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點兵的故事中,隱藏著現代加密演算法的數學基礎!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韓信點兵的故事中,隱藏著現代加密演算法的數學基礎!

algorithm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韓信是眾所皆知的秦漢人物,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韓信點兵」的故事中,隱含著現代加密演算法常見的數學定理。那個定理是什麼?如何應用在演算法裡?(責任編輯:郭家宏)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公眾號 ID:QbitAI)授權轉載,轉載請連繫出處
作者:量子位

沒想到,古代韓信點兵的傳說,後來竟然啟發了電腦加密演算法。

相傳,楚漢爭霸之時,韓信率 1,500 名將士與楚軍交戰敗退,退往山上,這時候敵軍率五百騎殺奔而來,韓信便急速點兵迎敵。

韓信命令士兵 3 人一排,結果多出 2 名;接著命令士兵 5 人一排,結果多出 3 名;他又命令士兵 7 人一排,結果又多出 2 名。

韓信馬上算出,軍中還剩 1,073 人,而敵人不足五百,而且居高臨下、以眾擊寡,於是率軍殺得敵方大敗而逃。

韓信是如何算出人數的,背後的演算法又是如何影響當今的電腦科學領域?且往下看。

韓信點兵,是傳說還是真實故事?

當然,韓信算出士兵人數只是個傳說,韓信本人並非數學大師。這個問題最早見於一本 1,700 年前的古籍,已經是韓信死後 600 多年了。

在南北朝時期,《孫子算經》記述了這樣一個問題。(註:這位孫子不是寫《孫子兵法》的孫武)

原書是這樣說的:

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

意思是,一個整數除以三餘二,除以五餘三,除以七於二,求這個整數。

它就是中國剩餘定理,也被叫做「韓信點兵」問題。

在近代數學中,很少有以中國數學家命名的重要定理,然而這樣一條數學定理,名字裡就有「中國」二字。

南宋時期,中國數學家秦九韶首先給出了這類問題的解法:大衍術。直到 500 年後,著名數學家高斯才在自己的書中描述類似的結果。

那麼問題來了:傳說中的「韓信」到底是怎麼算出來人數的呢?

韓信點兵問題解法:中國剩餘定理

為了更好地理解和表述韓信點兵問題,我們引入一個新的數學概念:同餘。

在數學上,如果 a 和 b 除以正整數 m 後的餘數相同,則稱 a、b對於 m 同餘,韓信點兵用數學公式來表示就是(X 是未知的人數):

X ≡ 2 (mod 3)
X ≡ 3 (mod 5)
X ≡ 2 (mod 7)

為了簡化問題,我們先只考慮前兩個同餘條件,滿足除以 3 餘 2、除以 5 餘 3 的整數分別為:

2、5、8、11、14、17、20、23、26 ……
3、8、13、18、23、28、33、38 ……

可以看出,同時符合這兩個條件的第一個數是 8,第二個數是 23。後面的每個解與前一個之差都應該是 3 和 5 的最小公倍數 15,即:

X = 8 + 15K (K 是整數)

這樣我們就把尋找的整數解縮小了,接著再加入第三個條件,找到分別滿足 X = 8 + 15 K 和除以 7 餘 2 的數:

8、23、38、53、68、83、98、113、128 ……
2、9、16、23、30、37、44、51 ……

滿足條件的第一個數是 23,第二個數是 128。後面的每個解與前一個之差都應該是 3、5、7 的最小公倍數 105。

這樣尋找解的過程顯然太繁瑣。後來,明朝數學家程大位把求解方法編成了一首詩:

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
七子團圓正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

意思是:

將除以 3 得到的餘數乘以 70,將除以 5 得到的餘數乘以 21,將除以 7 得到的餘數乘以 15,全部加起來後再減去 105 或者 105 的整數倍,得到的數就是答案。

70 × 2 + 21 × 3 + 15 × 2 = 233 – 2 × 105 = 23

其他的解只能和 23 相差 105 的整數倍,韓信應該是估計出軍隊大致人數,取了 105 × 10 + 23 = 1073 這個解。

以上 70、21、15 幾組數到底是怎麼來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進一步閲讀「中國剩餘定理」的通解,在此不再贅述。

這道「韓信點兵」問題不僅僅能用於點兵,甚至在天文曆法上也有重要應用。

假設有一顆彗星 4 年出現一次,我們在 1991 年看到了它、另一顆彗星 10 年看到一次,我們在 1997 年看到了它。我們下一次在同一年看到它們是什麼時候?

X ≡ 1991 (mod 4)
X ≡ 1997 (mod 10)

經過計算,它們上一次相會是在 2007 年,而且每隔 20 年重逢一次,所以下一次應該是 2027 年。

時至今日,中國剩餘定理已經成為了很多電腦加密演算法的基礎,它的應用範圍已經超乎你的想像。

中國剩餘定理的應用:RSA 加密演算法

外媒 Quantamagazine 在一篇名為《古代戰爭計策是如何影響當代數學》的文章中也提到:中國剩餘定理對現代數學、電腦演算法、天文學等領域都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例如非常有名的 RSA 加密演算法,就應用了中國剩餘定理。

我們知道在數論中,想要求解出兩個大質數比較簡單,但是想要對它們的乘積進行因式分解就很困難了。而 RSA 加密演算法就是把這個乘積作為了自己的加密密鑰。從 1977 年誕生以來,RSA 加密演算法已經成為了應用最廣泛的公鑰演算法之一。

此外,在快速傅立葉變換(FFT)中也應用了中國剩餘定理,它可以大大減少計算離散傅立葉變換時所需的乘法次數。

這幾年,中國剩餘定理還被用到了資訊加密上。2018 年,哥倫比亞大學的學者們發明了一種可以在文本中加密資訊的方法,其中就應用了中國剩餘定理來確保資訊復原時的準確性。

只要手機對著一段文字掃一掃,演算法就能給出加密後的資訊。

這種方法名叫 FontCode,它是對普通字元進行微小的調整,然後再對調整後的字元重新編碼資訊,從而實現對資訊的加密。

比如以下 5 種不同顏色的 a,它們分別代表了 1 到 5 的數字資訊,如果不用顏色區分,肉眼很難分辨出它們和常規字體之間有什麼不同。但是機器可以,只要透過掃瞄和分析,演算法就能推斷出哪些字母被特殊處理過,處理後的字母又表示了什麼資訊。

因此,在一段看似普通的文本中,可以很好隱藏這些特殊的字母,從而傳遞出一段加密的數字串。然後,再對這些數字進行計算,就能得出真實想要傳遞的資訊。

但是這樣的加密方式還不夠保險,畢竟字元出現在螢幕或紙面上時,它的格式都有可能發生一些細小的變化。這時就需要中國剩餘定理登場了。

在上面我們已經介紹了,透過線性同餘方程組就能計算出數值。如果想求解 3 個未知量,那麼需要 3 個線性方程才能做到。

現在為了保險起見,科學家們把線性方程的數量增加了。例如為了求解出 3 個未知量,他們會設置 5 個線性方程,5 個方程中只要知道 3 個,就能求解出想要的答案了。

顯然,1,000 多年過去了,雖然我們不會再像韓信點兵一樣隱藏士兵數量,但是現代數學、電腦等領域的研究者們,依舊能從中國剩餘定理中獲得源源不斷的啟發。

參考資料:QuantamagazineScience Daily新華網

(本文經 AI 新媒體量子位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韩信竟是数学大师?中国古代数学启发计算机加密算法〉。首圖來源:Shutterstock)