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的政治到底如何 为什么几乎每一部韩剧里都会或多或少暗示着韩国有政治黑暗的一面?

关注者
65
被浏览
54,328

10 个回答

-

韩国政坛被前军政府要员、亲日派和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与独立军高层等集团和他们的子嗣们把持着。另外还有 80 年代以来凭着民主化运动跻身的资产阶级新贵和「民主人士」这两大集团(他们互相渗透,可以认为是一体的)。

这些集团与政府要员(外交官或者高级文官)、商军教三界人士互相通婚,构成了现代韩国的权贵上流阶级。

-

这几年流行一个说法,叫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意思是普通老百姓本能会对大型的团体、机构或者大人物满怀期待,但实际上,他们的背后也许就是一堆庸庸碌碌的人,以及破破烂烂的体系制度支撑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金字塔顶层的人,也许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光鲜。最近火爆韩国的现象级电影——《首尔之春》就大胆诠释了什么叫高层草台班子的大乱斗。电影对他们70年代末通过政变上台的总统——全斗焕,讽刺,鞭挞,反思毫不留情,也给我们了解韩国政坛提供了非常生动的素材。

韩国民主的求索之路

70年代的韩国政坛,主要有三派政治力量相互制衡:军人、民主派以及美国爸爸。不知因为什么仇什么怨,1979年10月26日通过军事政变取得政权的政治强人朴正熙被他的心腹,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刺杀而亡,这个突发事件这让韩国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权力真空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大政治力量蠢蠢欲动,对社会的管制有所放松,仿佛韩国人渴望已久的民主化进程已近在眼前,直到另外一个军队大佬全斗焕发送双12政变,重新把韩国拉回到强人统治的框架之下。于是,在1998年,金大中总统韩国民主化运动成功,回顾历史,将这个权力的空档期称之为“首尔之春”,这也是电影《首尔之春》的真实背景。所以,当我们感叹韩国导演敢于触碰敏感政治议题的同时,也要了解到,其实《首尔之春》主张的,并没有跳脱出韩国的政治正确。甚至,我们将其称之为韩国的主旋律电影都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因为没有描述当时韩国的整体概况,这让正派力量在慷慨激昂,誓言保卫国家的时候,让我感到是有无本之木下的自我抬高。

正义不一定能战胜邪恶

可能是我们小时候接受的教育总是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我们的电影等文艺作品也是大力表现英雄儿女为国为民,要么是百折不挠赢得胜利,要么即使最后牺牲也要保全国家,保护人民……所以,当我们在《首尔之春》看到政变成功的全斗焕在肮脏的卫生间里放肆大笑,而正派李泰信被囚禁虐待的时候,我是觉得是有些愤懑,甚至无力感的。虽然电影不是历史,历史的真相可能比电影演绎的更加复杂以及善恶难辨,而且,这部电影里,人民的态度也是缺席的。但不可否认,韩国电影这些年一直会给我一些残酷的现实感,让我们意识到,如果自己不会争取,那么从天而降可能不是正义,而是强权。当然,导演金成洙并没有忘却韩民族骨子里的倔强,在电影正派反派的对峙后,男主李泰信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勇气,用肉身翻过铁丝栅栏,妄图以一人之勇殊死一搏,最后还是功能功败垂成,虽然践行了儒家文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但天道以万物为刍狗,有时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把反派钉死在耻辱架上

高晓松曾说,电影都是单一价值观的表达,我对此表示部分同意吧,尤其是《首尔之春》里对于全斗光这个人物的刻画,体现了金成洙导演在内心中对此人的极度厌恶。首先,形象上,剃了光头的黄政民就将全斗光人前人后两套嘴脸的小人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如此,全斗光这个人物的眼神、动作都相当阴狠歹毒,尤其是当上级要将他调离关键岗位时,此人在眼神中的毒辣简直就要溢出屏幕了。当然,对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在逃出总理官邸,面对“一心会”组织核心成员谋划时说出的那句:失败了才是叛乱,成功了就是革命!那一瞬间,“成王败寇”一词有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在电影的最后,金成洙导演煞费苦心,再度还原了历史上那张双12政变后的大合照。用一个个特写的定格镜头,将所有参与此次兵变谋划的成员都展现给了观众,制片方立场很明显:这帮孙子就应该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有时候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就会有所不同。我相信韩国观众看完这部影片和中国观众看完影片的感觉一定是有区别的。习惯了国族大叙事的我们,通过认为只要不是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根本问题,任何政斗充其量只是办公室斗争,与升斗小民何干。没有在中国大屏幕公映的《首尔之春》,将中国古代宫廷中曾上演的家庭大乱斗,赋予其忠奸善恶,毕竟只要有意识地将忠奸排好座位,看客不会纠结那么多,把自己代入看戏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