場至少值得貨幣當局警惕。在他擔任聯準會主席十八年半的期間,每逢國會發言,議員莫不聆聽受教。在他卸任後,信用風暴爆發,他被叫去國會接受批評,並強迫認錯。
批評者指責他在過去十年將利率降到過低的水準,又怠於監管衍生性金融商品,從而引發了這場危機(葛林斯潘任內有一年的短率維持在一%,就是目前的水準)。想要聽從克魯曼的建議,把謹慎拋到腦後的決策者恐要三思,如何把錢花得更有效率,更具附加價值,而不只是挖坑補洞而已。

2008精明的大富豪 也栽了【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9.01.01

就在2008年即將邁入尾聲之際,金融風暴還是沒放過柯寇瑞安(Kirk Kerkorian)、岑吉斯(Robert Tchenguiz)和默克(Adolf Merckle)等大富豪。這些人不只有錢,還被視為精明的投資客,如今也栽在這波風暴下。
根據私人銀行業者說法,柯寇瑞安等三位富豪,向來是業界公認的金融創新先驅,眼光精準獨到。但今年來他們的資產也大幅縮水,就算已到2008年的尾聲,他們的厄運似乎也還沒結束。「先驅」的光環因此遜色許多。
柯寇瑞安日前表示,已悉數出脫手中福特汽車持股,損失恐怕上達好幾億美元。總計柯寇瑞安共投資福特10億美元。根據富比世雜誌(Forbes)資料,柯寇瑞安個人資產達112億美元,但他今年的投資績效和其他富豪比起來敬陪末座。
在伊朗出生的富豪岑吉斯,最出名的投資就是在英國經營424家酒吧。他生活豪奢,但本周竟險些還不了債。他將任命一位外部顧問,恐怕是財務出現困難的徵兆。先前冰島Kaupthing銀行倒閉,讓他在24小時內慘賠10億英鎊,也因此遭商業刊物Estates Gazette的英國500大不動產富豪榜除名。
德國億萬富豪默克則因判斷錯誤,放空福斯汽車股票而蒙受龐大損失。銀行消息人士透露,其損失恐怕高達4億歐元。他所掌控的投資公司VEM Vermoegensverwaltung表示,將與銀行團簽署協議,以取得過渡性融資。
倫敦私募基金投資業者Pi資本公司執行長吉安帕羅表示,在這波金融風暴中,許多富豪級投資人都血本無歸,財富正迅速流失。他們往往大舉持有特定公司或股票,也進行槓桿操作,以增加獲利。可是一旦操作失利,賠得也更多。
在這波金融風暴中,避險基金也受創甚深。分析師估計,避險基金的資產可能縮水高達80%。而這種另類投資工具,便是以有錢人為主要客戶。此外,近來轟動一時的馬多夫詐騙案,受害名單中不乏富豪級人士。這些例子顯示,就算是大富豪也和一般人一樣,逃不出金融危機的魔掌。

另參本館:《富爸爸‧窮爸爸》

2008經濟泡沫瞬間破滅 超戲劇【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9.01.01

2008是泡沫迅速增生又瞬間破滅的一年,經濟各個層面從商品、房地產到金融無不出現泡沫,這些泡沫破裂不但把華爾街打回原形,更掀起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暴露出經濟體質的脆弱與各國政府的應變無方,也讓投資人在飽受驚嚇之餘,面臨更不可測的未來。

混亂 壞事不斷

對大部分人而言,2008年世界情勢動盪不安,堪稱是1970年代石油危機至今最戲劇化的一年。打從年初到年尾,壞消息就沒斷過。
先是食品和能源價格飆漲,讓民眾飽受物價高漲的痛苦,甚至差點爆發糧食危機。油價在短短半年內從每桶140美元跌到40美元附近,小麥價格也已從年初的高峰腰斬。
由美國次級房貸引發的信貸緊縮危機愈滾愈大,幾乎所有金融機構全受波及:美國五大投資銀行走入歷史、全美最大房貸證券金融公司房地美和房利美收歸國有、美國國際集團(AIG)讓美國政府以入股方式提供金援。

紓困 年度字彙

影響範圍不只美國,全球金融體系也陷入一片混亂,進而引發全球性的經濟衰退,迫使全球央行聯手調降利率,各國相繼推出大規模的紓困和刺激方案。連bailout(紓困)一字都成為梅韋氏(Merriam-Webster)線上大字典的年度風雲字彙。
身處風暴中心的美國率先提出7,00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歷經幾番波折,總算得到參眾兩院同意,成為正式法案。過程中一度因眾院否決,道瓊指數狂跌700多點。侯任總統歐巴馬也宣誓,要投入至少1兆美元,刺激美國經濟。
其實房屋市場和其他市場一樣,也會經歷興衰起伏,而房市泡沫破裂也不是頭一遭。對監管良好的金融體系而言,不至造成太大影響。但這回卻導致信貸緊縮危機,進而發展成一場重擊全球的經濟危機,則是始料未及。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一輩子積蓄全部泡湯,至今仍求救無門。

預警 聽者藐藐

不管形勢如何險峻,一般美國民眾依然可以買到東西吃,但對於冰島這樣的小國,就很難承受這麼巨大的衝擊,國際貨幣基金(IMF)決定向冰島、匈牙利、烏克蘭、塞爾維亞和巴基斯坦等提供緊急貸款。
儘管「未日博士」羅比尼(Nouriel Roubini)、億萬富豪投資人索羅斯等人早就預言會發生金融危機,可惜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經濟學家認為各國監管當局怠忽職守,許多銀行的資金準備水準根本不夠,卻鋌而走險,進行高度槓桿操作,當然會出問題,主管機關形同虛設。
面對金融危機不斷擴大,經濟情勢急劇惡化,全球投資人幾乎找不到安全的避風港,如何保存實力,靜待風暴平息成了景氣寒冬中唯一的選擇。

G20 德國拒提新振興案【聯合報╱編譯王麗娟09.03.15

中國大陸、俄國、巴西、印度四國財長14日在倫敦的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上,呼籲美國和歐盟詳細說明自己的經濟狀況與政策。「金磚四國」同意對國際貨幣基金(IMF )挹注新的現金,但要求擁有更重的投票份量。
G20假英國倫敦近郊舉行財長會議,未能就任何振興方案達成共識。德國總理梅克爾在與英國首相布朗會談後表示不會提出新的振興方案,因為原有的方案還來不及發揮功效,不急於推出新的方案。
G20領袖預定4月2日於倫敦舉行高峰會,商討力挽經濟狂瀾大計。14 日的財金首長會議為這項會議的預備會議。G20的成員國包括全球最富裕國家美國、中國、日本,以及歐洲富國、新興強國。
歐洲消息人士說,與會者雖然無法就振興方案達成協議,但一致認為應提供IMF更多資金,協助經濟陷入困境國家。之前,IMF一再警告,若經濟危機持續惡化,IMF的放款能力將受到挑戰,最近新接受IMF協助的國家包括巴基斯坦與烏克蘭。IMF執行長史特勞斯卡恩說,已有數國承諾提供資金,包括日本的1000億美元。
美國本周建議,應讓IMF的放款能力提高2倍,成為7500億美元。歐洲領袖則認為只須提高1倍,達到5000億美元即可。IMF一案的細節,將留待高峰會敲定。
14日財金會議舉行前,對是否訂定一致的振興方案協助富國擺脫不景氣,美歐即看法兩極。美國上月通過7870億美元經濟振興方案,歐盟27國則僅共投入4000億美元救經濟,且歐盟至今對振興經濟尚無統合的反應。

經濟情況悲慘 IMF總裁:恐以戰爭收場【聯合晚報09.03.24

在全球因美國提出銀行紓困新計畫而致樂觀情緒昂揚的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史特勞斯─卡恩23日卻說,全球經濟狀勢依然「極端令人憂心且困難」。
史特勞斯─卡恩在國際勞工組織於日內瓦召開的會議中說:「情況依然極端令人憂心且困難,這是全世界經濟50多年來的第一次挫折。」在數天之前,國際貨幣基金曾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萎縮達1.0%。
史特勞斯─卡恩稱,情況「悲慘」;並指出,眼前危機將「嚴重影響到許多國家的就業狀況。這將成為社會動亂的根源,為民主政治構成威脅,而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以戰爭收場」。
他籲請各國當局,勿使危機惡化成數百萬名工人大規模長期失業。他說:「絕不可使危機成為失業的荒原。」
國際勞工組織今年元月曾說,全球金融和經濟崩盤可能在今年底造成多達5000萬人失業。
與此同時,世界銀行也警告,目前的危機可能使4600萬人重新陷入貧窮

重蹈「失落10年」說 3專家所見略同>中時09-05-15諶悠文

 前來台灣訪問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認為,全球經濟可能陷入停滯,重蹈一九九○年代日本「失落十年」的覆轍。他的預測與前世界銀行總裁沃芬松及二○○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的看法不謀而合。
 沃芬松於二○○五年五月卸下世銀總裁職務,現任「花旗集團」國際顧問委員會主席。他十三日在上海參加一項論壇時表示,全球經濟恐陷入長期趨緩的泥淖。
 「辯論的重點將持續放在全球經濟將出現V型、U型或L型走勢?」沃芬松說:「依我之見,比較可能是後者。我不認為近期會快速復甦。」
 同一天,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蒂格利茨在北京指出,全球經濟衰退的速度已經減緩。他說:「我們正處於開始的末端,而非結束的開端。全球經濟衰退的速度可能放緩,我們可能不久後就會看到底部,但這不意味著全面復甦。」
 早在二○○六年便預見這次美國金融危機的「新末日博士」紐約大學史坦商學院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上周曾說,分析家看好美國經濟將在第三季及第四季反彈,此一預期「太過樂觀」。
 他估計金融危機帶給美國的損失可能高達三六兆美元。沃芬松則認為,金額不像羅比尼估計的那麼龐大。羅比尼因準確預測這次金融危機而爆紅。

OECD領先指標顯示 經濟大國景氣觸底【經濟日報編譯周子渝09.06.10

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8日發布30個會員國的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指出若干經濟大國的經濟衰退可能出現緩和跡象,或已經觸底。國際貨幣基金(IMF)則表示,歐元區的經濟復甦會很緩慢。
領先指標可為約六個月後的經濟循環轉折提供早期訊號。OECD表示,30個會員國的4月領先指標綜合指數上升0.5點,在歷經連續21個月下滑後,是連續第二個月上升。
OECD會員國占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三分之二,領先指標自去年4月至今滑落8.3點。
OECD在每月報告中說,某些已開發國家的景氣可能已在4月觸底,但全球經濟危機對許多開發中國家造成的傷害則繼續惡化。
OECD說:「現在判斷先進工業國家是否出現暫時或更持久的轉折仍言之過早,但數據顯示大部分OECD經濟體的惡化速度趨緩,加拿大、法國、義大利和英國出現較明顯的觸底訊號。」OECD還說,和上個月相比,德國、日本和美國也出現好轉跡象。
但OECD也警告,30個OECD成員國以外的國家「仍面對不斷惡化的情況,除了中國和印度暫時出現觸底跡象」。OECD表示,全體會員國的指標由已從去年8月以來的「強烈趨緩」,轉為「恢復」。
IMF在8日則表示,歐元區經濟回升的速度將很緩慢,並呼籲決策者採取更積極的政策,以提振脆弱的銀行部門。
IMF與16個歐元區經濟體開完年度諮詢會議後說:「經濟復甦預料會很緩慢,出現什麼情況、在什麼時間則不確定。」
IMF在聲明中說,雖然政府政策目前穩定了歐洲銀行系統,決策者仍需「進一步採取果斷措施,尤其是在金融部門」。

WTO:今年全球貿易將萎縮10%>中時09-07-03陳文和

 「世界貿易組織」(WTO)一日警告,經濟危機籠罩下,保護主義愈演愈烈,預計今年全球貿易總額將萎縮一○%。
 世貿組織三月間曾預測今年全球貿易總值將縮減九%,而在對全球經濟現勢做出最新評估後,該組織一日修正全球貿易預測值為萎縮一○%。其中各已開發國家平均減少一四%(先前的預估為一○%),而各開發中國家將縮減七%(之前預計二至三%)。
 世貿組織觀察發現,今年第一季全球經濟發展明顯趨緩。該組織向各成員國發布的報告指出,過去三個月期間,全球貿易面臨的限制性與扭曲性政策益趨變本加厲。
 報告表示,即使不考慮各項因應H1N1新型流感疫情而採取的貿易相關措施,新形成的種種貿易壁壘已超過新實施的貿易自由化措施兩倍以上。
 世貿組織至少有卅九個成員國針對新流感採行禁止牛肉進口等重大限制貿易措施。而一旦疫情惡化,也可能加劇全球經濟進一步下挫的風險。
 世貿組織也再度就各國政府推行的種種振興經濟方案表達關切之意。該組織指出,對於旨在刺激經濟復甦的諸般計畫,各國當局提供給公眾的相關資訊極為有限,因此很難評估這些措施可能會對市場與競爭造成何種扭曲效應。
 此外,目前各國政府對岌岌可危的汽車業或銀行等的援助或補助,究竟何時才會撤銷也仍不明朗。
 世貿組織期望「廿國集團」能慎重考慮,盡快就各項危機因應措施,設計並且公布退場機制,俾使世界市場未來能恢復常態。
 五十五國中央銀行合組的「國際清算銀行」日前也曾呼籲,一旦經濟開始復甦,各國政府就應及時終止振興經濟方案,讓市場得以恢復其配置資源的機能,並避免通貨膨漲風險升高。

OECD:全球貿易萎縮趨緩【工商時報09-07-16蕭麗君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週三表示,全球貿易在今年第一季持續萎縮,但萎縮速度已見減緩。
 總部位於巴黎的OECD指出,2009年第一季商品與服務出口金額,如換算成美元,較去年第四季減少13.4%,至於進口金額則季減15.2%。這種跌幅已較去年第四季出口與進口額分別季減18.6%與18.5%的情況有所改善。
 如果與2008年第一季相比,今年第一季OECD出口額則大幅減少27.1%,進口額減27.9%。
 OECD還指出,以出口量而言,「7大工業國在2008年最後一季商品貿易量史同步重挫的趨勢,延續到今年第一季」。
 7大工業國今年第一季出口量季減13.6%,進口量也減少10.5%。其中身為歐元區最大經濟體與全球主要出口國的德國,第一季出口量季減13%,進口量也季減9.5%。相較於去年同期,出口與進口量則分別下跌15.1%與23.3%。美國第一季出口量也季減11.5%,進口量則減少11.8%。如以年率計算,出口與進口量則分別下跌15.8%與19%。
 OECD還表示,日本「似乎最受到當前危機的影響,出口量季減26.7%、進口季減12.9%」。
 如果換算成年率,出口量則大幅萎縮42.1%,進口量減少18.7%。
 這些貿易數據也凸顯出在雷曼兄弟去年第三季倒閉後,所引發的金融危機加速,已對連結全球經濟的貿易造成相當大的衝擊。
 本月稍早,聯合國貿易及發展會議表示,2009年第一季的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量已經腰斬至半。另外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資料顯示,銀行在去年第四季削減他們的海外放款約1.8兆美元,創下自1977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減幅。

林毅夫警告:全球可能陷入通貨緊縮【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2009.07.16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指出,全球工業產能嚴重過剩,必須採取緊急對策,否則全球經濟可能陷入通貨緊縮漩渦,金融危機也將持續下去。
林毅夫在南非普勒多利亞大學發表演說時指出,全球產能過剩的問題日益嚴重,德國的產能利用率下挫至72%、美國69%、日本65%,部分開發中國家產能利用率更低達50%,許多國家都寫下近代最低紀錄。
他警告,如果產能過剩的問題未能解決,全球經濟就可能陷入物價持續下跌的惡性循環,這波金融危機也將持續下去。如此一來,已開發國家的金融機構可能需要更多政府紓困,部分新興國家也可能爆發金融危機。
在以往,陷於衰退的國家可以藉貨幣貶值慢慢熬過難關,但目前的危機席捲全球,這一招已不靈。林毅夫說:「沒有國家能指望靠貨幣貶值和出口來擺脫衰退。除非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所有國家都會受到衝擊。」
林毅夫指出,全球股市已蒸發掉30兆美元、美國房價也跌掉4兆美元,形成通貨緊縮的強烈逆流。各國紓困措施雖然緩和了金融危機的衝擊,但並未能阻止金融危機演變成更嚴重的「實體經濟」危機,而引發大規模裁員潮。經濟衰退下,今年可能新增5000萬赤貧人口,林毅夫呼籲全球協調振興計畫,集中投資窮國的公共設施。

通縮地雷 全球頭號公敵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2008/11/28 】

隨著原油價格在7月創下歷史新高,通膨在幾月前還是最令人擔心的問題。但如今,金融海嘯肆虐與世界經濟急遽降溫,迫使各國政府大幅降息刺激經濟成長,經濟學家擔心工業國家會重蹈1990年代日本陷入通貨緊縮的覆轍,面臨利率逼近零、物價下跌,以及經濟停滯的窘境,通縮儼然成為各國的頭號公敵。
美國企業研究院(AEI)研究員雷區曼說:「一場深且冗長的衰退可能召來長期糾纏日本的通縮幽靈。」歐洲央行理事李卡能(Erkki Likkanen)與舊金山聯邦銀行總裁葉倫(Janet Yellen)也都提醒世人通縮的風險。李卡能說,以往諸多例子顯示,未妥善處理金融危機會造成數年的通縮循環。
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經濟學家羅森博格(David Rosenberg)表示:「現在是該擔心通膨了,但更精確的說法是擔心『沒有通膨』。商品價格不斷下滑、失業率持續上升,以及預計經濟連續數季會出現實質負成長,這些紛來沓至的利空,意味著美國聯準會(Fed)主席柏南克明年將不得不面對最大的恐懼﹕通貨緊縮。」
信用危機加劇、房市崩跌,以及全球股市嚴重失血,促使消費者不願支出,企業也紛紛減少開支,物價格隨之走跌,但現在正需要這兩大推手來帶動經濟成長,並使信貸市場的功能恢復正常。
經濟學家說,由於美國、歐盟以及其他主要國家已注入數兆美元的資金,且預計未來還會砸下更多錢,短期來看,長期通貨緊縮的威脅還不明顯。但只要銀行繼續惜貸,而消費者與企業也缺乏融資意願,各國政府的大幅降息與注入鉅額資金的措施,對於整體經濟的作用就非常有限。美國以及英國在第三季出現的經濟衰退,就是最佳例證。
根據路透的最新調查,本周預定公布的數據將顯示,德國10月的躉售物價將比9月下滑1%,而歐元區的通膨率將只溫和上升0.1%。
由於通膨已不再構成威脅,美國、歐洲、英國,以及中國等主要新興經濟體紛紛降息刺激經濟成長,且預料還會繼續降息,低利率甚至零利率時代隱然浮現。經濟學家預估,美國兩年內通膨率降至1%以下的機率很大。
若利率降至零甚或負數,本身也會產生問題,因為各國央行將喪失帶動復甦或躲掉新一波衝擊的工具。決策官員目前的挑戰是實施低利率政策又能兼顧解決信用危機問題,若能魚與熊掌得兼,全球便能安度通縮的侵襲。

羅比尼:全球經濟 明年底再衰退【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09.07.25

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羅比尼23日說,美國經濟接下來復甦後的年成長率將只有1%,遠低於3%的成長潛能。而「虛弱的」就業市場會促成美國房屋價格再跌13%到18%,使全國各地的房價從高峰下挫45%。
他還警告,各國政府債務激升、油價高漲與就業成長遲緩,可能使全球經濟在2010年底或2011年時再次陷入衰退。羅比尼的研究報告指出,財政赤字、債券殖利率竄升、油價飆漲、企業獲利不振與勞工市場低迷構成的「完美風暴」,「可能把逐漸復甦的世界經濟吹落成W型衰退」。他說:「除非在龐大的貨幣與財稅刺激方案執行之前,就已備妥明確的退場策略,這樣的景況已愈來愈可能發生。」
最新調查的數據顯示,美國的消費者信心跌至4月以來的低點,顯示儘管經濟學家普遍預期這波嚴重的經濟衰退已近尾聲,失業與長期經濟的疑慮仍籠罩在美國民眾心中。路透/密西根大學調查的7月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66,雖高於分析師預期的65,但低於6月的70.8。對未來六個月經濟展望的信心指數也從6月的69.2跌至63.2。針對目前是否是購置昂貴物品時機的「當前經濟局勢」信心指數,從6月73.2跌至70.5。
報告說:「消費者相信經濟的無底下滑已經結束,但不太相信刺激經濟的政策可以很快改善他們的財務狀況。」所得下滑以及未來一年內的就業局勢仍不樂觀,是造成消費者信心低落的最主要原因。IHS全球透視經濟師高特說:「消費者意識到,即便經濟會在下半年開始成長,勞動市場仍將非常慘澹。任何消費者支出的復甦都將非常、非常微弱,這顯然會對經濟造成限制。」

