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忠臣不事二主,還是良將擇主而事?
這在NBA對於球員,尤其是球星們,永遠是一道為難的選擇題。從一而終,終老一隊,這是美好的情懷,但在商言商的現實,往往會讓情懷停留在想像。
當Blake Griffin遇到快艇,當Jimmy Butler重返芝加哥,當Dwyane Wade再次披上熱火戰袍,NBA的分分合合在這一天一起上演。
當忠誠已成奢侈品,NBA還需要它嗎?
分手,並不快樂
「我原本以為自己能夠留在芝加哥,當我迎接休賽期的時候,我確實認為會回到球隊的,因為管理層就是這麼告訴我的。我已經在日曆上標註了和公牛的比賽時間,我會殺回來的。」
2017年夏天,公牛和灰狼的交易完成後,Butler面對媒體表達了自己的憤怒,他不理解管理層為什麼出爾反爾。
顯然,Butler與公牛的分手並不快樂。一年前,Wade離開熱火時也是一齣鬧劇,Wade在採訪時說的一番話,直接將熱火總裁Riley推上了風尖浪口。雖然Wade已經盡量平心靜氣,但言詞中依舊可以聞的到硝煙味。
「我愛Riley,他也愛我,但他並沒有表達出希望我留在邁阿密的意思,這讓我很傷心,」Wade說,「我一直等他跟我見面,或者打個電話給我什麼的,但這些都沒有發生。這真的對我造成了傷害,他彷彿不再是我認識的那個Riley,正是這個原因讓我選擇離開。」
Griffin和快艇分手,看起來還算和諧,快艇向Griffin表達了謝意,Griffin則很客氣地做出回應,表示很自豪曾為快艇效力,洛杉磯是他的家等等。然而,當已經成為活塞球員的Griffin迎戰快艇時,他難以再心平氣和。「那筆交易讓我猝不及防,現在他們只是我們試圖擊敗的一支球隊而已,」Griffin說。
好聚好散,真的不容易做到。
變革,誰掉了隊?
球員和球隊的相處,就像男女之間的戀愛,節奏對到就能琴瑟和鳴,否則就要分道揚鑣。
在NBA,那些堅守一城不離不棄的故事,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並非簡單的情感因素。比如Kobe,他在湖人打滿20年成就忠誠之名榮耀歸隱,而在這20年中,Kobe至少有兩次曾差一點就離開湖人,一次是2004年,一次是2007年,如果不是湖人老闆Jerry Buss以最大的誠意挽留,Kobe未必能終老紫金軍。
老Buss像當年寵愛Magic Johnson一樣愛護Kobe,這是一種英雄惜英雄的情懷,但也有現實的考慮。2003-04賽季,時任湖人主帥的Phil Jackson曾向管理層要求交易Kobe,他甚至透過女友Jeanie Buss向球隊施壓,但得到的答覆是湖人未來十幾年的票房全指望Kobe,別打Kobe的主意,他是非賣品。就是在那個賽季,老Buss停止和Jackson的續約談判,表明了態度,誰與球隊的票房支柱作對,誰就準備離開。
2013年11月,湖人與跟腱重傷的Kobe續約,給了Kobe一份非常體面的終老合約,讓Kobe在退休前繼續保持聯盟第一高薪的待遇。湖人的這個舉動有人情味的因素在裡面,但也有商業因素。湖人當時與時代華納簽約不久,讓Kobe多留幾年,對轉播商也有個交代,票房也有保障。此外,湖人為重傷未癒的Kobe提供這樣一份合約,也是向聯盟球星展示傳統豪門的大氣,這是一種吸引力,這就是為什麼LeBron James和Paul George這些巨星,頻繁與湖人傳出緋聞。
Duncan與Nowitzki,和Kobe一樣,他們能夠和球隊相互守護相伴到老,除了實力和成就外,他們為了適應球隊的不同發展階段做出的犧牲,以及球隊高層的信任和尊重也密不可分。Duncan與Nowitzki都降薪了,同時與隊內的年輕球員融合,完成平穩的交接,這一點在Duncan與Leonard之間的傳承體現的最為明顯。
2013年總冠軍賽第六戰第四節結束前19秒,馬刺領先熱火2分,Leonard獲得罰球機會,他如果兩罰全中,馬刺冠軍到手,但Leonard兩罰一中,Ray Allen三分救主,熱火死裡逃生。在Leonard罰球前,現場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準備馬刺奪冠儀式,Adam Silver在場邊手裡握著裝有寫著「總冠軍賽MVP,Tim Duncan」字條的信封,而那個信封卻沒能打開。
