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悶原因有哪些?從胸悶症狀看可能疾病,5穴道緩解 - 康健雜誌
胸悶-胸悶痛-胸悶原因-胸悶感覺-胸悶症狀-心悸胸悶-胸悶胸痛-胸悶穴道-鼻涕倒流胸悶-胸悶檢查-胸悶打嗝-胸悶呼吸不順-胸悶位置
瀏覽數 276,791

胸悶原因有哪些?從胸悶症狀看可能疾病,5穴道緩解

胸悶感覺像有石頭壓在胸口,有時會合併心悸、喘、呼吸不順等症狀,胸悶原因有哪些?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心肌梗塞警訊?5個穴道緩解輕微胸悶症狀。

胸悶原因有哪些?

人體的胸口從皮膚往內看,胸的痛覺神經分布在肌肉、骨骼、肋膜、心臟、血管和食道,因此胸悶或胸痛與這些部位的異常息息相關。可能的致病因子包括:

  1. 心血管疾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括瓣膜性心臟病(其中較常見的是二尖瓣脫垂)、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後兩者死亡率極高須特別注意。
  2. 肺部疾病:例如氣喘、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炎等。嚴重會導致呼吸困難,也會有生命的危險。其中肺栓塞較為特殊,主要是由於下肢靜脈的血栓引起肺部血管堵塞導致,與其他肺部疾病有顯著的分別。
  3. 肌肉骨骼疾病:大多數的胸悶都與肌肉拉傷和骨頭挫傷有關,這種狀況多不嚴重,只要休息一段時間就會痊癒。
  4. 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造成的胸悶中又以胃食道逆流較常見,這種胸口不適的症狀又稱作火燒心。
  5. 身心疾患:排除上述的生理因素後,就該往心理的方向著手,不論憂鬱症或是焦慮症這種負面情緒都可能會有胸悶的症狀。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胸悶感覺是什麼?會伴隨哪些症狀?

胸悶的感覺對於診斷非常重要,不同的疾病就有不同的胸悶表現方式,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胸悶及其合併症狀。

  1. 心血管疾病:如果胸悶有胸口壓大石的感覺,且伴有麻痛感延伸到下巴或肩頸,這種狀況可能是心肌梗塞。如果是胸悶之後出現強烈胸痛,且疼痛輻射到後背,有較高機率是主動脈剝離。
  2. 肺部疾病:肺部疾病的代表症狀就是喘,除了喘之外,呼吸困難和咳嗽也不算少見,若胸悶伴隨上述症狀則有較高的機率是肺部相關的疾病。
  3. 肌肉骨骼疾病:胸壁肌肉的拉傷或骨頭挫傷會有輕微悶悶的感覺,如果觸摸到患處的話會有明顯痛感,此外深呼吸、咳嗽、轉身或舉手等動作也可能會觸發胸痛。
  4. 消化道疾病:其中又以胃食道逆流占了大宗,典型的症狀就是火燒心,病人主訴下胸口往脖子的位置會有灼熱感,伴隨陣陣悶痛。
  5.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的胸悶可能會伴隨心跳加速、呼吸困難、冷汗、發抖和噁心等症狀。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胸悶檢查看哪科?

若有胸悶問題,可先至胸腔科就診。胸悶涉及的疾病眾多,若胸腔科檢查後未有異常,可觀察一下胸悶伴隨哪些症狀,再轉往諸如心臟內科、腸胃內科或身心科就診。

胸悶舒緩方法?

胸悶是不容忽視的症狀,一般會建議就醫接受正規治療。如已排除嚴重心肺疾病等緊急的狀況,而是因為胃食道逆流或心理焦慮、壓力、緊張等,可以休息一下,站起來走一走,活動一下,或喝點溫開水都有助於緩解不適。除了上述方法外,調整生活的步調也很重要,包括:

  1. 放緩生活步調:急性子的人容易有壓力,情緒緊繃會增加胸悶的發作機率。建議學著放慢步調,走路走慢點、吃飯吃慢點。
  2. 培養興趣:培養良好的興趣可轉移注意力,減少生活中的壓力。尤其運動能使心血管強健,有助於降低胸悶的發生率。
  3. 避免久站久坐:久站久坐對於血液循環有害,應適時調整姿勢,促進血循。
  4. 戒菸酒:菸酒對於心血管的傷害甚鉅,尤其吸菸易使血管粥狀硬化,務必戒除。
  5. 維持良好作息:睡眠對於情緒穩定和心血管至關重要,維持規律的作息不只能降低疾病的發生率,更能使情緒穩定,緩解胸悶的問題。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緩解胸悶穴道

中醫的穴道按摩是緩解胸悶的好方法,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孫茂峰提醒,勿將按摩穴道當救心或治療胸悶的解方,只能在病情穩定時按壓穴道當作保養,如果有急性症狀還是要盡快就醫。

日常保養的穴位包括:

  • 膻中穴:在身體前面的正中線上,兩乳頭連線的中點,中醫認為「氣會膻中」,是宗氣聚集之所,用以推動心肺的氣血運行。
  • 內關穴:屬於心包經,位於前臂掌側,在腕橫紋上方,即向心方向約三指寬之處,握拳會出現兩條肌腱,在兩條肌腱之間,中醫說「內關心胸胃」,可以用內關治心、胸、胃部的疾病。
  • 神門穴:屬於心經,位在小指側腕橫紋上,握拳會出現一條肌腱,在肌腱內側的凹陷處,具有寧心安神之效。
  • 天溪穴:天溪穴位於胸部外側,乳頭外旁2吋處,可幫助改善胸痛、咳嗽、氣喘、哮喘和胸悶等症狀。
  • 淵腋穴:淵腋穴的位置在舉臂後腋下3吋,第五肋間隙凹陷處,可緩解胸悶、胸痛和腋下腫脹等問題。

猜你喜歡

活動看板

其他人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