殷乃平:停滯性通膨 明年出現【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 2009.08.01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昨(31)日表示,近日台股雖然上揚,但民間投資、消費都是負成長,失業率也居高不下,他預期明、後兩年會發生停滯性通貨膨脹,中央銀行應適度調整貨幣政策因應。
金融研訓院昨日舉行「救市措施應該如何退場」座談會,殷乃平在會中表示,央行採行寬鬆的貨幣政策,讓資金湧入台股,但也因為市場游資太多,讓物價有上漲趨勢。實體面的經濟需求並沒有成長,民間消費、投資仍弱,如此下去,將導致停滯性通膨,未來一、兩年就會發生。
殷乃平認為,大陸有鑑於資金過熱,已經開始採取相關緊縮政策,我國央行也該跟進,央行可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回收可轉讓定期存單(NCD),此外,也不要讓銀行過度放款,控制市場資金流量。
台灣大學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林建甫說,政府不宜繼續刺激景氣,近日台灣國債一下增加太多,包括消費券的800多億元,以及五年5,000億元的刺激景氣措施,我們已面臨債留子孫的壓力。

仍陷通縮泥淖【工商時報09-08-07蕭麗君

 彭博社週四報導指出,根據透露,即使日本經濟開始復甦,但日本央行預測消費者物價衰退恐將持續至2011年,顯示日銀認為日本經濟短期內難以擺脫通貨緊縮的泥淖,低利率政策可能會一直持續到2011年。不過,日本週四公布6月份景氣領先指標創下29年來最大漲幅,意味日本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已經有所減緩。
 據表示,消費者物價衰退的預測將納入日銀針對截至2012年3月底會計年度的首次經濟預測報告中。該報告預定將在10月份公佈。日銀官員預測本年度物價將下降1.3%,2010年度再降低1%。
 分析師認為連續第3年通貨緊縮前景預期,讓日銀總裁白川方明直到明年都將繼續維持低利率政策。三菱日聯證券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石井預測,日銀將維持利率0.1%至少到2011年3月,以抑制通縮惡化。他還補充一旦通縮風險升高,「日銀可能考慮將進一步寬鬆貨幣政策」。
 受出口漸有起色與製造商提高產能以回補庫存,日本正開始從戰後最嚴重的衰退脫身。不過該復甦尚未擴及至消費者。消費者面臨有史上最大薪資降幅,失業率也預料將在明年初攀升至5.8%歷史高點。

G2消費力回神 全球Q4回春【經濟日報╱記者白又仁 2009.08.09

根據彭博(Bloomberg)調查,分析師預估中國7月零售銷售年增率為14.9%,較6月15%小幅下滑,但仍保持兩位數成長,顯示中國內需消費穩定上揚;美國7月零售銷售月增率估為0.3%,較6月的0.6%小幅下滑,但逐月回溫,顯示遭受次貸衝擊的美國消費力正緩慢復甦中。
新加坡大華投顧表示,中、美兩大經濟體消費力逐漸復甦,民間消費已見到回春,全球經濟慢慢回復正軌,預期全球經濟有可能在第四季回到成長軌道。
第一富蘭克林投信第一富基金經理人諶言指出,中國藉由政策刺激及相對穩健的金融體質,年初以來零售銷售年增率平均仍有15%的水準;身處金融風暴中心的美國,內需受到顯著衝擊,零售銷售年增率仍是負成長,但從月增率可發現,在失業率下降且市場信心回溫,消費也略有改善。
中國今年以來採取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或各式消費補貼的政策來刺激消費,配合各項工程創造的投資需求,使就業及消費動能依然穩健。
先前中國總體面疑慮之一在於海外需求遲遲未見轉強,但以7月PMI指數中的出口新訂單持續上揚來看,歐美需求可望止穩,有利出口動能回溫。
諶言表示,美國近期汽車銷售在舊車換新車的補貼政策提振下明顯回升,預期在企業生產活動回復常軌後,有利就業市場穩定,並提振民間需求。

詭譎矛盾的全球復甦論【非凡新聞周刊 2009/08/07南方朔】

連續一周以來,由於美國第二季衰退減緩,採購經理人指數上揚,而歐元區信心指數提高,加上若干公司財報超過預期,於是全球股市一路飆漲,在亞太地區尤甚,於是赫然之間,人們心情的陰霾一掃而空,「復甦論」的號角又告響起。

過度從數字裡找樂觀

當今全球各類經濟指標參差不齊,人們早已養成一種「各取所需」,找自己要的數字去做一廂情願之解釋的習慣。由於人活著不能沒有希望,從數字裡找樂觀,在一定程度內,其實也無妨;只是如果太一廂情願,就難免掉入見樹不見林的陷阱,因而失去盱衡全局的能力。就以目前而論,在各種數字紛然湧現之際,人們一定要試著去思考並答覆下列這些問題:
當今全球股市房市又告飆漲,它的動力究竟來自何處?這是復甦的信號?或是通膨及資產的另一個新泡沫?
目前全球的經濟數字,已出現一種獨特的怪異特性,愈和金字塔上端有關的愈樂觀,愈和下端有關的愈悲觀。因此,股市及高檔房市飆漲,高盛繼續高利潤、高紅利;但下端則是消費物價持續下跌,我們都知道物價是一種綜合的加權指標,但在劇變的此刻,出現輕重不一的現象,當房價一枝獨秀,物價指數就變得不再有意義,這意味著人們在數字上看到的是通縮,但生活上所經驗到的則是所得遞減、房價上揚的通膨,這是嚴重的矛盾,它的原因何在?
其次,當今不論復甦是真是假,但失業與不充分就業的日趨嚴重則是事實。歐美的失業率在今年內已注定將破十,如果失業加上不充分就業,當在四分之一左右。除了就業問題惡化外,歐美平均薪資的下跌,跌到大約十年前的水準已成了趨勢。這種現象可以用「無就業的復甦」來解釋嗎?這種「無就業的復甦」有沒有可能滴漏成「有就業的復甦」?

流動性過剩泡沫成形

個人認為,上述三大問題,其實乃是分析並理解當今全球經濟變化的關鍵,首先就金融海嘯以來的形勢而論,金融海嘯本質上乃是舊泡沫的破裂,因而迄今為止的紓困,乃是企圖藉著債務與赤字印製鈔票來填補舊泡沫破裂後所留下的破洞。據估計,其最高總額將可能達到二十三.七兆美元,相當於一.七個GDP。單單今年,美國的債務即在一.六兆美元左右。這些加印的金錢進入金融體系,在目前這樣的時代,由於需求不振,它不會變成投資動力,由於就業與消費不佳,它也不會進入消費市場;於是在接近負利率的此刻,紓困的龐大金錢遂透過金融機構和有辦法的人士之手,大量流入有保值和投機意含的股房市、期市、匯市之中。全球仍舊衰退,但熱錢早已氾濫,流動性過剩所造成的新泡沫因而形成。
其次則是美國財經決策層,由柏南克到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委羅莫(Christina Romer)等皆一致認為印鈔救經濟不能暫停,以免發生一九三七年那種W型的二度衰退。他們的意思其實是不到發生通膨就不會停止,這也是今年以來美國官方與親官方學者一直在鼓吹「救經濟的規模還不夠大」的原因。這也意味著,新泡沫的持續擴大及通貨膨脹已成了美國的必然結果,儘管美國為了應付各國的壓力而宣稱適當時候將讓紓困退場,但如此龐大的金錢怎麼可能退場?全球金字塔上端所形成的抗通膨投機浪潮,其實是有依據的。
而在另一面,我們也知道從一九八○年代起,美國即已形成所謂的「兩層經濟」(Two-tiers economy):一層是金字塔上端的金融及科技業,一層是傳統的製造及服務流通業,下面這一層早已出現低度就業,所得遞減及削價競爭等問題。當今衰退受到傷害的也以這一層為主,今年歐美的通縮也以這一層為主。這一層除了因衰退而受害外,接下來還有更多「餘震效應」,包括大約四至五千億美元卡債,以及房貸無法清償,以及法拍屋問題。這種「兩層經濟」乃是全球及各國M型化的一部分。

歐美紓困只救第一層

而人們也都知道,這個第二層問題乃是全球自由化的產物,它不可能解決。今年稍早前我已指出,美歐的紓困對這一層毫無幫助。它所紓困的其實只是第一層。而第二層的問題到了失業率破十後即會以保護主義的方式逐步增強它的力度,最近美歐聯手,開始對中國大陸戰略稀土金屬出口設限,以及鋼鐵問題施加壓力,已可看出保護主義已確實開始漸漸的表面化。
因此,當今的全球經濟實在詭譎矛盾無比,美歐皆有二度衰退之虞,而亞太地區則因熱錢氾濫,而有股市房市泡沫化之虞。

中國「掛鉤」作用有限

此外,由於第二層問題,保護主義已開始躍躍待動。而更關鍵的,則是亞太地區由於中國大陸的市場,稍早前曾造成「中國救世界」的想像。
但現在人們已愈來愈理解,中國的景氣循環由於內需的帶動,其模式已漸漸脫離美歐,意思是說中國已一定程度可以靠內需而成長,這叫做中國與美歐的「脫鉤」(Decoupling),但是,因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有限,並不能有效取代美歐,這意味著它帶動亞洲,使亞洲與它「掛鉤」(Coupling)的作用仍相當有限。亞太地區要以擴大出口而復甦,其實也不如想像中的樂觀。
由上述分析可看出,全球要脫離今天這種詭譎矛盾的局面,可能為時尚早!


【亞洲】

救經濟 亞洲政府需再撒大錢【工商時報09-03-09劉純佑

 金融風暴造成亞洲各國出口額大幅滑落,儘管據統計,2008年10月以來,亞洲各國所推出的振興方案規模已逾1.1兆美元,但分析師指出,亞洲政府惟有加碼提出新的振興方案,方能有效扼阻進一步的經濟惡化。
 荷蘭合作銀行駐香港的區域研主管藍布瑞特(Jan Lambregts)認為,短期內,亞洲除了撒大錢救經濟外,能做的實在非常有限。他說,「在這波全球性的衰退中,亞洲已無處可躲」,「作為最後一道防線的政府,需要負起揮霍者的角色,緩和海嘯衝擊的力道。我們已經身處於衰退之中,現在能做的就是減輕傷害,並且不要讓災害再擴大。」
 據日本當地報導指出,該國政府已計畫推出至少2,000億美元的第三波振興方案,前二次振興方案的規模已逾5,000億美元。
 另一方面,在世界經濟體系角色愈加重要的中國,去年11月也宣布5,85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
 香港目前尚未宣布任何重大的振興計畫,分析師預測,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依舊會延續該區的保守財政政策。
 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南韓,除去年11月宣布規模約14兆韓元(11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外,近來也傳出可能對弱勢族群發放規模15至20兆韓元的消費券。
 在東南亞各國方面,馬來西亞繼11月推出的20億美元振興方案後,也計畫再推出規模26.9億美元的方案;新加坡早前也已動用外匯存底於13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上,但一般認為,新加坡提出新振興方案的機率極高,問題只是在何時提出;印尼國會也已同意通過61.5億美元的振興方案;泰國則是計畫在4年內花費540億美元刺激經濟。

金融海嘯抵禦力 亞洲最強【工商時報09-03-09魏喬怡

 第一波金融海嘯未平,第二波金融海嘯又已來襲,到底新興市場有沒有抵禦能力?誰的抵抗力最強?目前就第一波金融海嘯下可發現中國市場已明顯表態,法人認為,就3大新興市場體質來看,新興亞洲的抵禦力將最強,其次為拉美,東歐則是體質較弱的。
 保誠質量精選組合基金經理人蕭世昀表示,一個國家能不能夠對抗金融海嘯,要從「金融面」與「經濟面」這兩個層面分析。在金融層面上,由於目前國際資金主要的「莊家」都還是歐美體系的外資,所以無論是哪個新興市場,只要發生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新興市場一定會扮演「提款機」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一旦外資在新興市場中找提款機,新興亞洲必定是其中最大的一台﹔因為相較於拉美或東歐,外資在亞洲的布局總量最多,流通性也最佳,為了在最短的時間降低虧損,亞洲一定是外資提款的「首選」。
 不過,就實體經濟層面考量的話,在三大新興市場中,仍以亞洲最能抵抗金融海嘯對實體經濟的衝擊。
 蕭世昀表示,比較新興市場能否對抗金融海嘯的指標,可以看該國外債占GDP比重、出口占GDP比重、失業率、經常帳收支狀況、外匯存底與通膨狀況而定。
 衡量這六大指標,可發現新興亞洲最強,其次是拉美,而新興東歐現在的情況,不但有如97年金融風暴時的亞洲,也更像1980年代的拉美。
 蕭世昀分析,無論是哪一新興市場,經濟幾乎都是靠出口帶動,所以只要全球出口下滑,對所有的新興市場一定會有很大的衝擊。但由於亞洲國家的出口品較多元,不像拉美或東歐的出口多是靠能源或原物料,所以未來只要景氣落底,亞股會因有較佳的經濟體質與出口品,比東歐或拉美更早脫離泥沼。
 至於東歐是否真的會一蹶不振呢?部分法人認為也沒這麼悲觀,只是短期宜保守。霸菱集團台灣負責人林志明認為,就俄羅斯來說,其實外匯存底仍高,且企業的現金流量也高,但目前股價卻已反應了破產機率達75%的水準,真的是超跌!
 而ING投信則指出,以個別國家來看,捷克、波蘭和斯洛伐克等地內需較強,經濟較具抵禦能力,而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立陶宛等波羅的海三國,以及保加利亞、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等國家,因外債和經常帳赤字都偏高,狀態的確不樂觀。

亞洲經濟模式該調整了>中時09-05-31吳芳銘

 亞洲的經濟成長率在第一季創下新低,四小龍的多個國家都衰退一○%以上,創下戰後經濟的單季跌幅紀錄。另方面,國際貨幣基金會(IMF)在其發表的《亞太區域經濟展望報告》中認為,亞太地區經濟的衰退可能比金融海嘯的震央美國還要嚴重,預估亞洲四小龍今年的經濟成長率都在負四%以上,比美國的經濟衰退嚴重許多。為何過去的經濟模範生,在危機後快速地變成經濟成長率的落後群?這是否意味著亞洲模式(Asian model)已不可行?
 傳統經濟理論認為,經濟成長的方式有三種。一是付出更多的勞動力,二是投入更多的資金,三是將勞動力要素和資金要素以匹配的方式結合起來,即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經濟成長,也就是促進總要素生產力(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的發展。
 如果亞洲的高度經濟成長因方式獨到而受到稱道,那麼總要素生產力對平均八%以上的經濟成長率應該有很大的貢獻才是。不過,檢視三十年的資料後發現,亞洲經濟體促進總要素生產力的平均成長速度並不突出,它在年度經濟成長總量中所佔的比例約為一五%,和歐美沒有甚麼差別。這顯示生產力要素並不是亞洲模式的主導力量。
 事實上,亞洲模式是資本和勞動力不斷的投入所推動的。廉價而勤勞的勞動力和持續投入的資本等硬條件,才是造就亞洲經濟體不斷成長的功臣。創造資本的速度是美國或歐盟的三倍以上。所以,亞洲經濟的快速成長並沒有「撇步」或創造新模式,還是脫離不了傳統經濟理論,是奠基在大量資金和勞動力的投入下的產出。
 亞洲發展模式的核心,藉助高儲蓄率所提供的巨額資金轉化為經濟成長所需的政策和投資,促使國內生產急速成長,且這些政策反過來制約民間消費,從而推高了儲蓄率。其後果是,生產始終過剩且超過消費,於是必須透過出口過剩產能來達成貿易順差。所以亞洲模式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以貿易順差的成長來拉動經濟的持續向上攀升。以過去十年為例,亞洲新興經濟體出口佔GDP(國民生產毛額)的比重成長了三七%至四七%。這也意味著,亞洲國家把自己的經濟成長交給他國或國際景氣決定,且有越來越依賴外貿的傾向。易言之,亞洲模式的成敗取決於與其往來的貿易進口國是否願意持續且擴大巨額貿易逆差的意願和能力。因此,風險是存在且明顯的,一旦景氣反轉造成需求不足或是進口國不再進行消費,走上衰退一劫之路就難以閃避。
 誠如IMF所指出,亞洲經濟正面臨已開發國家需求結構性衰退的風險,利用寬鬆信貸購買耐用消費品的時代已結束,已開發經濟體的消費者還在努力修復槓桿率過高的資產負債表,要寄望亞洲製造業和出口以及出口成長策略像過去一樣拉動經濟是不切實際的。
 過去廿年來,美國人以借貸來預支消費,使得以出口導向的亞洲經濟得以持續地成長,也正是這種過度消費,造成了經濟失衡並埋下危機的因子。如今的美國仍處在去槓桿化的過程中,不過儲蓄率已有所提升,這也就植下令亞洲國家痛楚的擔憂:一旦美國消費成長落後於GDP成長,或是美國的貿易逆差逐漸收窄,甚至變成貿易順差時,亞洲的經濟策略若不改變,恐將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當不儲蓄的先進國家人民開始儲蓄,亞洲還能夠以儲蓄不消費和生產過剩來保持成長嗎?恐怕有困難。因此,亞洲模式需要新檢討,從外需轉型為內需重拾危機前的成長率。吸引投資並建立良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來滿足人們的醫療保健、教育和退休需要,從而減少預防性儲蓄,也是拉動經濟成長的可行方式。(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10大指標 亞太經濟醒了【工商時報09-07-05

投資者認為最困難的時刻已經過去,促使亞太股市普遍反彈。但這些經濟復甦跡象有多大可靠性,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經濟前景?下面就進一步分析亞太地區經濟復甦的十大跡象:

出口下滑趨緩

亞太地區近期的外貿情況令人振奮。經歷了此前出口較一年前下滑多達50%之後,幾個國家的出口下滑步伐已經放緩。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菲律賓、台灣、新加坡和香港的出口都已明顯走出低谷。但出口方面並不全都是好消息。很多國家仍在承受著美國和歐洲消費需求萎縮帶來的衝擊。在印度、馬來西亞以及(或許最重要的)中國,出口仍在不斷惡化。

商品價格回升

商品價格已經走出今年稍早創下的谷底。在去年下半年下滑將近60%之後,今年2月中旬以來,包括倫敦金屬交易所六大工業金屬的指數上漲超過40%。銅價今年已經上揚了將近50%。而在中國經濟已重拾升勢的令人振奮的數據推動下,金屬價格不斷走高。不過,有報導猜測中國國家物資儲備局一直在儲備資源,這可能會擾亂大宗商品需求和價格。

工業產值飆漲

亞太地區的製造業產值水平似乎回穩。馬來西亞和泰國的工業產值指標均已回升,因為在此之前當地製造商大規模的削減庫存舉動,使得現在它們必須增加生產才能滿足新的訂單需求。與此同時,日本4月份工業產值較上月增長了5.3%,是該指標1953年開始編纂該指標以來的最大單月漲幅。領漲該數據的是汽車等行業。拜日本政府推出的「舊車更新提供現金補助」援助計畫之賜,日本汽車銷量得以開始回升。

企業信心回籠

 經歷過2008年金融危機帶來的恐慌,亞太地區的企業信心一度動搖。不過,近期調查顯示,該地區的企業信心已經持穩,一些反映企業信心的指標已經轉為正值。澳大利亞5月的企業信心指數出現了2001年以來的最大升幅,而紐西蘭的企業信心指數同樣大幅上揚。

