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日本經濟為何陷入「失落的20年」? - 第 1 頁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日本經濟為何陷入「失落的20年」?

《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日本經濟為何陷入「失落的20年」?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人深信「土地的價格會不斷上漲」的神話,加上消極的思考模式,最終引發了泡沫危機。

文:宮崎正勝

廣場協議動搖了日本經濟

透過浮動匯率制,使世界經濟產生了巨大轉變的起始點是「廣場協議」。

西元1985年,在鄰近紐約中央公園的廣場飯店祕密舉行了G5會議(美、英、法、西德和日本五個已開發國家的財政部長、央行行長的會議)。

石油危機後的停滯性通貨膨脹(「通貨膨脹」與「不景氣造成失業人口增加」兩種問題並存的狀態)、大幅減稅和軍事費用的累積,使美國的貿易赤字和政府財政赤字擴大(雙赤字),淪為世界最大的債務國。因此,美國要求各國共同引發「美元貶值」。

西元1985年:廣場協議引發日本的泡沫經濟危機,使日本陷入「失落的20年」

「廣場協議」使日圓和馬克升值,美元則急速貶值。美國經濟透過「美元貶值」而復甦,日本卻引發了房地產和股票的泡沫化。泡沫經濟危機使日本陷入「失落的10年」(The lost decade)。在長期的不景氣中,日本的赤字國債不斷擴大,此後的經濟也一直持續低迷。

該次會議的目標,鎖定在二戰後經濟顯著成長的日本和西德。日本經濟利用東西冷戰的局勢,在西元1956至1972年的17年間,每年都以10%的驚人幅度持續成長。

美國為了經濟復甦向各國尋求協助,日本也接受了美國的請求,各國決議協助引發美元貶值10%到12%。這就是「廣場協議」。

機構投資者害怕美元持續貶值會擴大損失,透過期貨交易大賣美元,導致美元暴跌。

不到兩年,日圓高漲為一美元兌120日圓,足足翻漲了2.5倍。西元1978年,為了遏止失控的「美元貶值」,各國又在鄰近羅浮宮的法國經濟財政部舉行G7會議。

各國協議將「美元貶值」抑制在一美元兌150日圓左右的關卡,並且同意日本、德國實施刺激內需計劃。這就是「羅浮宮協議」。

美國透過美元貶值來增加出口,到了西元1990年代後半,美國的經濟神奇地復甦。反之,日本的經濟卻因日圓升值蕭條,而一敗塗地。

黑色星期一的衝擊

西元1987年10月19日,美國的平均股價一口氣暴跌了22.6%,跌幅規模超過了經濟大恐慌時期的「黑色星期四」。

該次事件被稱做「黑色星期一」。

美國的家庭有半數以上都持有股票,因此,「黑色星期一」事件使美國的經濟受到了巨大的衝擊。所幸透過FRB的通膨政策,沒有釀成更大的傷害。

日本為了顧及美國發生了意外的股災,白白放棄了「日圓貶值」的好時機。這一個陰錯陽差,導致之後日本以及亞洲的經濟產生激烈的經濟變動。

急速的「日圓升值」使日本的出口驟減,日本和美國的企業紛紛將工廠轉移至韓國、台灣、香港和新加坡等國家。除了投入資本外,還連帶附上技術轉移,加上IT技術改變了產業結構等因素,使亞洲(日本除外)的經濟大幅成長。

【解讀經濟】日本經濟持續低迷的同時,新加坡、台灣和韓國等國,創造了「經濟成長」的奇蹟。日本面對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情勢,其應對不只太臨時抱佛腳,也過於遲鈍。

為什麼日本的泡沫經濟危機會擴大?

面對急遽的「日圓升值」所造成的不景氣,日本銀行理所當然地採取了貨幣寬鬆的政策來應對。

之後,金融市場的過剩資金開始流向不動產市場和股票市場,引發了房地產泡沫化(西元1985至1991年為止增加四倍)和股市泡沫化(西元1985至1989年為止增加三倍)。

日本的地價總額甚至高達美國地價的三倍,日本人民卻沒有覺得這件事有何不妥。

泡沫化就像熱病,是很輕易就會發生的鬧劇。

日本人普遍懷有「地價不能下跌」的單純信仰,這種觀念支撐了土地持續性的泡沫化。

西元1989年12月,日經平均股價飆升至史上最高的3萬8915日圓(收盤價)。在泡沫破滅的西元1992年3月,平均股價跌破2萬日圓。

西元1990年,由於日本財政部實施了抑制土地泡沫化的政策,使泡沫驟然破滅。山一證券、日本長期信用銀行和北海道拓殖銀行因此相繼倒閉。

以土地做擔保進行高額融資的金融機構,也由於呆帳而運轉不靈,股價因此大暴跌。

此外,加上日圓升值所造成的出口困難,IT技術的導入慢半拍,以及日本仍存在終身雇用、企業集團和交叉持股制度等獨有的舊習,導致經濟結構也產生問題,日本的經濟可謂陷入了「山窮水盡」的窘境。

【解讀經濟】日本人深信「土地的價格會不斷上漲」的神話,加上消極的思考模式,最終引發了泡沫危機。

被世界遺棄的日本陷入了「失落的20年」

泡沫破滅後,日本銀行推動貨幣緊縮政策來重振經濟,政府也不斷進行刺激經濟的投資,仍持續增加赤字國債。

不過,日本銀行的貨幣緊縮政策,以及政府想要藉由財政支出來刺激經濟的政策,都得到了反效果,日本經濟於是長期停滯不前。在全球化的發展下,世界經濟進入了煥然一新的時期,日本卻陷入「失落的20年」,被排除於新一波的經濟成長之外。

西元1996年以後,橋本龍太郎內閣決意效法英國柴契爾政權的金融大爆炸(BigBang),以自由(貫徹市場原理)、公平(建立透明可信賴的金融市場)、全球化(領先於全球時代)為口號,意圖透過「日本版的金融大爆炸」,使東京成為與紐約、倫敦並列的國際金融市場。

【解讀經濟】「日圓」雖然成為全球金融市場所通用的Yen,但由於東亞複雜的政治情勢,以及日本缺乏亞洲整體性的戰略考量,導致日本無法蛻變成為全球化的金融國家。日本若想與英美並駕齊驅,首要之務就是取得獨立的金融實力和財務實力。

相關書摘 ▶《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大航海時代的經濟發展和黑暗面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51個影響世界經濟的關鍵大事》,時報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宮崎正勝
譯者:賴詩韻

  • 英國如何從工業大國轉變成金融帝國?
  • 日本經濟為何會陷入「失落的二十年」?
  • 美國大量發行美元,是為了故意製造泡沫危機?
  • 歐豬五國的財政危機,未來將導致歐盟崩解?
  • 中國停止爆買能源,會對亞洲各國和能源生產國家造成巨大影響?

經濟是我們建構人類社會並維繫人類社會運作的必要條件,小至個人或家庭的收支情形,大至世界各國之間的全球貿易,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攸關生存。有人說經濟的好壞是個循環周期,是可以被預測的。因此,若能洞察長久以來世界經濟的演變,就能掌握未來經濟情勢,即早對未來做出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