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急升 前景應如何分析?
廣告
香港股市 已收市
  • 恒指

    16,541.42
    +148.58 (+0.91%)
     
  • 國指

    5,810.79
    +82.66 (+1.44%)
     
  • 上證綜指

    3,041.17
    +30.50 (+1.01%)
     
  • 滬深300

    3,537.48
    +16.52 (+0.47%)
     
  • 美元

    7.8255
    -0.0001 (-0.00%)
     
  • 人民幣

    0.9221
    -0.0007 (-0.08%)
     
  • 道指

    39,807.37
    +47.29 (+0.12%)
     
  • 標普 500

    5,254.35
    +5.86 (+0.11%)
     
  • 納指

    16,379.46
    -20.06 (-0.12%)
     
  • 日圓

    0.0515
    +0.0000 (+0.02%)
     
  • 歐元

    8.4415
    +0.0009 (+0.01%)
     
  • 英鎊

    9.8770
    +0.0010 (+0.01%)
     
  • 紐約期油

    83.11
    -0.06 (-0.07%)
     
  • 金價

    2,254.80
    +16.40 (+0.73%)
     
  • Bitcoin

    70,150.56
    +241.51 (+0.35%)
     
  • CMC Crypto 200

    885.54
    0.00 (0.00%)
     

阿里健康急升 前景應如何分析?

阿里健康(SEHK:241)股價出現異動急升一成,公司前景應如何分析?

馬雲曾經說過:「讓三個人做五個人的事,然後領四個人的薪水。」「阿里一族」亦一直秉持「投資人才就是投資未來」的信念。這種人才管理方式,在「阿里系」之一的阿里健康也傳承下來。

在公司裡,如果員工的表現很好,很有可能得到雙重奬勵:一份是奬金,是你過往表現的肯定,另一份是受限制股份單位,是公司對員工未來表現的期許。這份受限制股份單位,阿里健康會分期 4年授予員工一定數量的公司股票,提升員工的積極性的同時,有助降低人才流失率,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技術人員及具經驗人才的基礎。

阿里健康授股留人才

而阿里健康近日發出公告,自今年 8月2日起,將向 83名承授人授出910.78萬股受限制股份單位,其中並無董事或公司的關連人士。對此,投資者必須要問,人才建設能為阿里健康帶來怎麼樣的前景?

阿里健康一向致力打造醫療人工智能系統,去年9月宣布與阿里雲深化合作,共建「醫療大腦 2.0」,並在去年度已於生理信號(腦電波引擎及胎心監測)、語音識别、人臉識别等領域得到穩定進展。集團並計劃開拓醫美、體檢、疫苗、口腔等領域,通過連接更多線下用戶,打造消費醫療線上線下的綜合平台,深度契合國家近年「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大健康產業促進政策,致力創造集團自身的「帝國」—— O2O 業務生態圈。

要研發新技術,企業當然要投放資金,但比資金更關鍵的是技術人才的挖掘及培訓。例如在醫美市場,專業人才需求長期緊張。而集團業務所需的人才,專業知識、豐富經驗、市場觸覺缺一不可。要在業內保持競爭力,脫穎而出,人才或許才是制勝關鍵。

阿里集團上市 父子共同獲益

市場一直有傳,隨著港股「同股不同權」的大門打開,阿里集團或會二次赴港上市。作為阿里集團在健康領域的旗艦平台,阿里健康深耕市場,儲備人才並打造全鏈條和全渠道的健康新零售體系,對阿里集團赴港上市不無好處。

廣告

而若阿里集團成功上市,對阿里健康亦絕對有正面影響。醫藥電商平台、醫藥新零售等技術需要阿里集團的平台支撐,同時兩者能在未來人工智能、雲計算、芯片等前沿技術的需求互相結合,令阿里健康能在業內「贏在起跑線」。

轉虧為盈指日可待

若單看阿里健康的業績,其實並不吸引。不過虧損已有所收窄。根據集團 2019 年報(截至 2019年3月31日),集團營收 50.9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升 108.6%;毛利 13.31億元,同比升 103.9%;虧損 0.92億元,同比收窄了 15.8%;經調整後淨利潤淨額 1.22億元,較 2017年的 0.08億元大大改善,同比大升 1,421.6%。

我們不難發現集團的毛利升幅追不上營收,集團毛利率亦只有 26.1%,同比下跌 0.6個百分點。毛利率水平絕不吸引,而這也是集團業務性質的先天缺陷。阿里健康類似在做中間業務,藥品不是自己研發的,他們只是在幫賣,賺的只是差價,當然是較少的了。

雖然毛利不及營收,但集團的虧損還是收窄了,原因在於成本結構優化了。2018年的費用除了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增速相較營收增速快之外,其餘費用佔比營收是下降的,反映隨著集團規模擴張,成本效益漸漸提升。而銷售及推廣的大開支亦能較理解,這是搶佔市場份額的必要舉措,按此下去集團轉虧為盈的情況可能近了。當然,短期內仍要視乎集團銷售及推廣的成效;長遠而言,投資者亦須注意集團的成本效益有否持續優化,否則縱然有盈利了,利潤率亦難以走高,對集團長遠發展亦有所窒礙。

More reading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筆名)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