 不過,企業信心的回升可能主要是反映對全球經濟得以避免蕭條的一種集體性釋懷感,而不是對經濟成長的普遍看好。與此同時,很多信心指標仍然處於負值,顯示不斷下滑的企業投資,會在未來數月繼續壓抑經濟活動。

金融市場安定

隨著穩定金融體系的舉措提振了市場信心,金融市場已顯著平緩。政府擔保紓解了市場對違約風險的擔憂,而央行已竭盡所能地向金融體系注入大量的流動性。隨著投資者風險偏好回升,股票市場也在反彈,債券價格走低,帶動收益率急劇上揚。而一些反映全球信貸市場壓力的關鍵指標,也已經回到了接近2007年中的水平。市場人氣快速匯聚,使金融市場的憂慮已由通縮轉移到經濟復甦後可能出現的通膨,與政府量化寬鬆措施的退場機制。

中國持續看好

優於預期的中國經濟數據一直是亞洲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中國龐大的4兆人民幣振興支出計畫,正支撐著中國內需再現活力。中國5月份工業生產比去年同期增加8.9%,汽車業產值以35%的增幅領漲。中國5月份零售額加速增長,而今年前5個月固定資產投資也較上年同期勁揚32.9%。據穆迪經濟網推算,今年首季中國經濟恢復將近兩位數的成長,強化外界對中國經濟將帶動全球走出衰退的觀點。不過,談到中國經濟數據,我們必須保持謹慎。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部分增幅可能是不真實的,這一指標將土地銷售和二手機械價值視同為投資。中國經濟數據可能因為銀行貸款顯著增長而被放大膨脹,而近期企業破產潮中的所有權變動也可能擾亂了數據。

企業破產減少

 今年5月份,日本破產案數量出現一年多以來的首次下滑。該指標與日本經濟好轉的其他跡象相互呼應:日本消費者信心已經從歷史性低點回升,工業產值也正在持穩。香港5月份破產聲請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3%,不過較上月則是減少4.9%。韓國5月份破產申請連續第五個月減少,降到了20個月來的最低水平,較去年12月創下4年高點的情況已有顯著好轉。 (原文刊於華爾街日報,國際組整理)

亞銀:東亞經濟 V型復甦【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2009.07.24

亞洲開發銀行(ADB)表示,東亞經濟可能呈現V型復甦,明年可能強勁彈升,但各國央行仍須維持擴張的貨幣政策。
亞銀警告,東亞新興經濟體在復甦過程中仍面臨若干風險,可能下修台灣、香港和新加坡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
亞銀23日發表報告指出:「新興東亞已進入從經濟衰退到復甦的過渡期,且其復甦可能呈現V型。在復甦力道增強或通貨膨脹壓力再現前,此區仍應保持擴張的貨幣政策。」
亞銀說,包括中國、南韓及印尼等國的東亞經濟體,今年整體經濟成長率可能高於3月時預估的3%,2010年成長率則會倍增至6%。這項預估不含日本、南亞及中亞國家。
亞銀仍維持3月的經濟成長預測不變,但表示可能修正若干東亞新興經濟體的成長預測,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香港、新加坡和台灣今年的GDP預測可能遭調降;中國和印尼今年的成長預測可能調升。
亞銀說:「過去幾個月,威脅東亞新興經濟體復甦的風險已消散不少,但惡化的風險依舊很高。短期內外部需求將持續疲軟。」
亞銀並警告,東亞不應光靠中國帶動復甦,除非全球需求好轉,「不能指望中國成為驅動東亞復甦的主要動力」。
亞銀表示,東亞的出口商仍依賴美國、歐洲及日本的訂單,在工業化經濟體復甦前,商品貿易仍會「持續低迷」,東亞的出口需求也不會回春。
亞銀說:「新興東亞內部的貿易近年成長快速,但大致仍依賴零組件而非最終產品。此區尚未能提供針對本身出口品的最終需求。」
中國商務部長陳德銘22日表示,要是世界經濟好轉,今年下半年中國的出口減幅將會縮小。馬來西亞貿易部長慕斯達法則指出,出口復甦的腳步比預期慢,還需「幾個月」才能走出谷底。
亞銀說:「在先進經濟體的振興經濟方案開始發揮效果,且家庭調整其負債和儲蓄前,短期內外部需求不太可能帶動東亞的出口生產恢復榮景。」

亞洲衝復甦 印尼南韓雙響炮【工商時報09-08-11鍾志恒/綜合外電報導】

 亞洲經濟復甦態勢愈來愈明顯,印尼和南韓尤其受到矚目。印尼週一宣布第二季經濟年成長率達4%,幅度是東南亞之冠。而在南韓方面,週日受國際貨幣基金(IMF)調高其今年經濟成長預測,這已是國際貨幣基金會一個月內兩度調升其經濟成長預測。
 印尼中央統計局周一表示,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去年同期成長4%,雖然低於第一季的4.4%,但高於市場預估的3.8%,而且是東南亞地區第二季經濟成長率最高的國家,第二名是越南的3.9%。
 與此同時,新加坡第二季萎縮3.7%;泰國更可能萎縮5.4%。
 印尼經濟成長領先東南亞國家,主要是因為該國以出口原物料為主,與新加坡等國家偏重歐美出口市場不同。也因為如此,印尼受金融危機衝擊程度相對較低,加上今年以來原物料行情大漲,改善了印尼經濟和國民所得,總統選舉又和平進行,都激勵民眾的消費和外資投資意願,讓印尼經濟在內需的帶動下,成長表現優於周邊鄰國。周一印尼股市持續揚升,創14個月來最高。
 至於南韓,IMF周日對南韓作出一個月內第二度調升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的動作,從之前的負3%,往上修正至負1.8%;明年則維持成長2.5%的預測。IMF主要是看好南韓政府振興政策,將能繼續支撐南韓經濟復甦。
 由於樂觀預期南韓經濟會持續復甦,外資持續流入,加上7月房價連續第四個月上揚,市場預期央行短期內將開始升息。
 在樂觀氣氛下,南韓股匯市在周一齊漲,至週一止,外資對韓股已呈連續19天的淨買超,是近十年來外資淨買超持續最長的時間。週一南韓股市升至1,576點,創一年來新高。至於韓元兌美元匯率也升至1,223.7韓元,接近九個月高點。

經濟學人:亞洲新興經濟體 引領復甦>中時09-08-15黃文正

 最新一期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新興亞洲經濟體領先全球走出衰退陰霾,展現令人驚羨的經濟實力。然而,這些經濟體必須預防信用和資產泡沫化,並且加速提振內需,以確保復甦得以延續下去,而放手讓貨幣升值,化解西方國家與日俱增的保護主義。
 今年初,全球經濟學家多以為,高度仰賴出口導向的亞洲新興國家,必須靜待歐美已開發國家消費力恢復之後,才有可能步上復甦之途。不過,當大部分的歐美國家仍深陷衰退泥沼之際,亞洲新興國家在今年第二季已紛紛繳出亮麗的成績單,展現強韌的經濟體質。

 中韓星印尼 第二季成長強勁

 包括中國、南韓、印尼和新加坡等四個已公布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國家,平均成長年率逾一○%,而七大工業國之一的日本,第二季經濟成長率雖無法相提並論,但復甦動能也遠較歐美已開發國家強勁。
 這些亞洲國家為何能有此傑出表現呢?部分西方人士批評,中國政府的公開透明度不足,其公布的經濟數據令人存疑,但也有人反駁說,中國七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成長一一%,電子產品輸出和汽車銷售也屢創新高,這些都是中國經濟復甦的明證。此外,其它亞洲國家表現也頗出色,南韓第二季GDP成長年率達一○%,台灣第二季GDP雖尚未公布,但很可能比南韓更出色。
 基本上,亞洲經濟觸底反彈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這些國家的製造業占經濟比重甚大,電子產品和汽車都是高度景氣循環性產業,景氣衰退時摔得重,但景氣稍有回溫,反彈也快;其次,二○○八下半年全球貿易急凍,導致出口驟跌,如今已解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亞洲國家經濟振興方案規模比西方國家更大,也更快奏效,以致內需消費市場得以迅速恢復。

 讓貨幣升值 預防資產泡沫化

 不過,亞洲新興國家政府如今已遭遇兩大難題,首先要立即處理的問題是,這些地區的股票和資產市場已開始飆漲,但政府卻不願讓貨幣快速升值,要如何避免信用和資產價格泡沫化,同時繼續保有經濟復甦力道,不啻是一大挑戰。其次,當政府財政刺激政策逐漸失效後,內需消費市場若無法接棒,經濟成長恐難以為繼。
 《經濟學人》指出,要解決資產泡沫化和提振內需這兩大問題,放手讓貨幣升值或是可行之道。倘若亞洲央行不再以滿手外匯存底阻升,將可促進國內貨幣流通性。此外,強勢貨幣也可將出口成長轉移成內需市場的成長,並提升家戶的消費購買力,同時化解西方國家與日俱增的保護主義。

亞洲龍虎 將帶領全球復甦【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2009.08.17

中國、新加坡等亞洲新興市場看來已率先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領頭羊,如何確保經濟持續好轉將是這些「亞洲龍虎」最大的挑戰。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分析說,亞洲國家要同時穩住內需,又要防範西方高漲的保護主義,讓貨幣升值也許是一帖解藥。
台、港、星、韓加上中國等東亞經濟體,在歐美市場需求復甦以前,就已經開始急速反彈。許多數據都已顯示亞洲新興市場出現V型復甦。中國GDP在第二季比第一季暴增15%,南韓大漲近10%,新加坡更暴漲21%。
七大工業國(G7)今年的GDP成長率預估為負3.5%,亞洲新興市場卻至少將有5%成長率,如此差距前所未有,讓亞洲大幅拉開與歐美的距離。
工業生產更是一項明確的指標。新興亞洲的工業產值在第二季回彈36%,迅速跳回近四年的增長趨勢;而在同時,美國的工業生產卻持續低迷,仍低於2006年的水準逾10%。
分析指出,亞洲地區的家戶負債低於西方國家,讓政府的經濟刺激作法更容易引發民間需求。南韓的民間消費在第二季以14%年率強勁增長,中國的城市消費也以11%速度增加。低負債的東亞政府也得以用至少4%的GDP來振興經濟。
如此強勁的復甦為亞洲央行帶來兩難。股市與房市猛烈的回春可能造成新一輪資產泡沫,替未來埋下地雷。不過在經濟成長優先加上通膨疲軟的狀況下,亞洲的央行不太可能在近期開始收縮刺激政策。
資產大漲也能帶來增進消費效果,但與政府刺激方案一樣,這些效果都是一時性的。因此經濟學人指出,真正的難題在於這兩項刺激效果過去之後,亞洲各國如何維持住V型反轉的動能。
這些作法在各國都將有所不同。中國可能需要增強消費,而許多亞洲國家卻需要增加投資基礎建設。亞洲大量的民間儲蓄其實是企業存款,因此與其強調政府應該鼓吹民眾花錢,亞洲也更需要鼓勵企業加強投資。簡化稅制、加強法規制度與市場鬆綁,都將是維持這波V型反轉的重要一環。


【南韓】

救經濟下猛藥 南韓再砸2800億>中時08-01-04鍾玉玨

 為了救經濟,南韓政府再下猛藥,明年將斥資十一兆韓元(約新台幣兩千八百億元)刺激景氣,藉擴大公共支出、創造就業機會、延長企業稅賦優惠等措施,再加上三兆韓元的減稅方案,希望能讓經濟順利走出一九九七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風暴。
 南韓財政部長姜萬洙今天說,政府明年將再增撥四.六兆韓元擴大地方公共建設,三兆韓元用於再延長一年企業設廠的稅賦優惠,還對國有銀行注資一.三兆韓元,讓銀行有足夠的銀彈對小型企業與出口商放貸。此外,政府也不忘協助低收入戶,補助金額高達一.三兆韓元。

 救市!星預測南韓將降息一碼

 南韓政府還打算擴大發行公債,籌措資金,作為干預匯市、因應國內銀行對外匯的需求。
 新加坡「行動經濟」亞太經濟預測部主任柯恩說,南韓透過金融與貨幣政策努力救市,預料本周南韓央行會再降息一碼。
 南韓財政部說,這項經濟振興計畫是近年手筆最大,可望創造廿萬個工作機會,而明年的經濟成長率也可能上升一個百分點至四%。據「韓聯社」報導,這一決定是南韓政府與執政黨在昨晚舉行的政策諮詢會議上作出的。
 南韓正面臨一九九七年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要求金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為此政府猛下強藥。南韓央行上周緊急降息,創下有史以來最大降息幅度,並與美國聯準會(Fed)達成三百億美元換匯協議,解決銀行的美元資金缺口。
 今天出爐的數據顯示,南韓出口(維持南韓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上月創下十三個月來最慢增幅,主因是對中國的出口出現二○○二年來首次衰退。隨著外資爭相出走新興市場,韓元匯價今年重貶二八%,在亞洲各國貨幣中,表現吊車尾,韓股也重挫四一%。

 就業!可創造廿萬個工作機會

 南韓總統李明博今天說,鑑於出口可能走下坡,必須透過各項政策進一步拉抬國內需求。由於外幣流動性引發的疑慮已大幅改善,因此現在是積極活絡實質經濟的時候。
 他堅信活絡中小企業才能活絡內需,並創造就業機會。但工商個體戶和中小企業正面臨諸多困難,政府必須擴大對工商個體戶和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額度,並協助中小企業出口商籌措營運資金。
 儘管出口成長趨緩,但受惠於原油和原物料價格均下滑,南韓十月份出現貿易順差,是五個月來首見。

南韓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僅2%【聯合晚報08.12.12

韓國銀行(南韓央行)今天表示,受到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國內需求持續疲軟的雙重打擊,2009年經濟成長將創11年來最慢成長紀錄,只有2%。
韓國銀行預測,南韓明年經濟成長率將遠低於今年預估的成長3.7%及2007年的5%。
南韓明年經濟成長預測值創下1998年以來最低數字。1998年受到亞洲金融風暴影響,南韓經濟萎縮6.9%。
韓國銀行預測,相較於去年同期,今年第四季將出現負成長,而且幅度達1.6%,這將是五年多來首季出現成長萎縮。
不過,韓國銀行表示,2010年全球經濟將會逐漸恢復,屆時南韓經濟將成長4%

南韓 砸37兆韓元蓋電廠【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08.12.29

南韓28日宣布重大投資計畫,將在未來15年內斥資37兆韓元(285億美元)興建更多電廠,包括未來四年內興建12座新核能電廠,以因應日漸增加的能源需求。
韓國知識經濟部在聲明中說,除了2012年前完成12座新核電廠外,政府也將在2022年前興建七座煤發電廠,和11座天然氣發電廠。
該部指出,12座新核電廠包括正在興建中的八座。南韓目前有20座商業核能發電廠和85座使用媒、天然氣和燃油的火力發電廠。
南韓為亞洲第四大經濟體,目前的發電能量為65.9GW(十億瓦),到2022年將增加到100.9GW。目前核能發電占總發電能量的34%,到2022年將提高至48%。 燃油火力發電的比率將從1.9%降至0.2%。
韓國投資證券公司分析師楊西道(音譯)說:「核能發電是最具經濟效益和最清潔的能源,興建更多核能電廠將使南韓得以因應高油價的問題,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南韓是亞洲第三大原油進口國。
另一方面,南韓也計畫提高替代能源的使用。根據南韓政府的長期計畫,包括太陽能、風力和水力等再生能源的使用比率,將從目前占2.2%提高到2030年的11%。
為達到這些目標,南韓到2030年將投資100兆韓元在發展替代能源上。南韓設定的目標是:太陽能電力的供應將增加44倍,達3,504百萬瓦;風力發電供應將增加37倍,達7,301百萬瓦;生質燃料發電供應也將增加19倍。

南韓去年貿易逆差 11年來首見【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09.01.03

南韓12月出口連續第二個月銳減,2008全年出現1997年來首見的貿易逆差,凸顯經濟衰退危機加深。總統李明博2日表示,未來將採取提高資金流動性與減稅等措施提振景氣,央行下周也可望降息,為急遽降溫的經濟注入活水。
南韓知識經濟部2日說,南韓去年12月出口比前年同期陡降17.4% ,延續11月劇減19%的頹勢,11月的跌幅為2001年以來最大。此結果比分析師原先預估的減少16%還糟。
受到需求減緩與全球經濟危機衝擊,南韓去年出現13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為1997年來首見。其中,全年出口比2007年擴增13.7%,增至4,224億美元;進口成長22%至4,354億美元。
不景氣導致美國、日本與歐洲的需求減緩,加上中國經濟成長力道轉弱,使出口導向的亞洲經濟體情勢告急。李明博表示,今年政府將扮演緊急應變的角色,來對抗逾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他說:「世上沒有任何人或國家有先見之明,能成功預料這波經濟危機。同樣地,災難何時結束也無法逆料。外界預期今年下半年情勢會好轉,我會全力已赴讓預言成真。」
李明博指出,當務之急是確保資金流動、紓解信用危機。他說,首爾當局為此已對銀行注資逾20兆韓元(150億美元),也準備把對中小企業的融通增加逾11兆韓元,並藉放寬管制和減稅鼓勵企業投資。
鑑於經濟情勢急轉直下,市場預期南韓央行下周可望降息2碼,從目前的3%降到2.5%。道瓊社訪調的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央行的降息循環本月不會結束,最快可能在2009年第一季把利率降到2%。
渣打韓國第一銀行(SC First Bank)經濟學家權中武(譯音)說:「全球景氣蕭條重創南韓出口,使經濟降溫速度出乎意料的快,政府和央行有必要採取更多強勢手段挽救局面。」另一方面,隨著企業結束年底作帳,外界臆測南韓當局將減少助升韓元的干預行動,韓元2日收盤重挫4.7%,跌至1,321韓兌1美元,為近九周來最糟表現。

整形聖地…如今門可羅雀【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09.01.03

全球不景氣使南韓股匯市大跌,財富縮水的民眾為撙節開支,奢侈的花費能省則省,導致一度風行的整形手術現在已退燒。
南韓社會在經濟衰退前,樂觀氣氛洋溢,整形矽膠需求量大。南韓近十年來生活水準提高,愈來愈多人有經濟能力動整形手術,獲得朝思暮想的大眼睛、白皮膚和高鼻樑。但這次的全球不景氣重創南韓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民眾荷包縮水,不得不改變生活型態。
整形手術業首當其衝,候診室空空盪盪,也有撐不下去的診所關門歇業。雖然沒有詳細數據,但專精整形手術的ARA顧問公司說,整形醫師和地方媒體估計,去年9月以來每月病患人次銳減40%。
進門的消費者也更會討價還價,選擇較便宜的玻尿酸注射,取代手術。
南韓627家登記有案的整形診所有一半在知名購物區狎鷗亭路上,現在診所門口出現前所未見的頂讓廣告,約20家診所已歇業。擁有豪華診所的朴醫師估計春季結束前會再關掉三分之一。他說:「這裡是亞洲整形的麥加聖地,但在艱困時代,即使麥加也會倒。」
這對發展迅速的南韓整形業是一大挫敗。總部在首爾ARA說,十年前整形手術僅有錢人負擔得起,但現在極為常見,估計20至50歲的南韓女性中,約有30%(240萬人)在去年動過手術或接受過美容治療,很多人還不只做過一次。
整形醫師為求生存,有的搬離狎鷗路到別處開店,也有從過去專做獲利豐厚的豐胸手術降格到為病患除痣。
但因韓元貶值,現在到南韓整形費用變便宜了,所以日本、中國或美籍韓裔顧客逆勢成長。去年病患只有一成是外國人,現在占二至三成。