一年之後,馬刺捲土重來,在總冠軍賽痛宰熱火完成復仇,Leonard當選總冠軍賽MVP。當Leonard捧起獎盃的時候,Duncan是笑得最開心的隊友。正如當年看著Duncan拿下總冠軍賽MVP時的David Robinson一樣,Duncan不計個人得失與Leonard進行球隊王權的交接。馬刺無論從情感還是球隊的穩定來說,都沒有任何理由不讓Duncan在球隊終老。
Griffin與Butler被交易,根本原因就是他們不在球隊的未來發展計劃中,雙方的節奏已經不對了。快艇對Griffin易傷的體質失去耐心,公牛想要推倒重建全盤年輕化,而Butler與小將們相處並不融洽,於是分手就發生了。
Wade離開熱火與當年O’Neal離開湖人有些相似,只是O’Neal是被交易,而Wade是自由球員改換門庭。O’Neal 2004年需要續約,他認為自己應該拿頂薪長約,但湖人老闆老Buss覺得32歲的「大鯊魚」將要走下坡了,而26歲的Kobe還未到巔峰,老Buss選擇了留Kobe棄鯊魚。
Riley對Wade的態度,跟老Buss對O’Neal差不多。2016年的時候,Wade34歲了,Riley覺得一位膝蓋有傷,不會投三分的老將,雖然為球隊立下赫赫戰功,也不值得高薪長約。外界傳聞Riley給的報價是4年5000萬,但實際上Riley也沒給這麼低,他拿出的合約是2年4000萬,而Wade想要的是2年起碼5000萬,或者合約長一點的3年6000萬,但Riley不願意給。
Riley有他的苦衷,這位熱火掌門人希望可以像2010年得到James一樣,在市場上引進巨頭。Riley曾計劃招募Durant,但KD選擇了勇士。當Riley在球員市場沒能釣到大魚,回過頭來再考慮Wade的時候,Wade已經心寒了去意已決。「Wade離開,這是我的責任,我非常後悔沒有在挽留他這件事上全力以赴,」Riley說,「我的想法是讓球隊變得更好,同時還留下他,但我並沒有做到。」
過程可以不完美,結局可以很溫暖
NBA是職業體育聯盟,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球員在球隊之間來來往往十分正常,可以是像Griffin和Butler那樣被球隊交易,也可以是Wade那樣因為不滿球隊的態度自行離開,或者是James和Durant那種為了總冠軍的夢想遠走他鄉,這個過程注定不會完美,難免愛恨交織。
然而,分分合合的過程,不影響大團圓的結局。O’Neal無論離開湖人還是離開熱火,走的時候都鬧得很不愉快,尤其是和熱火分手時,Riley質疑O’Neal詐傷偷懶,而O’Neal指責熱火隊醫根本不會治療,他到了太陽就藥到病除。但等到O’Neal退休,湖人和熱火都將他的球衣封存,湖人還為O’Neal建了雕像。
職業聯賽有殘酷性,但人終究是有感情的。2005年的時候,Cuban為了減輕薪資壓力,「特赦」了為小牛效力9年的Finley,Finley轉投小牛在西區的勁敵馬刺。2006年西區準決賽,小牛與馬刺的系列賽Finley表現不錯,幫助馬刺在1-3落後的情況下追成3-3。Finley在小牛主場遭到球迷狂噓,求勝心切的Cuban也加入噓Finley的行列中,這令Finley很難過。
「我在小牛始終全力以赴,在這裡打了9年,一直努力做一名好的球員,做一個好人,但當我回到這裡,聽到的卻是噓聲,還有人喊我是『叛徒』,我很心痛,」Finley說。
那次系列賽結束後,Cuban反思了自己對待Finley的方式,他很後悔。在Finley退休後,Cuban跟Finley通了電話。「我告訴Finley,是他幫助我了解了NBA,我從他那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只要他願意,隨時可以回到小牛工作,」Cuban說,「他當時有些激動,我和他說,他想做什麼,我這邊都有職位。」
當時Finley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Cuban的邀請對Finley來說是雪中送炭,Finley如今已經成為小牛的籃球營運副總裁。分開過,敵對過,這個過程是令人糾結的,是冰冷的,但結局是圓滿的,溫暖的。
如今,Wade回到了邁阿密,回到了熱火,他曾在這座城市,這支球隊奮鬥了13年,這裡是他職業生涯的起點,現在有機會成為他NBA之路的終點,雖然在途中有岔路,但有始有終也是溫馨的結局。
如果James今夏選擇與騎士續約,也會是很棒的結局。當經歷了波瀾起伏聚散離合後,回到那個原點,那個球員和那支球隊,他們還在一起。很美好,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