日韓經濟 活龍變落水狗【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09.01.23

全球需求急降使昔日經濟實力如「一尾活龍」的東亞出口國,如今成了落水狗。日本12月出口暴減逾三成,跌幅創歷來最深;南韓去年第四季經濟急遽萎縮5.6%,表現為逾10年來最差。
日本財務省22日的資料顯示,全球汽車、電子零件等產品需求萎縮重創日本經濟,12月出口劇減35%。
財務省還說,12月出口值為4.83兆日圓 (542.7億美元),進口值則銳減21.5%,成為5.15兆日圓 (578.7億美元),逆差達3,207億日圓 (36 億美元),出口與貿易逆差都是連續第三個月出現赤字。
12月的出口跌幅是日本1980年開始編纂這項數字以來的最慘紀錄。
日本12月對中國的出口重挫35.5%,對美國與歐洲的出口也分別暴減36.9%與41.8%,都創空前最大跌幅。豐田汽車、Sony與本田汽車因獲利與營收縮水、甚至陷入虧損,已被迫裁員數千人,並關閉生產線。
東京巴克萊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森田說:「22日的數據顯示,家家戶戶應準備面對更多的裁員與減薪。」
南韓央行的初步數字顯示,2008年第三季,南韓經濟還有0.5%的成長,但第四季卻萎縮5.6%,是1998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重挫7.8%以來最差的表現。
西方國家需求疲軟,進而導致國內企業投資與家庭購買力雙雙下滑,是南韓經濟急轉直下的主因。
財政部說:「經濟情勢惡化的速度超乎預期。」
2008年第四季比2007年第四季萎縮3.4%,而2008年第三季則較2007年第三季成長3.8%,可見情勢惡化的確快速。
2008全年,南韓經濟成長2.5%,比起2007年的5%成長率,堪稱劇挫。
南韓央行預測2009年經濟成長率可達2%,但好幾個智庫和投資銀行已直言南韓將陷入衰退。
南韓第三季出口下降1.9%,第四季驟減11.9%。
第三季民間支出上升0.1%,第四季重挫4.8%。12月有1.2萬人失業,是五年多以來新高。11月工業產出比2007年同月劇減14.1%,更創歷來最大跌幅。

南韓萎縮5.6% 10年來最差【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09.01.22

全球經濟減緩對依賴出口的亞洲第四大經濟體南韓帶來重擊,南韓央行 (BoK)22日表示,南韓經濟目前陷入十年前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的景況。
根據BoK的初步數字,2008年第三季,南韓經濟還有0.5%的成長,但第四季卻萎縮5.6%,是1998年第一季GDP重挫7.8%以來最差的表現。南韓財政部表示:「我們曾預測經濟展望暗淡,但情勢惡化的速度超過我們預料。」
2008年第四季比2007年第四季萎縮3.4%,而2008年第三季則較2007年第三季成長3.8%,可見情勢惡化的確快速。
2008全年,南韓經濟成長2.5%,比起2007年的5%成長率,堪稱劇挫。
BoK預測2009全年成長2%,但一位高層人士表示這樣的預測可能過於樂觀,因為最近所有數據都顯示南韓經濟跟著全球衰退走下坡。好幾個智庫和投資銀行甚至率直預測衰退。
南韓第三季出口下降1.9%,第四季失血11.9%。第三季民間支出下降0.1%,第四季重挫4.8%。12月有1萬2000人失業,是五年多以來的新高。11月工業產出比2007年同月劇減14.1%,更創下跌幅新高。

李明博上任一年 經濟快掛了【經濟日報編譯季晶晶09.02.25

南韓總統李明博25日就職滿一周年,但南韓不僅未如他競選時所承諾的躋身全球前七大經濟體,反而陷入「急救狀態」。
全球經濟危機迫使各國政治領袖紛紛調整經濟預測和施政方針,但誰也比不上李明博的大逆轉。他去年底還堅稱,南韓經濟2009年會出現成長。
但隨著全球經濟情勢惡化,南韓也面臨亞洲金融風暴以來的首衰退。南韓經濟的弱點在於高度仰賴出口。出口總值占GDP比率已從2001年的38%上升至逾60%。南韓1月出口降幅達破紀錄的32.8%,去年12月工廠生產銳減18.6%,也是前所未見。
1月家戶借貸是一年內首次衰減,同月則有10.3萬人丟掉工作。
李明博面對外界指摘,一直不願意認錯,到上個月才改變態度,並於本月初撤換滿意度最低的財政部長。新任財長尹增鉉是南韓第一位大膽預測今年經濟會衰退的官員。
最新民意調查顯示,李明博的支持率從去年5月的21.2%低點反彈至33.5%,不過仍不及他就職時的52%。
總統領導能力研究所所長崔真(音譯)說:「許多南韓民眾懷疑李明博的能耐,在剩下的任期內對民眾生活有何幫助。」
2007年12月,李明博以48.7%的得票率當選,當時誰也沒想到會有今天。李明博選戰主打108億美元的大運河計畫,在去年6月間取消,而他喊得震天價響的「747」口號,保證「經濟成長7% ,國民所得每人平均4萬美元,成為全球第七大經濟體」,現在看來遙不可及。

另參本館:中國與韓朝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300951100/20071228055528
別再韓國行台灣不行了

台韓每人GDP退回5年前【聯合報記者許玉君09.03.12

二○○五年,南韓平均每人所得(每人GDP)首度超越台灣;不過,受金融風暴衝擊,及台幣、韓元競相貶值影響,今年台韓的平均每人所得都將跌回五年前的水準。
台灣每人GDP長期以來一直領先南韓,台灣在一九九二年首度達到一萬美元時,南韓當時不過七千美元;到一九九五年南韓才達到一萬美元。隨後受到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南韓的每人GDP很快跌回七千七百四十七美元,大約只有當年台灣每人GDP一萬兩千六百七十九美元的一半;好不容易到兩千年,才重新站回一萬零八百八十八美元。
南韓之後經濟成長非常迅速,台灣則因政治動盪影響經濟,到二○○七年台韓高下易位,南韓首度領先台灣站上每人GDP兩萬美元;反觀台灣自一九九二年達到一萬美元後,十七年以來一直無法升到兩萬美元,今年表現更可能跌回五年前的水準。
南韓今年的經濟情勢也極不樂觀,根據南韓聯合社報導,預料今年南韓的每人GDP可能降至一萬五千美元以下,又比台灣官方預估的一萬五千五百零九美元低。
【編譯朱小明/報導】南韓聯合新聞社十一日報導,由於經濟急速惡化和韓元疲軟,預料南韓今年平均每人所得可能退回五年前的水準,降至一萬五千美元以下。
南韓每人GDP一九九五年突破一萬美元,其後因亞洲金融風暴,一九九八年跌至七千四百七十七美元,兩千年再站上一萬美元,並在二○○七年突破兩萬美元。推估今年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會降至當時的一半。
南韓總統李明博競選時喊出「七四七」口號,描繪經濟成長率衝上百分之七、十年內國民所得倍增到四萬美元、GDP 由全球第十一推到第七的美麗願景;目前來看七四七的目標有如天方夜譚。最新的分析認為,南韓經濟成長率將繼續急劇下滑。

烏鴉叫!南韓GDP近11年來最糟【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09.04.10

韓國銀行(南韓央行)10日將今年的預估經濟成長率下修為負2.4%,表示全球衰退造成出口萎縮,國內需求也依舊低迷。南韓2008年經濟成長2.2%,央行去年12月時,尚預估2009年經濟會擴張2.0%。
韓國銀行的聲明指出:「全球金融體系不可能快速復原,韓國經濟近期內也難望重拾成長動能。」報告說,南韓明年的經濟可望成長3.5%。
如果這項預測正確,今年的經濟將是1998年衰退6.9%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年,當時南韓正深陷亞洲金融危機。
南韓財政部早先亦曾預測,今年的經濟將萎縮2%,明年則恢復成長4%。國際貨幣基金(IMF)則預測,南韓經濟今年會下滑4%。
南韓央行說,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將比上季成長0.2%,但比去年同季萎縮4.2%。央行預測南韓今年的出口會下挫9.9%,民間支出也可能下滑2.6%。此外,營建投資可望增加1.8%,但資本投資則銳減18%。
南韓央行9日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2.0%不變,表示經濟活動急速下滑的情況已趨緩和。南韓政府已經宣布空前的28.9兆韓元 (219億美元)振興方案,主要用以挽救與創造就業。


【日本】

刺激消費 日本每人發4000元【聯合報東京特派員陳世昌08.11.11

為了因應金融風暴帶來的不景氣,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提出的追加經濟對策實施方案中,決定編列二兆日圓(約台幣六千六百億元),發放每人一萬二千日圓的「零用金」(台幣四千元),老人和小孩多拿八千日圓。在野黨則虧說這是拿鈔票換選票,分明是公開買票。
麻生為刺激經濟而提出的追加經濟對策的實施方案,在政府和執政黨內部遲遲難以確定,其中最大的問題在於二補貼如何發放,及是否制定排富條款。
麻生在十月卅日的記者會上宣布定額補貼將發放給所有家庭;不過,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建議不向高收入者發放補貼,麻生隨即表示這也挺好,但查明國民的收入情況需要時間,將使補貼很難在本年度內發放。
麻生十日表示立法規定排富條款太麻煩,「還不如讓(高收入者)主動放棄。」麻生說:「錢應該發放給窮人,如果不需要可以不去領,採用簡單易行的方式是理所當然的。」
在野的民主黨黨魁小澤一郎批評這是變相的「買票」,由於日本眾議員的任期即將屆滿,麻生被迫必須要在近期內解散國會改選,選在這個時候決定發放「零用金」,可以合理的懷疑是為了選舉。

日本難爭亞洲龍頭>中時08-01-15黃菁菁

 美國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當選總統,實現了睽違八年的政黨輪替,新政權誕生讓日本政府有點緊張,加強美日同盟關係向來是日本外交的首要原則,但近來美國的舉動不斷讓日本灰頭土臉,表態重視對中關係的歐巴馬上台後,讓更多人擔心,日本會不會從此被拋到腦後。
 美國布希總統在下台前,拿推動北韓去核化當作畢業成績,儘管日本期盼美國協助解決北韓綁架問題,美國也信誓旦旦表示會居中協調,但在美國宣布將北韓從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除名時,日本到最後一刻才接到通知,像是從美夢中被一棒打醒。
 日本即使感到被出賣卻要裝得很平靜、理性地接受事實,布希只淡淡丟下一句「我不會忘記日本的」,有日本媒體嘲諷比喻說「我不會忘記你」這種台詞通常是男女朋友分手時用的,也是代表「我已不愛你了,我們好聚好散吧」。
 歐巴馬上台對日本而言是轉機,也可能是個危機,可以確定的是,美日關係的未來將充滿變數,許多人都認為美日同盟關係會開始走下坡,還有人主張不要再拘泥北韓綁架等國內政治問題,否則美日關係將逐漸惡化。
 日本政府見歐巴馬選情看好時,早在水面下運作,向歐巴馬陣營頻送秋波,歐巴馬一上台,各報社論也主張,日本應積極主動與美國新政府加強信賴關係,但歐巴馬的亞太政策策士、前美國國安會亞洲事務主任貝德也是中國專家,偏中的亞洲政策路線十分明顯。
 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對美國而言更是如此,不管在平衡雙邊貿易、反恐之戰、全球金融危機、解決北韓核武、地球暖化問題等,美國都需要中國的協助,然而與中國多動嘴出力的協助相比,日本砸大錢的協助似乎是吃力又不討好。
 歐巴馬在當選後和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第一次通電話時便說,希望日本協助阿富汗復興工作,自衛隊繼續提供洋上加油等,接著美國海軍陸戰隊從琉球撤到關島也需日本花大錢,不管是出錢還是出自衛隊,對沒有集團自衛權的日本來講都是很頭痛的問題,國會又要為「如何做出國際貢獻」之議題吵上好幾天。
 不只是政府關係上日本立場弱,在民間日本對美國的影響力也大不如前。美國的輿論調查顯示,美國人重視中國的程度已經逐漸超越日本,以前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日本的重要程度僅次於歐盟、英國,現在卻被中國擠到第四順位。
 以前美國學生熱愛的第二外國語是日文,現在學中文的風潮已有超越日文之勢,中國積極地在全球設立教授中文的孔子學院,更發揮推波助瀾的功效,在中國的急起直追之下,日本似乎還搞不清楚狀況地在原地踏步。
 在亞洲方面,日本政府對過去發動戰爭的罪責,包括對從軍慰安婦問題在內仍然遮遮掩掩,始終不肯明確道歉。日本國內仍有不承認戰爭責任的勢力在興風作浪,最近日本防衛省航空幕僚長發表此類論調的論文,遭到中共、南韓甚至台灣的譴責。
 我國立法院近日也甫通過決議,要求日本政府正式對從軍慰安婦問題道歉,這些現象都顯示出日本仍走不出「脫亞入歐」的迷思,也讓日本在亞洲常陷於孤立無援,而不得不靠美國撐腰。
 日本政府常高喊要發揮領導力,成為亞洲的領袖,但事實上卻不被看好。日本行事審慎,重團隊精神,相對的決策力不夠,這次的全球金融危機,日本仗著本國財政健全、資金雄厚而提不出即時且具體的因應對策,結果日股隨美股應聲下跌,美國打個噴嚏日本就要重感冒,若失去美國的支持,要如何與中國競爭亞洲的龍頭呢?

日本十年前通縮夢魘 又來了【經濟日報編譯廖玉玲08.11.18

日本花了近十年時間,才走出通貨緊縮的困境,但如今經濟險入衰退,能源和商品價格不斷下跌,導致物價只跌不漲,日本的通縮夢魘即將成真。
日本政府17日正式承認經濟陷入衰退,此時若再出現通貨緊縮,勢必讓情況雪上加霜。通縮令人恐懼之處在於很難逆轉,因為通縮會壓縮企業獲利,消費者和企業不敢消費和投資,經濟更不可能成長。
這也顯示日本這幾年來的經濟成長其實並不穩固。消費支出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但消費需求並不強勁,因此成本雖然不斷上漲,企業卻不敢漲價,獲利也難有突破。
日本物價從今年初開始上揚,但主要是拜油價和商品價格飆漲所賜,而非經濟成長帶動的強勁需求。
如今原油和其他商品價格開始下滑,通膨增長情形自然開始減緩。經濟學家預估,消費者物價接下來幾個月恐怕就不再上漲,甚至到明年夏天就會開始下跌。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第三季GDP平減指數比去年同期下滑1.6%,代表日本恐會再度面臨通貨緊縮的困境。
此外,日本10月國內企業物價指數比9月下滑1.6%,跌幅為日本央行1960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最大。和去年同期相比則增加4.8%,但增幅已連續第二個月縮小,代表通膨的風險降低。
日本央行日前下修核心物價指數的估計值,預估到2010年3月前,扣除生鮮食品但包含能源價格的核心物價指數,會降到零,並表示物價下跌的速度可能會超乎預期。
部分經濟學家擔心,如果市場情況繼續惡化,失業率持續攀高,美國恐怕也會面臨通縮的困境。但大和總研顧問田谷認為,美國不太可能出現日本式通縮。
其中一個理由是:日本企業就算獲利提高,但薪資始終原地不動,因為他們必須壓低成本,以便和中國大陸等對手競爭。
薪水一旦不調漲,消費意願自然不會增加。但歐美各國的薪資持續調高,對通膨的預期也較高,就算經濟衰退兩、三年,情況也不會改變

韓元重貶 出口商反吃苦頭【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08.11.18

韓元匯價今年來重貶,看似對深深仰賴出口的南韓經濟有利,但其實一些主要出口商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正飽受進口零件與外幣融資成本高漲之苦。
一般而言,韓元貶值使出口商品價格更便宜,也有助提振海外獲利。韓元今年來已重挫33%,跌幅超過其他主要貨幣,在日圓對美元升值之際,本可成為南韓企業與日本製造商競爭的一大優勢。
然而,對現代汽車(Hyundai)等大型出口商來說,弱勢韓元的助益不大。該公司第三季汽車銷售量減少17.7%,獲利下滑四成,一大因素正是韓元貶值導致保固成本激增。
東陽證券(Tong Yang)分析師康尚民(譯音)指出,現代累積了龐大的保固準備金,當中七到八成都是以外國貨幣計價,「隨著韓元貶值,現代可能因此面臨損失」。
韓元貶值扭轉過去數年來強勁的升值走勢。2003年至2008年中,韓元是兌美元匯率漲幅最大的貨幣之一,反映外資受南韓迅速崛起的製造業吸引。
不過,南韓新政府今夏上任後,大力鼓吹弱勢韓元政策,盼能刺激出口成長,情勢從此大幅改觀。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外資大賣南韓股票來彌補在其他市場的虧損,導致韓元跌勢加深。
今年來,韓元兌美元匯價已急跌33%,單是8月以來的跌幅就達27%。兌日圓匯價貶得更慘,年初迄今已重挫43%。最近幾周,韓元匯價在1,250至1,400韓元兌1美元區間遊走,預料本周波動幅度將擴大。
現代汽車預期韓元未來將升值,兌美元匯率可望升至1,000 至1,050韓元兌1美元,並依此編列明年的預算。但發言人加達斯表示,公司並未預設匯率的舒適區間。
由於不清楚韓元跌勢有多深,其他南韓企業也為擬訂明年的預算傷透腦筋。

日擴大內需 將砸20兆日圓【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08.12.10

日本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萎縮幅度超過預期,加深經濟陷入長期衰退的疑慮。據日本媒體報導,政府打算推出20兆日圓(2,160億美元)的擴大支出方案來刺激景氣。
日本內閣府9日表示,修正後的第三季GDP萎縮0.5%,超過初估的下滑0.1%,也大於經濟學家估計的0.2%減幅。換算成年率後,上季GDP減少1.8%,比同時期美國經濟萎縮的速度快三倍。
上季經濟表現比預期差,主因是企業預料景氣衰退會延長,紛紛削減支出與降低庫存。隨著佳能(Canon)與豐田汽車等主要製造業者宣布減產,出口導向的日本經濟,至少在明年第一季前可能持續走下坡,締造戰後連四季萎縮的紀錄。
經濟財政大臣與謝野馨表示,日本明年處境艱難,政府必須在政策下工夫,以免經濟急遽惡化。他說:「我們必須竭盡所能擴大內需,也不吝評估各種措施的可行性。」
日本讀賣新聞9日報導,東京當局為對抗不景氣,考慮推出新振興經濟方案,包括總額最高2,160億美元的投資計畫,相當於GDP的3.6%,未來三年內將逐步落實。經濟衰退重創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的聲望,使其支持率跌落谷底,甚至低於三個月前被迫下台的前首相福田康夫。如今麻生面臨執政黨的龐大壓力,可能被迫擴大政府支出以挽回民心。
上季日本企業支出比第二季減少2%,降幅超過11月公布的1.7% 。日本財務省上周的數據也顯示,企業資本支出已連續六季下滑。需求降溫促使企業大幅削減庫存,是拖累日本上季GDP成長的主要因素。今年9月來,日圓兌美元已升值14%,侵蝕企業的海外獲利,使業者營運雪上加霜。住友三井資產管理公司資深經濟學家伍藤宏明說:「未來幾月工業產值將嚴重下滑,全球經濟正加速衰退。」

救經濟 日追加4.8兆日圓【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08.12.21

日本內閣20日通過4.8兆日圓(540億美元)的今年度第二項追加預算,將用來提供大規模刺激經濟方案所需要的資金。
此外,日本明年度的國家預算總額可能高達88.5兆日圓(9,880億美元),創空前新高,首相麻生太郎顯然希望透過擴大支出,協助日本走出經濟衰退,並藉此在選舉前提振自己低迷的民調支持度。
日本政府官員說,麻生太郎打算在明年初把2008年度(至明年3月為止)的第二個追加預算提交國會。
第二追加預算的金額遠高於第一追加預算的1.81兆日圓,將用來支應10月公布的26.9兆日圓刺激經濟方案所需的資金。該刺激方案包含現金發放、創造就業的計畫以及其他經濟措施。
另一方面,日本財務省20日公布的預算草案顯示,至2010年3月為止的2009會計年度,日本國家預算將增加6.6%至88.5兆日圓,已連續第三年擴大政府支出,顯示日本在全球金融危機之際,已放棄勒緊褲帶的政策。
麻生聲明說:「為了讓經濟復甦並保障人民的生活,我想提出一項大膽且實際的預算。」
這是麻生9月接任首相以來首度提出預算,日本早已是工業化世界中債務負擔最沉重的國家,麻生無疑正在加重日本的負擔。
經濟不振使日本政府的收入縮水,並迫使麻生擴大支出以刺激經濟成長。麻生的民調支持度光在本月就下滑一半,選民和黨內議員都不滿他處理經濟危機的表現。
日本在2009到2010年的會計年度新發行的國債將達33.3兆日圓,將是四年來首度增加發債,也是四年來最高的發債金額,日本財務大臣中川昭一在記者會上表示:「經濟急速惡化的程度遠超乎我們的意料,為人民和經濟採取富彈性的措施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日本政府打算對預算草案稍事修改,然後在24日通過這項提案,等到明年1月再呈交國會。
日本19日預測,至2010年3月為止的一年日本經濟將零成長,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努力擊退漫長的經濟萎縮,也是七年來該國首度預測實質經濟零成長。

日韓經濟 活龍變落水狗【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09.01.23

全球需求急降使昔日經濟實力如「一尾活龍」的東亞出口國,如今成了落水狗。日本12月出口暴減逾三成,跌幅創歷來最深;南韓去年第四季經濟急遽萎縮5.6%,表現為逾10年來最差。
日本財務省22日的資料顯示,全球汽車、電子零件等產品需求萎縮重創日本經濟,12月出口劇減35%。
財務省還說,12月出口值為4.83兆日圓 (542.7億美元),進口值則銳減21.5%,成為5.15兆日圓 (578.7億美元),逆差達3,207億日圓 (36 億美元),出口與貿易逆差都是連續第三個月出現赤字。
12月的出口跌幅是日本1980年開始編纂這項數字以來的最慘紀錄。
日本12月對中國的出口重挫35.5%,對美國與歐洲的出口也分別暴減36.9%與41.8%,都創空前最大跌幅。豐田汽車、Sony與本田汽車因獲利與營收縮水、甚至陷入虧損,已被迫裁員數千人,並關閉生產線。
東京巴克萊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森田說:「22日的數據顯示,家家戶戶應準備面對更多的裁員與減薪。」
南韓央行的初步數字顯示,2008年第三季,南韓經濟還有0.5%的成長,但第四季卻萎縮5.6%,是1998年第一季國內生產毛額(GDP)重挫7.8%以來最差的表現。
西方國家需求疲軟,進而導致國內企業投資與家庭購買力雙雙下滑,是南韓經濟急轉直下的主因。
財政部說:「經濟情勢惡化的速度超乎預期。」
2008年第四季比2007年第四季萎縮3.4%,而2008年第三季則較2007年第三季成長3.8%,可見情勢惡化的確快速。
2008全年,南韓經濟成長2.5%,比起2007年的5%成長率,堪稱劇挫。
南韓央行預測2009年經濟成長率可達2%,但好幾個智庫和投資銀行已直言南韓將陷入衰退。
南韓第三季出口下降1.9%,第四季驟減11.9%。
第三季民間支出上升0.1%,第四季重挫4.8%。12月有1.2萬人失業,是五年多以來新高。11月工業產出比2007年同月劇減14.1%,更創歷來最大跌幅。
第四季慘兮兮》日本12月出口暴減35%【聯合晚報編譯陳澄和09.01.22

日本財務省22日表示,全球汽車、電子零件等產品需求萎縮重創日本經濟,12月出口暴減35%,創歷來最深的跌幅,也意味企業還會繼續關廠與裁員。
財務省說,12月出口值為4.83兆日圓 (542.7億美元),進口值則銳減21.5%,成為5.15兆日圓 (578.7億美元),逆差達3207億日圓 (36億美元),出口與貿易逆差都是連續第三個月出現赤字。
12月的出口跌幅是日本1980年開始編纂這項數字以來的最慘紀錄,刷新上個月才締造的26.7%舊紀錄。
日本12月對中國的出口重挫35.5%,對美國與歐洲的出口也分別暴減36.9%與41.8%,都創空前最大的跌幅。豐田汽車、Sony與本田汽車因為獲利與營收縮水、甚至陷入虧損,已被迫裁員數千人,並關閉生產線。東京巴克萊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森田說:「這次的衰退既深且廣,今天的數字顯示,家家戶戶應該準備面對更多的裁員與減薪。」
財務省的報告公布後,日圓匯價從89.14日圓兌1美元跌到89.78日圓兌1美元。日圓匯價過去一年來急升19%,使得出口商獲利遭到嚴重侵蝕。

日三月發消費金 各地政府拚加碼>中時09-02-04黃菁菁

 日本銀行(央行)三日決定挹注一兆日圓(約台幣三七六○億元),收購銀行等金融機構持有的股票,以防止因股價下跌造成銀行虧損,使企業貸款困難,對經濟造成不良影響。
 此外,日本政府為提振景氣,擬於三月發放補助金給國民,但地方政府為了肥水不落外人田,紛紛研擬發放地方振興券、特惠折扣商品券等刺激鎖定在當地消費的配套辦法。
 日本央行三日召開政策會議決定,從二月中旬起至二○一○年四月止,將以一兆日圓上限的金額收購銀行的持股,且將持有這些股票到二○一二年三月為止。
 現在已接近年度末(三月底),許多企業都紛紛調降財測,資金籌措也日漸困難,央行擔心銀行因股票下跌以致財務惡化、虧損擴大、資本降低,連帶影響到對企業的放款能力,為確保金融機構的穩定經營而做出此決定。
 日本央行過去也曾於○二年十一月到○四年九月實行過類似措施,當時收購銀行持股的額度高達二兆日圓,事隔四年半又再度祭出此限時措施。然而,過去實施時雖然使股市短期上漲,卻沒有達到長期的效果,這次是否會有成效還有待觀望。
 此外,日本政府允諾,將在今年度(至三月底)之內全面發放定額給付金(相當於台灣的消費券,不同的是,日本發放的是現金),每人可領到一萬二千日圓(約台幣四五二○元),編列的預算總額達兩兆日圓(約台幣七五三四億元)。
 日本曾於九九年發行只限在戶籍地使用的地方振興券,但是這次改發現金,許多民眾都表示,經濟不景氣時應該要開源節流,領到錢後準備存起來或付貸款。
 各地方政府擔心民眾領到錢後也不消費,無助於提振景氣,因此已有卅四個都道府縣的一二九個市區村決定在政府發放定額給付金的同時,與地方上的工商團體合作,自行發行限當地使用的特惠折扣商品券以刺激消費。
 所謂的特惠折扣商品券,即民眾先購買一萬日圓的商品券,接著用商品券消費時,可以購買一萬一千或一萬二千日圓的商品,等於打八、九折,和台灣商家推出的消費券加碼送類似,但其中一千、二千的差額是由地方政府負擔。目前已知有長崎縣佐世保市、東京都港區、大阪府池田市、北海道網走市等都預定發行。此外,長野上水內郡中條村則決定編列約五六四萬日圓的預算,在政府發放的定額給付金之外,再自行加碼發放地方振興券,但限定當地居民十月底以前必須在村內消費,以達刺激在地經濟之效。

朝日新聞民調:日相麻生支持率僅剩14%
http://www.cdnews.com.tw 2009-02-10 陳淑娟/整理

 法新社東京10日電:「朝日新聞」今天公佈的民調顯示,在日本經濟衰退加深的同時,首相麻生太郎的支持率又創新低,只剩14%。
 報導指出,麻生內閣上個月的支持率為19%,去年9月上任時則為48%。
 此外,不支持率同創新高,達73%,比上個月多了6個百分點;其餘13%的受訪者不是無法決定,就是不願回答。朝日新聞是在週末進行電話民調,有效樣本為2036人。
 專家表示,反對黨掌握參議院後,執政的自民黨在今年眾議院的改選中將面臨苦戰。反對黨要求儘速改選,並全力追打麻生,不論是經濟政策,還是他不懂漢字讀法的糗事。
 「讀賣新聞」進行的另一項民調則顯示,麻生的支持率為19.7%,比上個月減少0.7%;不支持率為72.4%,略低於上個月的72.3%。讀賣民調的有效樣本為1087份。
朝日民調 71%日民眾盼麻生下台【中央社 2009.02.21

日本「朝日新聞」今天報導,前財務兼金融大臣中川朝一酒醉出洋相下台之後,該報社進行電話民調顯示,首相麻生太郎領導的內閣支持率僅13%,71%的日本民眾盼他早日下台。
這項於19、20日所進行的民調顯示,希望麻生內閣繼續做下去的僅15%,高達71%的日本民眾希望麻生內閣不要再歹戲拖棚。
有關眾議院的解散與改選,高達64%的民眾希望早日實施,高於7、8日上次所作民調的60%。顯示日本國民希望早日舉行國會改選,以打開僵化的政局。
在內閣支持率方面,執政黨自民黨支持者有40% 支持麻生內閣,44%不支持。無黨派的中間選民僅有3%支持。
麻生內閣去年9月上台不久進行的民調顯示,中間選民的支持率有31%,但短短5個月跌至谷底。
有關前財務兼金融大臣中川在羅馬醉酒開記者會出盡洋相一事,50%的民眾認為首相任命中川的政治責任「相當大」,但也有43%的民眾認為「並非那麼大」。對於麻生處理中川辭職的因應之道,僅37% 的民眾認為「處理得宜」,52%認為「處理不當」。
民眾對於麻生在國會答詢時說出他在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內閣時原本不贊成郵政民營化一語,比中川出洋相一事還要在意。高達79%的民眾認為麻生的發言「讓人無法接受」,僅14%的民眾認為「可接受」。
日本民眾被問到麻生或最大在野黨民主黨黨魁小澤一郎,誰較適合當首相時,麻生僅獲得19%的支持率,小澤獲得45%(上次民調是20%對39%)。
麻生目前可說是內憂外患,自民黨內部及在野黨要他下台的聲浪頗高。自民黨幹事長接受日本媒體採訪時表示:「已跌至谷底,開始有止跌的感覺」。但是民主黨幹事長鳩山由紀夫昨天說:「如果麻生首相神經正常的話,照理說應該是受不了,早日下台。」
另一方面,對於最近週刊報導麻生疑似出現罹患憂鬱症的暴瘦、咬指甲等症狀。麻生昨天說,他健康得很。他說,就任首相之後,腰圍是變小了2公分,但體重沒變。因為他常練腰肌、散步的關係,體脂肪只有15%。他還說,自己睡得很好,也無倦怠感。

另參本館<日本拘謹魅力>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ouj/3/1286809161/20070522061054

重傷的日本 談復甦是奢望【聯合報╱林建甫】 2009.03.13

東京股市近日一再探底,9日的日經指數以7086.03點作收,創下26年來超低水準,後雖稍有反彈,12日仍以7198作收,跌幅2.4%。日經指數的最高點發生於1989年12月29日,是38957.44點,迅速下跌後,在18000點左右盤整到2000 年。再受科技泡沫崩潰影響,再跌到2003年的7603.76。在全球復甦時 ,2007年2月26日創下熊市以來的最高紀錄18300.39點。但今天受金融海嘯影響,已經跌掉一萬多點,是這波經濟危機下,全球受傷最重的股市之一。
股價是經濟的領先指標。股價反應的還是基本面問題。由於全球需求銳減,日本經濟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下降12.7%,降幅是美國同期的3倍多。去年12 月經常帳還有1254億日圓順差。但由於出口量銳減,經常帳收支出現逆轉,1月經常帳逆差1728億日圓(18億美元),是13年來首見,也創1985年以來的最高赤字。另外,日圓升值和國際利率下滑也使海外的投資獲利大幅減少,因此日本經常帳就出現鉅額赤字。
回顧歷史,日本在1603年起的江戶時代採鎖國政策,只有在長崎臨海與荷蘭和中國清朝少量的交易。明治時代1868年到1912年間的維新,則奠定後來的發展基礎,一方面積極廢藩置縣,確立國家制度,如設立帝國議會及制定憲法;另一方面富國強兵,以培植產業及加強軍力為國策推進。二戰雖對日本經濟產生了毀滅性的打擊,戰後日本也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但戰後的經濟表現是有目共睹的。隨著韓戰的爆發導致軍需增加,使得重工業快速復興。1955年開始,日本進入以製造業為核心的經濟快速增長時期。1964年,東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同年日本加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正式躋身先進國家之列。1973年,由於能源危機,日本經濟由高速成長轉入安定成長階段,但成長速度仍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日本主要的出口產品由鋼鐵轉為汽車與電機電子產品,對國際的影響反而更加深遠。
到1990年之前,日本人在國際上的表現不可一世。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出版的「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就是當時的代表作。世界各國也都在問:日本能,我們不能?然而90年代,世界經濟突飛猛進的十年,日本卻在泡沫崩潰後沈睡。雖然自2002年起,世界經濟轉好,在外需的提振下,日本經濟景氣出現好轉,實現了景氣擴張期的最長紀錄。但另一方面,大部分民眾並沒有切實的感受到景氣回復。因此日本有學者就稱2002到2007年的景氣擴張為「格差景氣」或「貧富差距的景氣」。
如何正確形容日本社會?過去最有名的一本書是「菊花與劍」。作者潘乃德,美國著名的心理人類學家,道出日本人性格上的對比。他認為日本文化充滿了詩意與矛盾的雙重性格,例如日本人愛種菊花,愛花道,也愛劍道。菊花象徵雅緻祥和,劍道則象徵日本軍閥的好戰殘暴。其他類似的「映襯」現象有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馴服而倔強、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等等。
但是,現在的日本社會,就有點阿Q。歐巴馬2月9日上任首次記者會,為說服國會通過經濟振興法案,以免危機變成災難,就用日本1990年代的經濟泡沫化危機為例,類比美國當前狀況,強調日本當時就是未能快速因應,才導致後來「失落的10年」。把日本當作反面教材,引以為戒。雖然日本媒體都予以報導,對日本成了美國的「教訓」,也深不以為然,但終究只是一日新聞。
同樣的,現在雖然在金融海嘯的影響下日本股市破底,但日本人並沒有太大的感覺。或許從1989年底,日經指數崩盤,泡沫破裂,資產價格大幅下跌,對爛經濟已經習以為常,不再抱有太大的期望。沒有希望,就沒有失望。
看來日本在金融海嘯裡載沈載浮,談復甦都還是奢望。
(作者為台大人文社會高等研究院副院長、台灣競爭力論壇總召集人)

刺激景氣 日本加碼15兆日圓【中央社2009.04.10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今天召開記者會,宣佈財政支出規模超過15兆日圓(約新台幣5兆元)的追加經濟對策,其中包括購買節能減碳汽車補助和學童家庭補助等。
日本為實施追加經濟對策,實際將支出的財政規模達15兆4000億日圓,整體追加經濟對策的事業規模總額達56兆8000億日圓,都創下最高紀錄。作為財源的相關追加預算案和稅制有關的法案,將於4月27日向國會提出。
主要的經濟對策包括創設基金,提供接受職業訓練民眾的生活費,減輕地方政府在公共事業方面的負擔,推動就業對策、以今年度為限,提供支援小孩和家庭的津貼,以及對消費者購買節能家電用品和汽車等提供補助。
具體的方案包括:消費者購買符合環保標準的新車時,普通車補助10萬日圓,輕型車補助5萬日圓,報廢舊車(製造逾13年)改買新車時,普通車補助25萬日圓,輕型車補助12萬5000千日圓;設立基金支援未能領取失業補助者;對3年內將就讀小學小孩的家庭限今年度每名一年提供3萬6000日圓的津貼;提高贈與稅不扣稅的額度等。
日本為實施新經濟對策,將編列15兆日圓規模的追加預算案,今年度的一般會計總額可望首度超過100兆日圓,日本並擬追加發行10兆日圓規模的國債,使得今年度的國債發行總額可望創下43兆至44兆日圓的最大規模,國債累積總額到今年度底將達590兆日圓規模,日本財政將更形惡化,成為今後的課題。
麻生在宣布追加經濟對策時指出,政府和執政黨今天決定新的經濟危機對策,目前日本的經濟快速惡化,處於經濟危機的狀況,政府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為因應危機,採取毅然決然的對策,防止景氣繼續惡化,讓日本民眾生活安心,同時也有助未來的經濟成長。

對北韓強硬 麻生民調升高【聯合報陳世昌2009.04.14

已經跌入谷底的日本麻生太郎首相支持率,最近有明顯翻揚的趨勢。13日公佈的NHK民調顯示,麻生內閣的支持率明顯上升了12個百分點,達30%,不支持率則減少了11個百分點,成為60%,顯然麻生最近的幾個措施與對北韓的強硬態度,受選民的肯定。
日本公共電視台的NHK以電腦的抽樣方式,選取了全國1,815人進行民意調查,有1,119人做了回答,顯示麻生首相鹹魚翻生。
支持麻生的理由中,44%稱「比其他的內閣要好些」,另27%則說「是因為支持自民黨所以支持麻生內閣」。不支持理由中42%稱「對政策不抱期待」,20%認為「沒有執行力」。
對於北韓發射火箭問題,麻生政府曾強硬表明「如果有飛行物掉落日本,日本將發射攔截飛彈擊落」,23%的民眾表示「高度肯定」,45%的人說「相當程度給予肯定」,大幅超越20%的人認為「不肯定」及7%的人「完全不肯定」。
對於眾議院何時解散改選的問題,46%的民眾支持麻生主張的「等追加預算案通過後的六月」才改選,27%的人則稱「不需要等到九月任期屆滿才改選」,都超過19%人希望的「立即解散國會改選」還高。
對於下屆首相人選,支持麻生太郎繼續擔任首相的有19%,支持在野黨民主黨黨魁小澤一郎的只剩14%,顯然小澤的的政治獻金醜聞,已經讓民主黨原本的優勢逆轉。
民主黨近來每下愈況,12日在秋田縣知事(縣長)選舉中再度失利。執政的自民黨提名的佐竹敬久(61歲)以29萬1150票對23萬4340票,擊敗民主黨提名的川口博(61歲)。
這次選舉被視為檢驗今年眾院大選前各政黨選民支持率的試金石。這是民主黨兩周來連續第2次選戰失利,民主黨上月29日在千葉縣的知事選舉也失敗。

日本猛加碼 大手筆救景氣>中時09-04-18黃菁菁

 日本為救景氣,打出十五兆日圓(相當於台幣五兆元)規模追加經濟對策,這筆空前財政支出卻不怎麼受好評,日媒大批是執政黨為爭取眾院選舉的選票而拚命灑錢,非但沒改變日本仰仗外需而受困全球不景氣的經濟構造,還可能為後代留下龐大的負債,後患無窮。
 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任內,因銀行相繼破產,金融市場動盪不安,經濟蕭條,而在一九九八年度編列七兆六千億日圓追加預算,結果成效並不如預期理想,而這次麻生太郎首相提出十五兆日圓的追加預算,幾乎是當時的兩倍,到底會不會有成果,讓人既期待又不安。
 麻生政府提出的追加經濟對策中包括:創造就業機會等的支援雇用對策,改善看護人員待遇等的醫療支援對策、限○九年度內提供學齡前兒童一年三萬六千日圓(相當於台幣一萬二千元)補助等的育兒教育支援對策,以及支援股市金融、中小企業、農林業等的對策。
 日本政府的智庫估算,投下這十五兆日圓可創造廿一兆日圓需求,提高一%到一.五%的GDP,失業率也可從七%降到五.五%,前景似乎一片看好。但相對的,也有不少人質疑,這些經濟對策到底會是哪些對象受惠呢?是一般消費者,還是財經界、執政黨呢?
 麻生近來提出日本成長戰略的主軸是低碳革命、創造安心、健康、長壽的社會、發揮日本的魅力,而經濟對策中最受矚目的正是營造低碳社會的相關環保對策。
 例如:針對廢棄十三年以上的中古車換購新車,或新購電動車等環保車之車主,提供最多廿五萬日圓(約台幣八萬五千元)的購車補助;購買省能源家電可獲得相當於售價五%的點數,集點可用來購物等。
 此外,為推動廣播電視全面數位化,也提供購買可應對數位傳播的薄型電視的補助金,為鼓勵國民購屋置產,針對生前購屋贈予家人者將減免贈與稅,購置居家住宅者可享五百萬日圓(台幣約一百七十萬元)的免課贈與稅等。
 這些景氣對策可望勾起消費者的消費意願,直接刺激消費擴大內需市場,但是由於實施期間都大多限定在○九年度,也很有可能只造成短暫的消費熱潮,就像百貨公司拍賣一樣,等到拍賣季一過,消費者又再度看緊錢包,賣場上難免要冷清好一陣子。
 其實促進環保車的普及不但有助於減碳,也可擴大汽車的內需市場,日本政府還訂立目標,要在二○二○年以前,將環保車的新車銷售量提高到佔所有汽車總銷售量的五成。
 對消費者而言,省油、低公害的環保車是不錯的選擇,但環保車的價格仍居高不下,即使有了政府的補助,可以減低不少購車負擔,但是到底多少消費者有換車、購車的需求?日本政府大力支援汽車產業,是否真能創造出新的內需市場?仍有許多人感到並不樂觀。
 節能家電產品的對象比較優惠廣,再者,現在市面上的家電幾乎都有節能功能,因此消費者趁此時機換購家電,說不定能掀起一波家電採購熱潮,但是採購熱潮之後的退潮應該如何因應,恐怕又要考驗家電業者了。
 不過,不管是什麼樣的景氣對策,迅速的實施才有希望,因此許多學者都呼籲日本政府不要再光講不練,拖拖拉拉了。

中國帶頭復甦【經濟日報╱門倉貴史/日本BRICs研究所代表09.05.15

2008年6月美國雷曼兄弟發生問題後,整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大家都在問,這次在全球不景氣中,那個地區會率先恢復?我想是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將會最快恢復。

美歐日本 受創嚴重

首先來看美國市場,實體經濟惡化嚴重,比如就業市場,失業率從去年急速增加,今年4月已達到8.9%,今年內將會達兩位數。
失業導致耐久性的消費財急速冷卻;以美國汽車銷售量為例,去年起急速減少,今年銷售台數比去年減少18.9%。
歐洲金融機構因證券化商品投資造成的虧損比預測還大,歐洲住宅價格也崩潰,英國從2007年的高峰期,到今年已經下跌兩成,如今還在跌。
歐洲像是愛爾蘭、西班牙等,住宅價格泡沫破裂,價格速跌。我認為,歐洲金融損失與不良債權都會增加,未來歐洲金融體制不安的情況還會加劇;歐盟的每個國家狀況不同,在歐盟中,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及希臘比較脆弱,已瀕臨危機邊緣。
日本金融機構在1980年代泡沫後,已經有了經驗,金融機構對風險較高的次貸,並沒有投資太多,也因此沒有遭受太多損失,與歐美國家比較,顯得輕微,但是在先進國家中,景氣衰退最厲害,卻是日本。
因為日本仰賴出口,對歐美依賴度高,當歐美市場需求減少,日本出口也嚴重衰退,金融危機後,美國或歐洲貨幣貶值的關係,造成日圓快速升值,使出口企業的競爭力減低,金額來看,也減少得很嚴重。
日本經濟從2002至2007年這段時間,是二次大戰後成長最快的時期,主要都是靠出口,但是在出口減少後,經濟開始惡化;短期來看,歐美很難恢復,IMF預測,今年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率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包括日、美、歐首度一起負成長最大幅度的一次。

金磚四國 消費成長

相對於歐美及日本,金磚四國受傷較輕,主因是金磚四國對美國出口比率快速減少,所以美國市場衰退的影響較小;比如巴西與印度,對美國出口比重,從2000年後迅速減少。
FTA等自由貿易已形成經濟圈,像是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國家,都自給自足;印度也逐漸擺脫美國,政策過去是往西看(look west),現在是向東看(look east),印度對中國或東協的每年貿易量都在增加。
個人消費部分,在這些新興國家的中產階級反而在這次衰退中崛起,有能力購買高價產品;我們從金磚四國每個人年營收在100萬美元以上進行了統計,每年都在增加,到2002年共有40萬人,到2007年底已經到了80萬人,五年共增加一倍。
目前日本超過100萬美元的有147萬人,金磚四國雖然只達到一半,但未來這情況將會改變。預估2020年金磚四國會到300萬人,但日本到2020時年,頂多到160萬人,金磚四國市場會成長兩倍,中產階級與有錢人的消費能力將會大幅成長。
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用非常快的速度提出因應政策,在財政上用相當大格局來推動,這些新興國家誰會恢復的最快?我認為,從景氣發動的時間點與格局大小,中國可能是第一個在經濟方面恢復的國家。

中國成長 上看9%

雷曼兄弟倒閉隔天,中國立刻降息,總計五次降息,目前利率仍維持5.31%,相對於美歐及日本都降到最低水準,但中國還有空間,一旦碰到狀況,仍可以調整。
中國財政方面,去年11月政府要用人民幣4兆元刺激景氣,這是非常可怕的,預估經濟成長率將因此可提升2%,IMF雖然預測中國今年經濟成長率會達6%,但看起來,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可達到8%,甚至達到9%。
先進國家的基礎建設大部分都完成,即使做後續投資,但是對經濟的潛在成長率,提高效果不大,但是中國的公共投資,對國家成長卻仍有效。
因為中國在沿海部分建設作的很好,但是內陸地區仍有很多地方欠缺建設,未來建設完成後,像是物流的改善就可大幅提昇,透過公共投資帶動成長,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其他國家在公共投資沒有效果的原因,是等到效果發生為止,會有一段時間差,像是日本,就會有半年落差;但是在目前景氣狀況下,僅半年就非常要命了;但是在中國,決定要做公共投資到完成,時間落差非常短,吸引外資投資,可說是非常快,推動時間的快速,也是中國刺激經濟成長非常高的原因之一。
從金融與財政面,我們看到中國的刺激政策已經達到效果;首先中國生產已經達到谷底,中國2008年12月的汽車銷售量,比前一年是負成長,但是到2009年第一季,透過中國政府的補助,已經再度恢復正成長,過去最大的汽車市場是美國,但中國將會取代。
業界預測,中國銷售汽車台數今年會增加8.7%,達到1,000萬台,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最大汽車市場。中國可能會最快復甦,因為內需擴大關係,一些鄰國如東協、韓國、台灣對中國出口比率,都會愈來愈高,中國內需對這些國家的出口,將有帶動復甦的效果。
但若只靠中國內需,要讓全球復甦,仍有一定程度的困難,因為中國消費市場為1.5兆美元,但是美國消費市場卻有10兆美元,就算中國成長,與美國的規模相較,仍然很小。
最佳情境是中國內需擴大,美國也復甦,這是擺脫不景氣最快也最佳的狀況。美國何時谷底復甦,要看美國住宅價格何時止跌,就可以知道全球可以擺脫不景氣。
美國房市價格最高峰是在2006年5月,到今年2月時跌了31%,現在供需兩者差距僅約10%,如果最後比顛峰時期掉40%,價格也許就會止跌,也就到谷底時刻了。
不過日本發生泡沫化時,大家預測當房價跌到最高價格的40%時就會止跌,但後來事實上卻持續下跌八成,才終於止跌,美國這次會不會拖更久,也是有可能的。
至於日本目前面臨金融海嘯,反應與其他國家一樣,都是採擴大內需政策,包括用減稅等,帶動需求回升,但是日本與其他國家不同,從2005年以後,人口減少幅度會愈來愈快,從長期眼光來看,不論怎麼刺激消費市場,要大幅增加,都是非常困難。

日本活路 還是出口

我認為,日本景氣恢復還是需要要從出口中找出活路,日本的出口,以往太過於仰賴先進國家或成熟飽和化國家,這次金融海嘯,害的我們很慘,在全球經濟要仰賴出口,但內容需要檢視,像是中國等新興國家,有必要增加出口。

黃茂雄 舌戰門倉學弟【經濟日報記者費家琪09.05.15

日本BRICs研究所代表門倉貴史與東元集團會長黃茂雄都畢業於日本慶應大學經濟系,兩人有一段相隔30年的學長、學弟情誼;但彼此在論戰日本應該要拚出口、還是加強內需時,意見有不同,數度交鋒。
黃茂雄笑稱門倉貴史是學弟,不過兩人的學長、學弟情相隔了30年,門倉今年38歲,就已在多家日本知名研究機構服務,擁有創新思維,談的經濟理論又能深入淺出,廣受新新人類歡迎,有日本有地下經濟部長之稱。
不過,兩人在日本經濟問題上的看法有所不同;黃茂雄覺得,日本應該多加強內需市場,並且更開放,讓其他國家廠商、產品可以切入。但門倉貴史認為,日本近年來人口數量逐漸減少,因此就算再努力拚內需,成長還是有限,還是要從拚出口著手,兩人因此有番唇槍舌戰的對話。
黃茂雄還建議,日本還是要多拚內需市場,不要只想到出口,甚至可以進口一些越南、大陸新娘。

日版次貸危機 一觸即發【經濟日報編譯朱小明2009.06.29

日本著名智庫「東京財團」(Tokyo Foundation)向市場發出警告,日本出口衰退、經濟低迷、加上年中獎金大幅縮水,許多房貸戶繳不出貸款,日本版次級房貸危機恐一觸即發。
東京財團指出,日本房貸市場瀕臨崩潰,將對成千上萬的日本家庭造成影響,「房貸難民」的數量將在六個月內急速攀升。隨著企業破產率的不斷攀升,日本工業心臟地帶可能成為第一波遭受衝擊的地區,豐田汽車所在的名古屋一帶不久將成「死城」。
東京財團的研究說,日本版的次貸危機早在1999年亞洲金融危機末期已種下禍根,由於政府政策失誤,為了拉抬房市以刺激經濟,降低房貸條件,原本沒有還款能力的家庭也取得貸款。當時這些房貸獲得批准,是假設日本經濟會在十年內完全復甦,企業的薪資與獎金穩定成長,且甚少裁員。
日本時報分析指出,日本企業一向在6月和12月發放獎金,上班族早就習慣把獎金當成薪水的一部分,將近五成的貸款人安排在這兩個月提高房貸償還金額,最多甚至是平時的5倍。
但全球融風暴中,企業主紛紛取消年中獎金,讓貸款戶捉襟見肘。朝日新聞報導一名40歲家庭主婦的困境,他們家35年長期貸款還有20年,平時月付8萬日圓房屋貸款,6月和12月則提高到40萬日圓,由於家裡有一個孩子在念大學、一個念高中,平時根本存不了什麼錢。她說,當初貸款時想都沒想過獎金會是「零」,更糟糕的是先生還減薪兩成。
日本面臨同樣困境的人比比皆是,房屋業者也認為政府政策錯誤難辭其咎。1998年日本政府把官方貸款機構的房貸自備款由兩成降低為一成,並提供2%的低利貸款,鼓勵原本沒有能力置產的人購屋,創造了一批日本版的「次貸戶」,而這些人在不景氣時往往是首當其衝的裁員、減薪對象。
日本家庭房貸占可用收入的兩成左右,而據日本經濟團體連合會估計,6月份發放的年中獎金縮水20%,而且景氣看不到快速復甦的跡象。
日本政府顯然低估問題的嚴重性,甚至沒有房貸違約的官方數據。但一項數據可見嚴重性,去年9月到今年3月的法拍屋數量暴增一倍。而日本人比美國人更慘的是,日本房貸多屬於可追索貸款(Recourse Loan),房貸戶如果付不出貸款,不是房子被拍賣就了事,銀行還繼續追討欠款。

東京議會選舉 執政聯盟慘敗>中時09-07-13閻紀宇

 日本首都東京十二日舉行都議會議員選舉投票,在野黨民主黨大勝,拿下五十四席,較上次選舉增加廿席,成為議會最大黨,也終結自民黨四十四年以來的掌控。執政黨自民黨只拿到卅八席,較上屆退步十席;與自民黨結盟的公明黨廿三席,較上屆略增一席,但兩黨聯盟未能過半。
 投票從十二日上午七時開始,晚間八時截止,四十二個選區共設立一千八百多個投開票所。據東京都選舉管理委員會統計,今年選民登記總數超過一○六六萬人,是一項歷史紀錄。今年投票率五四.四九%,也遠高於二○○五年選舉的四三.九九%。

 民主黨終結自民黨44年掌控

 東京都議會一百廿七席,議員任期四年,今年有兩百廿一人參選,雖然只是地方選舉,但被視為今年國會眾議院選舉的前哨戰和「預演」,各主要政黨都全力應戰。眾議院本屆任期今年九月十日屆滿。
 自民黨遭此重挫,幾乎等於宣判麻生政治死刑,目前各界關注焦點是他決定何時解散眾議院,是否會被黨內反對勢力逼宮下台。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大老都已公開勸告麻生及早抽身。
 但是《朝日新聞》十二日報導,麻生對黨籍眾議員表示,即使自民黨在東京都議員選舉選輸,他也不會下台,何時解散眾議院也由他作主。

 此役被視為國會選舉前哨戰

 五日舉行靜岡縣知事選舉,也被視為眾議院選舉前哨戰,結果自民和公明兩黨推薦的候選人,以些微差距敗給民主黨和另兩個在野黨共同推薦的候選人。
 分析家認為,自民黨內要求首相麻生太郎下臺的呼聲將日益高漲,麻生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的選舉戰略也將受到影響。但麻生顯然希望《器官移植法》修正案、和制裁北韓的《貨物臨檢特別法》等重要法案通過之後,再行解散眾議院。

 麻生選前表示輸了也不下台

 麻生對挺他的眾議員表示,這一屆國會從前首相安倍晉三、福田康夫到他,共有三位首相上台,如果再換人當,無法取信於民,會讓選民認為自民黨只顧選舉,他身為自民黨總裁,希望負責到底。
 民主黨代表(黨主席)鳩山由紀夫十二日表示,最快在十三日會向國會提交麻生內閣不信任決議案和首相問責決議案,要求麻生解散眾議院並舉行總選舉。

IMF:日通縮持續至後年【經濟日報╱編譯吳國卿 2009.07.17

日本銀行(央行)16日連續第三個月提高對日本經濟的評估,宣稱經濟已「停止惡化」。但國際貨幣基金(IMF)表示,日本雖極力想擺脫嚴重的衰退,到2011年前可能都必須與通貨緊縮搏鬥。
日銀公布7月的經濟評估報告,宣稱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已「停止惡化…日本的經濟情勢可望逐漸好轉」。
日銀上修若干部門的展望,包括日本經濟的兩大推手—出口和工業生產。日銀說,出口和生產比起上個月的評估「已經加速,並開始回升」,大型製造商的信心已停止惡化。
日銀兩周前公布的每季短觀企業信心調查,顯示大型製造商對景氣的信心已出現2006年12月以來首見的好轉。
日銀也對日本金融情勢稍微樂觀些,並在7月的報告中說:「雖然許多公司仍認為財務虛弱,金融機構放款條件仍然嚴峻,但在這方面的金融情勢,大型和小型企業都已感覺略微好轉。」
不過,IMF在16日也發表報告說:「直到2011年,日本的通貨膨脹率預料將維持負數。」IMF預估日本物價今年將下跌1.1%,2010年和2011年則會分別下跌0.8%和0.4%。
IMF在迄7月6日諮詢日本當局的報告中說,日本對這波數十年來最嚴重的衰退已作出「妥善的回應」,但IMF的董事表示,如果經濟下墜的風險加深,當局必須加緊對抗衰退。
IMF一周前才上修日本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為衰退6%,優於前次預測的萎縮6.2%;2010年則會成長1.7%,也優於前次預測的0.5%。
各界對日本會不會再度陷入通貨緊縮的疑慮日增。1990年代初期的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曾深陷通縮多年,消費者因預期價格會再下跌而延遲支出,導致衰退進一步加深。


日本十年前通縮夢魘 又來了 【經濟日報/編譯 廖玉玲2008/11/28 】

日本花了近十年時間,才走出通貨緊縮的困境,但如今經濟險入衰退,能源和商品價格不斷下跌,導致物價只跌不漲,日本的通縮夢魘即將成真。
日本政府17日正式承認經濟陷入衰退,此時若再出現通貨緊縮,勢必讓情況雪上加霜。通縮令人恐懼之處在於很難逆轉,因為通縮會壓縮企業獲利,消費者和企業不敢消費和投資,經濟更不可能成長。
這也顯示日本這幾年來的經濟成長其實並不穩固。消費支出是經濟成長的主要動力,但消費需求並不強勁,因此成本雖然不斷上漲,企業卻不敢漲價,獲利也難有突破。
日本物價從今年初開始上揚,但主要是拜油價和商品價格飆漲所賜,而非經濟成長帶動的強勁需求。
如今原油和其他商品價格開始下滑,通膨增長情形自然開始減緩。經濟學家預估,消費者物價接下來幾個月恐怕就不再上漲,甚至到明年夏天就會開始下跌。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第三季GDP平減指數比去年同期下滑1.6%,代表日本恐會再度面臨通貨緊縮的困境。
此外,日本10月國內企業物價指數比9月下滑1.6%,跌幅為日本央行1960年開始這項調查以來最大。和去年同期相比則增加4.8%,但增幅已連續第二個月縮小,代表通膨的風險降低。
日本央行日前下修核心物價指數的估計值,預估到2010年3月前,扣除生鮮食品但包含能源價格的核心物價指數,會降到零,並表示物價下跌的速度可能會超乎預期。
部分經濟學家擔心,如果市場情況繼續惡化,失業率持續攀高,美國恐怕也會面臨通縮的困境。但大和總研顧問田谷認為,美國不太可能出現日本式通縮。
其中一個理由是:日本企業就算獲利提高,但薪資始終原地不動,因為他們必須壓低成本,以便和中國大陸等對手競爭。
薪水一旦不調漲,消費意願自然不會增加。但歐美各國的薪資持續調高,對通膨的預期也較高,就算經濟衰退兩、三年,情況也不會改變。

日本機器人鬧失業 前途生銹 【經濟日報/編譯劉道捷2009/07/14 】

這些人大概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工人,但碰到全球景氣衰退,連他們都很難找到工作。這些人就是日本機器人大軍,就在日本遭逢數十年來最嚴重經濟衰退、世界各國消費者刪減支出,減少購買汽車與各種產品之際,這些機器人也變成閒著沒事幹。
九洲安川電機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龐大工廠裡,只有一台機器人孤零零的揮舞鋼臂,測試本身的馬達,為日後訂單進來時預作準備,一排又一排的機器人動也不動,機械臂懸在半空。
他們大概會失業很久,日本的工業生產劇降40%,拖累了機器人的需求。同時機器人的前途似乎愈來愈不光明,財務問題日益嚴重,粉碎了幻想成分較多、生產寵物機器人廠商的美夢。

最大製造廠 去年獲利減六成

日本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廠商安川電機社長豐島說:「我們遭到沈重打擊。」上一會計年度,安川獲利劇減三分之二,降為7,200萬美元左右,預測本會計年度會轉盈為虧。
日本機器人產業去年第四季出貨減少33%,今年第一季減少59%。富士經濟公司分析師上田預測,今年機器人市場會萎縮40%,因為企業為了留住員工,一定先砍機器人。
長期而言,機器人可能比血肉之軀的員工便宜,但初期投資成本高多了。
2005年,日本所有工廠採用的機器人超過37萬個,數量高居世界第一,大約占全球總量的40%,等於每1,000個工人中有32個機器人。政府原本計劃2025年前裝備25萬個機器人,現在幾乎不可能實現了。
上田說:「這次衰退害機器人工業倒退了很多年。」
工業機器人和比較可愛的玩具機器人都同受影響,事實上,很多種可愛機器人都成了衰退的受害者。
赤澤系統科技公司推出舞蹈小機器人,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大出風頭後不到一年,今年1月聲請破產。
Tmsuk公司推出西瓜型羅伯利亞(Roborior)家庭保全機器人,靠著輪子行走,在家裡巡邏,利用紅外線偵測可疑動靜,再用攝影機把影像傳輸給出門在外的屋主。結果卻找不到買主,到了4月,連租賃計畫都停止推動。
Tmsuk公司不願意說明銷售數字,但是分析師說,2005年這種機器人推出時,該公司訂定的銷售目標是3,000個,實際售出數字不到目標的三分之一,該公司已經停產這種機器人。
三菱重工2003年推出幼兒大小、名叫若丸的家事機器人,結果連一台都賣不出去。
碰到景氣不好,比較不實用、比較新奇的機器人日子更難過,不但日本機器人廠商如此,外國廠商也無法倖免。
美國愛達荷州烏戈比公司(Ugobe)生產名字叫做Pleo的機器人,樣子像可愛的綠色恐龍,尾巴還會搖擺,一共賣出10萬個,公司賺了2,000多萬美元,最後公司還是債台高築,在今年4月聲請破產保護。
Sony公司著名的愛寶機器狗雖然受歡迎,但價格超過2,000美元,打不開市場,推出幾年後,到2006年黯然收場。
種子計畫公司分析師原健二說,很多機器人計畫太牽強,力求像人,又跳脫現實,這點跟日本科學家看機器人卡通長大有關,科學家都希望設計有兩條腿的同伴,不管是否合乎現實。

Sony機器狗 2006年黯然收場

總之,可愛機器人仍然太貴,卻做不了什麼事。工業機器人並非如此,至少在景氣繁榮時是這樣。
富士重工堅稱自己生產的機器人既實用又經濟,例如,大型清潔機器人長的像小型洗街車,能夠自動搭電梯清掃大樓各樓層,大約已經租出去五十個,在東京不少摩天大樓工作。
富士重工發言人松本說,清潔機器人售價雖然高達6萬美元,三年就可以收回投資,這種機器人日夜幹活、不用休息,甚至不需要照明和取暖。

台長: 阿楨
人氣(3,188) | 回應(1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財經企管(投資、理財、保險、經濟、企管、人資)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國際金融新體制(一)
此分類上一篇:貿易保護主義

韓復甦
貶值萬歲 韓復甦腳步 領先台灣【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 2009.08.24

去年10月間,外資撤離,韓國股市重挫、韓元重貶,國際間一度擔憂韓國可能淪為「冰島第二」,當時國際媒體以「破產」來形容冰島的窘境,不過,危機也是轉機。原本岌岌可危的韓國,九個月後,再度生龍活虎,復甦速度比台灣還快。韓國今年首季經濟負成長4.2%,第二季回升至負成長2.5%;台灣第二季還負成長7.54%,韓國受創程度明顯輕微。韓國的面板產業第二季已經獲利,台灣的奇美和友達卻還在虧損中。
韓國出口衰退幅度較台灣小,回溫速度也比台灣快。韓國出口從去年8月的366億美元,萎縮到今年1月最低點211億美元,跌掉了42%;同期間,台灣從252億美元跌到123億美元,少了一半(51.2%)。
去年第四季韓國出口衰退9.9%,台灣衰退24.7%,韓元貶值無疑是主因。此外,藉著韓元貶值,韓國也在美國打敗了日本的汽車。

貶值救出口 台灣難照抄【經濟日報╱記者何孟奎 2009.08.24

韓國「貶值救出口」,台灣是否可以起而效尤?台灣經濟研究院第六所長楊家彥說,韓國產業部門集中,一個大財團幾乎代表一個產業,產業的利益同質性高;反觀台灣是中小企業居多,有的企業需要貶值,有的可能不需要,個別產業利益差異很大,貶值會有利益衝突。
經建會主委陳添枝表示,貶值當然可以減緩出口衰退,不過「貶值救出口」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的政策,稍一不慎也會出現狀況,這次韓國的外債收支就差點出紕漏,但「韓國可以向國際貨幣基金(IMF)借錢,台灣要向誰借呢?」
在韓國的林姓台商表示,台灣是小型開放經濟體,表現也不差,不過台灣的人口只有韓國的一半,不能什麼都做,台灣應該發揮自己的專長,集中在某些產業發展,目前兩岸緩和對台灣較有利,韓國企業很關注這個發展,「他們已經有所警惕」。
2009-08-25 07:06:52
亞洲全面走出衰退
亞洲全面走出衰退【工商時報09-08-25顏嘉南

 全球經濟已出現復甦綠芽,不過卻是東風壓過西風。根據第2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指標顯示,以中國為首的亞洲開發中國家脫離衰退的腳步,明顯超越以美歐等西方已開發國家。
 紐約時報週一指出,此一情勢意義重大,可能代表全球經濟重心出現轉變的一個轉捩點,美國可能就此失去過去所一直扮演帶領全球走出衰退的火車頭角色,而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將取而代之。
 受惠於規模龐大的刺激經濟方案,以及中國旺盛的內需,使得亞洲國家走出這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速度快於美國和歐洲國家。
 截至昨天為止,亞洲地區大都已公佈第2季GDP成長狀況,其中除日本經濟成長率0.9%略低外,其他如亞洲4小龍,第2季均較第1季成長2%以上,台灣更高達4.8%,而如印尼、泰國、菲律賓等東協國家,第2季經濟成長也出現正數,中國經濟第2季較第1季大增14.9%,成長幅度在區域中獨占鰲頭。
 反觀歐美國家,美國經濟儘管持續在改善之中,然而第2季經濟仍較前季萎縮1%(年率),只能說是已脫離衰退最嚴重的情況。至於歐洲,德、法兩大經濟體雖然在第2季已脫離衰退,但英國仍是持續衰退,再加上歐洲其他國家經濟大都持續低迷,因此整體而言,不論是就歐元區(第2季季減0.1%),還是歐盟(第2季季減0.3%),都還陷在衰退泥沼之中。
 根據信評機構標準普爾指出,就今年來看,亞太地區14個經濟體中,有5個今年將呈現成長,另外9個則為衰退。但在明年,14個經濟體均將呈現成長,主要是由中國8%至8.5%的成長率所推動。美國今年經濟預計衰退2.9%,明年則可望成長1.5%。
 紐約時報指出,過去在全球性衰退中,美國總是扮演帶動復甦的火車頭角色,接著是歐洲復甦,然後是其他國家,但是現今此一角色可能要讓給以中國為首的亞洲國家,而這將是前所未有的情況。標準普爾亞太地區首席經濟學家高加恩也表示,雖然美國仍然為亞洲經濟成長的重要推手,但隨著時間經過,重要性已經減弱。
2009-08-25 08:19:03
亞股上漲
亞股上漲 全球經濟復甦希望再現【中央社 2009.08.24

亞洲股市今天勁漲,在歐美股市收紅,且商品價格上揚提升投資人信心後,全球經濟復甦希望再現。
東京股市收盤上漲3.35%,雪梨股市收高3.16%,銅價上揚帶動礦業股走強。香港股市收盤上漲1.67%。
日前重挫的陸股也逐漸回穩,上海股市今天收漲1.10%。
美國股市上週五登上今年高點,美國房市數據亮麗,聯準會主席柏南奇也開金口,指全球經濟復甦展望「看似良好」。
亞洲其它股市今天漲幅分別為:首爾1.98%,新加坡2.65%,曼谷1.33%,吉隆坡0.91%,雅加達1.80%,馬尼拉5.11%,威靈頓1.08%,孟買2.55%。
2009-08-25 08:23:50
阿楨
亞洲經濟翻揚 再掀脫鉤論戰2009-09-15 中國時報 林家群

 去年秋天,全球股市因美國金融大海嘯而哀鴻遍野,那時所謂亞洲股市與經濟體仍能持盈保泰,不受歐美股市動盪影響的「脫鉤論」(decoupling),頓時被束之高閣。不過《華爾街日報》報導,最近因上海、香港及新加坡股市翻揚,漲幅將近達歐美的一倍,也讓脫鉤論再次甚囂塵上,支持者與反對者頻交鋒。
 亞洲股市前景樂觀,主因是中國以龐大的擴大內需振興方案及寬鬆信用政策來啟動停滯不前的經濟。

 中國振興奏功 亞股齊漲

 中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七.九%,高於第一季的六.一%,讓北京當局誇口說全年成長八%不至淪為笑柄。另外,對中國出口值大幅成長,也幫助日本、南韓、新加坡及澳洲等國快速復甦。
 香港匯豐銀行經濟學家紐曼認同脫鉤論,他說:「二○○六年中,亞洲與歐美市場確實脫鉤,但去年雷曼兄弟倒閉造成金融市場大亂,亞洲市場受波及一度出軌,但現在拜寬鬆的貨幣政策之賜,它又重回正軌。」。
 不過,各界仍然質疑亞洲股市成長會持續多久?因為出口仍是亞洲各國成長關鍵,但各國覬覦的最大市場美國,其消費者支出卻依然疲弱。
 經濟學家與決策人士都同意,亞洲製造商若要擺脫仰賴出口,消費者必須花更多的錢消費。而能刺激國內消費支出的方法包括,提升健保與退休福利,推動減稅及其他短期誘因等。

 不受歐美影響 仁智互見

 但也有人不認同脫鉤論,因為世局生變時,亞洲股市往往跌得比歐美還重,投資人若把籌碼全放在亞股,不會比投資美股好,就像近來新興市場股市原本全面揚升的局面突然停滯不動,就是擔心投資人過於樂觀而不切實際所致。
 摩根士丹利亞洲分公司總裁羅許認為脫鉤論是種迷思,「當已開發國家受雷曼兄弟倒閉的震撼時,亞洲各經濟體不是成長遲緩,就是陷入衰退困境,所以哪有脫鉤可言?」

 貨幣政策 聯準會仍帶頭

 雖然匯豐銀行經濟學家紐曼對脫鉤論深信不疑,但也指出它並非無懈可擊。即使亞洲經濟開始成長,但各國的貨幣政策仍會在一定時期維持寬鬆,因為各國央行主政者會跟隨美國聯準會的腳步,擔心若本國調高利率,將失去與鄰國的競爭優勢。
 紐曼說:「這才是個嚴肅課題,我們在貨幣政策上並未脫鉤。如果不改弦易轍,中國及其他亞洲市場的資產泡沫將逐漸膨脹,再過幾年,大家可能就要掉眼淚了。」
2009-09-15 08:49:14
六大經濟體復甦跡象
六大經濟體 喜見復甦跡象2009-09-25 中國時報 蔡鵑如

 廿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在美匹茲堡登場,全球動見觀瞻的美、日、中、德、法、英六大經濟體,泰半已邁上復甦之路。
 連續四季負成長的美國,在振興計畫加持下漸穩定。金融市場、房屋銷售與新屋開工率都有起色。然而失業率攀升、零售業銷售低迷,導致消費者支出持續萎縮,是美經濟復甦的最大隱憂。
 日本經濟在第二季以三.七%年增率擺脫第一季負成長一四.二%的陰霾,這歸功政府二七五○億美元的振興計畫,激勵民間消費出現去年十月以來首度正成長。但七月失業率創五.七%歷史新高,加上舉債救經濟,國債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兩倍,都令人擔憂。
 第三大經濟體中國受金融危機衝擊最輕,第二季GDP成長率反彈到七.九%,仍是成長最快國家。為對抗全球不景氣,中國國營金融機構增加對企業放款;為扶植出口,政府提供稅務優惠。亞洲開發銀行最近上修對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估至八.二%。
 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第二季GDP擺脫連續四季負成長,締造年增率一.三%的佳績。拜刺激方案之賜,工廠訂單與零售業銷售雙雙上揚,企業和消費者信心指屬都創一年多來的新高.德國政府預期今年將可脫離衰退。
 法國經濟也在第二季復甦,財政部長拉嘉德女士預期經濟將持續升溫,但熱度不足。她估計今年經濟萎縮二.二五%。分析家認為,失業率若無法壓低,未來幾季勢必拖累法國經濟。
 英國尚未正式脫離經濟衰退,但已浮現好轉跡象。服務業八月創下近兩年來最大增幅,工廠生產反彈,企業與消費者信心報告雙雙好轉。英國首相布朗表示,明年將繼續執行經濟刺激計畫。




   
2009-09-26 12:14:04
阿楨
全球景氣觸底 亞洲帶頭復甦【經濟日報╱記者林安妮2009.09.19

國際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滿一周年,多位亞洲頂尖企業領袖認為,全球景氣已經觸底反彈,大陸、印度等亞洲國家將扮演帶動經濟復甦的火車頭,但本次經濟復甦能否延續、持續多久,仍有些許變數。

亞洲4小龍 股市衝上今年新高【聯合報╱記者許韶芹 2009.09.18

美國8月分最新零售銷售數字創下近3年新高,也是近11個月以來首次由負轉正,激勵了以出口為主的亞洲四小龍國家,昨天台股加權指數盤中寫下今年最高點,香港、南韓股市則站穩1年新高。

明年GDP成長率 我輸星港韓2009-09-23 工商時報 劉聖芬

 亞洲開發銀行(ADB)周二將今年亞洲經濟平均成長率預測值調高,但對亞洲四小龍的表現並不看好,負成長幅度從5%到2%不等。台灣今年的衰退幅度更從原估的-4%下修至-4.9%,明年成長率則維持在2.4%,但成長幅度居四小龍之末。
 亞銀最新預測將亞洲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上修至3.9%,高於今年3月原先預測的3.4%。但亞銀同時警告,亞洲經濟復甦徵兆不夠強勁,還不到各國政府撤除緊急振興方案的時候。
 總部位於馬尼拉的亞銀表示,龐大的政府支出挹注,使亞洲成為帶領全球脫離經濟衰退的領頭羊。該銀行同時將明年亞洲經濟成長率預測值從6.0%調高至6.4%。  
 亞銀的報告指出,亞洲地區多國政府與中央銀行堅定的行動,全球危機爆發前相對健全的金融體系,以及這個地區較大和較少依賴出口的經濟體快速從谷底攀升,都提高了該區的經濟成長展望。
 李鐘和並補充道,較大的亞洲開發中國家之經濟活動已見復甦,而且產出可望出現所謂的V型彈升。但他同時警告,亞洲現在還不到執行退場策略的時候。

現況》八月失業率6.13% 四小龍最糟
比較》頭痛時刻 歐美失業率居高不下
觀點》何必怕失業 世界很平我很紅
評比》台全球競爭力12名 一口氣爬5名
評比》陸IT競爭大躍進 台從第2跌至15
2009-09-29 12:05:50
阿楨
美大選最後一役 主打中國崛起 2012-10-23 旺報

 美國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羅姆尼在政策上屢屢將矛頭指向中國,但前美駐中大使洪博培認為,不管誰最終當選,都會認清中美關係的現實。美總統大選最後一場電視辯論會將於美西時間22日晚間登場,而主題之一正是「中國崛起」,這場決勝局已引發空前關注。

為何説美大選打“中國牌”得不償失 2012-10-21 中國網

奧巴馬宣稱,要為美國人“重新奪回”流失給中國的製造業工作崗位、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所謂“不公平競爭”加大追查力度;羅姆尼亦叫囂,入主白宮首日定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在就業、軍事、人權等領域均抨擊奧巴馬對華政策太軟弱。
國際媒體分析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之所以肆意攻擊中國,除了中國國力上升快,比較扎眼外,更多則是因為兩黨政客對美國當前經濟頹勢拿不出好辦法,故而將中國作為“替罪羊”,企圖轉移國內民眾視線,撈取更多選票。有關專家也認為,兩黨總統候選人與其拼命攻擊中國,不如直面美國民眾的期待,把美國經濟整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失業者不再失業。如若不然,只會令選民大失所望。

美大選炒作 對華貿易鬥「強硬」2012-07-13

 據美國商務部前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整體貿易逆差下降,但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從4月的246億美元,進一步擴闊至260億美元。總統奧巴馬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近日為11月的大選積極拉票,紛紛大打「中國牌」,貿易逆差擴大很可能成為政客炒作「對華貿易強硬論」的藉口。
 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指,中美貿易是全球產業分工和調整的結果,美對華貿易逆差部分源自東南亞國家的貿易轉移,而美限制對華出口高技術產品亦是主因。
 繼年初向世界貿易組織投訴中國在進口美國汽車、鋼鐵等貿易有「不公平」外,美國亦對中國公司徵收懲罰性關稅,影響中國製造的風能和太陽能儀器出口。奧巴馬上周亦聲稱,華對美汽車徵收關稅「不合理」。

(楨:天下民主果然一般黑!詳參【圖博館】:天下民主一般黑 歐巴馬 《替罪羊也是必要之惡》 貿易保護主義 中國崛起(二) 中國振興方案(二) 中國經濟成長之謎 中國市場 綠能產業(一))
2012-10-23 12:13:53
版主回應
華為反抹黑 決和思科殊死戰 2012-10-23 旺報

 思科,曾經的矽谷明星,正對華為打出一系列「組合拳」,包括給客戶發「黑資料」,勸誘客戶不要和華為做生意;指責華為抄襲其源代碼;花費數百萬美元動員美國國會議員、政府高管阻止華為在美國本土與其競爭;最新的爆料又說,有73位美國國會議員持有思科股票,美國會與思科顯然已形成利益共同體。
 華為尋求專利突破
 但由於早前基礎薄弱,華為的專利確是其軟肋。除了思科,諾基亞、阿爾卡特、西門子都曾利用專利對華為進行過攻擊。華為曾為此成立龐大的智慧財產權分析團隊,要求華為內部在專利數量上有所突破。

Solarbuzz :2012年中國太陽能市場坐二望一 2012-07-02

此次美國的“雙反”案,針對的是中國大陸產出的太陽能電池。根據Solarbuzz的研究,2012年中國大陸太陽能電池產能佔據全球總產能的63%,而作為“雙反”發起國的美國電池產能(包括不在此次“雙反”之列的薄膜電池),事實上僅佔據全球總產能的2%。
此外,中國國內市場也是眾多中國廠商下半年的重點。根據Solarbuzz的統計,中國大陸太陽能發電項目儲備已經達到35 GW,其中有61%位於西北地方。甘肅、青海、新疆等西北部省份的地面安裝項目和江蘇、浙江等東部省份的屋頂安裝專案都有望在今年的中國國內市場上佔有重要比例,相關業者表示,以目前31省區市的市場規模來看,保守估計可創造出10GW以上的需求。

我國風電並網世界領先 產能過剩仍是“頑疾”2012-10-11 北京新浪網

  8月份,國家電網促進風電等新能源發展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並網風電達5258萬千瓦,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但與此同時,國內各風電企業的生存現狀卻並不樂觀,盈利能力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作為國內風電行業的龍頭,華銳風電昨日公告稱,公司2012年1~9月的凈利潤將出現虧損,虧損額度不超過2.6億元。不止是行業龍頭境況不佳,其他風電上市公司的日子也不好過。
  此前,並網問題一直是各大風電企業的心頭之痛。現在,隨著風電並網日益受到重視,並網風電規模不斷提高,但各大風電企業生存狀況卻愈發嚴峻。

我國積極醞釀政策 扶持光伏產業轉向國內市場 2012-10-23 中國廣播網

《能源網》首席執行官韓小平指出,我國長期形成的光伏發電發展模式也制約著國內光伏產業的發展:“我們一直以來都希望搞大型的太陽能電站,而大型電站要在太陽能富集的邊遠西部地區,而西部地區當地的電價水準都很低,把這樣一種昂貴的電力通過電網輸送到東部也是沒有經濟性的。”

多方利好支援 國內光伏市場進入全面破冰期 2012-10-23

過去的一週,A股市場太陽能光伏板塊迎來久違的“小陽春”,多只概念股連續三個交易日隨大盤持續上漲,向日葵、中利科技等龍頭股還一度封住漲停板。
  光伏板塊群起騷動的背後,是一直被業界寄予厚望的國內光伏市場迎來了一系列實質性利好——先是國家能源局通知,將此前擬定的光伏分佈式發電“十二五”目標規模再上調一半,到2015年末將達2000萬千瓦以上,國內光伏發電市場投資規模可達3000億元以上。
  根據即將出臺的《分佈式發電管理辦法》,分佈式發電單位電量補貼資金上限將通過競爭方式確定,補貼起點為電力用戶實際支付的銷售電價。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鋻於政策明確分佈式發電將在城市工業園區、大型工業企業集中推廣,且光伏發電價格已接近工商業用電價格,光伏發電的經濟性將由此逐漸顯現,工商業平價電價即將來臨。
 此外,分佈式光伏未來主要在配電網側並網,有分析認為,隨著分佈式光伏電站在國內大規模興建,將帶動起特高壓、配網和智慧化領域的投資增長,包括國電南瑞、北京科銳、平高電氣等A股公司將隨之受益。

中國可望推2兆民幣振興案 2012-05-29日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報告指出,預計中國投資支出將介於1~2兆元人民幣,為2008年因應全球金融危機時制定振興經濟方案4兆元人民幣的一半。
以中國近期發改委9/5審批通過了25個全國城市鐵路建設項目來說,資金規模 達到8000億人民幣,9/6再批准13項地區公路工程項目、10個市政類專案與7個港口、航道項目……再加擴大內需,希望能補出口大減之GDP成長率至8%。
2012-10-23 12:19:19
阿楨
德財長反駁美對德貿易順差指責2014-1-8新華網

  新華網柏林1月8日電(記者胡小兵)據德國媒體8日報道,德國財政部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當天對美國對德國貿易順差的指責予以反駁。
  當天,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與朔伊布勒在柏林舉行會談時表示,德國大量出口已引起美國擔憂,希望德國在增加內需和投資方面採取“積極政策”。盧此前曾多次批評德國大量出口,從而獲得巨額貿易順差。
  朔伊布勒反駁說,從歐元區情況看,德國貿易順差根本不大,而美國赤字卻太高。他強調,目前多國央行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而過多的貨幣流動性有可能導致新的泡沫和危機,這值得人們關注。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天公布的數據,2013年11月德國貿易順差為178億歐元,高于前一個月的167億歐元。
  相關新聞
德國是2013年世界最大貿易順差國2000億歐元
美國指責德國順差經濟難平衡
法國經濟不振恐成「歐洲病夫」
陸去年貿易順差2600億美元
陸超美 貿易額NO1
ECFA效益去年台對陸貿易順差增21.6%
日本逆差新高…弱勢日圓害的
南韓貿易順差締新猷
2014-01-15 12:12:29
版主回應
二馬二印鈔二後果

  奇怪耶?美國(歐巴) 馬狂印美鈔,造成全球貨幣戰爭,還敢教訓德中;台灣馬(英九) 依經濟學教科書,不印鈔競貶還進行財政改革,反遭民啐。這世界還有天理法則嗎?
  見怪不怪,天理自然法是理性人幻想出的,現實的自然是叢林法則,無賴小人老大總得勢。
  難怪美國馬挾著民粹鬥爭內外,台灣馬反被民粹打成政績無能、政爭有能。
  旣然如此、多評何益,摘貼二腥聞、再貼二濕詩、戲謔評論之、足矣!
……………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6635848
2014-01-15 12:29:39
圖博館
劉軍紅:經濟復蘇(楨:?) ,日本人卻沒獲得感 2019-02-22

  1月底,日本政府發表《月例經濟報告》指出,“安倍經濟學”下的日本經濟已實現連續74個月的擴張。這對日本而言無疑是福音,但是日本國民似乎高興不起來。原因在於本輪經濟景氣擴張是財政、金融政策刺激的結果,而不是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提升帶動的復蘇。
  日本此次經濟景氣擴張的最大特點是,6年來名義GDP的平均增長率達1.8%,但與高速增長期相比,不到1965年到1970年的平均11.5%,也比不上1986年到1991年泡沫景氣時期的平均5.3%,其主因是少子老齡化的人口結構難以產生創新驅動。
  第二個特點是,作為經濟刺激政策,“安倍經濟學”整套出籠,持續加強,支持了日本經濟長期復蘇局面。安倍二次執政後,重整2006年的“安倍經濟學”,更加大膽地使用量寬和零利率政策,利用“金融抑制”,推進日元貶值,進而推升股價。過去6年,日元兌美元一度貶值約4成,日經股指上升2.7倍。虛擬資產繁榮,使得安倍內閣支援率保持相對高位。
  但日本經濟的復蘇也暴露了本身的脆弱性。一是企業收益擴大,但日本人的實質工資未增,個人實際消費支出停滯,甚至為負值。二是名義GDP增速高於剔除價格影響的實質GDP增速,稅收增加,國民實質負擔加重。尤其是消費稅率上調,個人稅負陡然上升,2013年到2018年稅收增加37%,而同期名義GDP增加8.8%,呈現明顯不平衡。
  金融危機後,日本對華貿易結構變化,由原來的對華出口以原材料、生產設備和零部件等為主的垂直分工結構,轉為在化工原料、一般機械、電子機械等領域,相互貿易擴大,互有交易的水準分工結構,這反映了中國產業向全球生產鏈的中高端平移。
  另外,日美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日本順差增加,如2018年近700億美元。同時,日本企業對美投資增加,收益擴大。中國、東盟和美國市場成為日本企業海外投資收益最大的市場。這樣,在貿易和投資兩方面,日本對中美市場均等依賴。由於中美貿易戰對日本貿易、投資同時構成影響,這也意味著日本經濟面臨多元複雜風險。
  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降至6.6%,雖不算低但也是28年來最低。美國經濟迎來減稅效果衰減,財政刺激鈍化期,金融政策、貿易和產業政策調整,導致日本最大出口市場充滿不確定性,而這也意味著日本經濟今後將面臨巨大風險。(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2019-02-24 08:25:48
阿楨
馬成三:日本基礎設施老化危機的啟示 2019-03-11 環球時報

  “3•11東日本大地震”不知不覺已經過去8年,在那次大地震後日本喊出了“復興和重建”。在此之後,結合著安倍政府打出2020年東京奧運經濟牌,持續提升建材、土木等市場需求,給予了日本建築業更多刺激和拓展復活空間。統計顯示,日本不少知名建築企業收益均創紀錄,奧運場地建設、首都市中心開發、大型公共投資等都呈現活躍狀態。但是形勢大好的背後,卻掩蓋不了一個巨大問題困擾著日本,這就是社會基礎設施的老化危機。
  東京首次舉辦奧運會是1964年,當時日本正處在經濟高速增長期。東京周邊以及其他相關地區借奧運會的“東風”,建成了包括東京到大阪新幹線在內的許多大型社會基礎設施。其實,不僅限於東京奧運會前後,在長達近30年的高速增長時期,整個日本列島幾乎到處都大興土木,集中建設了大量的公路、橋樑、隧道以及上下水道等設施。這些設施使用年限多為50年,因此當年建設的許多設施如今已經或者即將迎來使用時限。
  在這一背景下,近年來新幹線車站、橋樑、隧道等基建設施事故頻出,已經成為日本社會一大安全隱患。有統計顯示,日本全國70萬座左右橋樑中,有2000座以上已是通行禁止狀態,近2400座因安全隱患實施交通管制,急需修繕的問題橋樑則占總數的3至4成。
  雖然日本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國土交通省專門成立“社會資本老朽化對策會議”,制訂了“基礎設施長壽化計畫”,但要進行維修管理難度並不小。
  首先,當前的日本經濟重金融輕實體,公共設施建設日漸被遺忘。根據日本方面的調查,到2033年日本幾十萬座公路橋、隧道、水閘迎來“50大壽”的比例都在60%上下。現在的技術為前提,到2033年度的維持管理和更新費用將達4.6萬億至5.5萬億日元。這還不包括用地費、補償費和災害修復費。很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都沒編列這部分資金。
2019-03-11 08:33:44
阿楨
其次,地方和中央財政都面臨巨大壓力。與經濟高速增長期不同,現在日本經濟已陷入低增長或零增長,從中央到地方普遍“錢緊”。日本的絕大部分基礎設施主要由地方負責維持管理,但日本地方政府中有70%以上已陷入“慢性財政困難”,約有60%的地方政府認為以現在的預算規模無法進行修繕。
  第三,人員和技術方面也面臨重重困難。隨著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加重,日本的人口正在減少,其中大都市圈以外的地方更為嚴重。許多地方政府土木建設部門的職員寥寥、技術能力不足,連檢查的品質都難以保證,所以普遍感到無力招架。
  為解決這一困境,安倍內閣不得不決定實施“三年緊急對策”,到2020年度投入3萬億日元以改造和充實基礎設施。從世界範圍來看,社會基礎設施的老化問題並非日本所獨有。美國於上世紀30年代實行羅斯福新政大興土木,進入80年代後基礎設施老化嚴重,給美國經濟和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甚至出現了“荒廢的美國”之說。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與日本相比,工程量更大、更集中。另一方面,在一些工程的品質和保養維修等方面也存在不足。若干年後,我國的許多基礎設施所面臨的保養維修問題可能比日本更突出。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財政收入的增勢可能減緩。為此,我們應該密切關注日本解決基礎設施老化問題的經驗和教訓,早日就此問題做好相關籌畫和安排。(作者是旅日華人學者)
2019-03-11 08:34:01
阿楨
消費稅再增,日本人的生活太“南”了
遼寧大學日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陳洋

2019-10-01,日本將正式實施10%的消費稅。這是自1989年日本導入3%的消費稅以來,第三次提升消費稅,也是2012年第二次安倍政權成立至今,第二次上調消費稅。安倍政權連續兩次提升消費稅(上一次是2014年4月,將消費稅從5%提升至8%),既反映出日本財源的不足,又反映出實施至今的“安倍經濟學”未取得效果。
  1. 日本財政情況究竟如何?
自2013年“安倍經濟學”實施至今,2019年支出為101兆4571億日元,社保34.5兆占1/3,償還國債23.5兆地方補助為15.9兆。總稅收62兆4950億,剩下通過發行國債和地方債進行補充。日本國債不斷高築也意味著破產風險的上升,在這種情況下,也就只能通過增稅來確保稅收了。
  在過去的幾年裡,“安倍經濟學”促使日元貶值、股價攀升、大企業利潤攀升,但民眾收入並沒增加。按照一般常識,人們收入增加,也就意味著消費將增多,消費增多後能夠帶動製造、投資,而政府則能從普通民眾的消費與投資中獲得更多的稅收。 “安倍經濟學”只是起到了短暫的刺激作用,邊際效應不斷減少,時下也就只能通過增稅來寅吃卯糧了。
  2. 日本人怎麼就接受增稅了?
與所得稅、法人稅不同,消費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更為直接,所以日本普通民眾基本上都是反對增稅。比如:
1989年4月,當時的竹下登政權正式啟動3%的消費稅,2個月後,竹下登就因醜聞下臺。
1997年4月,時任首相橋本龍太郎將消費稅從3%提升到5%,不過在翌年的參議院選舉中,因自民黨慘敗而黯然辭職。
2009年9月,鳩山由紀夫在眾議院選舉中提出“4年不增消費稅”等口號,最終贏得大選,實現政黨輪替。
2010年,時任首相菅直人在參議院選舉期間打出“10%消費稅”的口號,導致民主黨慘敗。
安倍將消費稅提升至10%的過程中,向日本普通民眾強調,增稅是為了實現“人生百年”構想和“免費教育”計畫,但安倍政權的做法實際上是拆東牆補西牆,最終買單的依然是日本普通民眾。
2019-10-01 08:11:23
阿楨
日本「史上最複雜消費稅」:調漲10%的生活衝擊? 2019/10/05 陳威臣

日本的消費稅率從10月1日開始,正式由原本的8%提升至10%。有鑒於2014年時提升消費稅對日本經濟產生嚴重影響,這次因應令和元年的10%消費稅率,日本政府也祭出不少優惠,期望降低提升消費稅所造成的衝擊。沒想到卻因此形成了「日本史上最複雜的消費稅」,不僅日本民眾搞不清楚,一時之間店家也是手忙腳亂,導致實施後出現各種小狀況。
多樣的優惠方案減緩了這次增稅的衝擊,但也因太過複雜,讓實施首日出現了不少小狀況。像是知名迴轉壽司連鎖店「壽司郎」(スシロー),因結帳系統出狀況,導致部分店家在結帳時消費稅變成0%。而不少飲食店營業時間正好跨過10月1日的零時,讓店家結帳時相當困擾。
不過對於執政黨而言,既定政策自然應該要實施,更何況2014年安倍任內從5%增加至8%,安倍政權也沒因此而垮臺,反而成為長期政權,加上安倍的主要政見之一,是想要打造優良的育兒環境、讓已婚女性能夠持續工作,做為財政來源的增稅似乎並無不可,不過在實施幼兒教育免費、解決所謂「待機兒童」的政策之下,會不會因為造成家長過度期待,導致幼兒園嚴重不足,反而出現更多「待機兒童」;而增稅後的日本經濟是否會受到影響,這些狀況也許都是未來需要關注的焦點。
  回應
這種政府你説他們有能力嗎?日本已不是以前的日本,沒什麼好羨慕的。
2019-10-07 07:58:46
阿楨
安倍經濟學三箭 至今「還在飛」 2019-11-20 聯合報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過去幾年主打振興經濟、年金改革、活化地方、女性就業等內政政策,「安倍經濟學三箭」遠近馳名。日本政府雖然宣稱政績是安倍得以長期執政的主因,但加以檢視,這些政策的成效其實有限。
安倍二○一二年底上任後,提出號稱「安倍經濟學」的政策,目標是讓日本脫離通貨緊縮,「大膽的金融政策」、「機動的財政政策」及「喚起民間投資」三項成長戰略,被稱為「三支箭」。
如何使用金幣灌溉新聞
日本央行配合安倍,採取極度寬鬆貨幣政策,造成日圓貶值、股市維持高點、企業出口業績成長,上年度企業獲利約八十四兆日圓,創史上新高。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也寫下新高,就業數連續六年成長。
然而,當初安倍訂下物價成長率百分之二目標,以擺脫通縮,這個目標並未達成。根據日銀最新預估,即使到後年度也只會達到百分之一點五。
過去幾年日本薪資成長幅度不如受薪者預期,企業未分配盈餘持續增加,卻因憂心經濟前景沒有同步提高投資和薪資,能否實現經濟良性循環和結構性改革等安倍的目標,仍待觀察。
另外,安倍還打算解決地方人口持續減少趨勢,提出在地方創設十個「國家戰略特區」方案,希望創造工作機會讓都會人口回流地方。安倍政府並鼓勵東京居民移居地方就業,最高給予三百萬日圓(約台幣八十四萬元)補助。不過,人口集中東京依然無解,安倍政府已放棄原本希望明年前能達到東京人口移入跟移出達成平衡的目標。
為了因應日本社會持續少子化和高齡化,安倍政府提出「女性活躍」政策。在政策推動下,日本女性就業人數今年六月首度突破三千萬人大關,但女性擔任管理職比率仍低,且與男性薪資差距明顯。
  相關新聞
2887天 安倍晉三成在任最久日相
  回應
問問日本的上班族吧!坐久不如做好。
2019-11-20 07:48:17
阿楨
【韓】李根、金旭:東亞資本主義為何陷入困境 2020-10-16 環球時報

“東亞奇跡”發展模式不少國家最近都出現經濟增長率下降、分配條件惡化等現象,韓日都如此(楨:中?) 。如今“資本主義”模式面臨相似的困境。
  原因十分複雜,其中經濟過度“金融化”。即金融資本行業過度膨脹,淩駕於製造業行業之上,導致一些製造業企業不願把利潤所得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投資,而是將其分配給股東或熱衷於獲取公司股份主導權等,但分配條件卻進一步惡化,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率停滯不前也就在所難免了。
  新冠疫情暴發後,不難發現這種“華爾街股東資本主義”遭受重創。美國經濟學家羅德里克曾提出“全球化的三元悖論”,即經濟全球化、國家主權完整和民主政治不可兼得。面臨全球化退潮,,減少資本過度流動、確保匯率和利率自主性,成為更多新興國家追求的政策組合。(作者分別是韓國首爾大學教授、建國大學教授)
  相關新聞
美聯儲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貨幣寬鬆政策,但中國人民銀行更傾向于要商業銀行向企業和地方政府發放貸款,但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GDP下降39.6%,中國GDP第2季V型反彈11.5%不受貿易戰影響出口美國反彈,這凸顯大多數貨幣和財政政策只能解決暫時的現金流問題。
全球GDP陷入空前萎縮:印度-23.9%,英國-20.4%,西班牙-18.5%,法國-13.8%,義大利-12.4%,德國-10.1%,美國-9.5%,日本-7.8%.美國商務部09-30確認二季度實際GDP創史上最大31.4%跌幅。
2020-10-17 08:53:57
阿楨
日媒:咋回事?日本科研人才紛紛"投奔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2020-11-23日文章,原題:日本研究人員持續流向中國 日本研究人員尋求在中國開展研究活動的動向引人注目。一方面,中國政府在全世界招攬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日本研究人員難以在國內大學等機構找到工作崗位。
  在中國浙江大學任教的高畑亨從事靈長類腦基因研究。他說:“我也曾打算在日本工作,但沒找到職位。”2005年高畑在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後,自2008年起在美國作為博士後繼續從事研究工作。他2013年開始為回日本就業做準備,但沒有找到工作。
  高畑之後開始在其他國家找工作,並於2014年被浙江大學錄用。他在浙江大學的研究環境非常好。在新設的研究所有自己的研究室。雖然浙江大學在研究成果方面提出的要求很嚴格,但高畑表示,在中國取得成果的研究人員所獲得的報酬遠高於日本。
  不僅年輕研究人員投奔中國。日本國立天文臺教授梶野敏貴(64歲)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大爆炸宇宙學與元素起源國際交叉科學研究中心的主任。他作為理論物理學權威接到來自中方的熱情邀請,中方還為其提供豐厚年薪。梶野一半研究工作是在中國進行的。他說:“中國學生幹勁十足,讓我覺得指導工作很有價值。”
  在中國從事研究工作的日本人不斷增加。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截至2017年10月旅居中國開展研究工作的日本人約為8000人。據日本文部科學省統計,在中國停留時間在一個月以內的日本研究人員2018年度約為18460人,比2014年度增加約25%,連續四年增加。
  熟悉中國招聘人才情況的日本科學政策與社會研究室代表理事榎木英介表示:“研究能力很強的人卻總申請不到研究經費,崗位數量少導致研究者難以找到工作,而此時中國向這些人拋出了橄欖枝。”
  2018年日本的科學技術預算大約是中國的七分之一。2016年日本大學教員中40歲以下的人所占比例為23.4%,是歷史最低水準,年輕人難以獲得職位。
2020-12-01 09:07:39
阿楨
安倍給日本GDP連續注水8年?現任首相親口承認了

  2021-12-15,岸田文雄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稱,日本政府多年來一直在虛報部分建築訂單資料。自2013年以來,日本國土交通省一直在重複計算每月從建築公司收到的資料,導致日本建築行業的統計資料被誇大,國內生產總值也被誇大了。
  2020年,日本GDP為539.3萬億日元,其中日本建築業總產值占GDP比重約為5.3%。重複統計的涉事企業數量約有1.2萬家,占日本建築業企業數量的10%,重複計算的資料有1萬條之多。
  近期在日本政壇複出的安倍頻繁發表激進的對外言論,經常比岸田更能吸引輿論的關注。《日本時報》分析,由於該醜聞發生在安倍2012年-2020年的執政期間,岸田可以抓住機會進一步與前首相拉開距離,並維護自己的政治獨立性。
  自2012年再次擔任日本首相以來,安倍就試圖通過超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政策來克服通貨緊縮,力爭達到2%的通脹率目標,並通過結構性改革以解決日本人口老齡化和人口數量萎縮的問題,宣導所謂的“安倍經濟學”,但日本GDP增長率始終停滯不前。2020年安倍卸任時,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日本的GDP總量相比2012年前下滑了近114萬億日元。
  回應
只是建築公司嗎?不相信其他行業沒有。
  相關新聞
安倍三箭經濟學(貨幣刺激、財政和結構性改革) 失敗,有何啟示?
安倍挺臺言論,學者“日本已下臺的鷹派言論 民進黨當局不必太當真”
下臺後的安倍為何換了副面孔?右翼冒險基因在作祟。
2021-12-17 08:09:14
阿楨
走不出「失落時代」日本經濟規模被德國超車 2024-02-19李宜蓉
日本為了擺脫長達20年的通貨緊縮,自2013年起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卻不見顯著效果。而近來全球普遍升息,反倒造成日圓嚴重貶值,抑制民間個人消費;貨幣政策的連鎖反應,導致日本去年GDP再下滑,甚至被德國擠出世界三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若日本經濟無法好轉,兩年後,將被印度追過,經濟規模跌至世界第五。
二戰後,日本靠著製造業成就了「戰後經濟奇蹟」,數十年來,GDP僅次於美國。2010年,中國憑藉著「世界工廠」,經濟扶搖直上,躋身全球第二;從此,日本一蹶不振,去年GDP再被德國超車,落到第四,摔出世界三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IMF)進一步試算,2026年,日本將會輸給印度,經濟規模慘跌世界第五。
德國民眾:「很意外升上第三,畢竟最近幾個月、幾年,並沒有感覺生活有更好。」
德國民眾:「超市的東西還是很貴,日常生活上不覺得經濟變好。」
  回應
這麼報不怕被謝金河噴嗎?他這麼拼命吹捧日本,你們是説他眼瞎了嗎?
德國已經夠慘了還能超越倭國,可見倭國之慘不忍睹
  相關新聞
GDP被德國超車淪第4經濟體...謝金河曝日本「任督二脈在日圓」:不必太擔心!
德國2023年GDP萎縮0.3% 今年前景也不樂觀
2024-02-26 02:50: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